第三章投资理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从逻辑上看,国际直接投资与完全竞争的理论 并不相容。
? 例如,一国某产品的国外需求增加,会使该产业的产品 价格上升,现有厂商短期内可获得超额利润,对该企业的 投资收益也高,会引起外国对该国的国际直接投资。
? 但是,按照完全竞争理论模型,这种情况不会引起对该 国的直接投资,因为当地存在潜在的竞争者,当地的新厂 商可加入竞争,使超额利润缩小,而完全竞争假定下的外 国厂商不具有超越当地厂商的特殊优势,将比当地厂商更 难进入。
? 2.市场形态: 自由竞争阶段。
最早的国际对外直接投资
? 英国:1860年代,英国 首先开始了 国际直接投资。 ? 1868年,英国创立了“国外及殖民地政府信托”,
通过购买国家债券或外国公司的股份,成为了 最早 的对外直接投资的国家。 ? 1891年,英国开始在国外投资办厂,建立产销基地。
直到 20世纪初, 由于生产和资本的集中 引起 了垄断 ,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逐步向垄断竞争阶段 过渡。“剩余资本”的积累使得资本大量输出, 国际直接投资纷纷涌现。
该理论的主要观 点 :
? 1.蒙代尔指出:国际贸易的障碍是国际资本流动的原因。 在存在关税的情况下,投资与贸易具有替代性,贸易障碍 会产生投资,投资障碍会导致贸易。 2. 投资代替贸易的结果有两种情况:
? 一是,投资国减少了对比较优势商品的生产和出口,反 而在东道国增加该种商品的生产,可见国际投资取代了国 际贸易;
? 例如:中国大陆地区出口的瓷器、宣纸、中 国台湾的藤制品加工等。
注:由于符合发展中国家特殊需求的生产规模仍然小 于发达国家进行生产所需的最小最佳规模(Minimum Optimal Scale),因此给发展中国家的小规模技术留 有一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 理论评价: 1.小规模技术理论为: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只要满足 国外市场的 特色化需求 ,就可以参与国际竞争。 2.该理论对于发展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对外直接 投资行为,以及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直接投资日 增长的现象不具有解释力。
3.1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历史发展
理论成熟期
理论形成 理论的最初形态
思想的起源
19世纪前
19世纪 上半叶
20世纪初
20世纪
60、70年代
不同时期的 历史阶段
1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历史发展 形成背景
第一阶段:
? 1.历史背景: 19世纪上半叶,工业革命推动生 产力的发展。工业资本家积累了充足的剩余资 本,国内市场饱和,开始进行对外国际直接投 资。
? 可见,国际资本流动理论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国际直接 投资的现象,但并未形成真正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体系。
3. 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1)资本主义发达国家 出现垄断竞争 ,大型的垄断 企业获得垄断优势,出现马歇尔冲突, 市场呈现不完 全性竞争形态。 (2)国际直接投资 重点流向了发达国家 ,行业也由 农矿石油业等初级产品转向以 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的 投资产业。
总结:发展中国家的企业由于缺乏人力、物力、财力 支持,对技术的创新研究相对薄弱,主要是利用长期 以来具备的学习经验和组织能力来掌握和开发现有的 技术,并按照本土化特点进行一定程度的改进。
理论贡献:
该理论认为: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选择”从传统产业 向高新技术产业转移的发展轨迹,并强调了发展中国家 进行技术学习和积累的重要性,因此该理论更符合发展 中国家的现实。
? 该理论主要观点 : ? 1.产业资本的国际流动 由利息率(利润率)的
差别引起,产业资本由利率低的地区流向利率 高的地区。 ? 2.资本利息率(利润率)差别 由各种资本的供 求关系决定的,而供求关系主要 受资本供给 和 资本需求变化 的影响。
Continue:
? 1.从资本供给来看: 如果甲国资本储蓄较乙国多,则甲国 利息率低于乙国,会引起甲国资本向乙国流动;
英、法、德、美等发达国家都参与进来 ,国 际直接投资取得了较快的发展。
一战爆发之前,大量的欧洲资本向海外流动。全世界的国际直接投资 总额达到 140 亿美元,其中英国占据第一位,其国际直接投资额大约占 总额45%,是国际直接投资流出的第一大国.
第二阶段:美国的对外投资扩张
20世纪初,由于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引起了垄断, 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阶段,这时“过剩资 本”的积累使得资本输出急剧增加,国际直接投资 大量涌现。
三、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
产生背景:
20 世纪 80 年代,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直接投资领域异军 突起,特别是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向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 大幅增加,并在东道国成为当地企业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理论提出:
英国学者坎特威尔(John Cantwell)及其学生托兰惕诺 (Paz Estrella E. Tolentino),系统考察了发展中国 家的国际直接投资行为,于 20 世纪 90 年代提出发展中 国家的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
何谓“技术地方化”: 指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通过对国 外技术进行消化、改进和创新,使产品更适合自身的经济 条件和需求。发展中国家的竞争优势:
首先,拥有传播迅速的低水平的技术,而这些技术发达国 家已经抛弃; 其次,拥有对非差别化产品进行市场营销方面独特的能力; 最后,拥有文化或地理接近上的优势。
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竞争优势的来源
实现方式:
发展中国家的企业通过对引进的技术加以改造, 使生产技术更灵活,生产出品种繁多的产品以 适应本国小规模、多样化的市场需求。
? 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小规模生产技术就是发展中国家 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特定优势”之一。
? “小规模技术”主要表现为:劳动密集型制造技术,生 产灵活性大,适合批量生产。
其次,按照折衷理论,发展中国家企业可以利用、适应被 投资国市场特点的生产技术和产品,如小规模的生产方式 和劳动密集型的产品等,与发达国家直接投资企业进行竞 争。
Continue:来自百度文库
? 第三,发展中国家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主 要集中在对 出口市场的保护 方面。
? 通过对外直接投资,使企业的产品生产销售同当 地市场营销策略紧密结合,保证市场的持续存在
? 二是, 投资国为了维持充分就业而增加对比较劣 势商品的生产,同时该商品的 进口减少 。这两种 情况都是具有逆贸易性质的,即减少国际贸易的 作用。
? 蒙代尔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相互替代的结论, 对逆贸易导向型的国际投资具有较强的解释力。
总结早期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 早期的国际资本流动理论 以新古典经济学的完 全竞争市场为假设前提 ,只能说明资本流动与利 润率高低的内在联系,难以对不完全竞争条件下 的国际直接投资实际情况做出合理解释。
两次世界大战中,美国 趁机实行对外经济扩 张,不断在世界范围内扩大资本输出。
此时, 美国 对外直接投资总额占世界国际直 接投资总额的比例由 20%上升到 28%,而英国则由 45%下降到40%以下。
研究背景: 1. 以新古典经济学的市场完全竞争为假设 前提; 2. 并没有区分 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的差别; 3. 以宏观经济研究为主。
1.适合东道国 市场需求的小 规模生产技术
2.东道国当 地采购和特 殊产品优势
3.商品低价 营销战略优 势
当发展中国家不具备 “垄断技术”及“规模 经济”优势时,仍能进 行对外直接投资。
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 的技术有其“特定优 势”,这种优势是与 发展中国家客观的社 会环境紧密联系的。
如何理解:
首先,先成长的发展中国家利用自己在产品和技术生命 周期早于后发展中国家的优势,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可以 获得投资利益。
? 2.资本流入国:则由于利用外资而使国内资源得 到了有效利用而增加了收益。
二、其他因素引起的国际资本流动
( 3 )蒙代尔的投资与贸易替代模型 蒙代尔(R. Mundell )于 1957 年研究了资本流动 与商品贸易的关系,提出了投资与贸易替代模型。 他在 H-O 模型的基础上,考察 投资和贸易相互替 代的两种极端情况: A,禁止投资如何促进贸易 ; B,禁止贸易如何刺激投资
第三章 国际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 纷繁复杂的直接投资理论,一般都是围绕着这样
三个基本问题展开的:
(1)为什么企业要到国外去经营; (2)投资企业如何与当地企业进行成功的竞争; (3)为什么企业不通过国际贸易或许可经营方式,而 是通过投资海外生产方式进入国际市场。
主要学习内容
1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历史发展 2 早期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3 成熟的发达国家对外投资理论 4 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5 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新发展
发达国家跨国公司 1.企业/集团规模大 2.靠近资本市场 3.拥有专利或非专利技术 4.产品差异 5.营销技巧 6.管理技术和组织优势 7.低成本投入 8.对生产要素和产品市场的纵向控制 9.东道国政府的支持
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 1.企业集团 2.技术适合于第三世界的供求条件 3.产品差异 4.营销技术 5.适合当地条件的管理技术 6.低成本投入(特别是管理和技术人员) 7.“血缘”关系 8.东道国政府的支持
? 2.从资本需求来看: 若乙国出现生产技术的新发明,生产 效率提高并且产品需求弹性大,引起生产扩张,随着产业 利润的增长,资本需求增长,使乙国利息率升高,于是甲 国资本向乙国移动。 乙国的技术发明越是劳动节约型,资本需求就越大,流入 乙国的资本也越多。
总结:纳克斯将国际直接投资作为国际资本流 动中的一种类型,认为 各国间的利率差 (利率诱 因)是国际资本流动 的动因,这是对国际直接投 资最早的理论解释。
二、技术地方化理论
1.理论提出:英国经济学家沙加亚·劳尔 (Sanjaya Lall)提出。
2.理论背景:1983 年出版《新跨国公司:第三世
界企业的发展》一书中,在深入研究印度跨国公司 的竞争优势和投资动机的基础上提出。
3.理论发展:从技术变动角度首次提出发展中国家
国际直接投资的技术地方化理论(Localized Technological Change Theory),以解释发展中国 家通过对技术的引进、创新进行国际直接投资的行为。
2.理论背景: 1977 年《发展中国家企业的国际
化》一文中首先提出了“小规模技术理论(Small Scale Technology Theory)”。
3.理论发展: 1983 年专著《第三世界跨国公司》
中进一步论述了小规模技术理论,被理论界公认为 研究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开创性成果。
理论观点:
2. 早期的国际资本流 动理论
一、利差引起的国际资本流动 (1)纳克斯的利率诱因理论 (2)麦克道格尔——肯普理论 二、其他因素引起的国际资本流动 (3)蒙代尔的投资与贸易替代模型
一、利差引起的国际资本流动
? (1)纳克斯的利率诱因理论: 该理论基本上被认为是 最早的国际直接投资 理论:美国经济学家拉格纳·纳克斯( Ragna Nurkse )于 1933 年发表题为《资本流动的 原因和效应》的论文。
(2) 麦克道格尔——肯普理论
? 1960 年,麦克道格尔( G. D. A. MacDougall ) 发表题为《对外私人投资的成本与效益一种理论 探索》的文章,说明了 各国间的利率差异是引起 国际直接投资的原因 ,并且还分析了国际直接投 资的宏观经济效应。
该理论观点 :能够同时增加两国利益
? 资本流动给资本流出国和流入国都能带来好处 。 1.资本流出国:由于把一部分资本投放在资本边 际效率更高的国家,从而获得了更高的收益。
第三阶段 : 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垄断优势理论
市场内部化理论
3 4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比较优势投资理论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第四阶段: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小规模技术 理论
技术创新产业 升级理论
技术地方 化理论
投资发展 阶段理论
一、小规模技术理论
1.理论提出:哈佛大学教授路易斯·威尔 斯(Louis T. Wells)
理论观点:
从“技术积累角度”出发, 解释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对外
直接投资行为
一方面,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 技术创新活动具有明显的“学习” 特征,不断地技术积累可以促进 一国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 化和升级;
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国际直接 投资的增长与跨国公司技术能力 的不断提高和积累直接相关,并 且这种技术能力将影响到国际直 接投资的形式和增长速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