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性研究方法教程(1)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崔健: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
快速变动的世界,需要敏感与善于发现的眼睛
定量研究:走下神坛的研究方法
定量研究方法与实证主义的科学神话:社会研究的自 然科学化,主观无涉与客观性,标准化,预测与运用 “世界的去魅化”(韦伯)与科学的“去魅化”: 社会科学成果的低程度运用与关联性,以及被运用时 的再解释与实用主义的取舍; 为了满足方法论的标准,社会科学成果显得与日常生 活十分遥远与脱节; 许多客观性的理想和标准在现实的研究中并不能实现; 社会科学的研究不可避免地受到党派与利益团体的利 益和立场的影响。 所以,定量研究方法的地位是相对的,人为地抬高和 神化其地位只能导致相反的结果。 定性与定量研究方法不是“敌对的”、“互斥的”、 “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形成互补关系,二者是一
符号互动论的方法论原则
托马斯公理 (Thomas theorem): When a person defines a situation as real, this situation is real in its consequences. 例子:鬼神迷信,宗教,谣言,健康信念 符号互动论的基本方法论原则:研究者必须从 被研究对象的角度来看世界。 因此,符号互动论为经验研究所提供的一个基 本出发点是,研究者要去把握被研究者所赋予 他们的行动、事件和经历以及周围环境的主观 意义。
第一章 定性研究方法概述
什么是定性研究方法 为什么要运用定性研究方法 定量研究方法的神话 定性研究方法的特征 定性研究的历史
什么是定性研究方法?
常识含义:在日常使用中,定性研究方法通常 指与问卷调查等定量研究方法相对的其它全部 方法。所以,只要是非数字、非定量分析的方 法,都被冠以定性研究(方法)的名称。 常识定义将思辨性、意见性、舆论性与建议性 文章都归到定性研究方法中。局限性:过于宽 泛,降低了该方法的学术地位。 陈向明(2000)的反应:放弃使用“定性研究 方法”的名称,改用“质的研究方法。”(页 22-23)。此外,在港澳台新等地,也有人采用 “定质”、“质性”、“质化”研究方法的字 眼。
考核方法(2)
课题实习考核:占全部成绩的80%。 学生将随着教学的进程同步进行一项课题的研究,包 括研究设计、资料收集、资料分析和论文写作。 课题实习将以小组为单位,每组4-5人左右。到期末, 实习小组交一份研究报告,该报告的成绩为小组内每 位同学的课题实习成绩。 每个小组必须通过访谈收集资料,访谈样本以平均每 人访问一个受访对象计算。访谈资料必须录音,并誊 写成文本。誊写的访谈资料将作为研究报告的附件。 小组组合以自愿为原则,成员在课题实习期间应群策 群力、合理分工、相互探讨和合作。 每个课题小组将在教学期间定期进行项目汇报。每个 小组将取一个昵称:如:北京组、湖南组、武夷山组。
定性研究的历史(续)
叙事阶段(1990s):叙事取代了理论,理论 被当作叙事来解读。叙事要符合特定的、有限 的、本地的、历史的情景和问题。 后试验写作阶段(1990s-2002):把定性研究 同政策运用联系起来。 未来阶段。
第二章 定性研究方法的理论立场
符号互动论 常人方法论 结构主义
这张图片被用来说明报考研究生的踊跃程度, 但是,作为出现在中国官方媒体上的图片, 它还说明什么?
社会现实的制造:常人方法论
定性研究方法:发掘人们在日常生 活中构造社会现实的规则与方法
常人方法论:源流与方法
创始人:Harold Garfinkel (1967) 作为本体论,它关注的是人们如何在并 通过互动过程来构造社会现实。社会是 由无数互动构成的,而互动是有一定规 则和方法的。 作为方法论,它关注的是研究社会成员 在日常生活中用来构造社会现实的方法。 作为研究方法,主要运用对话分析。
指定参考书:
陈向明
(著)《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1月。
考核方法(1)
出勤考核:占全部成绩的10%。
如果全勤将无条件得到10分,可允许2次因故 缺课(如因病事先或委托请假); 无故缺课将影响成绩,超过3次将视为自动放 弃选修,取消全部成绩。
平时表现考核:占全部成绩的10%。主 要包括平时课堂练习和课后的提问和发 言。
定性研究的目标与任务
用不同的方式重构被研究对象的观点 重构被研究对象用来解释世界的主观理 论。例子:重构人们关于健康与疾病的 主观理论。 重构自传性叙事或传记性经历。 这些重构必须考虑时间与本地的情景。
符号互动论的最新发展
在社会学领域的发展:理解性互动论 (Interpretive interactionism):由 N.K. Denzin 创 立。 在心理学领域的发展:主观理论作为研究纲领: 日常生活中的个人,如同科学家一样,形成关 于世界以及他们的活动如何起作用的理论。他 们在活动中运用并测试这些理论,并在必要的 时候修改这些理论。主观理论研究就是运用特 定的访谈方法收集资料从而重构这些主观理论。
什么是定性研究方法(续)
我的建议:旧瓶装新酒。概念经济原则。 定性研究:运用理解的手段对社会世界 所进行的释义性描述或解释。 定性研究方法:研究者为达到对社会世 界的理解性(释义性)描述或解释所运 用的逻辑、程序、手段、技巧和步骤。
为什么要运用定性研究方法?
社会世界的日益多元化和复杂化,要求一种新 的敏感性:注重本地的、具体的、复杂多样的 以至瞬间的情景。定性研究方法恰恰具有这种 敏感性。 社会世界的快速变动性,要求我们不断从经验 世界去发现新现象,提出新理论,因而要求我 们运用归纳的方法。而定性研究方法恰恰是以 归纳为特征的。 社会世界是一个意义世界,需要我们从主观的 角度去深入理解。而定性研究方法正是以理解 为特征的。
符号互动论的局限
忽略了主观意义形成的文化、历史和社会根源; 不同文化和社会的人具有不同的文化心里积淀, 对同样的事实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 忽略了意义形成的具体情景之外的宏观社会结 构和背景的作用;极权社会的个体与民主社会 的个体面对同样的情景,会赋予不同的意义和 解释。例子:对违背人权现象或不文明现象 (如:不排队)的容忍程度,在不同社会的人 那里是不一样的,因为它取决于人们对它的不 同的解释和理解。
主观意义:符号互动论
定性研究方法作为主观意义的探寻 与重构
符号互动论:源流
源于美国实用主义的哲学传统:皮尔士 芝加哥学派(H.W.I. Thomas, Robert Park, Charles Horton Cooley, George Herbert Mead) 正式命名:Herbert Blumer (1938) 扎根理论的创始人Anselm Strauss, Barney Glaser与定性研究方法权威 Norman K. Denzin 均受其影响
定性研究方法的主要特征
自然性:注重自然情景与真实世界的复杂性, 开放性思维。与定量方法的变量简化和控制形 成鲜明对照。 理解性:从主观的角度理解当事人的生活世界。 反省性:研究者本人的主观性以及研究者与被 研究者的互动交流是研究的构成部分,它们是 不可避免的。研究者对它们的反思本身就是一 种资料,成为研究的一部分。 归纳法:通过对定性资料进行归纳从而发现新 现象或提出新的理论。 互动性:强调研究是嵌入在真实世界的社会互 动,研究者是一种社会角色,因而要遵循社会 互动的逻辑与规范。做人与做学问的统一。
芝加哥
芝加哥大学校园
符号互动论的三个理论前提
Herbert Blumer (1969:2) 概括了符号互 动论的三个理论前提: 人们根据事物对人所具有的意义而对事 物采取行动; 事物的意义来源于个人与他人的互动; 这些意义是人在与所遇到的事物打交道 的解释过程中而得到处理和改变的。
课题实习小组候选题目(续)
围绕具体产品的消费观念与体验
广州居民住宅、装修与家具消费观念与体验研究 广州居民轿车消费观念与体验研究 广州居民服饰消费观念与体验研究 广州居民日常饮食与外出餐饮消费观念与体验研究 广州居民手机消费观念与体验研究 广州居民家电消费观念与体验研究 广州居民音像与媒体消费观念与体验研究 广州居民休闲与旅游消费观念与体验研究
课题实习小组候选题目
总课题:广州市居民消费观念与体验研究 子课题举例(需进一步细化): 关于消费群体与阶层的消费观念与体验
广州高收入群体消费观念与体验研究 广州贫困阶层消费观念与体验研究 广州中产阶层消费观念与体验研究 广州职业女性消费观念与体验研究 广州成人独生子女群体消费观念与体验研究 广州中小学生消费观念与体验研究 广州退休老年群体消费观念与体验研究
第一篇 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共3章 (1-3)
社会研究中的两种逻辑
发现的逻辑 验证的逻辑
验证的逻辑
从理论到假设再到验证或证伪 验证的逻辑主要就是演绎逻辑 定量研究主要是根据验证的逻辑,属于 演绎型研究
理论
假设
收集证据
证实或 证伪
发现的逻辑
发现作为一个心理过程,包括非理性的因素, 如:直观、顿悟、灵感等。 但是,不论这个心理过程如何复杂曲折,它实 际上遵循了一个逻辑的过程 发现的逻辑主要是归纳逻辑:完全归纳与不完 全归纳:从有限或N个个案中归纳出某种共同 属性或规律。 定性研究的目的主要是去发现,遵循发现的逻 辑,属于归纳型研究
定性研究的历史(续)
表征危机阶段 (crisis of representation)( mid 1980s - 1990s):知识的展示成为关注的焦点。 定性研究被认为是不断地建构各种版本的现实。 (1) 受访者在访谈中所再现的版本未必就是当 事人所经历的实际情形,受访者会面对不同的 听众提供不同版本的“故事”经历。 (2) 而研究者对访谈资料的研究所得到的成果 则是一个全新版本的现实。 (3) 不同的读者对同一个研究成果会作出不同 的解读,从而进一步形成新版本现实。
归纳型研究与循环研究模式
预理论 理论1 理论2 理论N
个案1
比较
个案2
比较
比较
个案N
理论饱和
成型理论
摈弃臆想,注重经验研究
不论是定量研究还是定性研究,都是经验研究, 只不过研究的立场、角度和侧重点不同。 社会研究和决策中的臆想: “中国人小康的标准就是一家人要有两套住房” (某著名大学著名经济学教授) “我们有能力在不太长的时间里把**大学建成 国际一流大学!”(某著名大学校长) “农民抗税是因为刁蛮,对刁民决不能心慈手 软。”(某县长)
常人方法论的三个理论前提
Heritage (1985:1) 概括了常人方法论的三个理 论前提 (1)互动是有结构地被组织的; (2)互动所起的作用既是由情景决定的,同 时也更新了情景; (3)这两种属性隐含在互动的细节中,因而 对话互动中的细节不能看作是无序的、偶然的 和不相关的。 所以,互动是社会现实的基础。互动是有序地 产生的。情景是互动的框架,它在互动中、并 通过互动而得到再造和更新。
定性研究的历史
定性研究的七个阶段: 传统阶段(1900-1945):马林诺夫斯基,芝加 哥学派。 现代主义阶段(1945-1970s):形式化,规范 化,严谨化,Glaser and Strauss (1967), Strauss (1987), Strauss and Corbin (1990), Miles and Huberman (1994). 模糊风格阶段(1970s – mid 1980s): 社会科学各 学科以及社会科学与人文学科的界限模糊了, 各种新的理论和方法并存,符号互动论、常人 方法论、现象学、符号学和女权主义成为新的 研究范式。
定性研究方法
Baidu Nhomakorabea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课堂练习+实习 教学宗旨:方法不是“烹调指南”; “如何做”与“为什么这样做”相结合; 原理与案例的结合;要求学生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灵活运用,而不是死记硬背。 课堂练习:I hear, I forget; I read, I forget; I do, I remember! 课题实习:贯穿课程教学的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