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鲍菇食用指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杏鲍菇食用指南
杏鲍菇(Pleurotuseryngii)属于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和前两天介绍的平菇(糙皮侧耳 P. ostreatus)是一家。

同属的食用菌还有白灵菇、凤尾菇、榆黄菇……(喂,大家可是看过平菇的,你要不要这样凑字数!)
胖胖的杏鲍菇。

图片:
与其他侧耳不同的是杏鲍菇长得格外粗壮——你到超市里、农贸市场上看见它和其它蘑菇放在一起的时候,一定也会深有体会。

杏鲍菇是整个侧耳属中长得最大的那一个,因此也获得了“平菇王”(king oyster mushroom)的成就,虽然它的风味、口感与平菇并不那么类似。

在蘑菇拼盘里,杏鲍菇更是能完爆其它蘑菇。

图片:wiki commons
杏鲍菇的主要食用部分就是子实体那粗壮的“柄”,而那小而薄的“伞”倒是可有可无的。

不过作为散发孢子的关键部位,菌伞对于杏鲍菇本身的繁衍倒是更有价值。

与平菇的菌伞总是偏向一边不同,杏鲍菇浅褐色到深黑灰色的菌伞可偏可正。

杏鲍菇年轻的时候菌伞还是正常的凸起蘑菇状,而随着成熟程度增加,他会逐渐变平乃至凹陷,形成“皮搋子”状——可惜杆子太粗了。

可以从这些大小不一的杏鲍菇里看到菌伞成长的“心路历程”。

图片:wiki commons
杏鲍菇原产于地中海沿岸、中欧、西亚直至印度一带,在中国乃至整个东亚都没有分布,是一种不折不扣的“舶来品”。

80后的小伙伴们应该也会发现,杏鲍
菇是凭空像变戏法一样,突然出现在我们的餐桌上的。

实际上,直到1993年日本开发出一套高效的杏鲍菇栽培技术之前,我们是没有机会吃到这种西方蘑菇的。

这项技术的成功推广,也让这种蘑菇进入千家万户,只剩一个时间问题。

培养瓶中长出的杏鲍菇。

图片:
为什么杏鲍菇在1993年后才逐渐普及?具体的技术细节、难题我无从知晓。

不过它的特性的确与侧耳属的那些木腐菌们存在一些差别。

杏鲍菇的生长是依赖于草本植物的根的,之间存在一种弱的寄生关系。

之所以杏鲍菇中文正式名叫做刺芹侧耳(Pleurotuseryngii),就是因为它们和野刺芹(Eryngiumcampestre)以及野刺芹的近源种之间存在着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

当然,杏鲍菇不会在一棵树上吊死(啊是一棵草),它们还会依赖刺芹同属伞形科的阿魏属(Ferula)、毒胡萝卜属(Thapsia)、细果芹属(Cachrys)、双带芹属(Diplotaenia)等植物而生存。

野刺芹的花序,仔细看还有一点儿萌。

图片:wiki commons
不过对于一个吃货来说,重要的并不是它们有多难种,而是既然都种出来了,我们要怎样好好地吃它。

杏鲍菇的质地紧实,口感肥厚,脆嫩弹牙,咬上去颇有几分像是鲍鱼的质感。

而与许多香气扑鼻的蘑菇不同,生的杏鲍菇几乎是没什么气味的,直到煮熟才会散发出淡淡的类似杏仁的清香。

杏鲍菇就是这样一种百搭的食材,不论什么做法都不会出什么大错。

从切片炭烤、黄油煎炸,到手撕清炒、浇汁红焖,怎么做都非常好吃。

简单的做法能突出杏鲍菇本身的清香,而复杂的酱汁可以让弹滑的杏鲍菇美味再升级。

有时候就连我这样的纯肉食动物,也会忍不住诱惑,偷偷塞两片杏鲍菇到嘴里呢!
浇汁调味的烤杏鲍菇。

图片:
煎炒杏鲍菇。

图片:
凉拌手撕杏鲍菇。

图片:
鹅肝酱焗杏鲍菇。

图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