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广告的说服原理和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消费者与他所喜欢的产品介绍人,对产品持不同态度时:
1、降低对介绍人的积极评价; 2、假设自己已不是真正讨厌产品; 3、改变自己对产品已有的消极评价。
5.稳定性。
态度的稳定性是指态度一旦形成,不管它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就 比较稳定,要改变它不是很容易的。
6.成群的态度之间是和谐的。
态度的这一特点是指对不同客体的态度之间是相互协调的。
(爱屋及乌)
三、态度的结构
比较流行的定义是弗里德曼的看法。她认为, 对任何特定物体、观念或人的态度,是一种带有 认知成份、情感成份和行为倾向的持久的系统。
高卷入产品
低卷入产品
一、低认知卷入的理论模式
(一)强化理论
强化理论把态度跟环境中存在的诱因或强化物联系起来。认为态度的改变 就像新习惯的习得一样,其中必有某种诱因或强化物,这种诱因或 强化物通常是某种酬赏。 (无效退款)
广告的说服作用主要取决于广告是否提供奖酬或许诺,以及其大小。
许诺应是消费者最感兴趣的
第四章 本章要点: 广告说服 态度 态度改变协调论 广告的说服机制 说服的传播模型 态度的测量
广告的说服原理与方法
第一节 说服的心理实质
广告作为一种推销的活动,绝非依靠强制,而是 以说服的方式来达到目的。
一、什么是说服

伯恩巴克,“说服”就是“用理由充分的话使别人相信”,
说服的结果是态度(行为)发生转变。

马谋超,说服是通过给予接收者一定的诉求,引导其态度和 行为趋向于说服者预定的方向。
广告的说服



说服:通过给予接受者一定的诉求,引 导其态度和行为趋向于说服者预定的方 向变化。 实质:态度和行为朝着预定的方向变化。 广告的说服:通过大众媒体,旨在促进 消费者对特定商品产生积极的态度和购 买行为,就是广告的说服。 购买行为=态度×情境
这一模式的实践意义仅仅是,要让产品为消费者所喜欢,就得想方设法让 消费者熟悉你的产品。
(四)低卷入学习模式
克鲁格曼,大多数电视广告的产品都是地卷入类型的。电视本 身也是一种地卷入的媒体,受众对电视广告的认知反应比较少, 他们较少把广告与人的生活联系起来。
低卷入学习模式把购买行为看作是广告影响消费者对品牌的态度的 必不可少的因素。这一理论把经验的作用扩大化了。
二、态度概述 (一)态度的概念 态度是个体稳定持久地、以特定方式对待一定 对象的一种倾向性。


这种倾向性以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就是意见。而意见 本身,也就是态度的表现。 态度也可以通过行动表现出来。 消费者的态度: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对商品或服务等表 现出来的心理反应倾向.
情绪
意见
?
态度
二、态度的特点 1.对象性。态度的对象性是指任何一种态度都是针对
广告活动中配合一些促销活动,如赠送样品等,让消费者先产生性味变 化,会大大促进广告的宣传效果。

在极端低卷入的情况下,人的知觉防御很低,甚至不存在, 观众能再认已看过的广告,但不能回忆其内容。
低卷入 广告
知觉结 构变化
行为 变化
态度 改变
低卷入学习模式
例如,南方人喜欢吃大米,北方人喜欢吃面食;无论你 怎么说面食有利于身体健康,要改变南方人吃大米的习惯都 是很困难的。但南方人到了北方去时,不得不吃面食以后, 他们对面食会逐渐产生好感,这也就是行为对态度的影响; 同样的,在昆明的街上,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普洱茶店, 店主会让每位去他(她)店里的人现场品尝他们泡的茶;他 们会让你一边坐在茶几旁休息,一边让你品茶,让你真正享 受一番;你接受了店主的‚款待‛后,碍于面子,你不得不 会买些茶叶时,你的行为已经变化了;当你真正感觉这是一 种享受时,那么,你的态度也已经改变了;这同样是行为对 态度的影响!
态 度
情 感
行为意向
外显的行为 行为的言语表述
三、态度的功能
调节功能:是指人更好的适应环境、趋利避害。凡
是使我们能够得到满足的东西,我们就会对它持肯定 的态度,相反,得不到满足或受罚的东西,则会形成 否定的态度。广告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让受众形成正 面的态度和好感,从而增加购买。 例如,消费者对哪个商店的装饰感到愉快,对哪
例如:一个人关心的只是与他特别有关的产品或 知识。

态度改变的两种形式
态度可以看作是一个量的连续体。其改变包括:
1、性质或方向的改变; 2、程度或强度的改变
否 定


肯 定
1.
2.
性质上的变化:消极-中性-积极 程度上的变化:肯定与否定程度上的发展
前者:例如,某消费者一向对地方曲艺不喜欢(持消极 或否定态度),后来通过电视剧《四世同堂》中主题曲的渲 染,骤然变得喜欢了,态度发生了质的变化。 后者:例如,某人原本对观看足球赛不太积极,只是电 视转播时看看,可是,多次观看精彩的赛事之后,态度变得 越来越积极了,以至于深更半夜的实况转播都宁愿等候。这 说明他观看强度上的变化。
到精神上的困扰。自我防卫功能就是使消费者免受到
精神上的困扰。 例如,肥胖者对紧身衣之类的商品……

价值表现功能:是指能够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核心价
值观念,为了表现自我形象。
例如,许多男的消费者很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健壮 的男子汉,于是他把穿牛仔裤视为最能表现自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理 想形象。

知识功能:是指形成某种态度,从而有利于对 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下一页
第二节 广告的说服机制
20世纪60年代以来,广告说服研究的三个阶段: 第三阶段 (70 年代末80 年代初以 来)
第一阶段 (六七十年代)
第二阶段 (七八十年代)
第一阶段 (六七十年代)
强调情感迁移以及其他非认知因素的作用,而忽 视了消费者的信息加工对他们接受广告说服的作用。 这一阶段的理论模式称为低认知卷入理论模式。


从测验结果的单纯比较而言,无论‘一面提示’还是 ‘两面提示’都取得了良好的说服效果,赞同‘对日作 战尚需持续一年以上’的人分别由37%和38%增加到了59%, 而第三组的态度基本上没有变化。 但‘一面提示’和‘两面提示’的效果仍有差别。‘一 面提示’对文化水平低者说服效果较好,‘两面提示’ 对文化水平高的人说服效果好。这表明,无论是‘一面 提示’还是‘两面提示’,效果的大小强弱在很大程度 上取决于对象的性质,离开具体对象泛论两者的优劣是 没什么意义的。
广告设计中可运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去形成或 改变受众的态度。

情感成份:是由和这些信念有联系的情绪感受构成的。
反映在顾客的购买过程中就是顾客对某种商品或劳务的 喜欢、厌恶、欣赏、反感、欢迎等各种情绪表现。 情感是影响态度改变的很重要的因素,往往直接决 定着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情感的强度决定了态度的强度。(例如明星广告) 会随情境、个体的改变而改变 情感可能先于认知并影响认知
(六)一致性理论
该理论假设人对客体有关各方面的认知一致性趋力是态 度改变的根本原因,他强调某人对某一对象的评价影响到另 一个人的态度方式。
如果消费者对产品持肯定评价,而广告中受消费者尊敬或喜欢的产品 介绍人也持肯定评价,那么消费者与产品介绍人的态度是一致的。
这一理论可以解释现代广告中存在大量明星代言人的现象,它同 时说明,广告主在广告人物模特的使用上一定要慎重选择,尽量选用 有威望、受人们尊敬、喜欢的人物。

认知成份:是由个人对于有关对象的信念构成的。反映 在顾客的购买活动中就是顾客对某种商品或服务的认识、 理解、观点、意见等。 在选购贵重物品时,态度的认知因素格外重要。 例如,观察和询问该商标洗衣机的结构、性能。
认知成分是对态度对象的认知,是由个人对于有关对象的信念构成的,对
事物的认识越深入、越全面,态度也就越稳定。

研究还发现‘两面提示’有‘免疫’效果。在接触对立观 点的宣传时,原先接受过‘一面提示’试验的人几乎都受 到了相反观点的影响。而原先接受过‘两面提示’试验的 人的态度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两面提示’包含着对相反 观点的‘说明’。这种‘说明’就像事先接种牛痘疫苗一 样,能使人在以后遇到对立观点的宣传时具有较强的抵抗 力。‘两面提示’的这种效果被称为‘免疫效果’或‘接 种效果’(inoculation effects)。就像在医学领域,增 强人体抵抗力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滋补法,如注意饮食 营养、锻炼、休息等。另一种是‘接种法’,即事先让人 接触弱性细菌而逐渐增强其免疫力。

例如:我特别特别喜欢……,这就是非常强的正
向态度,或者称为积极的、肯定的态度。
否定(消极) 中性
肯定(积极)
4.强弱。态度的强弱是指人们对客体的态度有程度之别。 案例:霍夫兰的军队研究

在二战后期,美国传播学家霍夫兰等人曾以《美国对日 本的战争还要持续多久》为题,对两种方法的有效性进 行过试验比较。他们针对当时德国投降后美军士兵中广 泛存在的‘速胜’心理制作了宣传广播稿,试图通过说 服活动来教育士兵确立持久战的信念。霍夫兰等将600名 士兵平均分成三组,第一组为‘一面提示’群,即在广 播稿中只提示对日作战的困难性,如强调日军的规模和 顽强的战斗力、日本民族的凝聚力等等。第二组是‘两 面提示’群,在提示不利条件的同时也提示有利条件, 如德国投降后日本已陷入孤立等,但结论同样是要完全 打败日本尚需‘持久作战’;第三组是一个控制群—— 即不给任何内容提示,目的是观察它们在自然条件下的 态度变化,并与前两组进行比较。试验结果是这样的:

行为倾向:是指行为反应的准备状态。如喜欢一 种商品,就会想方设法多了解一些,为购买攒钱, 或看过广告后产生了购买意向。
购买意向与购买行为的发生具有密切的关系。
可测的因变量
中间变量 可测的自变量
认 知
知觉反应 信念的言语表述 交感神经反应 情感的言语表述
刺激: 商品、商标、 广告、劳务 和其他态度 对象

某一特定对象的,这一对象可能是个人、物体,也可 能是一个事件。 企业形象与品牌形象
2.习得性。态度的习得性是指态度是通过学习形成的,

并非先天就有的。 消费者对一则广告、一个品牌建立的是良好还是不良 的态度,关键在于消费者接受到的信息是什么,或者 说他们学习到什么。
3.方向性。态度的方向性是指态度有正面的、积极 的、肯定的,也有负面的、消极的、否定的,还 有中性的。 品牌的美誉度? 即,态度的正相和负相之分。
(五)归类评价模式
其基本前提是:人们常把物体分门别类,在评价一种新的 物体时,总是先把物体归入所属类别。然后从记忆提取出对该 类别的态度,并把这种态度强加在类别的新成员上。
广告的效果主要要看消费者把产品进行何种分类,广告的作用则在 于促使消费者把产品作合适的归类。
例如,有些产品有意地运用欧美人当产品介绍 人,试图门受众把产品归类为进品或出口产品。 广告中外国人刻板印象形成的原因: 1.中国人的“崇洋媚外”心理根深蒂固 2.大众传媒对西方等发达国家的美化 3.广告从业人员的思维定式
广告说服的作用就在于通过有效的诉求,使消费者对特定
商品或劳务的态度,
(1)从原来的否定或消极态度转变为积极或肯定态度,
(2)从原来的中性态度转变为积极态度, (3)或者从从来的少许肯定态度发展成更肯定的态度, 最后达到购买行为的发生。

消费者态度的形成
亲身经历 观察学习 群体的压力 需要的满足
第二阶段 (七八十年代)
研究者非常重视信息加工或认知卷入对广告说服 的影响,但非认知因素则被忽视。 这一阶段的理论模式称为高认知卷入理论模式。
第三阶段 (70 年代末80 年代初以 来)
不再单纯强调非认知因素,或信息加工等的影响。 综合前人的研究,提出了较为全面的认知加工可 能性模式(简称ELM)。

里的售货员感到友好,那么消费者对商店的肯定态度
就会更加强烈,也便更有可能到那里去买东西。

自我防卫的功能:形成关于某些事物的态度,能
够帮助个体回避或者忘却那些严峻环境或难以正视的
现实,从而保持个体的人格和心理健康。比如:消费 者基于某种原因难以得到一些产品,或者一些产品对 他并不适用,他便会对这些产品形成一种消极的态度。 这种消极态度的形成,反过来又使消费者免得为此受
许诺应有足够分量
(二)纯暴露理论
著名心理学家扎乔尼克,只要广告能让消费者接触到, 就足以使消费者对新异物体产生积极的态度。
广告宣传只要让消费者“见到或听到产品”就行,说什 么、怎么说是次要
这一理论让人难以接受
但启示我们,广告一定要做
(三)熟悉性模式
熟悉性模式的基本假设是:广告接触会产生熟悉感,熟悉则引 起喜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