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理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学中的国际理解
国际理解教育(edu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是在国际交往日益密切的背景下,为增进民族、国家、地区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宽容,促进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培养儿童认同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尊重、了解其他国家、民族、地区文化的基本精神及风俗习惯,初步学习、掌握与其他国家、民族、地区人民平等交往、和睦相处的修养与技能,探讨全人类共同价值观念的教育实践。

它是在全球化、入世、北京奥运、上海世博等机遇与挑战面前,贯彻“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为“世界的中国”培养能在世界范围内交往、竞争、创新的中国人所作的努力。

世界各国基于各自国情,分别开展了各具特色的国际理解教育。

到底什么是国际理解,如何把国际理解教育理念渗透到自己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呢?为此我听了很多专家的讲座,看了很多关于国际理解的文章,有了些许的感悟:其实国际理解教育旨在谋求人类的和平与发展。

它有两个基本着眼点:共存与共生。

即:在全球化背景下,增进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们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宽容,通过积极的合作,对关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全球性重大问题达成共识,强调的是养成人们共存和共生的意识。

“国际理解教育”是指促进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国家和人们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尊重的教育。

其核心理念是对他者的尊重,对多元文化、多元价值的理解,悦纳差异性和独特性的存在,养成对不同文化、不同情感的理解尊重和宽容态度。

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的学习与其他学科课程学习有着紧密的联系。

主要表现为:以国际理解教育课程为主线,引导学生探索各学科中的有关知识,也就是从国际理解教育课中提出各种问题,引导学生到各门相关学科知识中寻求答案。

这些问题不同于单纯的学科问题,而是围绕国际理解这一主题体现出综合性、基础性、选择性。

该课程所追求的不是教给学生一些问题的答案,而是教会学生探索问题的方法,养成关注人类命运、关心地球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公民”的素质和态度。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除了引导学生领略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优秀文学作品的魅力,体会不同民族的情感表达方式,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多方位的思维方式,尝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多元化的学习方法,从而形成独立自主、尊重他人的良好品格以及全局把握问题、统筹思考的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理念,可以从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确立,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实施以及教学评价的运用几方面进行。

我在语文学科渗透中: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融入和教学内容相关的国际理解教育的有关知识,在课堂教学和课外拓展中,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查阅、收集、整理资料过程中,提高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最终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通过语文教学给学生渗透理解?宽容?尊重……如通过四年级课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引导学生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人与人、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要多一份理解、宽容、尊重。

《威尼斯小艇》在情感目标中让学生体会威尼斯独特的异国风情,受到热爱大自然与热爱生活的教育。

《卖木雕的少年》引导学生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继而让学生感受爱是相互的,正因为中国人民对非洲人民的爱,让非洲少年把我们当朋友。

《七颗钻石》教学中让学生理解"爱心"的神奇力量,学会关爱他人,成为能献出爱心的人。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颐和园》引导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从中得到陶冶;在欣赏、品读养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美丽的北海公园》感受北海公园风景的美丽,知道北海公园闻名世界,从而喜欢这个地方,并为北京有这样美丽的地方感到骄傲、自豪。

《游八达岭长城》深入感受长城的雄伟与伟大,产生对长城、对劳动人民对中国的热爱之情及对祖国山水的热
爱之情。

《新家坡街头见闻》教参中的目标只是要求学生懂得自觉遵守法规。

但我觉得可以从文中的“文明”一词出发,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

因此我把目标定为: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了解新加坡、英国的文明事,争做文明人。

以《从现在开始……》这篇课文的教学为例,谈谈我是如何在语文课上渗透国际理解教育理念,培养学生树立尊重和理解他人观念和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的。

一、制定教学目标时,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渗透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新教材实施以来,课堂教学目标大都由“知识、能力和情感”三个维度的目标组成。

作为人文性比较强的学科,语言文字中蕴含的情感内容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除了语文学科的知识、能力目标之外,还要寻找课文中的情感出发点,设立情感态度方面的目标。

《从现在开始……》这篇课文讲述了:狮子要选接班人,让森林里的动物轮流当一个星期的“百兽之王”。

猫头鹰命令所有动物像自己一样白天睡觉,晚上活动,弄得大家叫苦连天;袋鼠命令大家跟自己一样跳着走路,结果累得大家精疲力竭;只有猴子让大家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得到大家的一致拥戴,最终成了森林的新首领。

这是一篇浅显易懂的童话故事,文章内容本身便蕴含了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人生道理。

所以,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除了“学习生字、积累词语,在情境中理解词语的意思”的语文知识和能力目标之外,我还增加了“初步体会文中蕴涵的情趣和道理,懂得彼此相互尊重的重要性。

”的情感目标,自然而然地渗透了“对他人尊重”的理念。

二、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们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不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也会有所差异。

国际理解教育中强调差异性和独特性的存在,而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语文学习的个性化和创造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为学生创设发展个性的情境,肯定和鼓励他们的不同感受和体验在教学《从现在开始……》这篇课文时,我设置“狮子开会”的情景,引入课文,并在出示狮子的话“谁做得最好,谁就是森林的新首领”以后,让学生理解“最好”的意思。

从不同的人对新首领的要求中,找到共同点,为以后的学习作好铺垫。

在教学“猫头鹰当临时首领”的段落时,我出示了这样一个填空:轮到猫头鹰当“百兽之王”,他很得意,心想__________,于是命令大家___________。

引导学生体会猫头鹰下命令时的内心感受,从而体会他考虑问题的角度。

此后,在教学“议论纷纷”这个词语时,让学生想象自己如果是某一种动物,对猫头鹰的命令会有什么看法。

引导学生们体会不同动物的心情,进行说话训练。

三、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
孔子说:“有教无类”,强调因材施教,教无定法。

教学方法是为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服务的。

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国际理解教育也提倡以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交流为主的课堂教学方法。

在本课的教学的不同环节中,我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

课题引入部分: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文感知部分:运用问题提示的方法指导学生整体理解课文内容。

即:谁轮到做了“百兽之王”,他们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学习生字部分: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理解词语,提出不懂的问题。

深入学习课文部分:通过圈画关键词语,朗读体验,小组合作表演,感受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

思维拓展部分:想象其他动物轮到当“百兽之王”时,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运用搜集的资料,进行综合思维和语言表达训练。

最后,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猴子被大家拥护的原因,从而引出“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互相尊重”的理念。

以上是我在语文课堂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的初步尝试。

国际理解教育发展至今,已经不仅仅局限在专题课程的开发上,它的尊重、理解、包容、多元文化、多角度思考的理念和方法,让学科教学绽放了勃勃生机。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让学生学习以下几方面;学习与他人交往的基本技能、世界基本问题(和平与发展、生态环境等问题)、国际组织与维护和平、其他国家的文化生活、多元文化的共存、世界相互依存关系、国际交流与合作等等。

倡导和平文化,养成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尊重和宽容的态度,养成“全球公民”的意识与国际素质。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文化的贡献、中国近年来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等等。

让学生养成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在对本民族文化认同的基础上,与其他国家人们平等友好地交往,形成民族平等意识和民族团结合作精神。

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应潜移默化的渗透国际理解教育的理念:尊重“他者”,学会倾听,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锻炼和他人合作学习、共同探究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养成自尊自重、全面发展的人格品质和正确认识世界、分析世界的能力。

在具体课程教学中,还需要结合我们学校的特点,充分利用与学生生活关系密切的社区、学校、家庭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验到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的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