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选读》第四单元:《老子》选读《有无相生》讲学稿,(学生版) 导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秦诸子选读》第四单元:《老子》选读《有无相生》讲学稿,(学生版)导学

案(人教版高二选修)

课题:《先秦诸子选读》第四单元:《老子》选读

《有无相生》第一课时

年级:高二()班学生姓名:学号:组名:

【教学目标】

1、重点学习选文第1、3、4、5、6则;

2、掌握相关实词、虚词,句式等文言现象;

3、把握老子的人生智慧及启示意义。

【教学重点】在诵读的基础上梳理课文,积累掌握掌握

各类文言知识。

【教学难点】体会老子关于事物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

哲学思想,把握《老子》中的人生智慧及启示意义。

【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诵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分清句读。

1、校正字音

(1)斯恶已(2)音声相和(3)共一毂(4)埏埴以为

(5)凿户牖以为室(6)自见者不明,自矜者不长

(7)曰余食赘形,物或恶之(8)其脆易泮(9)起于累

二、归纳文言现象:

1、通假字

自见者不明死而不亡者寿

其脆易泮起于累土

2、词类活用(找出并解释)

自是者不彰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是以圣人犹难之其未兆易谋

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

3、古今异义(写出古义)

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埏埴以为器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4、文言句式

自知者明/自胜者强报德以怨,图难于其易千里之行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三、研读文本:(1)诵读。(2)梳理,在课本上标出加点字的意思。(3)翻译。(4)分析。

1、研读第1节:

【原文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

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译文1】:天下都知道什么是美,就知道了;都知道

什么是善,就知道什么是不善了。有和无是互相的(有有就

有无,有无就有有),难和易是互相的,长和短是互相的(没有长也就无所谓短,反过来也一样),高和下是互相的,乐

器的音响和人的声音是互相的,前和后是互相的,这道理是的。

【赏析1】:《老子》把很多社会人生现象提炼为一系

列的对立项,比如美与、善与、有与、难与、长与短、高与下、前与后等等,认为所有这些因素都是的。有无相生、对

立统一,是来于自然的重要启示,是道的永恒规律。

2、研读第2节:

【原文2】: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

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

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译文2】:三十根辐条,到车毂上,车毂中间是空的(就是说只有有了它中间空的地方),才。和陶土陶器,只

有器皿中间是空的,才具备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来建造房屋,只有门窗四壁中间是空的,才具备房屋的作用。因此有

车子、器皿、房屋等是一种,但恰恰是“”使它们。

“无”“有”

“车”毂中心

“器”有器之用

“室”

【赏析2】:器物实体这个“有”,只是提供便利的条件;器物中空这个“”,才是发挥作用的关键。显然,“有”与“无”是的,二者缺一不可,而老子更强调的是

的作用。

3、研读第3则。

【原文3】: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

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译文3】:的人站不牢,跨步行的人,(就好像)的

人反而不能明理,的人反而得不到彰显,的人反而不能成就

大功(或不被人为有功),自尊自大的人反而。(“自

见”“自是”“自伐”“自矜”等行为)用道的观点来看,

是吃剩下的食物或身体上的肉瘤,就连有的牲畜都厌恶这些

东西。所以有道的人。

【赏析3】:在本章中,老子用“企者不立,跨者不行”作,说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的后果都是的。这些的举动

都是的,短暂而不能持久。急躁冒进、自我炫耀的行为不可恃,也喻示着雷厉风行的政举将不被人们所普遍接受。这一章,老子探讨了人生真谛与生活哲理,其重点在于人的的完

善,强调了的价值与意义。

4、研读第4则。

【原文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译文4】:了解别人的人,了解自己的人(即了解自己更重要)。战胜别人的人有劲儿,战胜自己的仁(即战胜自己更重要)。就是富人。

有意志。的人(比如那些自知、自胜的人)能够长久。死得不荒唐的人即正常死亡的人就是长寿的。

课题:《先秦诸子选读》第四单元:《老子》选读

《有无相生》第二课时

【赏析4】:

中国有一句话“人贵有自知之明”,这句话的最早表述者,就是老子。在老子看来,知人、胜人十分重要,但是更加重要。“自知者明”,就是说,这才是;一般人认为富有就意味着拥有大量的财产,可《老子》却说那

的人就是富有的人。因为一个拥有大量财产的人如果不知道满足,那么他就会有跟缺乏财物的人一样苦恼;一般人认为一个人心里有长远打算就意味着他有志了,《老子》却说

的人才算得上有志。其中的人生意义同样是很深刻的,

因为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都。《老子》认为,的人(即能够

做到的人)才能够长久,死得不荒唐亦即正常死亡的人就算

得上长寿。站在它的立场上看,活得年岁多却不得善终的人,有什么值得羡慕的呢?所有这些论断,都显示了《老子》对

社会人生的独特理解。

本章中讲述与自我设计的问题,主张人们要丰富自己生

活的一系列观点。一个人倘若能自己、自己的生活信念,并且,就能够保持

和。

老子认为,个人的精神修养,可以使人具有智、明、力、强、富、志、久、寿这些品格和素质,这些都具有积极的意义。老子极力宣传“死而不亡”,并不是宣传有神论,不是

在宣扬灵魂不灭,而是说,人的身体虽然消失了,但是不朽的,是永垂千古的,这当然可以算做长寿了。

5、研读第5节。

【原文5】: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

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

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

难矣。

【赏析5】:本章旨在阐发“无为而无不为”的道理,

也可以说是一种处世哲学。老子讲“为无为,事无事,味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