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经济圈发展战略研究(一).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渤海经济圈发展战略研究(一 )
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经济圈展现活力后,环渤海经济圈成为中国经济的第三个隆起地
带。环渤海经济区,从狭义上来说,是指沿环渤海海岸及部分黄海海岸分布的、以北京市和
天津市为中心的,涉及河北、辽宁和山东,由 15 个城市所辖地区组成的经济区域。而广义的环
渤海地区包括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及河北、辽宁和山东三个省。
一、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
(一)海港和空港经济的发展,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促使这一区域逐步形成了连接欧亚大陆
和太平洋的国际物流中心
2001 年 11 月天津港率先成为中国北方第一个亿吨大港后,大连港货物吞吐量也超过亿吨,
秦皇岛港又成为中国第一个亿吨煤炭输出港。2002 年 12 月 20 日,青岛港吞吐量突破 1.2 亿吨,跃升至世界集装箱大港15 强。环渤海地区正在出现一个集装箱集散中心,年吞吐量
超过 300 万标箱。与此同时,中国的四大集装箱码头,有三个正在这一地区加紧扩建。据不
完全统计,渤海湾地区从事集装箱运输的公司就有30 多家。环渤海地区成为中国亿吨大港
最密集的区域,同时也是中国北方最大的集装箱海运中心。
2000 年 1 月,北京和天津机场实现了中国民航跨区域的机场首次联合后,2001 年 10 月,北京与天津港口岸开始直通,两市实现了港口功能一体化。天津港保税区建立了中国首家空
港国际物流区,目前这里已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国际贸易窗口和国际物流大进大出的绿色通
道。天津港保税区内的国际商品展销中心,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免税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
在此地区投资最大的跨国公司摩托罗拉副总裁称之为,“基础设施发达、人力资源充沛及工
业配套能力强等优势,环渤海区域成为外资青睐的核心区域和进入中国北方市场的最便捷的
通道”。由于拥有中国最密集的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跨国公司渐渐开始把环渤海地区作为
整体投资区域。目前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在北京建立研发中心和运营总部,把生产基地建在
天津、山东等地。
(二)行政区划限制开始打破,经济区内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产业、电子、汽车、机械制造业
为主导的产业群,各具特色的产业带逐渐形成
目前环渤海经济区内各省市行政区划的限制开始打破,各自为政现象逐渐消除,经济区内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新型行业开始形成主导,产业群落渐渐形成。
北京有全国最大的中关村电子信息产业科研、贸易、生产基地,集中了软件开发及信息技术
的优秀人才。天津开发区已成长为环渤海沿海经济活跃度最高、发展速度最快的区域。 2004 年 1 至 9 月,天津市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完成工业生产总值1013.25 亿元,同比增长 40.24%,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7%左右,继续保持第一支柱产业的地位;实现产品销售收入993.98 亿元,同比增长48.55%;实现利润总额 89.22 亿元,同比增长240.04%,居全国第一。统计数字表明,国内 5 部手机中有 1 部、 4 台录像机中有 1 部、 3 根电焊条中至少有 1 根均来自天津开发区,这里还是全国最大的电子通讯设备、液晶显示器等生产基地。而山东半岛也已成为全国重要的家电、电子生产基地。
环渤海区域同时是中国汽车工业比较发达和集中的区域,京津辽鲁汽车产业各具特色,同时,毗邻中国汽车综合性生产基地吉林,积极开展了相关配套协作。2002 年 6 月,中国最大的微型汽车生产基地之一的天津汽车集团与一汽集团联合,开创了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上规模
最大的一次联合重组,成为带动环渤海区域汽车及配套产业发展联合的动力。
(三)文化底蕴深厚,人力资本充足,日渐具备发展知识经济的条件
环渤海地区是全国政治、文化、教育、科技、信息和对外交往中心,人力资本积累能力强、
人口和劳动者受教育程度高,信息基础设施相对发达、数字化程度高,科学家和工程师密集、
研究开发投入高、创新能力强,发展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具有明显优势。据北大中国区域研究中
心研制的《中国地区新经济指数》,环渤海地区在全国知识经济发展方面已处于领先地
位。北京的知识密集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 6.06 倍,天津是 2.83 倍。环渤海经济圈拥有200 多所院校和40 多万科研人员,占了全国的 1 /4。这一地区不仅聚集了全国第一流的科研、
教学、规划等机构,而且是全国最大的科技信息和图书资料中心,这无疑为发展知识密集型
经济和技术密集型经济提供了雄厚的智力保证。
二、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
继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相继迸发活力之后,在环渤海地区蓄势待发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比如国有经济比重过大、中小企业不够发达、体制改革滞后、产业创新乏力、
产业结构雷同、港口竞争无序、市场意识淡薄等障碍,其中最为突出的是:
(一)传统资源依托型工业仍占主导,高新技术产业尚未壮大
根据 36 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区位商计算,环渤海地区在全国具有一定专业化优势(区位商
大于 5)的产品为15 种,其中多为传统资源依托型,如原盐、原油、“两碱”(纯碱和烧碱)、钢铁、玻璃等。虽然这些工业产品仍有市场需求,但产品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不高,受资源
约束强;有的产品生产工艺落后,并严重污染环境。近些年,环渤海地区在加大对传统工业
改造的同时,积极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型材料和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产业,但迄今这些产业仍处于幼小阶段。
环渤海地区高新技术实力比较强的北京市,2003 年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314.1 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8.57%(2003 年北京市的生产总值为3663.1 亿元),而且今年 1 月份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下降 6.9%。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缓慢的原因很多,科技投
入不足和自主开发能力弱是重要因素。近几年北京市大中型工业企业尤其是联想、清华紫光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加大了科技经费投入力度,但科技投入的相对比重仍偏低。2002 年全市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仅为 2.54%;R&D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只有 2.27%,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科技活动经费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世界500 强企业一般为 5%—10%)。
(二)国有经济比重仍很大,体制创新上处于落后地位
环渤海地区国有工业比重不仅远高于东南沿海地区,而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据2002 年统计,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7.53%,而环渤海地区则为39.36%,最高的辽宁省达58.11%,远远高于珠三角和长三角。环渤海地区国有及国有控股
企业产值占全国国有经济的比重为25.83%,高于该地区整个工业产值占全国的比重
(24.64%)。另据北京市最新统计,2003 年北京市国有经济比重为53.85%,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高达70.16%。在全社会固定投资中,国有经济投资的比
重,天津高达 86.74%,北京和辽宁也都在 40%以上。
由于环渤海地区工业结构偏“重”(重工业比重超过全国近 6 个百分点),因而从企业规模结构看,大型企业比重略高,中小企业相对较小。正是因为环渤海经济区内的国有经济比重最
高,行政干预经济发展的力量比较强,市场力量决定资源配置还相对较弱,中小企业没有形成气候,致使在体制创新上,环渤海地区远远落后于珠三角和长三角。
(三)产品出口竞争力和外资引力相对较弱
东南沿海 5 省市与环渤海地区 5 省市面积都是51 万平方公里,而东南沿海的出口份额占全
国 70%多,环渤海地区的份额仅占20%,仅广东一省的出口额就是整个环渤海地区出口的近
2 倍。
环渤海地区对外贸易依存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03 年全国进出口依存度高达60.2%,环渤海地区平均为 46.7%,低 13.5 个百分点;出口依存度与全国的差距还有所扩大,由1996 年的 2.49 个百分点扩大到 2003 年的 13.5 个百分点。 5 省市间外贸依存度也有很大差距,北京和天津两个直辖市依存度较大,河北和山东相对较小。
利用外资的情形与外贸相类似。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FDI)大部分集中在东南沿海,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