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例经方治疗皮肤病体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拮抗、膜稳定及交感神经阻滞等作用,可扩张冠状动脉血管,其已作为冠心病并心律失常的首选药物[1]。但是胺碘酮的不良反应如窦性心动过缓、低血压、肺毒性、肝毒性、甲状腺毒性以及诱发危及生命的室性心律失常等使许多患者不能坚持治疗。

步长稳心颗粒是由党参、黄精、三七、琥珀、甘松等药物组成的复合中药,药理研究表明,步长稳心颗粒具有膜抑制和延长动作电位的作用,能消除折返激动,有明显的抗心律失常作用,特别对室性期前收缩、房性期前收缩疗效较佳[2]。方中党参、黄精性甘平,益气养阴,健脾化痰。党参的主要成分党参总皂甙具有显著调节血脂和抗氧化作用,可抑制血小板聚集[3]。黄精含有甾体皂苷等活性物质,具有抗氧化、对抗心肌缺血的作用。三七、甘松性甘温,理气化痰,开郁醒脾。三七中PTS (总皂苷)的抗心律失常作用与胺碘酮的电生理作用特点相似,主要是延长动作电位及不应期;甘松的根和茎均含缬草酮,缬草酮具有膜的稳定作用,能延长动作电位,消除折返激动,阻断期前收缩的激动传导。实验研究证明:甘松提取物对兔心肌细胞钠通道和L 钙通道具有浓度依赖性阻滞作用,具有Ⅰ类和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的基础[4]。琥珀性甘平,

具有定悸复脉,活血利水的作用。全方合用,可使心气渐足、心阴得养、淤祛络通、气血流畅,则心悸气短诸症自除。全方除具有直接抗心律失常的作用以外,还可通过改善心肌的舒张功能,增加心肌的顺应性,使冠状动脉灌注阻力减低以及使左心室心肌的血流供应增加,以改善心肌缺血,消除心律失常产生的基础而实现间接的抗心律失常作用。但PTS 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并不是通过竞争性阻断肾上腺素β受体或兴奋M 胆碱受体所致,而是与心肌的直接抑制作用有关,合用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不仅可加强抗心律失常作用,而且美托洛尔具有防止儿茶酚胺的心脏毒性作用、抗心肌缺血作用、

改善心脏功能和左室结构、抗RAS 系统的不良作用、抗高血压作用、降低心肌氧耗及应激作用等。步长稳心颗粒和美托洛尔联用很好地起到了抗室性早搏及缓解其临床症状的作用。

本研究证明,步长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室性早搏的疗效与胺碘酮基本相当,但其在缓解临床症状方面优于胺碘酮,并无明显不良反应,便于长期服用。

参考文献:

[1]李运田,

张存录,陆再英.胺碘酮和索他洛尔对心肌复极不均一性的影响[J].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00,4(4):284~287.

[2]郭继鸿,崔长琮.抗心律失常中西药与离子通道[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3]聂松柳,

徐先祥,夏伦祝.党参总皂甙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血脂和NO 含量的影响[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2,4:40~42.

[4]沈涤非,

唐其柱,黄峥嵘,等.甘松提取物对兔心室肌细胞钠、钙通道的影响[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32(2):267~270.蒉

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

Vol.282010No.10

卫生职业教育临床实践关键词:经方;皮肤病;体会中图分类号:R1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1246(2010)10-0142-021桂枝汤治疗瘙痒症

患者李某,17岁,男性。2006年3月15日初诊,患皮肤瘙痒3年有余,

以背部为主,每在汗出或热时发作,并伴有针刺样疼痛。曾多次就诊于西医、中医医院,医者都以瘙痒症对其进行治疗,多给予扑尔敏、息斯敏、敏迪、西替利嗪等抗过敏药口服,或给予中药,偶有缓解,但始终不能痊愈,缠绵3年余,给患者造成了很大的痛苦,降低了其生活质量。查体:皮肤光滑,无任何皮疹,皮色正常。舌淡苔薄白,脉缓。拟用桂枝汤加味:桂枝12g 、白芍12g 、荆芥9g 、防风9g 、赤芍9g 、蝉衣6g 、大枣6枚、生甘草9g 。共服6剂,

每剂水煎2次,取汁400ml ,分2次于饭后温服。该患者于2006年3月22日二诊,述其服药后针刺样疼痛消失,

但瘙痒如故。察舌脉同前,

前方继服6剂。患者于2006年4月3日三诊,

瘙痒症状明显缓解,后上方微调服用近1月,瘙痒症状消失,至今未见复发。

瘙痒症在皮肤科常见,分泛发性和局限性,泛发性患者中以老年人居多,以全身剧痒、昼轻夜重,搔抓后引起抓痕、血痂、皮肤肥厚、苔藓样变等为主要表现。临床多以血虚不能濡养肌肤立论,或以湿热蕴于肌肤不得疏泄处方。本案属后者,症状局限于背部,为太阳经所过之处,以每在汗出或热时发作,伴有针刺样疼痛为特点,四诊合参,此为受到风邪,未能速解,久郁肌肤以致营卫失和,经气不利之故。营卫失和,则营卫不固,营气外泄,不能濡养肌肤,肌肤失润则痒自作,故每在汗出时发作;经气不利,经络不畅,瘀滞不通则出现针刺样疼痛。所以选用桂枝汤为基本方,以和营卫,解肌发表;伍以荆芥、防风,以祛风除因,更增解肌发表之力;佐以赤芍、蝉衣,疏通经络以利经气;使以甘草、大枣,和诸药。全方祛风邪,和营卫,利经气,痒除痛灭

4例经方治疗皮肤病体会

安自立

(白银市中医医院,甘肃白银730900)

142--

收得全功。

2当归四逆汤治疗寒冷性荨麻疹

王姓患者,女性,32岁,于2007年11月6日就诊。主诉每遇吹风或冷空气即起风疙瘩,瘙痒2年余,暴露部位更加明显,遇热或进入房间则风团、瘙痒消失。经中西药多方治疗,或缓解,或无效,如此反复发作2年余,痛苦难忍。查体:皮肤(-),雷诺氏征(+)。舌微暗苔薄白,脉沉。拟用当归四逆汤加味:当归15 g、细辛5g、通草3g、桂枝15g、白芍15g、鸡血藤30g、蝉衣6 g、僵蚕9g、炙甘草6g、大枣6枚。共服6剂,每剂水煎2次,取汁400ml混匀,分2次温服。于2007年11月16日复诊,述痒大减,后上方继服6剂。一月后痛楚痊愈,至今未发。

寒冷性荨麻疹是荨麻疹中的一型,病因诸多,但不外乎禀赋不受、胃肠湿热、表虚感受寒热等。《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中记载,“此证俗名鬼饭疙瘩,由汗出受风,或露卧乘凉,风邪多中表虚之人……”本案经四诊合参,为寒郁肌表,抑遏血液不达末梢之候。寒郁肌表与卫阳相搏则起风团,正如《诸病源候论·风瘙隐疹候》中记载“邪气客于皮肤,复逢风寒相折,则起风瘙隐疹。”寒郁血脉,则血行不畅难达末梢,温煦当减,故而遇寒冷则发,得热可缓。治以疏表散寒,宣阳通脉。方用当归四逆汤,桂枝、细辛畅通循环,而细辛疏散之力尤能使内部郁闭之血液,借其辛散之力达于表;当归、白芍除补血之外,尚能行血,使之达于末梢;通草能疏通阳气,畅达经络;更添鸡血藤合当归、白芍寓补中多活,佐以僵蚕、蝉衣增强通络之力;甘草、大枣扶中气而温四末。诸药相合,寒散表疏血络畅,风团不起痒自除。

3葛根黄芩黄连汤治疗婴幼儿急性湿疹

患儿11个月,男性,于2006年3月18日来诊。其母述患儿出全身红色丘疹半月,头面部出红色丘疹、水疱3天,伴腹泻、瘙痒,自用市售维肤膏、黑豆馏油,无效,遂诊。查体:患儿头面部泛发红色丘疹、小水疱及有少量痂皮,躯干、四肢散发红色丘疹,皱褶部位有红斑。舌尖红,苔薄黄,指纹淡。大便常规:色黄、质稀,无红、白细胞及脓细胞。拟用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味:葛根9g、黄芩6g、黄连3g、金银花9g、连翘6g、荆芥6g、防风6g、茯苓9g、焦三仙各6g、生甘草3g。共服3剂,每剂水煎取汁200ml,分多次频服。外用:苦参18g、地肤子18g、蛇床子18 g、黄柏18g、大黄15g。用1剂,水煎,外冷湿敷,每日3次。忌食辛辣刺激之品。于2006年3月22日复诊,头面部皮疹色淡疱枯,躯干、四肢皮疹变淡,腹泻止,痒减,纳可。顾及患儿吃药困难,再以外敷方湿敷,1周后头面部皮疹消失,唯躯干、四肢皮疹仍在,嘱家长以预防为主,相对清淡饮食,保持皮肤干燥,常用婴儿爽身粉淡淡外扑。

婴幼儿急性湿疹在临床多见,属祖国医学中“奶癣”的范畴。《外科正宗》中记载“奶癣,儿在胎中,母食五辛,父餐炙煿,遗热与儿,生后头面遍身发为奶癣,流脂成片,睡卧不安,瘙痒不绝。”一般认为多因胎中遗热遗毒,或饮食失调,脾失健运,内蕴湿热,外受风湿热邪而致。该患儿患湿疹半月,加之腹泻,乃饮食失节,脾失健运,湿热内生,热蒸于外则发丘疹、水疱,湿蕴于内则下利,是以选用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味以疏表清热,祛风止痒。方中葛根、黄芩、黄连疏表清热,黄芩、黄连又可燥湿清热,佐以金银花、连翘、荆芥、防风辛凉疏表祛风,更合茯苓、焦

三仙健脾化湿,甘草以和中,使热从表散、湿从内化、脾健中运,又加苦寒燥湿之苦参、地肤子、蛇床子、黄柏、大黄,内外相合,事半功倍,湿疹得愈。

4五苓散治疗慢性湿疹

患者李姓,35岁,男性。于2002年3月12日来诊,自述患湿疹十余年,近2周旧病复发,每在春夏两季全身起红疹,瘙痒难忍,严重时流黄水、清水,曾就医并诊断为慢性湿疹,经过治疗后会慢慢缓解,瘙痒减轻,皮疹逐渐消失,但会反复发作,如此十余年。查体:全身泛发性红色丘疹,少许水疱、抓痕,以颈、腋下、腹部、股内侧处多发,呈相对对称性,部分区域呈片状,皮肤粗糙肥厚,嵴沟凸显,色褐并覆糠皮样鳞屑或有少量渗出。舌尖红,苔薄白,脉数。诊断为慢性湿疹急性发作。经四诊合参,此为内有湿邪,外遇春候风热之邪,治当急则治其标,拟用消风散加味以疏风清热,祛风止痒。药用:荆芥12g、防风12g、当归9g、生地15g、知母9g、通草6g、金银花15g、连翘12g、苦参9g、苍术9g、蝉衣6g、僵蚕9g、生薏米30g、生石膏30g、生甘草9g。共服6剂,每剂水煎取汁400ml,分2次饭后温服,并嘱患者忌食辛、辣、发物。于2002年3月20日二诊,瘙痒明显缓解,皮疹无明显变化,于上方中再加赤芍12g以凉血、活血,继服6剂,服法、禁忌同前。于2002年4月1日三诊,丘疹色变淡,瘙痒大减,此时当以治本为要,依据其面色萎黄,疲乏无力,饮食不香,并结合局部皮损,治宜健脾利湿,养血润肤,方选五苓散加味:茯苓15g、猪苓9g、泽泻12g、白术30g、苍术9g、桂枝3g、生薏米30g、赤芍12g、鸡血藤30g、首乌藤30g、蝉衣6g、僵蚕9g、防风12g、连翘12g、炙甘草9g。共服6剂,每剂水煎取汁400ml,分2次饭后温服。于2002年4月8日四诊,皮疹无明显变化,瘙痒减轻,有食欲,余无不适。诊其脉缓,舌淡,苔白,证如前,上方继服,白术量易为30g,以加强健脾运脾之力。如此以五苓散加味治疗2月有余,皮损基本消失,仅留褐色色素斑,面色明显好转,食欲大增,疲乏无力减轻。嘱患者常食大枣,每日在10个左右,并注意饮食宜忌。自此后该患者每年春季虽有皮疹、瘙痒,但较前大为减轻,稍加治疗便如常人。

本例患者患慢性湿疹多年,每于春夏两季发作,虽有面色萎黄,疲乏无力,饮食不香等症状,但皮疹色红痒甚,舌尖红,脉数,为风热外客,湿邪内阻之候,依据“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治疗原则,当先疏风清热、祛风止痒,选消风散加味。后以“治本”为要,以五苓散加味,因为参以四诊,为湿邪内阻,肌肤失养之证,治当健脾利湿、养血润肤,尚有《内经》“治湿之法,不利小便,非其治也”之总纲,方中茯苓、泽泻、猪苓味淡渗利,以利小便;大量白术健脾除湿,以促进水湿之运化;小量桂枝疏表,以宣未尽之风邪,使水行达表;更有茯苓、白术、炙甘草,以加强健脾运脾之力;佐生薏米、苍术以增利湿燥湿之功;因有“久病入络”、“久病必瘀”之理,故伍以赤芍、鸡血藤、首乌藤活血养血;佐蝉衣、僵蚕祛风通络;配防风助桂枝以疏表;增连翘以防风热再扰;诸药合之,健脾利湿,养血润肤。因湿居久远,其性黏滞,非几日所能为之,故调理2月有余方可见功。后嘱患者食枣,不但有补益气血之妙,使气血充盈,脾胃得健,而且据药理研究,大枣有抗过敏作用。蒉

143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