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两晋、南北朝文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两晋(魏晋)南北朝
南北朝文学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一个充满活力的创新期,诗、赋、小说等体裁,在这一时期都出现了新的时代特点,并奠定了它们在此后的发展方向。

并且文学走向自觉,文学个性化鲜明;文学集团涌现,出现群体性风格,文学发展的阶段性明显;五七言古体近体诗兴盛。

建安文学(东汉末年196)
建安时代文学以诗歌最为显著,“三曹”、“七子”并世而出,为中国大开了一个新的局面,并确立了“建安风骨”这一诗歌美学的典范。

建安文学具有“世积乱离,风衰俗怨”
①的时代特征,建安文人有开阔博大的胸襟、追求理想的远大抱负、积极通脱的人生态度,他们直抒胸臆、质朴刚健的抒情风格,形成了建安诗歌所特有的梗概多气、慷慨悲凉的风貌,使得建安文学具有异乎寻常的感染力。

故后世作家在反对片面追求形式和单纯的修辞之美,而强调文学的热情和内在的感染力时,往往就标举建安风骨的旗帜。

建安时期文学创作的主力和代表是“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和女诗人蔡琰(蔡文姬)。

曹操是建安文学的领袖和杰出的代表,他的诗歌具有慷慨悲凉古朴刚劲沉郁雄浑的艺术风格。

并且他的诗极富创造性,对后代文学有着重要的影响代表作《薤露行》、《蒿里行》、《苦寒行》。

而他的《观沧海》则是今存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

他的诗《龟虽寿》也同样流传于世。

东汉恢复后,曹操便制订了“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的治国方针。

使得无论是诗歌、辞赋,文章等都获得了极大的进步,尤其是诗歌,形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文人诗的创作高潮,使汉乐府诗完全成熟,五言诗体得以发展,七言诗体从此开创。

曹操又率先冲破儒学的禁锢,打破当时盛行的骈体文格式,采用通脱的文体作文章,追随他的文人学士亦积极响应。

在北方,不仅出现了一个文学繁荣的局面,而且使一代文风得以转变。

曹操还曾兴土木,建造了铜雀台作为文人名士集聚、笔会之地,以至文学的繁荣达到了顶峰。

曹丕,史称魏文帝。

其诗歌的代表作燕歌行是我国诗歌史上最早的一首完整的七言诗。

同时曹丕也比较擅长散文,他的《典论.论文》,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著作,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文学专论。

曹丕提倡文学,对建安文学的繁荣起了推动作用。

曹植,他是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他的诗分前后两个时期,前期抒发自己的理想抱负,有乐观浪漫的情调,如《白马篇》;后期遭受曹丕父子的迫害,主要写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

他的代表作除了有《白马篇》还有《七哀诗》。

《诗品》②称他为“建安之杰”,称其文“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体现其气骨文采兼备。

另外,除了诗歌方面,曹植在文、赋的创作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洛神赋》是其文赋方面的代表作。

曹植大力创作五言诗,整合了前代诗的优秀传统,完成了从乐府民歌到文人诗的转变。

他在当时和后代有着崇高的地位。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七子中王粲、刘桢成就最为突出。

王粲是七子中成就最高的作家,被刘勰誉为“七子之冠冕”。

他能诗擅赋,诗以《七哀诗》最为有名,而《登楼赋》则是他赋中的名篇,这些作品也是建安时代抒情小赋和诗的代表作。

刘桢,曹丕称他为“五言诗之善者,绝妙时人”,他的诗作多以壮美山川为背景,借景抒情,少数为酬答之作。

《赠从弟》在五言诗中最为著名。

另外,他的赋文风格独特,以清新的笔调,娴熟的技巧,朴实准确的语言,纵古合今的大气,描写家乡的风土人情和优美的自然风光。

讥讽时事,咏物抒情,实现了汉赋内容由宫廷转向社会,由帝王转向平民的转变。


幅由长篇宏制转向短小精粹,为以后的文学发展开创了先河。

蔡琰(蔡文姬)
蔡琰是东汉大文学家蔡邕的女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才女和文学家。

她的传世之作有《胡笳十八拍》、《悲愤诗》。

其中《悲愤诗》还是我国诗歌史上第一首自传体的五言长篇叙事诗,此诗“真情穷切,自然成文”,激昂酸楚,在建安诗歌中别构一体。

它将叙事与抒情完美组合,重细节和心理刻画,是著名的抒情味儿浓的叙事长诗,对后世叙事诗有影响。

不得不说的是,在建安时期,文学发展处于一个相当宽松的社会文化环境,文学士人创作出许许多多表现时代精神,反映时代生活,展现时代风貌的文学作品,使得建安时期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学繁荣时期。

李白有“蓬莱文章建安骨”之句,可知建安文学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三国与两晋文学
正始文学(三国魏 240)
继建安文学后的正始文学,在文学史上也有它的贡献。

“竹林七贤”③是这一时期最为重要的文学诗人流派,代表作家是阮籍、嵇康。

阮籍的诗歌代表了他的主要文学成就,其中主要作品就是五言《咏怀诗》82首。

他透过不同的写作技巧如比兴、象征、寄托,借古讽今,寄寓情怀,形成了一种“悲愤哀怨,隐晦曲折”的诗风。

除诗歌之外,阮籍还长于散文和辞赋。

他的散文以《大人先生传》最为有名。

嵇康是魏晋之际最著名的论说文作家。

嵇康的诗以四言成就最为杰出,多表现诗人高蹈独立,鄙弃功名的形象。

嵇康诗语言天成,风格清峻,着重表现一种清新脱俗的境界,如《酒会诗》。

同时嵇康也是一位著名的琴艺家,其留下的“广陵绝响”的典故被后世传为佳话,《广陵散》更是成为我国十大古琴曲之一。

竹林七贤中刘伶的《酒德颂》和向秀的《思旧赋》也比较有名。

两晋诗坛
西晋诗人以陆机、潘岳为代表,诗风繁缛。

左思诗为寒士鸣不平,郭璞以游仙来抒怀。

东晋以孙绰、许询玄言诗为代表,玄风大畅。

陶渊明开创田园诗天地,达到“自然”的至高境界。

太康文学(西晋280)
“太康文学”是西晋文学的鼎盛时期,诗坛上出现了三张(张载、张协、张亢)、二陆(陆机、陆云),两潘(潘岳潘尼)、一左(左思)。

其中陆机潘岳并称“潘陆”代表了吸进文学的主流,左思、刘琨则表现了与潘陆不同的风貌。

陆机,太康文坛最著名的作家,被后人誉为“太康之英”,公认的出色作品有《赴洛道中作》二首。

并且陆机的赋与文成就比诗要高。

如《叹逝赋》、《吊魏武帝文》,都写得凄婉动人。

《文赋》则是精心编撰的论文名作。

他的文赋是中国文学理论发展史上第一篇系统的创作论,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和理论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后来的《文心雕龙》正是在他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潘岳与陆机齐名,其诗文均以善叙悲哀之情著称,代表作有《悼亡诗》三首。

左思,建安风骨的继承者,西晋杰出诗人。

他的咏史诗笔力矫健,情调高亢,气势充沛,具有积极浪漫主义的特色。

《咏史诗》八首是其的代表作,开创了咏史诗借咏史以咏怀的新路,成为后世诗人效法的范例。

左思的辞赋也颇具盛名,其代表作是《三都赋。

》刘琨现存的诗歌虽只有三首,但都是后期保卫中原的战斗生活的产物有丰富的显示内容和深厚的爱国情怀。

他的诗清刚悲壮。

《扶风歌》是其
代表作之一。

郭璞的代表作是《游仙诗》诗四首,他的游仙诗“辞多慷慨”、“坎壈咏怀”,以游仙写失意之悲,与左思借咏史以抒发牢骚不平,有异曲同工之妙。

东晋文学
玄言诗兴盛于东晋,代表作家是孙绰、许询。

玄言诗的发展与佛教的流行大有关系,故“玄佛合”流成为东晋孙许等人玄言诗的重要特点。

东晋玄言诗,“理过其辞,淡乎寡味” 、“平典似道德论”,以写老庄玄理为主,亦有借山水来抒情的形象性强的作品。

而东晋玄言诗本身的艺术价值并不高,但它对后世的影响却相当深远,如谢灵运的山水诗,白居易诸人的说理诗,宋明理学家之诗,都或多或少受其熏染。

玄言诗在东晋百年间占据主导地位,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一环。

陶渊明(东晋 365~427)
在东晋玄言诗把持诗坛达到百年之久的背景下,陶渊明其人其作出现的意义,把自然提升为美的极至,变玄言诗的老庄玄理为亲切而深邃的日常生活哲理;密切了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开创田园诗新天地。

陶渊明是东晋末年著名诗人,同时也是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最杰出的文学家。

陶渊明的文学创作,在诗歌、散文、辞赋诸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但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诗歌。

他的诗有田园、咏怀、咏史、行役、赠答诗几类。

在其诗歌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田园诗,开创了田园诗这种新题材。

代表作有《归园田居》、《饮酒》等。

在他笔下,劳动是艺术化的诗意行为,如《归园田居》其三中的“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他告诉我们,平淡不是淡而无味,而是意味隽永,如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他的语言特点是:朴质无华,不加雕饰极尽语言纯净之美。

其诗句的魅力全在于性情的自然流露,内在情感的力量。

以其人格魅力和杰出作品为后代士人构筑起精神家园。

他的散文语言简练洁净,叙述描写形象生动,名篇有《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其中桃花源记最负盛名流传千古。

他的词赋以抒情为主,感情坦率真挚,语言流畅自然,名篇有《归去来兮辞》、《感士不遇辞》、《闲情赋》等。

魏晋南北朝诗歌
元嘉诗歌(南朝宋 424)
山水题材大量进入诗歌创作,并且改变了东晋诗歌以山水作为载体的倾向,正是奠定了我国山水文学的根基,诗歌创作也由东晋的哲理化改变为重抒情。

而在南朝元嘉时期活跃在文坛的三位诗人,谢灵运、颜延之、鲍照被称为“元嘉三大家”,他们在注重描绘山川景物、讲究词藻的华丽和对仗的工整方面有相互类似之处。

其中,谢灵运的主要成就在于山水诗。

由他开始山水诗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一大流派。

而鲍照的诗歌则秉承汉魏古风,俊逸豪放,他大胆革新积极创作,著以七言为主体的杂言《拟行路难》,使七言诗体大大发展,直接影响到唐代七言歌行的创作。

杜甫也称赞“清新庚开府,俊逸鲍参君”。

他也被认为是南北朝时期文人中成就最高的。

永明诗人(南朝齐483)
以萧子良为首,最著名的是:萧衍、沈约、谢朓、王融、萧琛、范云、任昉、陆倕八人,号为“竟陵八友”。

他们将考辨四声的学问运用到文学创作中,创为“四声八病”之说,造成了古体诗向格律诗演变的一次关键的转折,从此便有了“永明诗人”一说。

其中以谢朓的成就最高,他的诗歌同样以山水为主题,却革除了以往山水诗的玄思哲学。

他的诗风婉转自然,清新流丽,与谢灵运分称“大谢”、“小谢”。

永明体诗歌为唐代格律诗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南朝民歌
南朝民歌主要有吴歌、西曲两类。

吴歌产生于建业一带,多创作于东晋、宋时,多写女性对爱情的感受,清丽缠绵。

西曲产生于以江陵为中心的长江中游汉水流域,多作于南朝。

将爱情与劳作结合起来,开朗明快。

现存的南朝民歌内容比较狭窄,绝大多数是情歌。

现存的吴声歌中,以《子夜歌》、《子夜四时歌》、《华山畿》、《读曲歌》最为重要。

代表作有《西洲曲》。

北朝民歌
北朝民歌多为军乐,流传至南方,多为少数民族所作,内容丰富题材广泛。

描写北方各民族的社会生活,展现出北方人的豪迈个性和尚武精神,也描述了战争给百姓带来的苦难,还叙述了他们对待爱情婚姻,多快人快语,耿直坦荡。

代表作有《木兰诗》、《敕勒川》。

魏晋南北朝的骈文和散文
骈文④
南北朝是骈文的全盛时期,骈文广泛流行并应用到各种体式。

骈文是与散文相对的。

南北朝时期骈文趋于华美。

骈文名家名篇有鲍照的《芜城赋》、《登大雷岸与妹书》和《哀江南赋序》、孔稚珪的《北山移文》等。

词赋的创作也大多呈现出骈体化的趋势,如江淹的《别赋》、《恨赋》、庚信的《小园赋》和《哀江南赋》等。

(陈寿的《三国志》骈丽而自然,范晔的《后汉书》的论赞用骈体,刘勰的《文心雕龙》为骈体的文论巨著。


北朝散文
北朝散文具有质朴刚健的风格特点,虽然也受到了骈体文的影响,但也出现了颇有文学价值的散文名作,有郦道元的《水经注》、杨炫之的《洛阳伽蓝记》以及颜之推的《颜氏家训》。

其中《水经注》文笔雄健俊美,既是古代地理名著,又是山水文学的优秀作品,是一部具有文学价值的地理著作。

此书集中国6世纪以前地理学著作之大成,为一篇综合性地理著作。

自明清以后不少学者从各方面对它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专门研究,形成了一门内容广泛的“郦学”。

与《三国志注》裴松之写,《世说新语注》刘孝标写,《文选注》李善写。

并称“四大名注”。

魏晋南北朝小说
志怪小说
志怪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形式之一,以记叙神异鬼怪故事传说为主体内容,产生和流行于魏晋南北朝,与当时社会宗教迷信和玄学风气以及佛教的传播有直接的关系。

志怪小说的内容很庞杂,大致可分为三类,炫耀地理博物的琐闻如东方朔《神异经》等;记述正史以外的历史传闻故事如托名班固的《汉武故事》等;讲说鬼神怪异的迷信故事如东晋干宝《搜神记》等。

其中干宝《搜神记》是保存最多且最具代表性的一种。

志怪小说对唐代传奇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志人小说
志人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指魏晋六朝流行的专记人物言行和记载历史人物的传闻轶事的一种杂录体小说,又称清谈小说、轶事小说,是在品藻人物的社会风气之下形成的。

志人小说以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为代表。

《世说新语》记述了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该书所记个别事实虽然不尽确切,但反映了门阀世族的思想风貌,保存了社会、政治、思想、文学、语言
等方面史料,价值很高。

志人小说和其他小说一起,开启了后世小说之先河。

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
由于文学观念的变化,作家的主体意识增强,导致文学批评也走向了自觉,这个时期是中国文学批评的重要时期,出现了大批重要的文学批评论文和著作。

其中,刘勰的《文心雕龙》与钟嵘的《诗品》最负盛名。

《文心雕龙》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体大而虑周”的文学理论专著。

《诗品》是在刘勰《文心雕龙》以后出现的一部品评诗歌的文学批评名著,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评论诗歌的专著,所论的范围主要是五言诗,此书对后代诗歌的评论有很大的影响。

扩充:
《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诸葛亮(181~234)所著。

《出师表》是一篇脍炙人口、传诵千古的表文。

《出师表》阐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对后主刘禅治国寄予的期望,言辞恳切,写出了诸葛亮的一片忠诚之心。

陆游曾称赞它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三国志》是西晋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

后世将其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合称“前四史”。

《三国志》文章简略,其中有一部分撰文颇见精彩。

如《诸葛亮传》、《周瑜传》等,都以简约的文笔写出了人物的个性,颇有动人之处。

明朝初年,罗贯中在它的基础之上加以艺术创造,完成了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

《后汉书》是由我国南朝刘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断代史。

此书以文采著称于世,其中的序论和赞尤为突出,文章风格趋向骈体,写人叙事,简明周详,生动感人。

后世将其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注:
①长期的社会动荡,风气衰落,人心怨恨
②钟嵘著《诗品》
③“竹林七贤”是三国魏末七位名士的合称,他们分别是:阮籍、嵇康、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

④骈文也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因其常用四字、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
或“骈四俪六”。

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