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计算机课程改革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中职学校计算机课程改革的思考摘要: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中职学校的专业基础课程,其任务是为信息社会提供实用性、操作性人才。为了使本课程的教学更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对能力的要求,适时地对原有的培养过程作相应的调整与改革,对于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操作能力;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tp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24-0000-01
computer courses reform in vocational schools
tian ye
(heilongjiang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school,helen152300,china)
abstract:computer-based vocational school as a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courses,and its mission is to provide practical information society,operational personnel.to make the curriculum more responsive to community demand for talent,the capacity requirements in a timely manner to the original training process to be adjusted accordingly and reform,basic computer applications courses for improving the standard of teaching has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keywords:vocational computer application;operating
capacity;teaching quality
一、提高教学质量,明确教学方向
(一)明确学生起点,因材施教。大部分升入中职的学生已经掌握了计算机的一些基本操作,但是由于地区和经济等其它原因,有很多初高中学校在硬件设备上得不到保障,在升入中职学习后便由此引出了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起点不同。所谓因材施教,是根据学生对计算机掌握的程度不同实施分班教学,并结合学生的客观实际,协调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制定难易不同的教学内容,使教师的“教”更适应不同起点学生的“学”,真正做到有的放矢,使学生的计算机知识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从总体上提高教学质量。
(二)改变原有考证促学的教学观念。很多中职学校在学生毕业时都要求通过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b,否则无法正常毕业,因此在确定教学计划时都按照等级考试的考点去制定,一切教学为等级考试服务。然而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该教学方式却表现出了严重的弊端,有些学生在学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后,居然连一封
e-mail都不会发送,计算机出现的一些简单故障自己也无法解决。为此,我们要改正原来的考证促学观念,明确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考证,更重要的是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教师应该拓宽自己授课面,授课内容不应局限于考证范围,更应该贴切社会的实际要求。
二、构建科学的教学体系
(一)教学课程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在教材的选取和教学大纲的制定上应有一个统一的规划,便于课程的考核;多样性是指课程形式和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当今社会是个网络社会,全球所有的资源都实现了共享,现在在网络上有很多教学资源,包括视频讲课等等,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自行学习,而不仅仅局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灵活多样、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限制,为学生课余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满足再学习的需要,体验不同的授课方式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要在教育中加强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的培养,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有多上机、多实践才能真正掌握课堂讲授的知识。
(三)教学内容上侧重点要明确。教师授课内容应侧重于应用方面,就拿进制之间的转换来讲,我们可以教会学生用更简单的方法来处理进制转换,只需运用windows自带的计算器来进行转换,真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中职学生作为操作性的培养对象,教师更应该把授课重心放在提高计算机的操作能力上。
(四)随着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学生考核方面也应采取相应措施。考核是考察学生对这门课的一个掌握程度,应该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着手进行。目前,笔者所在的学校考核学生主要是通过笔试进行,考察偏重于理论知识,经常会出现一些不尽人意的结果,很多平时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考试的时候居然不合格,严重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相反,一些进入中职前从未接触过计算机的
学生,他们的动手能力较差一些,但是由于死记硬背最后考核的时候成绩喜人,这种现象是不正常的,中职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盲目理解理论知识,而是将理论联系到实践中,把教学重心放在学生的动手能力上,主要通过笔试这种考核方法是不科学的。
笔者认为考核的重心应放在学生上机时的操作能力上,学生如能通过全国计算机一级b的等级考试或学校自行组织的上机考试,并且平时上机成绩合格,可视为该学生这门课程考核合格。上机考试和一级b考试软件都含有理论知识试题,所以上机考试不但考察了学生的操作水平同时也考察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起到理论、实践并重的作用。这样的考核,才能顺应社会的实际需求,真正体现出应试者对计算机技术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一)规范师资队伍。教师更应该花时间去研究合理的教学方法,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编写适合学生实际要求的教材,更好地开展这门课程的教学,为社会提供更优秀的操作性人才。
(二)提高教师专业业务水平。计算机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非常快,而教材的内容往往滞后该学科知识的发展和实际应用。部分教学内容陈旧过时,落后于社会实际应用。在软件方面,没能及时系统地介绍各类当前广泛应用的最新版本软件;在硬件方面,未对计算机的硬件发展趋势作必要介绍。教师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主导作用,针对新形式下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的新特点,教师必须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文化水平,通过自学、外出培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