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气

氨气
氨气

2009年12月日学案39

科目化学课题氨的性质及氨的实验室制法高一年级班姓名

学习目标:了解氨的物理性质、掌握氨的化学性质掌握铵盐的化学性质,氨的实验室制法

学习重难点:氨的化学性质、氨的实验室制法

【基础知识】

一.氨

1、氨的合成

1)元素是动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元素,是蛋白质的重要成分。

2)是氮最丰富的来源。将态的氮转化为叫做氮的固定。

3)工业上用和合成氨,化学方程式为:。

2、氨的性质:

【实验探究】:氨溶于水的喷泉实验:

实验现象:烧杯中的溶液由玻璃管进入圆底烧瓶,形成,

烧瓶内液体呈色。

实验结论:氨溶于水,其水溶液呈性。

小结:(1)氨的物理性质:氨是颜色,气味的气体,密度比

空气,易。溶解于水且溶解速度,

在常温下,1体积水大约可以溶解体积氨气,氨的水溶液叫做。

思考:实验室如何收集NH3?

(2)氨的化学性质:

①氨气与水的反应:。

氨水不稳定性:。

氨水有性,可以使酚酞溶液变色或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色。

思考:氨水为什么呈碱性?氨水的成分?液氨与氨水比较。

②氨气与酸的反应:

实验探究:用两根玻璃棒分别在和里蘸一下,然后使这两根玻璃当两根玻璃棒靠近时,产生大量。中挥发出来的与中挥发出来的,化合生成小颗粒。

实验方程式: 。

③氨的催化氧化:

氨气与氧气的反应: 。

思考:根据氨的一系列转化,写出各步反应方程式,分析反应中的元素化合价变化,以及每一步反应中,氮元素发生的是氧化反应还是还原反应。

O 2 O 2 H 2O

N 2 NH 3 NO NO 2 HNO 3

3、铵盐的性质:

(1)农业上常见的化肥,如 、 、 等都是铵盐。

铵盐都 溶于水。

(2)铵盐的不稳定性:

铵盐受热易分解,例如:NH 4HCO 3

NH 4Cl

(3)铵盐与碱的反应:铵盐与碱的反应放出氨气

NH 4NO 3+NaOH === (NH 4)2SO 4+NaOH ===

思考:实验室中如何检验NH 4+?

4、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①在实验室里,常用加热 和 的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

例如: 。

②收集:向 排空气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空气对流,使收集到的NH 3尽量纯净)。 ③验满:将湿润的 试纸放置在试管口附近,若试纸变 色,说明NH 3已收集满。

【过关训练】

下列反应属于氮的固定作用的是 ( )

A .N 2和H 2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取NH 3

B .硝酸工厂用NH 3氧化制取NO

C .雷雨时空气中的N 2转化为NO

D .由NH 3制碳酸氢铵和硫酸氨

△ △

氨气吸收实验

§1-9 氨气吸收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填料塔吸收的基本原理,学会操作填料塔。 2.掌握NH3 在水及空气中的分析方法和操作。 3.了解NH3 在水中吸收的特点,掌握控制重点。 4.学会吸收塔物料衡算及吸收系数的计算和相应的数据处理。 二、药品和仪器 NH3 吸收装置,NH3 钢瓶(带减压阀),移液管(1ml、10ml),容量瓶(100ml,2 支),量筒(50ml),HCl(0.1M/l,0.0001M/l),甲基红指标剂,乙醇,酸式滴定管。 三、实验原理及方法 使混合气体与适当的液体接触,气体的一个或几个组份便溶于该液体内而形成溶液,不能溶解的部分则保留在气相中,于是混合气体的组份得以分离,这种利用各组份在液体中溶解度不同而分离气体的操作称为吸收,气液中吸收相的浓度构成动力部分,两相的界面、气膜、液膜构成阻力部分,为直观起见,这里以NH3 为例介绍单组份吸收。操作中NH3 与空气混合,与水在吸收塔中逆流接触,在填料的表面,液体与气体充分接触,而在液体内与混合气体中的NH3 的浓度为NH3由混合气中向水中扩散提供了动力,NH3 分子有进入水中的趋势,但在相界面处,我们理想的认为存在两个停滞膜及气膜和液膜,而在停滞膜外液体气体充分湍动,浓度均匀,两个膜成为NH3 扩散的阻力源,由于NH3 易溶于水,故液膜阻力很小,则气膜阻力在总阻力中占主要部分,NH3 要克服气膜阻力进入水的内部以达到平衡的目的。 本实验进气浓度为y1,尾气浓度为y2,可由分析器测知:液体出口浓度可由出口液取样滴定测得,其余气体流速可由流量计设定,操作压力已知而平衡系遵循y*=0.9x且K G a与气相质量流速大体无关,故填料吸收系数K G a可求,传质单元数,传质单元高度边均可核算,在填料塔中,充分的接触面积由填料提供,所用的BX 填料有很好的比表面积,是效率很高的一种填料。我们用的吸收设备,由填料塔和控制仪表、泵风机组成,泵和风机的流量由流量计控制,NH3 流量也由流量计控制,由流量配比,各控制点控制准确,设备配备在线分析器,能同时分析原料气和尾气浓度,准确、方便。 四、填料塔吸收装置 图1 填料塔吸收实验装置流程图

常用气体密度的计算

常用气体密度的计算 常用气体密度的计算 1.干空气密度 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空气所具有的质量, 国际单位为千克/米3(kg/m3),一般用符号ρ表示。其定义式为:ρ = M/V (1--1) 式中 M——空气的质量,kg; V——空气的体积,m3。 空气密度随空气压力、温度及湿度而变化。上式只是定义式,通风工程中通常由气态方程求得干、湿空气密度的计算式。由气态方程有: ρ=ρ0*T0*P/P0*T (1--2) 式中:ρ——其它状态下干空气的密度,kg/m3; ρ0——标准状态下干空气的密度,kg/m3; P、P0——分别为其它状态及标准状态下空气的压力,千帕(kpa); T、T0——分别为其它状态及标准状态下空气的热力学温度,K。 标准状态下,T0=273K,P0=101.3kPa时,组成成分正常的干空气的密度ρ0=1.293kg/m3。将这些数值代入式(1-2),即可得干空气密度计算式为: ρ = 3.48*P/T (1--3) 使用上式计算干空气密度时,要注意压力、温度的取值。式中P为空气的绝对压力,单位为kPa;T为空气的热力学温度(K),T=273+t, t为空气的摄氏温度(℃)。 2.湿空气密度 对于湿空气,相当于压力为P的干空气被一部分压力为Ps的水蒸汽所占据,被占据后的湿空气就由压力为Pd的干空气和压力为Ps的水蒸汽组成。根据道尔顿分压定律,湿空气压力等于干空气分压Pd与水蒸汽分压Ps之和,即:P=Pd+Ps。 根据相对湿度计算式,水蒸汽分压Ps=ψPb,根据气态方程及道尔顿的分压定律,即可推导出湿空气密度计算式为:

ρw=3.48*P(1-0.378*ψ*Pb/P)/T (2--1)式中ρw ——湿空气密度,kg/m3; ψ——空气相对湿度,%; Pb——饱和水蒸汽压力,kPa(由表2-1-1确定)。 其它符号意义同上。 表2-1-1 不同温度下饱和水蒸汽压力 3、湿燃气密度

氨气安全规程

氨气安全规程 一、一般要求 1.1 凡氨气生产、使用、充装、贮存、运输的单位和个人必须 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1.2 氨气生产、使用、贮存、运输单位的相关从业人员 过专业培训、考试合格, 方可上岗操作。 1.3 氨气生产、使用、贮存、运输车间、部门负责人(含技术 人员),应熟练掌握工艺过程和设备 性能,并具备氨气事故处置能力。 1.4 生产、使用氨气的车间、作业场所、及贮氨场所应设置氨 气泄漏检测报警仪。作业场所和贮氨场 所中氨气浓度应符合GBZ 2.1中的有关规定。 1.5 氨气生产、使用、贮存单位爆炸危险场所的电气设备的选 型、安装、使用、维护和检查应满足GB 50058(即2区)和AQ 3009中有关的要求。 1.6 氨气生产、使用、贮存单位的吊装、动火、动土、断路、 高处、设备检修、盲板抽堵、受限空间 作业应符合有关规定。 1.7 使用液氨钢瓶应执行TSG RF001和有关安全规定。 1.8 氨气生产、使用、贮存、运输单位应按AQ/T 9006和AQ 3013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并达到有

关定级的要求。 二、充装安全 2.1 未经专业培训、取得资质的单位和个人,严禁私自冲充氨气。 2.2 气瓶有下列情况之一时,禁止充装: a无法辨认的; b GB 7144 气瓶颜色标志的规定(液氨气瓶瓶色为淡黄、字样为液氨、字色为黑色), 或严重污损脱落,难以辨认的; c; d; e安全附件不全、损坏或不符合规定的; f; g螺扣外露不足三扣; h40℃。 2.3 充装后的气瓶,应详细检查,不符合要求时应妥善处理。检 查内容应包括: a? b? c? 三、使用安全 3.1 瓶装液氨使用者应当购买已取得气瓶充装许可的单位充装

液氨的化学性质

液氨的化学性质 液氨,又称为无水氨,是一种无色液体。氨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应用广泛,为运输及储存便利,通常将气态的氨气通过加压或冷却得到液态氨。氨易溶于水,溶于水后形成氢氧化铵的碱性溶液。氨在20℃水中的溶解度为34%。 液氨在工业上应用广泛,而且具有腐蚀性,且容易挥发,所以其化学事故发生率相当高。为了促进对液氨危害和处置措施的了解,本文特介绍液氨的理化特性、中毒处置、泄漏处置和燃烧爆炸处置4个方面的基础知识。 一、氨的理化性质 分子式:NH3 气氨相对密度(空气=1):0.59 分子量:17.04 液氨相对密度(水=1):0.7067(25℃) CAS编号:7664-41-7 自燃点:651.11℃ 熔点(℃):-77.7 爆炸极限:16%~25% 沸点(℃):-33.4 1%水溶液PH值:11.7 蒸气压:882kPa(20℃) 二、中毒处置 (一)毒性及中毒机理 液氨人类经口TDLo:0.15 ml/kg 液氨人类吸入LCLo:5000 ppm/5m 氨进入人体后会阻碍三羧酸循环,降低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作用。致使脑氨增加,可产生神经毒作用。高浓度氨可引起组织溶解坏死作用。

(二)接触途径及中毒症状 1.吸入 吸入是接触的主要途径。氨的刺激性是可靠的有害浓度报警信号。但由于嗅觉疲劳,长期接触后对低浓度的氨会难以察觉。 (1)轻度吸入氨中毒表现有鼻炎、咽炎、气管炎、支气管炎。患者有咽灼痛、咳嗽、咳痰或咯血、胸闷和胸骨后疼痛等。 (2)急性吸入氨中毒的发生多由意外事故如管道破裂、阀门爆裂等造成。急性氨中毒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粘膜刺激和灼伤。其症状根据氨的浓度、吸入时间以及个人感受性等而轻重不同。 (3)严重吸入中毒可出现喉头水肿、声门狭窄以及呼吸道粘膜脱落,可造成气管阻塞,引起窒息。吸入高浓度可直接影响肺毛细血管通透性而引起肺水肿。 2.皮肤和眼睛接触 低浓度的氨对眼和潮湿的皮肤能迅速产生刺激作用。潮湿的皮肤或眼睛接触高浓度的氨气能引起严重的化学烧伤。 皮肤接触可引起严重疼痛和烧伤,并能发生咖啡样着色。被腐蚀部位呈胶状并发软,可发生深度组织破坏。 高浓度蒸气对眼睛有强刺激性,可引起疼痛和烧伤,导致明显的炎症并可能发生水肿、上皮组织破坏、角膜混浊和虹膜发炎。轻度病例一般会缓解,严重病例可能会长期持续,并发生持续性水肿、疤痕、永久性混浊、眼睛膨出、白内障、眼睑和眼球粘连及失明等并发症。多次或持续接触氨会导致结膜炎。

氨气及铵盐的性质

氨气及铵盐的性质 考纲要求1.了解氨分子的结构、物理性质及其用途,掌握氨的化学性质、制法及检验方法。 2.了解铵盐的通性及氮肥的基本性质,掌握铵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走近高考:(1)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2012·福建,6B)( ) (2)分别充满HCl 、NH 3的烧瓶倒置于水中后液面均迅速上升,说明二者均易溶于水( ) (3)NH 3通入AlCl 3溶液中始终无明显现象( ) (4)将NH 3通入热的CuSO 4溶液中能使Cu 2+ 还原成Cu( ) (2010·全国I ,7D) (5)在某无色溶液中滴加稀NaOH 溶液,将湿润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不变蓝,说明原溶液中无NH 4+ ( ) (2011·天津,3D) (6)NH 4Cl +NaOH=====△NaCl +NH 3↑+H 2O 能用H ++OH - ===H 2O 表示( ) 学生活动一:知识梳理 一、氨气 (1)物理性质 氨气常温下为 色 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氨易液化,液态氨气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所以,液态氨常用作 。 氨气分子的结构:写出氨气的电子式和结构式: (2)化学性质 ①氨气与水反应: 氨水中含有的粒子有 。氨水为可溶性一元弱碱,易挥发,不稳定,易分解: 。 思考1:液氨与氨水有哪些区别? ②氨气与酸反应 a.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与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其现象为 , 化学方程式为 。 b.与CO 2等酸性氧化物反应:NH 3+CO 2+H 2O===NH 4HCO 3或2NH 3+CO 2+H 2O===(NH 4)2CO 3。 ③NH 3的还原性——氨的催化氧化 方程式 ④与盐溶液反应: 将氨水加入下列溶液,完成下表:

氨气的制取

氨气的制取

实验演示 实验目的 学习实验室制取氨气的方法。 实验用品 铁架台,铁夹,酒精灯,两个大试管,棉花;氯化铵固体,氢氧化钙固体。 实验原理 2NH4Cl +Ca(OH)2 =CaCl2 +2NH3 ↑+2H2O 注意事项 ①.a. 一般用Ca(OH)2,而不用NaOH,因NaOH碱性太强,对大试管的腐蚀比Ca(OH)2强。 b. 选用Ca(OH)2时要检验硝石灰是否变质,因经过长期存放后消石灰部分变成碳酸钙,最好用新制的硝石灰。 c. NH4Cl与Ca(OH)2质量比以5:8为宜,如用(NH4)2SO4代替NH4Cl,则质量比为1:1,消石灰过量,以防止生成氨合物。 ②a. 试管口(盛固体药品的试管)要略向下倾斜; b. 固体药品要平铺试管底部; c. 导出氨气的导管要短,收集氨气的导管要长,伸入试管底部; d. 为使氨气收集更多,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汽进入收集氨气的试管,在试管口放一块棉花,但不能堵死。

e. 酒精灯加热用外焰,先均匀加热,后对准固体加热。 收集方法 用向下排气法收集。因氨气极易溶于水,比空气轻。实验室制取氨气也可采用常温下用浓氨水与固体烧碱混合的方法来制氨,只要将浓氨水滴入盛有固体烧碱的烧瓶中,待冒气泡较多时,即可用向下排气法收集氨气。 干燥氨气 用碱石灰,不能用浓硫酸和氯化钙干燥氨气。检验氨气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实验结论 实验室可以用氯化铵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来制取氨气。 实验考点 1、氨气的制取原理、除杂、收集; 2、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 经典考题 1、在实验室里,可用同一套仪器制取的气体是 A.NH3和Cl2 B.NH3和O2 C.CO2和H2 D.C12和CO2 试题难度:易 2、为了更简便地制取干燥的NH3,下列方法中适合的是() A.NH4Cl与H2SO4(浓)混合加热,生成的气体用碱石灰进行干燥

氨气排放标准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 1 主题内容 本标准分年限规定了八种恶臭污染物的一次最大排放限值、复合恶臭物质的臭气浓度限值及无组织排 放原的厂界浓度限值。 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所有向大气排放恶臭气体单位及垃圾堆放场的排放管理以及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 价、设计、竣工验收及其建成后的排放管理。 3 引用标准 GB 3095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GB/T 14679 空气质量氨的测定次氯酸钠-水杨酸分光光度 4标准分级 本标准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分三级。 4.1排入GB 3095中一类区的执行一级标准,一类区中不得建新的排污单位。 4.2排入GB 3095中二类区的执行二级标准。 4.3排入GB 3095中三类区的执行三级标准。 5标准值 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是对无组织排放源的限值,见表1 表1 染物排 放标准 值,见 表2。 表2 5 标准 的实施 5.1排 污单位 排放 (包括泄漏和无组织排放)的恶臭污染物,在排污单位边界上规定监测点(无其他干扰因素)的一次最大 监督值(包括臭气浓度)都必须低于或等于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 5.2 排污单位经烟、气排气筒(高度在15m以上)排放的恶臭污染物的排放量和臭气浓度都必须低于或等于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5.3 排污单位经排水排出并散发的恶臭污染物和臭气浓度必须低于或等于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 6 监测 6.1 有组织排放源监测 6.1.1 排气筒的最低高度不得低于15m。

6.1.2 凡在表2所列两种高度之间的排气筒,采用四舍五入方法计算其排气筒的高度。表2中所列的排气筒高度系指从地面(零地面)起至排气口的垂直高度。 6.1.3 采样点:有组织排放源的监测采样点应为臭气进入大气的排气口,也可以在水平排气道和排气筒下部采样监测,测得臭气浓度或进行换算求得实际排放量。经过治理的污染源监测点设在治理装置的排气口,并应设置永久性标志。 6.1.4 有组织排放源采样频率应按生产周期确定监测频率,生产周期在8h以内的,每2h采集一次,生产周期大于8h的,每4h采集一次,取其最低测定值。 6.2 无组织排放源监测 6.2.1 采样点 厂界的监测采样点,设置在工厂厂界的下风向侧,或有臭气方位的边界线上。 6.2.2 采样频率 连续排放源相隔2h采一次,共采集4次,取其最大测定值。 间歇排放源选择在气味最大时间内采样,样品采集次数不少于3次,取其最大测定值。 6.3测定 标志中各单项恶臭污染物与臭气浓度的测定方法,见表3。 表3

氨气高中压压缩机

氨气压缩机可为液氨卸料之用。也可用于其他化工工艺。卸料时,其进排气压力会随卸料进程而发生线性变化,但须使氨气压缩机的排气压力始终高于贮罐压力,进气压力排气压力可从0.1~1.6 Mpa;排气压力可从0.2~2.4 Mpa;排气量可从10~20000 Nm?/h。压缩级数可为1~3级。下面就让蚌埠市徽瑞压缩机制造有限公司为您简单介绍一下,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压缩机主要用于氨气的增压、输送和气体回收等作业。此外,它还适用于石油气、丁烷、丁烯等低沸点挥发性物质的液体输送和气体回收等作业。氨气压缩机使用环境条件该压缩机应安装在地势较高,通风良好的机房内,机房应远离火源、并应符合有关安全、消防法规的规定。机房内所有电器必须是防爆型的,并有良好的接地线。机房内所有的管线及阀门等必须密封,不允许泄漏。机房内必须配备足够的有效的消防器材和设备。

氨气压缩机应用领域较为广泛,适用于工业使用中的增压,稳压,动力及吹扫,也可为电厂,食品行业,医药及实验研究单位提供稳定的动力源。在具体不同的行业,氨气压缩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工作压力范围较大,可以选择不同压力的氨气压缩机,调节输进气压力差,可达到很高的压力,在使用中达到理想的效果。 蚌埠市徽瑞压缩机制造有限公司是蚌埠压缩机总厂改制后组建的液化气、天然气和氮气压缩机专业制造厂家,新组建的徽瑞以优化的管理、优先的人才和优越的设备跻身于同行之列。 本厂具有雄厚的产品开发能力及生产能力,能根据用户需要独立设计、试制、生产各类压缩机及成套设备。用高素质的人才制造高品质的产品,是蚌埠市徽瑞压缩机制造有限公司的治厂根本。 本厂生产的压缩机在化工、医药、燃气等行业使用极为广泛,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能保证其产品各类指标都达到了国内同类产品之先进水平。

氨气使用安全注意事项(2021版)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氨气使用安全注意事项(2021版)

氨气使用安全注意事项(2021版)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安全第一" 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1、使用场所应与生活、办公区分开布置; 2、液氨钢瓶储存仓库和用氨厂房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3、使用场所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和安全告知牌;安全告知牌应注明液氨特性、危害防护、处置措施、报警电话等内容; 4、使用场所应设置洗眼器、淋洗器等安全卫生防护设施; 5、使用场所应配备过滤式防毒面具(配氨气专用滤毒罐)、正压式空气呼吸器、隔离式防护服、橡胶手套、胶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其中正压式空气呼吸器至少配备两套,其他防护器具应满足岗位人员一人一具; 6、用氨生产车间应设置固定式氨气体浓度报警仪;氨气体浓度报警仪应具有生产厂家的测试报告;企业应委托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或生产厂家进行报警仪的复检,确保安全有效,报警仪的复检周期不应超过一年,并应检定合格,检定报告存档备查。 7、液氨储罐区应设置消防车道;

氨气排放标准

氨气排放标准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 1 主题内容 本标准分年限规定了八种恶臭污染物的一次最大排放限值、复合恶臭物质的臭气浓 度限值及无组织排放原的厂界浓度限值。 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所有向大气排放恶臭气体单位及垃圾堆放场的排放管理以及建设 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设计、竣工验收及其建成后的排放管理。 3 引用标准 GB 3095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GB/T 14679 空气质量氨的测定次氯酸钠-水杨酸分光光度 4标准分级 本标准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分三级。 排入GB 3095中一类区的执行一级标准,一类区中不得建新的排污单位。 排入GB 3095中二类区的执行二级标准。 排入GB 3095中三类区的执行三级标准。 5标准值 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是对无组织排放源的限值,见表1 表1 污染 物排 放标 准 值, 见表 2。 表2 5 标准的实施 排污单位排放(包括泄漏和无组织排放)的恶臭污染物,在排污单位边界上规定监测点 (无其他干扰因素)的一次最大监督值(包括臭气浓度)都必须低于或等于恶臭污染物 厂界标准值。 排污单位经烟、气排气筒(高度在15m以上)排放的恶臭污染物的排放量和臭气浓度都必须低于或等于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排污单位经排水排出并散发的恶臭污染物和臭气浓度必须低于或等于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 6 监测 有组织排放源监测 排气筒的最低高度不得低于15m。

凡在表2所列两种高度之间的排气筒,采用四舍五入方法计算其排气筒的高度。表2中所列的排气筒高度系指从地面(零地面)起至排气口的垂直高度。 采样点:有组织排放源的监测采样点应为臭气进入大气的排气口,也可以在水平排气道和排气筒下部采样监测,测得臭气浓度或进行换算求得实际排放量。经过治理的污染源监测点设在治理装置的排气口,并应设置永久性标志。 有组织排放源采样频率应按生产周期确定监测频率,生产周期在8h以内的,每2h采集一次,生产周期大于8h的,每4h采集一次,取其最低测定值。 无组织排放源监测 采样点 厂界的监测采样点,设置在工厂厂界的下风向侧,或有臭气方位的边界线上。 采样频率 连续排放源相隔2h采一次,共采集4次,取其最大测定值。 间歇排放源选择在气味最大时间内采样,样品采集次数不少于3次,取其最大测定值。测定 标志中各单项恶臭污染物与臭气浓度的测定方法,见表3。 表3

(完整版)合成氨生产工艺及其意义

论文名称合成氨生产工艺及其意义

氨是重要的无机化工产品之一,合成氨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除液氨可直接作为肥料外,农业上使用的氮肥,例如尿素、硝酸铵、磷酸铵、氯化铵以及各种含氮复合肥,都是以氨为原料的。合成氨是大宗化工产品之一,世界每年合成氨产量已达到1亿吨以上,其中约有80%的氨用来生产化学肥料,20%作为其它化工产品的原料。 我国合成氨装置很多,但合成氨装置的控制水平都比较低,大部分厂家还停留在半自动化水平,靠人工控制的也不少,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能耗大、成本高、流程长,自动控制水平低。这种生产状况下生产的产品成本高,市场竞争力差,因此大部分化肥行业处于低利润甚至处于亏损状态。为了改变这种状态,除了改变比较落后的工艺流程外,实现装置生产过程优化控制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合成氨生产装置是我国化肥生产的基础,提高整个合成氨生产装置的自动化控制水平,对目前我国化肥行业状况,只有进一步稳定生产降低能耗,才能降低成本,增加效益。而实现合成氨装置的优化是投资少、见效快的有效措施之一。 合成氨装置优化控制的意义是提高整个合成氨装置的自动化水平,在现有工艺条件下,发挥优化控制的优势,使整个生产长期运行在最佳状态下,同时,优化系统的应用还能节约原材料消耗,降低能源消耗,提高产品的合格率,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 关键字合成氨农业化学肥料意义

摘要 (2) 关键字 (2) 目录 (3) 正文 (4) 一前言 (4) 1.1 物理性质 (4) 1.2化学性质 (4) 二合成氨工业产品的用途 (5) 2.1氨气用途 (5) 2.2氨水用途 (5) 三合成氨的生产工艺及影响因素 (5) 3.1 原料气制备 (5) 3.1.1 一氧化碳变换过程 (6) 3.1.2 脱硫脱碳过程 (6) 3.1.3 气体精制过程 (6) 3.1.4 氨合成 (7) 3.2 影响合成氨的因素 (7) 3.2.1 温度对氨合成反应的影响 (7) 3.2.2 压力对氨合成反应的影响 (7) 3.2.3 空速对氨合成反应的影响 (7) 3.2.4 氢氮比对氨合成反应的影响 (8) 四.合成氨工艺流程图 (8) 五.研究现状 (8) 六.发展趋势 (9) 6.1原料路线的变化方向 (9) 6.2节能和降耗 (10) 6.3产品联合生产 (10) 7.1合成氨对农业的意义 (10) 7.1.1提高粮食产量 (10) 7.1.2提高土壤肥力 (10) 7.1.3发挥良种潜力 (11) 7.1.4补偿耕地不足 (11) 7.2合成氨对工业生产的意义 (11) 7.3合成氨对其他行业的意义 (12) 致谢 (13) 参考文献 (14)

氨气物性参数

1.别名·xx 液氨;Ammonia、Liquid amlllorlia. 2.用途 氮肥、铵盐、硝酸、尿素、丙烯腈、三聚氰酰胺、丙烯酰胺、氢氰酸、无机试剂、药品、染料、酸性中和剂、橡胶氧化剂、金属表面氮化、制冷剂、半导体用气体、氧化、氮化膜、化学气相淀积、标准气、校正气、在线仪表标准气。 3.制法 氢和氮在高温高压时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而得氨。 4.理化性质 分子量: 17.031熔点( 101.325kPa):-77.7℃沸点( 101.325kPa):-33.4℃液体密度(- 73.15℃, 8.666kPa):729kg/m3 气体密度(0℃, 101.325kPa): 0.7708kg/m3 相对密度(气体,空气= 1.25℃, 101.325kPa):

0.597比容( 21.1℃, 101.325kPa): 1.4109m3/kg 气液容积比: (15℃,100kPa):947L/L 临界温度: 132.4℃临界压力:11277kPa临界密度:235kg/m3 压缩系数: 压缩系数 压力kPa 300K380K420K580K 101.330. 99060.99660. 99780.9997 506.630. 94630.97850.985l 0.9954 1013.250. 88600.95730. 97030.9911熔化热(- 77.74℃,

6.677kPa): 331.59kJ/kg 气化热(- 33.41℃, 101.325kPa): 1371.18kJ/kg 比热容( 101.33kPa,300K): Cp= 2159.97J/(kg·K) 比热比(气体, 46.8℃, 101.325kPa): CP/Cv= 1.307 蒸气压(-20℃): 186.4kPa(0℃): 410.4kPa(20℃):829,9kPa粘度(气体,20℃,101.325kPa): 0.00982mPa·s(液体,- 33.5℃):

畜禽养殖中氨气的产生及其消除办法.

畜禽养殖中氨气的产生及其消除办法 氨气的危害 养殖业的规模化使饲养密度不断的提高,带来的是单位面积内氨气排放量升高。若闻到有氨气气味但不刺眼、不刺鼻,其浓度大致在15~20ppm左右;当感觉到刺鼻流泪时,其浓度大致在30~40ppm之间;当感到呼吸困难,睁不开眼时,其浓度可达到70 ppm以上。 氨气进入血液后降低血液溶氧量,降低畜禽的抵抗力,长期处于处于10~15mg/kg氨气浓度下,会明显降低动物的应激抵抗能力。 氨气的水溶液呈碱性,对黏膜有刺激性,可引起眼睛流泪、灼痛,角膜和结膜发炎,视觉障碍。高浓度的氨气可引起咳嗽、支气管炎、肺水肿、出血、窒息等症状。此外氨气能升高呼吸道粘液pH值,使纤毛丧失活动功能,不能将过滤的有害物质排出体外,增加由空气传播疾病的易感性。当猪舍中氨气达65 ppm时,猪开始出现呼吸道疾病,75ppm时出现萎缩性鼻炎,并且随着氨气浓度升高两者发病率都急剧上升。 高浓度的肠氨能够刺激肠黏膜,使其生长代谢速度加快。这就会造成氧和能量的需要增高,同时肠道多余的氨被吸收进入血液,最后被转变成氨基酸和排泄废物。这些氨的解毒过程是一个高度耗能的过程,动物用于生长和生产的能量就相应减少,从而影响生长性能,环境氨气为50ppm时幼猪增重率下降12%,80ppm时下降30%。 目前畜禽舍内的氨气含量少则达10~30ppm,多则达100ppm。因此,如何减少氨的排放,已成为养殖业是否盈利的一个关键控制点。

氨的产生 氨基酸在体内降解后,在动物肝脏中转变生成尿素或者尿酸,尿酸、尿素被排到动物胃肠道,在腐败微生物脲酶、尿酸酶的催化作用下,水解生成氨气。 一般减少氨产生的措施 通过增加畜舍高度、安装微电流抑菌抑氨系统、硫酸铵回收系统等方法均可以减少畜舍内氨气,缺点是投资过大,能量消耗过多,一般用于高附加值的比赛用动物,或者祖父代种畜禽。调配日粮蛋白、饲料中添加沸石粉、膨润土等硅酸盐类、发酵碳水化合物、酶制剂、植物提取物等也可以起到降低氨气的效果。 微生态制剂减少氨气的原理 微生态制剂是指能够促进动物机体内微生物生态平衡的有益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研究发现,在日粮或饮水中添加微生态制剂对减少氨的排放有明显的效果。主要机理如下: 产酶常用的有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这两种菌在肠道可萌发定植72h ,繁殖3~4代以上,在此期间产生大量的β-葡聚糖酶、木聚糖酶、а-半乳糖苷酶等;β-葡聚糖酶可以将肉鸡回肠玉米-豆粕、小麦日粮中氨基酸消化率提高11. 9 %;木聚糖酶可以提高肉仔鸡对玉米-豆粕日粮中氮利用率7%;添加半乳糖苷酶可提高豆粕氨基

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和喷泉实验原理

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和喷泉实验 1.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1)加热固态铵盐和碱的混合物 一般加热NH 4Cl 和Ca(OH)2的混合物: 2NH 4Cl +Ca(OH)2=====△ 2NH 3↑+CaCl 2+2H 2O 。 ① 装置:“固体+固体――→△气体”(与用KClO 3或KMnO 4制 O 2的装置相同)。 ②收集: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 ② 干燥方法:通过以下任一装置。 ④验满方法: a .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变蓝色; b .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置于试管口,有白烟产生。 ⑤环保措施:收集时,一般在管口塞一团用水或稀H 2SO 4浸湿的棉花球,可减小NH 3与空气的对流速率,收集到纯净的NH 3,同时也可避免污染空气。 (2)加热浓氨水 ①反应原理:NH 3·H 2O=====△NH 3↑+H 2O 。 ②装置:下左图所示。 (3)浓氨水中加固态碱性物质 ①反应原理: 浓NH 3·H 2O 与NaOH 固体、CaO 制取NH 3是因将浓氨水滴到固体氢氧化钠(或CaO)上,一方面固体氢氧化钠溶解放热(CaO 不仅放热而且还吸收浓氨水中的水),温度升高,氨气的 溶解度减小,有利于氨气放出;另一方面,与水作用后生成碱,使溶液中c (OH -)增大,化 学平衡NH 3+H 2O NH 3·H 2O NH +4+OH -左移,有利于氨气放出。浓氨水与生石灰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 3·H 2O(浓)+CaO===Ca(OH)2+NH 3↑。 ②装置:上右图所示。 2.喷泉实验 (1)喷泉形成的原理 容器内外存在较大的压强差,在这种压强差的作用下,液体迅速流动,通过带有尖嘴的导管喷出,即形成喷泉。 (2)使容器内外产生较大的压强差的两类情况 ①容器内气体极易溶于水或容器内气体易与溶液中的溶质发生化学反应。因此当外部的水或溶液接触容器内气体时,由于气体大量减少,从而使容器内气压迅速降低,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外部液体迅速进入容器,形成喷泉。

氨气安全技术说明书

氨气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氨、氨气分子式: NH3 化学品英文名称: Ammonia 分子量:17.03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纯品混合物 化学品名称:氨CASNO:7664-41-7 有害成分:氨含量:≥99.6%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2.3类有毒气体。 侵入途径:吸入。 健康危害: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剌激作用,高浓度可造成组织溶解坏死引起化学性肺炎及灼伤。急性中毒:轻 度者表现为皮肤、粘膜的剌激反应,出现鼻炎、 咽炎、气管及支气管炎,可有角膜及皮肤灼伤。

重度者出现喉头水肿、声门狭窄,呼吸道粘膜细 胞脱落,气道阻塞而窒息,可有中毒性肺水肿和 肝损伤。氨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如氨溅入眼 内,可致晶体混浊、角膜穿孔,甚至失明。 环境危害:氨对周围环境有不利的危害,应严防氨泄漏。 燃爆危害: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氟、氯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 反应。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 的危险。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 或用3%硼酸溶液冲洗。若有灼伤,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脸,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 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 呼吸、就医。 第五部份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

能引起燃烧爆炸。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 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燃烧(分解)产物:氧化氮、氨。 灭火方法:切断气源。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到空旷处。可用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灭 火。 第六部份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隔离直至气体散尽,切断火源。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 器,穿化学防护服。切断气源,高浓度泄漏区,喷含盐 酸的雾状水中和、稀释、溶解,然后抽排(室内)或强 力通风(室外)。也可将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 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漏气容器不能再用,且要 经过技术处理,以清除剩下的气体。储区(罐)最好设 稀酸喷洒设施。 第七部分包装与储存 注意事项:易然、有毒压缩气体。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处。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应与卤素(氟、氯、溴、碘)、酸类等分开存放。罐储时要有防火防爆技术性措

氨气的制备及性质实验

氨气的制备和性质的实验设计 【实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氨气的工业制法和主要用途。 2、使学生了解实验室里制取氨气的一般原理并直观地感受并掌握氨气的主要性质。 3、通过实验探索过程体验,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精神和创新、归纳自学能力。【实验教学重点】 氨气的制备原理和氨气的物理、化学性质 【实验设计意图】 氨气的制取及性质实验是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重点之一。由于氨气极易溶于水,不能采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氨气,通常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但收集到的氨气不纯,氨气浓度不大,会影响氨气的喷泉实验效果;氨气具有刺激性恶臭的气味,在实验过程中氨气很容易逸出,污染空气,同时也浪费药品。对氨气的性质实验上,教材只是在传统意义上设计了氨气的喷泉实验,使指示剂变色及与HCl反应。但对于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在一定条件下有失去电子的倾向而显还原性只是在理论上进行分析,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被氧化的实验要求比较高,实验的难度比较大,且实验的次数较多的需要搭建仪器需要消耗宝贵的课堂时间。为了解决以上问题,特设计了一套氨气的制取及性质实验装置并探究氨气的性质。 一、实验原理 利用浓氨水和生石灰作用产生氨气:NH3·H2O=== NH3↑+ H2O 再在加热条件下用氨气还原氧化铜:2NH3 + 3CuO === N2 + 3Cu + 3 H2O 二、仪器药品 微型气体实验仪、塑料滴管、微型具支烧瓶、酒精灯、带弯头导管的单孔橡皮塞、烧杯、胶皮管等。 浓氨水,生石灰(新制),氧化铜,浓盐酸,酚酞溶液,FeCl3溶液。 三、实验装置(见下图1、2)

图1剪去塑料滴管的下部图2 氨气的组合实验装置图 四、操作步骤和实验现象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如图1所示,取一支塑料滴管,用剪刀剪去滴管胶头底部。然后按照图2所示组装连接仪器,把剪去底部的塑料滴管向下插入水面以下,过一会儿,如果滴管内的水面明显低于烧杯内的水面,说明装置不漏气;反之如果二者水面相平,说明装置漏气。也可以用手挤压滴管的胶头,如果塑料滴管的管口有气泡产生,说明装置不漏气。 2、制取收集检验氨气 在微型气体实验仪的凹坑加入适量生石灰,直管放进一段螺旋状铜丝,用带有弯头导管的橡皮塞塞紧管口,在导管上连接一个微型集气瓶(瓶口用橡皮塞塞紧),再用一段胶皮管将去底的塑料滴管连接到微型集气瓶的导管上,塑料滴管下端内塞一团棉花,然后将这个装置固定在铁架台上。 点燃酒精灯,给直管内的细铜丝加热,看到光亮的铜逐渐变成黑色。将吸有少量浓氨水的塑料滴管插入微型气体实验仪的支管中,慢慢挤压胶头,逐滴滴入几滴浓氨水,制取少量氨气。产生的氨气密度比空气小,微型气体实验仪内的空气可以通过弯头向下的弯头导管排出,这里实际上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过会儿在塑料滴管下口处挤压吸有少量浓盐酸的塑料滴管,浓盐酸中挥发出来的少量氯化氢气体和氨气反应,生成氯化铵,产生白烟。也可以用湿润的红色石蕊

交房案例-SOHO现代城氨气污染事件

交房案例:SOHO现代城氨气污染事件 交房案例--SOHO现代城氨气污染事件 2000年2月现代城2号楼部分住户向开发商反映室内有异味存在。开始以为是下水道地漏未封严,或以为是装修材料中的气味,一段时间后,发现气味越来越重。此事引起了现代城的高度重视。公司客户服务部会同工程部曾到投诉者家中多次检查,未能找出原因,于是又与北京有关单位对房间进行了检测,发现2号楼有5至6个楼层的房间空气中氨气浓度高出国家环保部门出具的参考标准。这就是所谓的”氨气事件”。最终由北京劳动保护研究所检测确认,异味来自建筑单位购买的混凝土中因冬季施工添加了含有氨成分的防冻剂,氨是一种无色但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因其溶解度极高,常被吸附在皮肤黏膜和眼结膜上,从而产生刺激和炎症。因为建房时所使用的这种防冻剂是北京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准许使用的合格产品,并获得了北京市建设工程材料准用证。北京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和北京市城乡规划委员会联合发布的《关于公布第二批限制和淘汰落后建材产品的目录通知》中规定,从2000年3月1日起,禁止在住宅工程中设计和使用含尿素的混凝土防冻剂。而这时,2号楼已经交付使用。氨气产生的原因是使用了在以前的技术条件下无法确认其有可能产生不良后果的建筑材料,所以一切都是由于这个规定晚出来一年造成的。在此之后,开发商开始着手积极寻找解决方法。 2000年4月经过反复比较及现场检测,劳保所确认上海鸿山设备厂生产的除氨机对降低室内空气中氨气浓度明显有效,使用后可以保证室内氨浓度达到国家大气环境参考标准(目前我国尚未制定室内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开发商立即向该厂家订货,首批设备在4月22日送达客户家中,以后开发商继续购买设备200余台,购货款超过人民币200万元。其后,据检测部门抽测,结果已符合环保部门的标准。 2000年7月针对部分2号楼客户提出的索赔要求,现代城开发商向室内存在氨气问题的客户致函道歉,并提出或无偿提供除氨设备(同时承担设备能源费)或退房并双倍赔偿利息的承诺,开发商在致客户的信中解释了室内产生氨气味道的原因,并指出”无论是曝光还是起诉,都是现代城业主的合法权益,我们将一如既往地为业主服务,不会因业主曝光和起诉行为降低和改变我们对业主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态度。我们也希望通过法律途径,有一个公正的裁决。我们会遵守和执行法院的裁决。” 2000年8月媒体陆续对现代城2号楼氨气事件进行了曝光,其中个别客户向开发商提出巨额赔偿要求,现代城开发商老总潘石屹在媒体上公开向氨气事件中受损客户道歉,并重申提供设备及退房承诺。月底,现代城在昆仑饭店举行除氨设备招标会,邀请社会权威机构组成专家组对前来竞标厂家进行答辩考核。由于现代城2号楼业主对开发商提供的空气净化设备的噪声问题表示不满,因此,才有了这次招标会。虽然,应标19个厂家的准备时间很短(这19家厂家是从30余家应标 厂商中初选出来的,而这距现代城开发商打出报纸广告征集国内外空气净化产品生产厂家,只不过几天时间),但仍有不少厂商带着国际、国内权威机构的检测报告,一些厂商更是把样品带到现场进行演试。面对来自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环境卫生监测所等权威机构的7位专家的提问及现场答辩。将从中选出3-4家的产品在现代城2号楼进行实地试用检测,最终夺标的产品将用于现代城2号楼除氨。通过对中标厂家设备在现代城2号楼进行现场测试,使用后室内空气中氨浓度完全可以满足国家相关参照标准。 被氨气事件缠绕了一年之久的现代城开发商在2001年4月委托北京市劳动保护研究所及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原北京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研究所)对现代城即将交付的6号楼每套房间室内空气中氨气、甲醛、苯的浓度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全部合格。在他们交付的6号楼钥匙的同时,每一位住户还得到了一张由北京市劳动保护研究所出具的室内空气质

氨气排放标准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 1 主题内容 本标准分年限规定了八种恶臭污染物的一次最大排放限值、复合恶臭物质的臭气浓度限值及无组织排放原的厂界浓度限值。 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所有向大气排放恶臭气体单位及垃圾堆放场的排放管理以及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设计、竣工验收及其建成后的排放管理。 3 引用标准 GB 3095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GB/T 14679 空气质量 氨的测定 次氯酸钠-水杨酸分光光度 4标准分级 本标准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分三级。 4.1排入GB 3095中一类区的执行一级标准,一类区中不得建新的排污单位。 4.2排入GB 3095中二类区的执行二级标准。 4.3排入GB 3095中三类区的执行三级标准。 5标准值 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是对无组织排放源的限值,见表1 表1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值,见表2。 表2 无组织排放源的限 值 单位 一级 二级 三级 新 建 现 有 新 建 现 有 mg/m 3 1.0 1. 5 2. 0 4.0 5 氨气集中排放口限 值要求 排气筒高度m 排放量kg/h 15 4.9 20 8.7 25 14 30 20 35 27 40 35 60 75

5 标准的实施 5.1排污单位排放(包括泄漏和无组织排放)的恶臭污染物,在排污单位边界上规定监测点(无其他干扰因素)的一次最大监督值(包括臭气浓度)都必须低于或等于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 5.2 排污单位经烟、气排气筒(高度在15m以上)排放的恶臭污染物的排放量和臭气浓度都必须低于或等于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5.3 排污单位经排水排出并散发的恶臭污染物和臭气浓度必须低于或等于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 6 监测 6.1 有组织排放源监测 6.1.1 排气筒的最低高度不得低于15m。 6.1.2 凡在表2所列两种高度之间的排气筒,采用四舍五入方法计算其排气筒的高度。表2中所列的排气筒高度系指从地面(零地面)起至排气口的垂直高度。 6.1.3 采样点:有组织排放源的监测采样点应为臭气进入大气的排气口,也可以在水平排气道和排气筒下部采样监测,测得臭气浓度或进行换算求得实际排放量。经过治理的污染源监测点设在治理装置的排气口,并应设置永久性标志。 6.1.4 有组织排放源采样频率应按生产周期确定监测频率,生产周期在8h以内的,每2h采集一次,生产周期大于8h的,每4h采集一次,取其最低测定值。 6.2 无组织排放源监测 6.2.1 采样点 厂界的监测采样点,设置在工厂厂界的下风向侧,或有臭气方位的边界线上。 6.2.2 采样频率 连续排放源相隔2h采一次,共采集4次,取其最大测定值。 间歇排放源选择在气味最大时间内采样,样品采集次数不少于3次,取其最大测定值。 6.3测定 标志中各单项恶臭污染物与臭气浓度的测定方法,见表3。 序号控制项目测定方法 1氨GB/T 14679 表3

氨气和铵盐练习题

氨气和铵盐练习题 1.下列物质不与氨反应的是 A.H2SO4B.HCl气体C.NaOH D.H2O 2.下列各组气体,在通常条件下能稳定共存的是 A.NH3、O2、HCl B.N2、H2、HCl C.CO2、NO、O2 D.H2S、O2、SO2 3.下列物质中可用来干燥NH3的是 A.浓H2SO4 B.碱石灰C.P2O5D.无水CaCl2 * 4.物质的量相等的下列气体,常温下在密闭容器中混合,完全反应后,容器压强降低最多的是 A.NH3和HCl B.N2和O2 C.H2S和SO2D.H2和CO2 5.下列气体易液化,遇挥发性酸时冒白烟,而且适宜作致冷剂的是 A. N2 B. NH3 C. NO D. NO2 6.下列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过量的NaHSO4和Ba(OH)2溶液反应:2H++SO42- +Ba2++2OH-= BaSO4↓+2H2O B.NH4HCO3和过量NaOH溶液相混合:HCO3-+OH-=CO32-+H2O C.NaHSO4溶液中滴加氨水:H++NH3·H2O=NH4++H2O D.用氨水吸收过量的SO2:NH3·H2O+SO2=NH4++HSO3- 7.在8NH3+3Cl2====6NH4Cl+N2反应中,若有2 mol N2生成,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的量是` A. 16 mol NH3 B. 8 mol NH3 C. 4 mol NH3 D. 3 mol NH3 8.氨水呈弱碱性的主要原因是 A.通常情况下,氨的溶解度不大 B.氨水中的NH3·H2O能电离出少量OH- C.溶于水的氨分子只有少量电离 D.氨本身的碱性弱 9.在1 L 1 mol·L-1的氨水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之和为1 mol A. 含有1 mol NH3分子 B. 含NH3和NH+ 4 C. 含NH3·H2O 1 mol D. 含NH3、NH3·H2O、NH+ 之和为1 mol 4 10.同温同压下,两个等体积的干燥圆底烧瓶中分别充满①NH3;②NO2,进行喷泉实验。经充分反应后,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①>②B.①<②C.①=②D.不能确定 11.已知25%氨水的密度为0.91 g·cm-3,5%氨水的密度为0.98 g·cm-3,若将上述两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氨水溶液的质量分数是 A.等于15%B.大于15%C.小于15%D.无法估算 12.已知NH3和HCl都能用来作喷泉实验的气体,若在同温同压下用等体积 烧瓶各收集满NH3和HCl气体,实验后二个烧瓶内溶液的关系是(两烧瓶内充 满溶液且不考虑溶质的扩散) A.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同 B.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同 C.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都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