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观察的研究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观察的研究方法
齐齐哈尔市第一中学
李殿明
观察法是一种较为基本和常见的科学研究方法。其他一些研究方法,或者是从观察法发展来(如实验法),或者要建立在观察法所提供事实的基础上(如经验总结法),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讲,观察是一切研究方法的“细胞”,在教育研究方法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下面主要介绍观察法在课堂教学研究中的运用。
一、什么是课堂观察
课堂观察方法是指研究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的感官(如眼、耳等)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的一种教育研究方法。
二、课堂观察的分类
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课堂观察可划分不同的类别。分类的目的是为了更清楚地认识和利用课堂观察。以下是比较常见的对课堂观察的一些分类。
1、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
从是否借助仪器分:
(1)直接观察——凭借观察者自身的眼睛、耳朵等感觉器官直接感知外界事物的方法。
优点:直接观察法实施比较简单;能得到具体、生动的印象,形成对事物的整体认识。
缺点:人的感官接受和保存信息的能力有限,难以形成对被观察现象完整、精确认识。
(2)间接观察——观察者借助录音机、摄像机等工具进行观察活动的方法。
优点:间接观察突破了直接观察中观察者的感官限制,可供日后重复观测和反复分析。现行的观察常需要以间接观察作为辅助手段,现代化的仪器设备会使观察更精确、更全面。
局限:要求有较高的摄录技术。
2、参与型观察和非参与型观察
从是否参与研究对象的活动分:
(1)参与型观察——研究者要参加到被研究对象所在的群体中去进行观察,并参与他所观察的活动。参与的方式有两种:①观察者隐蔽或改变自己的真实身份,与观察对象生活在一起,成为他们中的一员,被当作自己人,在不影响对方行为和思想的情况下对他们进行深入的观察,这是完全参与的观察。②观察者不改变身份进入观察群体,参与活动,但可能被观察对象看作“客人”。是不完全观察。
在课堂观察中,教师主要运用的是不完全参与观察。
优点:消除心理距离,了解较真实情况。
缺点:容易相互影响,带有主观色彩。
(2)非参与型观察——研究者不介入被观察者的活动,而是作为一个旁观
者置身于他所研究的课堂情境之外所进行的观察。
优点:不受被观察者影响,比较客观公正。
缺点:带有表面性和偶然性,不易深入。(学校行政领导的观察多属于此类)3、结构型观察和非结构型观察
按观察方式的结构化程度分(所谓结构化程度就是时间和事件行为被分解的细致程度,结构化程度越高表明定量化程度越高)
(1)结构型观察——研究者根据研究的目的,事先拟定好观察计划,确定使用的结构性观察工具,并严格按照规定的观察内容和程序实施的观察。(观
察结果一般是一些规范的数据)
结构型观察是比较程式化的观察活动。观察程序标准化和观察内容结构化,便于操作;观察结果可以量化,便于统计分析。
(2)非结构型观察——事先不做严格的观察计划,没有预先设置分类,也不必制定结构性的观察提纲,观察的实施比较灵活。对事件和行为尽量广泛地做记录。(文字记录、录音录像)
优点:非结构型观察方法灵活,观察者可以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创造性。
缺点:获取的资料不系统完整,多用于探索性研究,用于对观察对象不甚了解的情况下。
4、开放式观察与聚焦式观察
按观察情境的范围划分:
(1)开放式观察——广泛记录一节课的情况,尽量全面客观地记录。
(2)聚焦式观察——观察记录一个具体问题或行为。(如提问、评价学生、学生非投入学习情况)
5、定量观察和定性观察
以资料收集的方式和本身的属性来划分:
(1)定量观察——以结构化的方式收集资料,并以数字化的方式呈现资料的课堂观察。
(2)定性观察——以质化的方式收集资料,并且资料以非数字化的形式(如文字等)呈现的课堂观察。
注意:定量和定性不是绝对的,取决于观察的目的是定性还是定量,往往是相互证明、相互补充的。
三、定量和定性观察的几种操作方法(编制观察工具)
定量观察法中经常使用分类测评工具,分类测评工具将那些准确反映观察目的的目标行为进行分类,从而建立比较具体的观察框架供观察记录时使用。常见的几种分类测评观察工具有:编码体系、行为检核表和等级量表。
(一)编码记录表
编码体系是观察调查法中常用的一种观察工具。首先,编码体系要求确定要观察的具体项目,然后对准备观察的具体项目进行编码。编码体系常结合时间取样观察法使用,专门观察和记录观察对象在特定的时间内发生的特定行为。观察者在指定的一段时间内,记录下特定行为的编码。
弗兰德斯互动分类体系(FIAC)
弗兰德斯师生言语互动分类体系(FIAC)是国外较有影响,被广泛
使用的编码体系。FIAC对师生的言语互动进行观察研究,它把课堂的言语活动分为10个种类,每个分类都有一个代码(即一个表示这类行为的数字),如下表。
案例1、时间取样观察
将一堂课40分钟划分为800个单位,每三秒为一个单位。并设计成800个空格的数据表。然后将每个三秒出现的言语行为类型的号码记录在数据表相对应时间的空格中。
全部记录完毕,将号码整理成矩阵图,作为分析的依据。
下面是一堂课开始时师生对话的记录示例(每句话之后的号码,代表言语行为的类别)。
教师:同学们,已经上课了,请大家安静坐好!(6)
(之后三秒钟内,全班鸦雀无声)(10)
教师:王强!别趴桌子了,准备上课!(7)
教师:好!这一节课我们来复习三角函数的性质。(5)
大家好像很兴奋,看来很喜欢三角函数的知识。(1)
谁知道三角函数的性质?(4)
学生:老师!我知道。三角函数 (8)
根据上述对话,观察记录依次将号码填入记录表格。
在整节课的时间内,每隔3秒钟观察者就依照上述分类记下最能描述教师和班级言语行为的种类的相应编码,记录在数据表中。从精确意义上讲,记录此表的最好方法是对照课堂实录,结合定格的方式记录。因为我们是现场听课当堂记录,所以只能两人合作,根据个人的瞬时间里的主观判断进行分类记录,现将对高中数学一课的记录进行分析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