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复习秦汉时期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 治制度。分析说明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8分)
•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最高执政 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秦形成了中央垂直管 理地方的制度,君主集权的官僚取代贵族政治。(8分)
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
总特征: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时代,也是形 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 政治上: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和巩固。 经济上:①封建小农经济占主导并初步发展; ②外贸开始:丝绸之路,古代对外贸易的基本格局开始 形成 思想文化上:①统治者加强思想文化专制 (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②儒家思想正式成为正统思想; ③造纸术等科技成就领先世界。 民族关系: 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 中外关系:中西之间的通商友好关系发展起来;对外交往以陆路 为主。
【典例精析】
(2010年高考天津卷)《史记》记载:汉武帝时, “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 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该材料主要表明( ) 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
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
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
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
解析:本材料的意思是“公孙弘因为研习《春秋》,而由普通平 民晋升到汉朝三公之列,还被封为平津侯。因此出现了天下争相 效仿他研习儒学的风气”,从中可以看出天下学士跟的是效仿公 孙弘研习儒学经典,之所以效仿是因为儒学地位显著提高。
【典例精析】
(2011年高考山东卷)如图描绘了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 耙耕作的场景。它反映出当时( ) A.开始使用铁器 B.注重精耕细作
C.尚未推广牛耕
D.雇佣关系盛行
解析:本题的关键词是“汉代”,紧紧围绕这一关键词就可排除 不正确的选项。我国春秋时期开始使用铁器,故A项错误;汉代 时牛耕得到进一步推广,C项错误;D项在图片中无法体现。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西周的分封制度造 成东周时期礼崩乐坏,诸侯争霸,兼并战争不断,A项不符;中 央集权的基础是郡县制,B项错误;周代的主要制度是分封制与 宗法制,而封建时代的中央集权制否定分封制,排除D项。封建 时代的最高统治者之所以长期实行血缘分封,主要是维护皇帝的 特权。
(二)、汉朝:“汉承秦制”,调整巩固(表现):
解析:A说法本身是错误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B选 项正确,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 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说明皇帝与其他人 存在等差别。C说法中的两者没有必然关系。D说法不是材 料强调的内容。
“董仲舒是西汉一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我们 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因循守旧等劣根性,都与之直 接相关。”这一观点 A.肯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 B.肯定董仲舒的“独尊儒术”主张 C.否定董仲舒的“大一统”学说 D.否定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学说
二、秦汉的经济——封建经济初步发展
(一)农业
1、耕作方式: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 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生产工具:耧车、耦犁、一牛挽犁
铁犁牛耕
时 期
春秋战国 西汉
工具
铁农具和牛耕 耦犁、耧车
特点和影响
出现并推广
铁犁牛耕 成为主要 __________ 耕作方式
东汉
耦犁 、出现一牛挽犁
3、水利工程:白渠、“井渠”;黄河治理(东汉王
神学迷信色彩
稳定社会秩序 发扬传统美德
维护封建专制 和等级制度
特点:糅合法家、道家和阴阳五行家思想 顺应统治者需要
汉代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1.背景: 2.目的: 3.表现:
②董仲舒对儒学进行了改造。
①王国问题、边境问题、土地兼并问题等仍然威胁着中央集权。
以思想统一巩固政治统一
(1)尊儒:起用儒者参政;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中朝外朝制度 决策机构
Fra Baidu bibliotek
皇 帝 外朝
侍 中 常 侍 丞 相
执行机构
中朝
尚 书 令
御 史 大 夫 九
太 尉
有事上报
卿
选官用官制度
选官 制度 实行 时间 选拔 方式 标准 血缘 局限 军功 世官制 西周至 春秋 军功爵制 战国、 秦汉初 军功 察举制 秦汉魏晋 南北朝 从社会基 层选用 品行 孝廉
九品中 正制
双重影响
一、秦汉的政治
(一)、秦:
1、灭六国实现统一
韩赵魏楚燕齐
2、巩固统一
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①内容: 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②特点: 皇权至上,权力高度集中 平岭南,开灵渠,设三郡;击匈奴,收 河套,修长城和“直道”;西南夷,开 “五尺道” “焚书坑儒”
类别
制度
分封制
商周等 血缘关系 诸侯王位世袭并 拥有封地
【典例精析】
• (2014全国新课标24)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 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 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 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 • 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 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 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
2、民间手工业 ※中国古代的民间手工业主要包括哪两种经营形 式?其各自特点如何? ①家庭手工业:是农户的副业,主要用于交纳赋 税和家庭消费,剩余部分作为商品出卖。 ②民营手工业:由民间私人经营,主要生产供民 间消费的产品。
田庄手工业:汉代出现的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
(三)商业:秦汉:商业的初步发展
①秦朝——法家思想(加强镇压,实行暴政); ②西汉初年——黄老思想(“无为”而治,与民休息);
③西汉汉武帝开始——儒家思想。
(2)思想专制:从“焚书坑儒”到“独尊儒术”
董仲舒新儒学
面临问题 董仲舒学说 积极 局限
思想专制
王国问题 边境问题 土地兼并
“春秋大一统” 加强中央集权 “罢黜百家, 发展儒学 独尊儒术” “君权神授” “天人合一” “天人感应” 制定道德标准 “三纲五常” 加强君权 抑制暴政
【解析】:董仲舒是在继承先秦儒学中“仁政”、“民本” 等思想,兼采阴阳五行诸子百家之说,建立起以“天人感 应”、“君权神授”为核心具有神学倾向的新儒学,适应了 地主阶级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 想并为后世所效仿。董仲舒的 “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是新儒学思想基础。
解析:试题考点古代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本题考查学生解 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中禁止商人“衣丝乘车” 到“假两千石”以及“倡乐”“奢侈”等信息说明传统重农抑 商政策收到现实的挑战,故本题选择D项。A说法错误,封建社 会抑商政策一直没有改变;BC与材料信息不符。
三、秦汉统治思想的演变
(1)治国思想变化:
【典例精析】
• (2014全国大纲12)汉初,官方禁止商人“衣丝 乘车”,但后来一些商人“假二千石(官员级别) 舆服导从作倡乐,奢侈日甚”。这反映出 ( ) • A.朝廷的抑商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 • B.休养生息造成消费观念的改变 • C.官员与商人的社会地位渐趋一致 • D.原有规制受到商业发展的挑战
秦 汉
考点定位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儒学独尊地位确立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两大根源
经济根源——小农经济;
思想根源——法家思想。
两对矛盾: 中央与地方、皇权与相权 三大趋势
皇权加强,相权削弱; 中央权力加强,地方势力削弱; 日益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人治)。
积极:维护、巩固国家统一; 利于经济发展; 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消极:皇权专制容易形成暴政; 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束缚生产力; 文化专制禁锢思想,阻碍科技发展。
秦汉时管理官府手工业的官署叫工官。 (1)秦朝: 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统一度量衡、货币,为工商业发展统一标准; 从秦律看,政府对经济生活控制相当全面、具体,管理已达非常 严密程度; (2)汉朝: 有专门对“市”的管理机构; 汉武帝推行盐铁官营制度,打击富商大贾、发展官营商业的政策, 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收归官办,由政府垄断,强化国家对经济 的控制。
郡县制
秦朝推广 地域差异
郡县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调 动,官位不世袭
盛行时期
划分标准
官吏产生及 权利
作用
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 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 统一 目的:巩固统治 性质:地方行政制度 作用:维护国家统一
相同点
【典例精析】
(2011年高考海南卷)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 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 明清。“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 要理由。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 ) 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 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 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
魏晋 南北朝 设立中 正官 品行— 门第
科举制 隋唐北宋 明清 择优录取 仕途开放 才学 八股取士 束缚思想
世袭
被限定在 重武轻文 容易任人 成为世族把 贵族范围 唯亲 持政权工具
高考链接
(2011浙江文综38)(26分)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 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 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 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 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宋明:理学新阶段,成为官方哲学(吸收佛、道)
明清:批判继承(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四、秦汉时期的科技文化和艺术
1、科技:造纸术(西汉早期已经发明),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2、教育: 汉武帝建立太学、郡国学等教育体系;设五经博士,用儒家经典 教育子弟;选拔人才以儒家思想为标准。 3、艺术: 书法:隶书创始于秦朝,成熟并通行于汉魏;楷书、行书、 草书大多源于汉。 绘画:两汉盛行帛画。
景) 4、土地制度:三种土地私有制继续发展:君主私有、 自耕农私有、地主私有。后两者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 土地兼并不断。东汉时,租佃现象比较普遍。
(二)手工业: 1、官营手工业
A、历程:商周手工业,全部由官府垄断;春秋战国时官营 手工业继续发展;西汉时主要行业都收归官办。
B、历史地位:冶金、制瓷、丝织等行业一直保持世界领先 地位。 C、手工业概况: ①冶铸业:汉代开始用煤炭做燃料;供风形式也有革命性变 化,自然通风——人力皮囊——畜力鼓风——水排(东汉发 明的水力冶铁工具) ②纺织业:已相当发达,开通丝绸之路,远销欧亚,中国被 称为丝国 ③ 陶瓷业:东汉制瓷技术成熟,烧出成熟的青瓷。
1、原因:秦始皇统一货币、度量衡; 汉初社会经 济的恢复和发展,是商业繁荣的主要原因; 两汉开 通了丝绸之路 2、表现: (1)“市”的形成和发展 秦代:对“市”有法律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 价,当面交易
汉代:城市有专门管理机构,长安有东、西9市, 市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市、坊界限分明
(2)商业都会的崛起
(1)中央官制:中外朝制 原因:汉初丞相位高权重,为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内容:汉武帝设“中朝”作为决策机构,“三公九 卿”演化为执行机构,称为“外朝”。东汉光武帝进 一步扩大尚书台权力,尚书台成为中枢机构。 (2)地方制度:汉初郡国并行;东汉变为州郡县三 级。 (3)监察制度:刺史制(全国划分为十三个州部) (4)选官制度:察举制(举孝廉)
①《五经》为教科书 (2)倡儒: ②五经博士为教师
③兴办太学(中央)、郡县学
(1)积极:①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 4.影响: ②促进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 (2)消极:扼制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儒家思想发展历程
春秋:应运而生 战国:蔚然大宗 秦朝:遭受打击 西汉(武帝)后:正统思想(董仲舒新儒学体系) 魏晋南北朝隋唐:遭受挑战(佛教、道教)
战国:表现出商业集中的趋势,商业城市开始兴起
汉代:都市因商业集中而繁荣 新朝:A、五都(洛阳、邯郸、临淄、宛、成 都)
B、在长安和“五都”设“五均”官,控制市场物 价。以“市”为标志的全国商业中心的形成
(3)对外贸易:西汉富商大贾周流天下,对外贸 易发展,商运活跃,已开通海、陆丝绸之路。
3、工商业的管理
解析:大一统思想的基本精神主要包括政治一统、思想一统 和民族一统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材料反映的是对儒家思想 局限性的否定,因此可排除A、B。 董仲舒的“三纲五常” 学说属于“大一统”学说。
西汉董仲舒对先秦儒学进行解释发展而形成的新儒 学,有利于国家巩固和专制统治,其主张被汉武帝采 纳,从此,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新儒学的 基础是 A.仁者爱人 B.民贵君轻 C.天人感应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最高执政 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秦形成了中央垂直管 理地方的制度,君主集权的官僚取代贵族政治。(8分)
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
总特征: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时代,也是形 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 政治上: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和巩固。 经济上:①封建小农经济占主导并初步发展; ②外贸开始:丝绸之路,古代对外贸易的基本格局开始 形成 思想文化上:①统治者加强思想文化专制 (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②儒家思想正式成为正统思想; ③造纸术等科技成就领先世界。 民族关系: 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 中外关系:中西之间的通商友好关系发展起来;对外交往以陆路 为主。
【典例精析】
(2010年高考天津卷)《史记》记载:汉武帝时, “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 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该材料主要表明( ) 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
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
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
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
解析:本材料的意思是“公孙弘因为研习《春秋》,而由普通平 民晋升到汉朝三公之列,还被封为平津侯。因此出现了天下争相 效仿他研习儒学的风气”,从中可以看出天下学士跟的是效仿公 孙弘研习儒学经典,之所以效仿是因为儒学地位显著提高。
【典例精析】
(2011年高考山东卷)如图描绘了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 耙耕作的场景。它反映出当时( ) A.开始使用铁器 B.注重精耕细作
C.尚未推广牛耕
D.雇佣关系盛行
解析:本题的关键词是“汉代”,紧紧围绕这一关键词就可排除 不正确的选项。我国春秋时期开始使用铁器,故A项错误;汉代 时牛耕得到进一步推广,C项错误;D项在图片中无法体现。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西周的分封制度造 成东周时期礼崩乐坏,诸侯争霸,兼并战争不断,A项不符;中 央集权的基础是郡县制,B项错误;周代的主要制度是分封制与 宗法制,而封建时代的中央集权制否定分封制,排除D项。封建 时代的最高统治者之所以长期实行血缘分封,主要是维护皇帝的 特权。
(二)、汉朝:“汉承秦制”,调整巩固(表现):
解析:A说法本身是错误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B选 项正确,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 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说明皇帝与其他人 存在等差别。C说法中的两者没有必然关系。D说法不是材 料强调的内容。
“董仲舒是西汉一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我们 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因循守旧等劣根性,都与之直 接相关。”这一观点 A.肯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 B.肯定董仲舒的“独尊儒术”主张 C.否定董仲舒的“大一统”学说 D.否定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学说
二、秦汉的经济——封建经济初步发展
(一)农业
1、耕作方式: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 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生产工具:耧车、耦犁、一牛挽犁
铁犁牛耕
时 期
春秋战国 西汉
工具
铁农具和牛耕 耦犁、耧车
特点和影响
出现并推广
铁犁牛耕 成为主要 __________ 耕作方式
东汉
耦犁 、出现一牛挽犁
3、水利工程:白渠、“井渠”;黄河治理(东汉王
神学迷信色彩
稳定社会秩序 发扬传统美德
维护封建专制 和等级制度
特点:糅合法家、道家和阴阳五行家思想 顺应统治者需要
汉代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1.背景: 2.目的: 3.表现:
②董仲舒对儒学进行了改造。
①王国问题、边境问题、土地兼并问题等仍然威胁着中央集权。
以思想统一巩固政治统一
(1)尊儒:起用儒者参政;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中朝外朝制度 决策机构
Fra Baidu bibliotek
皇 帝 外朝
侍 中 常 侍 丞 相
执行机构
中朝
尚 书 令
御 史 大 夫 九
太 尉
有事上报
卿
选官用官制度
选官 制度 实行 时间 选拔 方式 标准 血缘 局限 军功 世官制 西周至 春秋 军功爵制 战国、 秦汉初 军功 察举制 秦汉魏晋 南北朝 从社会基 层选用 品行 孝廉
九品中 正制
双重影响
一、秦汉的政治
(一)、秦:
1、灭六国实现统一
韩赵魏楚燕齐
2、巩固统一
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①内容: 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②特点: 皇权至上,权力高度集中 平岭南,开灵渠,设三郡;击匈奴,收 河套,修长城和“直道”;西南夷,开 “五尺道” “焚书坑儒”
类别
制度
分封制
商周等 血缘关系 诸侯王位世袭并 拥有封地
【典例精析】
• (2014全国新课标24)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 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 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 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 • 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 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 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
2、民间手工业 ※中国古代的民间手工业主要包括哪两种经营形 式?其各自特点如何? ①家庭手工业:是农户的副业,主要用于交纳赋 税和家庭消费,剩余部分作为商品出卖。 ②民营手工业:由民间私人经营,主要生产供民 间消费的产品。
田庄手工业:汉代出现的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
(三)商业:秦汉:商业的初步发展
①秦朝——法家思想(加强镇压,实行暴政); ②西汉初年——黄老思想(“无为”而治,与民休息);
③西汉汉武帝开始——儒家思想。
(2)思想专制:从“焚书坑儒”到“独尊儒术”
董仲舒新儒学
面临问题 董仲舒学说 积极 局限
思想专制
王国问题 边境问题 土地兼并
“春秋大一统” 加强中央集权 “罢黜百家, 发展儒学 独尊儒术” “君权神授” “天人合一” “天人感应” 制定道德标准 “三纲五常” 加强君权 抑制暴政
【解析】:董仲舒是在继承先秦儒学中“仁政”、“民本” 等思想,兼采阴阳五行诸子百家之说,建立起以“天人感 应”、“君权神授”为核心具有神学倾向的新儒学,适应了 地主阶级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 想并为后世所效仿。董仲舒的 “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是新儒学思想基础。
解析:试题考点古代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本题考查学生解 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中禁止商人“衣丝乘车” 到“假两千石”以及“倡乐”“奢侈”等信息说明传统重农抑 商政策收到现实的挑战,故本题选择D项。A说法错误,封建社 会抑商政策一直没有改变;BC与材料信息不符。
三、秦汉统治思想的演变
(1)治国思想变化:
【典例精析】
• (2014全国大纲12)汉初,官方禁止商人“衣丝 乘车”,但后来一些商人“假二千石(官员级别) 舆服导从作倡乐,奢侈日甚”。这反映出 ( ) • A.朝廷的抑商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 • B.休养生息造成消费观念的改变 • C.官员与商人的社会地位渐趋一致 • D.原有规制受到商业发展的挑战
秦 汉
考点定位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儒学独尊地位确立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两大根源
经济根源——小农经济;
思想根源——法家思想。
两对矛盾: 中央与地方、皇权与相权 三大趋势
皇权加强,相权削弱; 中央权力加强,地方势力削弱; 日益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人治)。
积极:维护、巩固国家统一; 利于经济发展; 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消极:皇权专制容易形成暴政; 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束缚生产力; 文化专制禁锢思想,阻碍科技发展。
秦汉时管理官府手工业的官署叫工官。 (1)秦朝: 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统一度量衡、货币,为工商业发展统一标准; 从秦律看,政府对经济生活控制相当全面、具体,管理已达非常 严密程度; (2)汉朝: 有专门对“市”的管理机构; 汉武帝推行盐铁官营制度,打击富商大贾、发展官营商业的政策, 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收归官办,由政府垄断,强化国家对经济 的控制。
郡县制
秦朝推广 地域差异
郡县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调 动,官位不世袭
盛行时期
划分标准
官吏产生及 权利
作用
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 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 统一 目的:巩固统治 性质:地方行政制度 作用:维护国家统一
相同点
【典例精析】
(2011年高考海南卷)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 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 明清。“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 要理由。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 ) 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 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 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
魏晋 南北朝 设立中 正官 品行— 门第
科举制 隋唐北宋 明清 择优录取 仕途开放 才学 八股取士 束缚思想
世袭
被限定在 重武轻文 容易任人 成为世族把 贵族范围 唯亲 持政权工具
高考链接
(2011浙江文综38)(26分)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 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 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 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 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宋明:理学新阶段,成为官方哲学(吸收佛、道)
明清:批判继承(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四、秦汉时期的科技文化和艺术
1、科技:造纸术(西汉早期已经发明),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2、教育: 汉武帝建立太学、郡国学等教育体系;设五经博士,用儒家经典 教育子弟;选拔人才以儒家思想为标准。 3、艺术: 书法:隶书创始于秦朝,成熟并通行于汉魏;楷书、行书、 草书大多源于汉。 绘画:两汉盛行帛画。
景) 4、土地制度:三种土地私有制继续发展:君主私有、 自耕农私有、地主私有。后两者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 土地兼并不断。东汉时,租佃现象比较普遍。
(二)手工业: 1、官营手工业
A、历程:商周手工业,全部由官府垄断;春秋战国时官营 手工业继续发展;西汉时主要行业都收归官办。
B、历史地位:冶金、制瓷、丝织等行业一直保持世界领先 地位。 C、手工业概况: ①冶铸业:汉代开始用煤炭做燃料;供风形式也有革命性变 化,自然通风——人力皮囊——畜力鼓风——水排(东汉发 明的水力冶铁工具) ②纺织业:已相当发达,开通丝绸之路,远销欧亚,中国被 称为丝国 ③ 陶瓷业:东汉制瓷技术成熟,烧出成熟的青瓷。
1、原因:秦始皇统一货币、度量衡; 汉初社会经 济的恢复和发展,是商业繁荣的主要原因; 两汉开 通了丝绸之路 2、表现: (1)“市”的形成和发展 秦代:对“市”有法律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 价,当面交易
汉代:城市有专门管理机构,长安有东、西9市, 市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市、坊界限分明
(2)商业都会的崛起
(1)中央官制:中外朝制 原因:汉初丞相位高权重,为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内容:汉武帝设“中朝”作为决策机构,“三公九 卿”演化为执行机构,称为“外朝”。东汉光武帝进 一步扩大尚书台权力,尚书台成为中枢机构。 (2)地方制度:汉初郡国并行;东汉变为州郡县三 级。 (3)监察制度:刺史制(全国划分为十三个州部) (4)选官制度:察举制(举孝廉)
①《五经》为教科书 (2)倡儒: ②五经博士为教师
③兴办太学(中央)、郡县学
(1)积极:①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 4.影响: ②促进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 (2)消极:扼制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儒家思想发展历程
春秋:应运而生 战国:蔚然大宗 秦朝:遭受打击 西汉(武帝)后:正统思想(董仲舒新儒学体系) 魏晋南北朝隋唐:遭受挑战(佛教、道教)
战国:表现出商业集中的趋势,商业城市开始兴起
汉代:都市因商业集中而繁荣 新朝:A、五都(洛阳、邯郸、临淄、宛、成 都)
B、在长安和“五都”设“五均”官,控制市场物 价。以“市”为标志的全国商业中心的形成
(3)对外贸易:西汉富商大贾周流天下,对外贸 易发展,商运活跃,已开通海、陆丝绸之路。
3、工商业的管理
解析:大一统思想的基本精神主要包括政治一统、思想一统 和民族一统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材料反映的是对儒家思想 局限性的否定,因此可排除A、B。 董仲舒的“三纲五常” 学说属于“大一统”学说。
西汉董仲舒对先秦儒学进行解释发展而形成的新儒 学,有利于国家巩固和专制统治,其主张被汉武帝采 纳,从此,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新儒学的 基础是 A.仁者爱人 B.民贵君轻 C.天人感应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