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代谢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糖的消化吸收与储存
一、消化(酶水解)
• 以动物消化淀粉为例: 1、口腔: 唾液淀粉酶 淀粉 糊精+麦芽糖 2、胃: 口腔消化的继续,胃酸浸透食物, 消化停止,进入肠道。
3、小肠:
含必需的酶和pH环境,多、寡、双糖几 乎全转化为单糖: 麦芽糖→ 2 葡萄糖, 蔗 糖→ 葡 + 果; 乳 糖→ 葡 + 半乳
10)磷酸烯醇丙酮酸
丙酮酸
• 丙酮酸激酶 (pyruvate kinase), Mg2+, K+ • 又一次底物水平磷酸化,产生2个ATP。 • 反应不可逆,此为EMP限速步骤之三。
二、糖的胞内分解代谢
3 、 总 反 应 式
(三)能量转化
1、ATP:消耗:反应1,3 各1个 -2 产生:反应7 , 10 各2个 +4 净得2个ATP
2、苹果酸-Asp穿梭系统:
• 发生在肝、心肌细胞中,产生3个ATP
(五)丙酮酸的去向:
1、无氧时:
丙酮酸→乳酸 丙酮酸→乙醛→乙醇
发酵的意义:
1)反应中NAD+得到再生,保证了CoⅠ的周转。 2)许多生物在无或缺氧时以此方式获能。
二、糖的胞内分解代谢
2、有氧时: 1)被丙酮酸脱氢酶(pyruvate dehydrogenase)转化 为乙酰-CoA,后者进入三羧酸循环。 丙酮酸+ NAD+ +CoA→ 乙酰-CoA+CO2+NADH 2)细胞能量水平过高时,乙酰-CoA积累, 可转化为脂肪酸或酮体。
二、糖的胞内分解代谢
二、糖的有氧分解
葡萄糖有氧分解包括: EMP:葡萄糖→丙酮酸 TCA:丙酮酸→乙酰CoA →CO2+ H+ 电子传递链: H++1/2O2 →H2O
(一)丙酮酸氧化脱羧
• 在线粒体膜上由 丙酮酸脱氢酶系 催化丙酮酸不可 逆的氧化脱羧, 并与CoA结合形 成乙酰- CoA和 CO2
CoA
CO2
二、糖的胞内分解代谢
1、反应历程
反应包括8步:
①乙酰- CoA(2C)
+ 草酰乙酸(4C)
柠檬酸合酶
柠檬酸(6C)
A、反应能量来自高能硫酯键;
B、ΔG0’= -31.4 KJ/mol , 反应不可逆; C、柠檬酸合酶对草酰乙 酸Km很低,反应可迅 速进行。
源自文库
二、糖的胞内分解代谢
②柠檬酸
1、丙酮酸脱氢酶系:
• 包括:3酶6因子 E1:丙酮酸脱氢酶、 E2:二氢硫辛酸转乙酰基酶 E3:二氢硫辛酸脱氢酶 辅助因子:硫胺素焦磷酸(TPP)、硫辛 酸、Mg2+ 、CoA、FAD和NAD。 • 意义: 以多酶复合体形式,使反应快速进行。
二、糖的胞内分解代谢
2、反应过程:
丙酮酸
(乙酰CoA)
• 乌头酸酶
异柠檬酸(6C)
• 中间产物形成顺-乌头酸与酶形成复合物。 • -OH从C2移到C3
③异柠檬酸
α-酮戊二酸(5C) +CO2
• 异柠檬酸脱氢酶(isocitrate dehydrogenase) • 此酶需NAD+,并被还原为NADH。 • 第1次氧化脱羧;
④α-酮戊二酸
琥珀酰~ CoA (4C) +CO2
3、意义:
• 处于代谢途径的分支点,是关键性不可逆 反应。 • ΔG0’= -33.4 KJ/mol • 产生2个NADH: 即:2×3=6个ATP
4、调控:
1)2种产物抑制,相应反应物解抑; 乙酰CoA —— E2, NADH —— E3; 2)核苷酸反馈抑制: GTP —— E1 3)可逆磷酸化的共价调节: 磷酸化 -失活;去磷酸化 -恢复活性
§8-2 糖的胞内分解代谢
• 葡萄糖的无氧分解:
糖酵解——糖的共同分解途径
• 葡萄糖的有氧分解:
糖酵解(EMP) 三羧酸循环(TCA)葡萄糖→CO2+H2O+ATP 电子传递链 磷酸戊糖途径 乙醛酸循环途径
二、糖的胞内分解代谢
一、糖酵解(glycolysis)
(一)概念: 1、糖酵解是在细胞质中,酶将葡萄糖氧化 成丙酮酸并伴随生成ATP的过程。 Embden -Meyerhof-Parnas途径,简称EMP
• 6C →2 3C • 消耗2ATP
二、糖的胞内分解代谢
第二阶段:
2丙糖磷酸→2丙酮酸 有ATP生成
6)甘油醛-3-P
1,3-BP-甘油酸
• 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lyceraldehgde 3phosphate dehydrogenase) ,NAD+ 为辅酶。 • EMP第一次氧化作用
7) 1,3-BP-甘油酸
二、糖的胞内分解代谢
(二)反应历程: 在细胞质中进行
ATP ADP ATP ADP
葡萄糖
E
6-磷酸葡萄糖
E
6-磷酸果糖
E
NADH NAD
1,6-二磷酸果糖
E
3-磷酸甘油醛
Pi
E
1,3-二磷酸甘油酸
E
磷酸二羟基丙酮
ADP ATP E H2O
3-磷酸甘油酸
E
2-磷酸甘油酸
E
烯醇式丙酮酸
二、糖的胞内分解代谢
2)NADH:
反应6 产生 2个 无氧时:用来还原丙酮酸产生乳酸; 有氧时:2个NADH通过电子传递链 可产生6/4个ATP。 ∴EMP途径中, 能量总计: 无氧:得2个ATP; 有氧:得8/6个ATP。
(四) NADH的去向:进入线粒体继续氧化
1、磷酸甘油穿梭系统: 发生在肌肉、神经细胞中,产生2个ATP
二、糖的胞内分解代谢
( 六 ) 糖 酵 解 途 径 的 调 节
1、磷酸果糖激酶(FPK):(反应3)
1)FPK-1为变构酶: 变构激活剂:AMP、ADP、F-6-P 、 F-2,6-BP 、F-1,6-BP(正反馈) 变构抑制剂: ATP 、 2) [柠檬酸] ↑抑制EMP 3)[H + ]↓: EMP↓
2) G-6-P
F -6-P
磷酸葡萄糖异构酶 (phosphoglucoisomerase)
二、糖的胞内分解代谢
3) F -6-P
F -1,6-BP
• 磷酸果糖激酶 (phosphofructokinase,PFK) 为限速酶,受ATP抑制,ADP和Pi可解除 抑制; • 此为EMP关键反应步骤。 • 反应不可逆。
3-P-甘油酸
• 磷酸甘油酸激酶(phosphoglycerate kinase) • 底物水平磷酸化:产生2个ATP
二、糖的胞内分解代谢
8) 3-P-甘油酸
2 -P-甘油酸
磷酸甘油酸变位酶(phosphglycerate mutase)
9) 2 -P-甘油酸
烯醇化酶(enolase)
磷酸烯醇丙酮酸
二、糖的胞内分解代谢
2、 TCA循环产生的NADH和FADH2的氧化
3个NADH→9个ATP
1个ATP
1个FADH2→2个ATP
1个乙酰- CoA通过TCA产生12个ATP
二、糖的胞内分解代谢
3、葡萄糖有氧分解产生的ATP
EMP:产生 8/6个ATP 丙酮酸氧化脱羧: 产生: 2NADH (H +)×3ATP = 6个 ATP TCA: 产生: 2× 12ATP = 24个ATP 总共38/36个ATP
二、糖的胞内分解代谢
5、TCA的调节
TCA受 ①底物效应; ②产物积累的反 馈抑制作用; ③循环中形成的 中间产物的别 构抑制;
二、糖的胞内分解代谢
(七)EMP的生理意义:
1、迅速提供能量、净得2个ATP: A、剧烈运动,肌肉相对缺氧, EMP↑ B、病理情况下,呼吸或循环障碍,EMP 供能; C、红细胞靠EMP 供能; D、神经、骨髓也常由EMP 供能; 2、提供细胞生物合成的原料,联系三大代谢; 3、 EMP的普遍性,反映大气缺氧时期原始生 物的获能方式。
二、糖的胞内分解代谢
2、己糖激酶:反应1 受F-6-P反馈抑制 3、丙酮酸激酶:反应10 被F-1,6-BP活化;ATP和Ala变构抑制; 受激素作用,胰高血糖素通过cAMP抑制。
二、糖的胞内分解代谢
由此可见:
• 体内ATP/AMP调控EMP速率 当ATP/AMP↑酶被抑制, EMP受抑; 当ATP/AMP↓酶激活, EMP加速。 • 调控目的: 在于根据机体对能量的需要来调整糖 酵解速度以适应机体组织器官的需要。
一、糖的消化吸收与储存
二、吸收
1、部位:小肠 2、途径: 单糖
毛细血管 肝门静脉
肝
体循环
3、机理:
• 载体假说
一、糖的消化吸收与储存
三、转运
1、入肝前: 肝门静脉血中糖种类由食物糖类型决定; 2、出肝循环血中: 正常情况下仅为葡萄糖。
四、储存:
以多糖形式(植物:淀粉) 1、糖原形式储存在肝、肌肉等组织中; 2、过量时,葡萄糖→脂肪。
好氧有机体中:
丙酮酸→TCA →CO2+H2O +ATP NADH →电子传递链→ ATP +H2O
氧不足:
丙酮酸→乳酸
二、糖的胞内分解代谢
2)发酵(fermentation):
葡萄糖或有机物降解产生ATP的过 程,其中有机物既可作电子受体又 可作电子供体。由于产物不同分:
A、乙醇发酵: B、乳酸发酵:
二、糖的胞内分解代谢
4)F-2,6-BP 的形成及作用
• 可增强F-6-P与E的亲和力,解除ATP对E活的抑 制,使酶活化,加速EMP。
F-6-P
FPK2 F-2,6-BP
果糖二磷酸酶
• 二E组成相同,仅因-Ser的磷酸化与否而活性不 同。 +P:PFK2↓ —P: PFK2↑
5)FPK2/磷酸果糖酶的活性受胰高血糖素共 价修饰。cAMP促进磷酸化。
4) F -1,6-BP
甘油醛-3-P +磷酸二羟丙酮 (DHAP)
• 醛缩酶 (aldolase) • 生理条件下G-3-P 不断形成丙酮酸,故 [G-3-P]低,反应向裂解方向进行。
5) DHAP
甘油醛-3-P
• 三糖磷酸异构酶 (triose phosphate isomerase)
EMP第1阶段小结
• α-酮戊二酸脱氢酶系,为3酶的复合体, 类似丙酮酸脱氢酶系。 • 第2次氧化脱羧。 • 辅酶为NAD+ ,有NADH形成。 • ΔG0’= -30.24 KJ/mol 反应不可逆
二、糖的胞内分解代谢
⑤琥珀酰~CoA
琥珀酸(4C)
• 琥珀酰- CoA合成酶; • 底物水平磷酸化; 高能键释放的能量用以合成GTP(主要在 动物)或ATP(植物特有)。
二、糖的胞内分解代谢
(二)三羧酸循环
tricarboxylic acid,TCA 草酰 乙酸 苹果 酸 NADH
乙酰CoA 加入2C 柠檬 酸
丙酮酸
异柠 檬酸 NADH
定义:在有氧条件下,酵
延胡 索酸 FADH2
草酰 解产物丙酮酸被氧化分解 琥珀酸 成CO 2 和H 2 O,并以ATP形式 贮备大量能量的代谢系统 。 CO2 NADH 琥珀 酸 1GTP 琥珀酰 α-酮 戊二酸
第八章
糖 代 谢
本章内容
• • • • • 糖的消化吸收与储存 糖的分解代谢——糖酵解、三羧酸循环 糖的合成代谢——糖原异生、糖原合成 血糖及其调节 糖代谢紊乱
§8-1 糖的消化吸收与储存
• 糖类的主要功能:
能源:生物所需能量主要来自糖的分解代谢; 碳源:是构成生物体的主要组分:
• 人类对糖的利用须将较复杂的糖分子经 酶解成单糖后方可吸收利用。
ADP ATP E
丙酮酸
二、糖的胞内分解代谢
第一阶段:
葡萄糖→2丙糖磷酸 无ATP生成
1)Glc
G-6-P
• 己糖激酶( hexokinase): 以6碳糖为底物,专一性不强。为限速酶 • 葡萄糖激酶:对D-葡萄糖专一 • 不可逆反应。 • 激酶(kinase) :凡催化磷酰基从ATP分子 上转移到受体上的酶称~,需Mg2+等。
二、糖的胞内分解代谢
4、TCA的意义
A、形成大量ATP的主要途径: 有氧:8+6+24=38个ATP/1分子葡萄糖; 无氧(EMP):8个ATP /1分子葡萄糖。 B、提供许多重要中间代谢产物。如: α-酮戊二酸→ Glu;草酰乙酸→ Asp C、TCA是联系三大代谢的枢纽。
TCA 是 联 系 三 大 代 谢 的 枢 纽
琥珀酰- CoA合成酶 (succinyl sythetase) 作用机理
⑥琥珀酸
延胡索酸(4C)
• 琥珀酸脱氢酶,位于线粒 体内膜上 • 辅基FAD还原成FADH2。
⑦延胡索酸+水
苹果酸(4C)
• 延胡索酸酶(fumarate hydratase) • 催化水合反应
⑧苹果酸
草酰乙酸(4C)
• 苹果酸脱氢酶(malate dehydrogenase) • 需NAD+,并被还原为NADH。
小 结:
1、TCA循环一周,
• 将乙酰- CoA的乙酰基氧化成2个CO2 , • 产生1个GTP、 • 1个FADH和3个NADH。
其它三羧酸、二羧酸并无减少,理论上 这些酸只需微量,即可循环,促使乙酰 CoA氧化。因有2步不可逆反应,故反应 单方向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