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新政与立宪运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末新政与立宪运动(1901——1911)
一、背景
1、帝国主义加深对中国的全面控制(列强对华政治控制的加强和经济势力的扩展)1902至1903年,英、美、日等国先后与清政府签订新的《通商航海条约》,取得免征厘金、增开商埠、扩大内河航行等一系列新的特权。

为外国资本家对华倾销商品和输出资本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1903年,英国派军侵略西藏。

日俄战争(1904—1905):《朴茨矛斯条约》规定俄国将旅大租借地、长春至旅顺口铁路(南满条路)及其他相关权益全部“转让”给日本。

2.义和团运动
3.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的签订
4.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使资产阶级的队伍不断壮大
5.来自西方的变革压力列强也要求清政府实行某些新政,因为一个顽固守旧的政府是不利于它们的“以华治华”方针的,而仿行西方的新政,在本质上就是按照它们的需要来改造中国,去掉那些不便于它们在华扩张的制度,建立起适合它们扩张的制度,
二、内容
(一)清末新政:1901——1905
1.目的:抵制革命,维护清朝的统治;
2.内容:①经济:奖励实业,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商法;1903年设立商部,后改为农工商部,并制订商律,先后颁行《商部章程》、《奖励公司章程》、《公司律》、《破产律》等一系列商法;提倡奖励实业,振兴商务,鼓励私人出资兴办企业、交通等。

②教育:废科举,办学堂(高等学堂、中小学堂、女子学堂、各类职业技术学堂);派遣留学生;推行新学制:壬寅学制、癸卯学制。

③军事:建立练兵处,编练新军;铁良和袁世凯在北京训练八旗兵军制改革的意义:1、一支与旧式军队完全不同的现代化军队开始具备了基础。

有知识的军事学堂毕业生于军事留学生排斥与取代了旧式军官而成为军队的骨干,从而奠定了中国近代军官制度的基础。

2、大量军事学堂的建立与军事留学浪潮,为清末的中国造就了一大批掌握了近代军事指挥艺术,具有专门技术的知识型、技术型人才,为军队现代化的前途提供了人才的保证。

3、军事改革,从根本上对中国社会重文轻武的传统观念有所冲击。

④政治:裁汰、合并旧的机构,创设新的机构,如改总理衙门为外交部,设学部、商部、巡警部等前期以整饬吏治、裁汰中央和地方的冗暑机构,同时设督政务处、外务部、商部、学部和巡警部。

后期主要是政治体制改革,即“预备立宪”阶段:1906年8月正式宣布“预备仿行立宪”,1907年清廷下旨在京师资政院,各省设谘议局;1908年8月清廷颁布《钦定宪法大纲》,规定大清帝国万事一系,预备立宪期为9年;1910年底,清廷在压力下表示立即组织内阁,1913年召开国会;1911年5月,清廷宣布内阁名单,内阁成员13名,满族9人(皇族7人),汉人只有4名。

⑤司法:开启司法独立的先河,还编纂了民法、商法、诉讼法修改《大清律例》,打破了“诸法合体”的中国传统法律结构,并根据西方近代司法体系行政、立法、司法分立的原则,实现了“政刑”分离和司法独立,并编篡了刑法、民法、商法、诉讼法。

标志着中国法制的近代化。

3.结果:结果与主观目的相背离;
4.影响:①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政权机构现代化‘立宪符合近代化的发展方向,但没有触及专制体制(传统政体下的政策创新)’,新学教育兴隆出现了办新学和留学热潮,中国军队近代化,促进民主革命);②增加的人民的负担,有利于列强的经济侵略,推动了北洋军阀的崛起,扩大了清政府与汉族官僚之间的矛盾。

(二)清末“预备立宪”1905—1911年
1.目的:取悦列强,遏制革命形势和消除统治危机,维护和加强封建皇权;
2.经过:1905年派官员出洋考察宪政;1906年下诏“预备仿行立宪”;1907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但仍规定皇帝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在立宪派一再要求下,1911年,清政府终于裁撤军机处,设立责任内阁,但却是个“皇族内阁”(这个内阁有5位皇亲国戚,8个满人,1个蒙古旗人,但仅有4个汉人。

汉人彻底失去了对满清政权的信心。

革命由此爆发。

)。

3实质:维护封建统治而进行的一场骗局。

4.影响:清政府“预备立宪”骗局暴露后,包括立宪派在内的广大民众对此极其失望,对清政府丧失了最后的信心;有利于革命形势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