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文学作品中的典故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语文学作品中的典故研究
典故(allusion)是文學作品中,构成其丰富语言和内容的关键之一。
与其它的常规手段相比,典故均具有更加深刻的意义和更加生动的内容,具有一切人或事物在特性、色彩上的丰富意义,运用一个恰当的典故来描述,可以增加英文作品的内涵,并加深人们对一事物的理解。
标签:典故;英文作品;研究
1 引言
在英文写作实践中,典故的应用效果是有目共睹的,寥寥几笔,就将一切深意蕴含其中了。
同其他任何先进和科学的语言一样,完美的现代英语表达体系也得益于历史中各种典故的滋养。
从英语人物典故的三大来源来看:力大无穷的Hereules、冷酷无情的Shyloek、智慧超人的Solomon等等,都已经将人物形象生动的描述到了英语作品之中,成为家喻户晓的人名。
希腊、罗马神话、莎士比亚戏剧和钦定《圣经》,这三种文学现象构造了英语经典典故的王国,这也说明了英语典故一定程度上是多发源于文学领域的,这一历史传统一直延续到今天。
直到20世纪,人们通过工业革命,实现了人类社会的高速发展。
科技领域的新发展,大大的改变了人们现有的生活方式,社会变革、政局动荡和战争风云让陈旧的思想意识受到冲击,人们开始慢慢接受新的事物,但所有新事物、新现象,以及产生的新思想、新经验,都要利用语言来表达和传播,于是,在这种社会情况下,一批继往开来的作家活跃起来,同时,由于这些作家反映现实的作品与人们的生活吻合、矢而久之,作家在作品中惯用或创造的表现形式、作品中生动典型的人物形象乃至作家本人的名字,都会被人们学习和引用。
2 典故文化与翻译
典故就是将诗歌中的古代故事和有历史的词语加以再次利用。
从大体上看,英语典故主要来自《圣经》、希腊罗马神话的谚语和《伊索寓言》等,它们在长时间的发展中,不断吸收欧洲各民族的文化精髓,因此,在体现语言文化差异方面更优于其他作品,当中的语言更据由典型性和代表性。
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中,第一次将文化作为一个概念提出来,他指出,语言是文化的形式,英语和汉语是两门语言,文字类型和系统都不同,组织方式和表达习惯也迥异。
所以,翻译典故还要注意文化之间的差异和表达方式的迥异,文化缺省是指译者在与对方读者交流时,由于有相同的文化背景而对译文文化背景的省略翻译。
典故与其他语言现象相比有独特的一面,就是其鲜明的文化特征。
2.1 译例分析
2.1.1 直译
所谓直译法,就是在根据译文语言规范以及不使用错误联想的情况下,在译文中保留英语典故的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不使用翻译语言来代替。
这种方法有利于加强中国读者和观众对原始语言的了解和知晓,可以不断丰富其汉语的表达方式,能使东西方文化能更好的交融。
典故成语是文化的重点组成部分,也是将一个名族的多彩现象表达出来。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力量不断进步,人们之间的交流也更加频繁了,文化领域呈现出融汇通合的趋势。
有的典故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流传了,有的优秀典故还发展到世界各国的文化宝库中,几乎家喻户晓。
对于那些中国广大读者早已耳熟能详的外国典故,为了保证其的原滋原味,我们可以根据字面意思直译出来,不需要加入解释性的词语。
例如:Everyone in the family bullied her and made her todothe housework.She was indeed a Cinderella.
译文:她们家的人都欺负她,强迫她做家务。
她确实是个“灰姑娘”。
虽然“灰姑娘”是欧洲童话故事里的人物,但在中国,却是无人不知灰姑娘的故事,也将“灰姑娘”作为表示现在被压迫的女孩的名词。
因此把“Cinderella”直译出来,不需要再加解释,这不但能增加读者的理解能力,还会激发读者的想象。
直接翻译还保留了原著的味道,又能引起读者正确的联想。
关键是,读者能在全面理解的基础上仔细品味这个名词的意义。
2.1.2 直译和增译相结合
增译也叫上下文增译,是在译文中明示出原语读者视为当然而译语读者不知道的意义。
增译的过程其实是从外到内的,将原文表层结构还原成深层结构的过程,就是把原文省略掉的部分在加进来,将它的另外一层深意表示出来。
例如:The study had a Spartan look.
译文(1):这间书房有一种简朴的景象。
这种译文虽然用释义的方法解释了典故,并明示了在文章中的含义,但却失去了应有的名族内涵。
“Spartan”是古希腊的一个重要城市,在历史的发展中有十分关键的地位。
“Spartan”可理解为“期巴达人,斯巴达式的”,斯巴达人在希波战争中勇敢抵御了波斯人的入侵,在伯罗奔尼撒之战中战胜了雅典王朝,斯巴达人是勤劳吃苦、勇敢的象征。
在这个基础上,应翻译为:
译文(2):这间书房有斯巴达式的简朴。
译文(2):保持了原语的“洋”味,具有强烈的异国情调,同时较好地弥补了主义
的丢失。
3 英语文学作品与圣经和神话典故
3.1 英语文学作品与圣经典故
西方作家大多都受到圣经和希腊罗马神话的影响是,这种影响还是根深蒂固的。
但这种影响却是十分积极的。
例如:一些作家直接把圣经和神话故事当作写作材料,有的把圣经和神话故事的寓意加入到作品中,以起到警示和鞭策的作用。
早期的英国文学与圣经和神话传说都有较深的渊源,因此,英语诗歌中也有大量典故的存在,读者掌握这些背景知识有助于更好的理解诗歌作品。
如威廉布·莱克的《羔羊》中的第二节:
Little Lamb,who made thee
Dost thou know who made thee?
Little Lamb,I’ll tell thee,
Little Lamb,I’ll tell thee:
He is called by thy name,
For he calls himself a Lamb.
He is meek and he is mild;
He became a little child.
I a child and thou a lamb.
We are called by his name.
Little Lamb,God bless thee!
Little Lamb,God bless thee!
诗的第一节是由一个小孩问一头羔羊,“是谁创造了它”,第二节做出了回答,“他也叫羔羊”。
里面的“他”,不是其他人,而是耶稣,在《新约》中,耶稣称自己为羔羊,如《启示录》5:“曾被杀的羔羊是配得权柄、丰富、智慧……”,“但愿颂赞、尊贵、荣耀、权势都归给坐宝座的和羔羊”。
加入读者对圣经有一定的了解,就能很快速的理解这首诗歌。
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在作品中多次引用《圣经》典故和思
想。
《威尼斯商人》是将世界上的仁慈、宽恕和博爱精神集中一体的杰作,剧中的安东尼奥是基督徒的,他的一言一行都蕴含了基督精神。
当他舍己为人,借钱给朋友,帮助朋友还债时,表达出耶稣的一种博爱、仁慈情怀,在法庭上,他坚持正义,甘愿受罚,默默承受将要到来的苦难,将耶稣的奉献精神完美的呈现了出来。
显然,莎士比亚是以基督徒为模型塑造了安东尼奥这一形象。
4 结语
英文作品的翻译最终目的,是要将读者带进这个作品的世界,理解该作品所表达的深意。
王斌说“:把译语文化与源语文化各立于一根钢轨上,相互看得见,却永远摸不着。
”问题就在于译者对作品的判读和读者对作品的判断之间的差异,在不影响译者理解文章的情况下,将原著中的真实含义表达出来,避免文化缺省失真,让读者更够更好的理解整个作品,明白当中的典故所要表达真意,以促进世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在英文作品的典故应用中,《圣经》和希腊罗马神话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它们也奠定了西方文学的基础。
英语文学作品中出现的典故,可以看出,《圣经》和希腊罗马神话对于西方文学的巨大影响。
在理解英文作品时,只有对《圣经》和希腊罗马神话有大致的了解,才能明白作者应用这个典故的真正意思。
读者只有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积累《圣经》和希腊罗马神话的有关知识,这样才能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甚至灵活运用。
参考文献
[1]孙雪娥,何树勋,廉洁.英美文学作品中双关语的修辞效果及其翻译[J].商洛学院学报,2009,(5).
[2]李弗.不能不知的外国典故[J].幸福(悦读),2009,(4).
[3]许宏.典故翻译的注释原则——以尤利西斯的典故注释为例[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1).
[4]徐秀琴.论英汉典故的翻译[J].大学英语(学术版),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