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中的窦娥和蔡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窦娥冤》全称《感天动地窦娥冤》,《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古代悲剧的代表作。它的故事渊源于《列女传》中的《东海孝妇》。《窦娥冤》是中国十大悲剧之一的传统剧目,是一出具有较高文化价值、广泛群众基础的名剧,约八十六个剧种上演过此剧。关汉卿并没有局限在这个传统故事里,去歌颂为东海孝妇平反冤狱的于公的阴德;而是紧紧扣住当时的社会现实,用这段故事,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元蒙统治下中国社会极端黑暗、极端残酷、极端混乱的悲剧时代,表现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和争取独立生存的强烈要求。它成功地塑造了“窦娥”这个悲剧主人公形象,使其成为元代被压迫、被剥削、被损害的妇女的代表,成为元代社会底层善良、坚强而走向反抗的妇女的典型,揭露了封建社会政治的腐败与官吏的贪酷凶残、热情讴歌了被压迫的人民的英勇坚强的反抗精神。剧中的人物形象鲜明、人物性格突出,充分体现了黑暗的封建社会下层人民的疾苦与上层官僚
的腐朽。窦娥、蔡婆婆、张驴儿、孤各等人
性格各具特点,各代表不当时社会的不同等级的群体,在不同角度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
窦娥,封建社会下英勇抗争的女豪杰。
剧中正旦窦娥一生坎坷。窦娥的父亲窦天章因欠蔡婆婆私四十两银子,无力偿还,于是将七岁的女儿端云(窦娥)抵给蔡婆婆为童养媳。不到两年,蔡婆婆的儿子病亡,窦娥守寡三年。而后不幸遭张驴儿诬陷毒害其父亲而含冤被处死。但窦娥以淡定坦然不屈的态度面对其惨淡的命运、以抬头挺胸的傲然姿态俯视其不公的待遇、以坚强勇敢的精神与腐朽黑暗的社会抗争。窦娥这一人物性格最鲜明的是其坚强勇敢不屈的抗争精神。作为一个没身份没地位的童养媳,她敢于对蔡婆婆让她顺从张驴儿的劝说予以毫不留情的拒绝并敢于和婆婆说理讲道;作为一个柔弱女子,她敢于对来势汹汹的张驴儿大声唤喊“兀那厮,靠后”并敢于与那无赖作动作上的扯拉反抗。窦娥手脚被捆,嘴巴还在就不停止抗争,她左一个“好色荒淫漏面贼”右一个“不分好歹”地抗争。窦娥在
被绑去刑场时对天地鬼神提出的震撼人心
的控诉:“天地也,做得处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并许下三桩怨愿。这更是对整个黑暗封建统治提出的控诉与强烈抗议憎恨,她至死不屈。一柔弱的躯体里蕴藏着一个强大的灵魂。
窦娥是一个具有善良正直、优秀品质的妇女,尽管蔡婆婆是父亲的曾经的高利贷债主,是害她与父亲分离的人。可她十几年来,凭着“我将这婆侍养,我将这服孝守,我言词须应口”的承诺无怨无悔地做好媳妇的本分,从心底孝顺尊敬爱护蔡婆婆。后来遭诬陷上公堂,任凭官吏怎样威逼拷问,任凭棍棒多可怕,窦娥尽管心底也惊“不由我不魄散魂飞”,但始终都不屈服认那被诬陷来的罪名。直到那官吏直呼“既然不是你,与我打那婆子”时,窦娥心疼蔡婆婆年老体衰而认罪:“住住住,休打我婆婆,情愿我招了罢。是我药死公公来”。而后,往刑场去那时,特别要求侩子从后街走以避开蔡婆婆。窦娥的这份细心出于那份尚美的孝心。真善
美,在窦娥的心底开放,浮现于窦娥与蔡婆婆这牵强的婆媳关系中。
处于封建社会下的窦娥具有封建妇女
的共性。那是时代强赋予的特性,尽管在窦娥身上体现得较为微弱,但它仍是存在的。从小被父亲抛弃,窦娥幼小的心灵何以承受?剧中虽然没有明写窦娥在亲情方面缺
失的遗憾,但不难想象窦娥对父亲的思念,甚至是怨恨。这是戏剧留给我们的自由揣测想象空间。剧中在多个不同的场面借不同人物的口间接委婉地述说了窦天章抛弃女儿
的这一事实。第一折中,窦娥首次等场便云:“妾身窦娥……俺父亲将我嫁与蔡婆婆为
儿媳妇……”、“到七岁与父分离久”,第三折中,窦娥上刑场时“止有个爹爹,十三年前上朝取应去了,至今杳无音信”、“婆婆也,你只看窦娥少爷无娘面”。窦娥对于自己身世是耿耿于怀的,对于自己的身世是偷叹命苦的,对于自己的悲惨身世是自怜的,不甘的,“有谁问?有谁揪”“莫不是前世里烧不到头,今也波生招祸尤?劝今人早将来世修”可见,窦娥也还是具和别的处
于封建社会的女子一样,心里是对虚无的神灵抱有幻想的。“大人你明如镜,清似水”,窦娥原来是相信官府的。她单纯地相信官府会还她清白,所以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直接置她死地的“官休”,当她最后的希望破灭了,被绑上刑场时才对天地鬼神提出控诉。这是当时窦娥的悲哀,是时代赋予窦娥的局限性。一个小女子,身份贱微,所有苦痛只好独咽下肚,“只落得两泪涟涟”。
窦娥,在无奈的社会下无能为力,却依然善良正直、英勇坚强,是敢于与一切不公抗争的女英雄。在同样的社会形态下,窦娥是与蔡婆婆完全不同的两个人。
蔡婆婆,封建社会下欺软怕硬的自私自利的人。。
蔡婆婆是在封建社会里以发放高利贷
为生的下层人民中较为有钱有社会地位的人。
她欺软。蔡婆婆的高利贷是她自私与贪婪的性格体现,这造成了很多穷人的的不幸。而窦天章就其中一个,他因借了蔡婆婆的高利贷而被逼与爱女分离,而这也是造成
窦娥最终悲剧的初始原因。虽然剧中没有详细交代,但我们可推测:蔡婆婆作为一个以放高利贷为生的商人,应该深知官场的黑暗、拥有足够的钱财,如果她拿足够的钱送与官吏,或许窦娥就不被判死刑了,可她没有。我猜测蔡婆婆是为了保存自己的养老金而没舍得使用更多的钱贿赂官吏。蔡婆婆喜欢张父。为了达到自己所谓的“一家团聚”的目的,极力劝说窦娥嫁给顺从张驴儿。蔡婆婆和窦娥生活了十多,剧中说蔡婆婆是喜欢窦娥的,是把窦娥当女儿对待的,可她为自己的情欲极力劝说自家的童养媳——窦
娥嫁给张驴儿,表现得如此自私。可,作为主要当事人的蔡婆婆在被问及事由时,一句“也不老妇人事”,极力推卸,完全没有为窦娥解释。而,窦娥在威逼面前宁死不屈,可那官吏直呼“既然不是你,与我打那婆子”时,窦娥心疼蔡婆婆年老体衰而认罪:“住住住,休打我婆婆,情愿我招了罢。是我药死公公来”。这时,这老婆子才哭科云:“窦娥孩儿,这都是我送了你的性命,兀的不痛杀我也!”无不体现她的自私。
她怕硬。面对张驴儿“你仍旧勒死你了罢”恐吓,蔡婆婆害怕得答应张父子的过分要求。无不体现她的懦弱。她亲眼目睹窦娥的冤情,却除了喊“痛杀我也“而无其它作为。于比她强硬的势力面前,她懦弱,更无能为力。
蔡婆婆,欺软怕硬,这或许是保全自身的好法子,可,在窦娥的不屈的抗争精神前显得很是苍白卑微。
《窦娥冤》深刻揭露封建社会政治的腐败与官吏的揭露了封建社会政治的腐败与官吏的贪酷凶残、热情讴歌了被压迫的人民的英勇坚强的反抗精神的主旨在窦娥这鲜明的人物形象上正面地体现得深刻,在蔡婆婆等人的自私懦弱的人物性格上侧面地反映得细致。《窦娥冤》中的女性形象是值得考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