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形态有几种
固体液体与气体的特征
固体液体与气体的特征固体、液体和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常见形态。
它们具有不同的特征和行为,对于我们了解物质的性质和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对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征进行介绍。
一、固体的特征固体是物质最常见的形态之一,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1. 形状稳定:固体的分子或原子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相互作用力,使得固体能够保持一定的形状,不易改变。
2. 体积不可压缩:固体具有较高的密度,分子或原子之间距离短,且相互作用力强,因此固体的体积不容易被外界压缩。
3. 熔点和沸点存在:固体具有一定的熔点和沸点,在不同的温度下,固体可以从固态转变为液态或气态。
4. 有序排列:固体的分子或原子以规则的方式有序排列,形成了晶体结构。
二、液体的特征液体是介于固体和气体之间的一种物质形态,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1. 无固定形状:液体具有较低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因此没有固定的形状,可以根据容器的形状自由流动。
2. 体积不可压缩:与固体相似,液体的分子间距离也较近,体积不容易被外界压缩。
3. 具有表面张力:液体表面会形成张力,使得液体表面呈现收缩的现象,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形成液滴。
4. 可流动性:由于液体分子之间的相互滑动性质,液体能够流动,并且会在底部形成平滑的表面。
三、气体的特征气体是物质的另一种形态,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1. 无固定形状和体积:气体的分子间距离非常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非常弱,因此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能够充满整个容器。
2. 可压缩性:由于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大,气体的体积可以通过增加外界压力而减小,具有较高的可压缩性。
3. 容易扩散:气体分子具有高速运动的特点,因此在空气中能够快速扩散。
4. 高温下易变为等离子体:在高温和高能量条件下,气体分子的电子可以脱离原子形成带电粒子,此时气体变为等离子体。
四、小结通过对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征进行整理和归纳,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区分这三种常见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几种形态
物质一共有六种存在形态,分别是气态、液态、固态、等离子态、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费米子凝聚态。
1.固态物质具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则没有。
2.液体是有流动性,把它放在什么形状的容器中它就有什么
形状。
地位时,液体变为固体。
3.等离子态是物质原子内的电子在脱离原子核的吸引而形
成带负电的自由电子和带正电的离子共存的状态。
4.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是玻色子原子在冷却到接近绝对零
度所呈现出的一种气态的、超流性的物质状态。
5.费米子凝聚态是物质存在的第六态。
物质的形态及基本特征
)
)
1、三个吸热过程
①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但温度 保持不变,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 点,不同的晶体,熔点也不同。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在整个熔 化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
②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
物质汽化时要吸热,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答:冰不熔化,水也不结冰。
例2、水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它的状态 变化多端。请解释自然界中的云、雨、雪、 雾、露、霜等现象的形成过程。
云:空气升入高空遇冷而液化成小液或小冰 晶,大量的小水滴和小冰晶集中悬浮在高层 空气中,就形成了云。 雨:小冰晶和小水滴变大,达到一定程度会 下落,小冰晶在下落中熔化成是滴与原来水 滴一起落到地面,就形成了雨。
③升华:物质从液态直接变成气态 的过程。物质在升华过程中要吸热。
①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物质凝固时要放出热量;晶体 也在一定的温度下凝固,晶体凝固时的温 度叫凝固点。同种物质的凝固点和它的熔 点相同。
2、三个放热过程
②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 叫做液化。
物质液化时要放出热量,压缩体积和降低温度
一、物质的形态和基本特征
固态:固体有一定的形态和体积,不能压
缩,不能流动。 液态:液体有一定的体积,但没有一定的形状 , 不易 压缩,能够流动。 气体:气体没有一定的体积,也没有一定的形 状,易压缩,可以流动。
2、物态变化
物质在固、液、气三态之间的变化叫物态
变化。物态之间的变化伴随着吸热、放热。 如自然界中的水就是通过各种物态变化, 进行不断的循环的。 请结合图1回忆各种物态变化过程过程中的 特点。
例如:水的凝固点 0℃
自然辩证法-自然观篇
四、 自然界物质系统的层次结构
(一)层次结构的基本特征 1、层次结构 :由若干系统要素经相干性关系构成 的系统再通过相干关系而构成的新系统的逐级构成 的结构关系 2、特点 低层次系统对高层次系统具有构成性关系[纵向关 系] 同层次系统之间带有相干性关系[横向关系] 相干性[横向关系]使得[纵向关系]可以向更高层次 发展。如H O H2O
二、自然界物质形态的结构统一性 宇宙万物在化学元素上具有统一性(碳、氢、氧、 氮四种基本元素,在不同生命物质中98%) 宇宙万物在基本粒子和夸克层次上具有统一性(6 夸克,6氢子,107化学元素) 质量守恒定律和质量转化定律证实了统一性 物质多样性来源于演化 实物和场具有统一性:相互转化、相互作用、相互 联系
(2)演化 非细胞生命——细胞 单细胞——多细胞 多细胞——动物-无脊-有脊-人 植物-菌藻-苔藓-蕨-裸子-被子
二、自然界演化的不可逆性 (一)可逆与不可逆性 (二)时间之矢与不可逆性 (三)不可逆性在演化中的作用 退化:不可逆性如果发生在近平衡附近,不 可逆过程的确是导致有序结构的破坏 进化:若不可逆过程发生在远平衡的非线性 平衡区,则起到重要建设作用,产生有序结 构
(四)、系统的稳定性 1、涨落 由于要素性能偶然变异,要素耦合关系偶然起伏或 外界环境的随机干扰使得系统整体状态的宏观量很 难始终保持在平衡中。这种宏观量对平均值的起落, 叫涨落。 2、稳定 对涨落的不变性。涨落发生后,能够自动地恢复到 原来状态 3、涨落与稳定总是实现于一定条件下
3、根据人对自然的参与程度上分 天然系统 人工系统——人造系统,各种机器、交通工 具等 复合系统——部分地改造、参与:农业系统、
物质形态13种
物质形态13种作者:lizhimin86我们生活空间的物质以各种各样的形态存在着,有些能用我们人的感官系统感知到物质的存在,有些通过我们人类制造的仪器设备探测到一些物质的存在,还有多少物质我们无法感知和探测,我们不得而知,但这些都是“实物”。
物质具体存在的形态究竟有多少?这的确是无法说清的,也许永远也无法说清楚。
经过物理学的研究,千姿百态的物质都可以初步归纳为两种基本的存在形态:“实物”和“场”。
“实物”具有的共同特点是:质量集中在某一空间,一般有比较确定的界面(气体的界面虽然模糊,但它又是由一个个实物粒子构成)。
“场”则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它可以充满全部空间,它具有“可入性”。
例如大家熟知的电磁波等。
可以概括地说,“场”是实物之间进行相互作用的物质形态。
什么是“物态”呢?日常所知的固态、液态和气态就是三种“物态”。
为什么要有“物态”的概念?因为实物的具体形态太多了,将它们归纳一下能否分成较少的几类?这就产生了“物态”的概念。
“物态”是按属性划分的实物存在的基本形态,它都表现为大量微小物质粒子作为一个大的整体而存在的集合状态。
以往人们只知道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物态,随着科学的发展,在大自然中又发现了多种“物态”。
入类迄今知道的“物态”已达13种,下面简单介绍一下。
1.固态严格地说,物理上的固态应当指“结晶态”,也就是各种各样晶体所具有的状态。
最常见的晶体是食盐(化学成份是氯化钠,化学符号是NaCl)。
你拿一粒食盐观察(最好是粗制盐),可以看到它由许多立方形晶体构成。
如果你到地质博物馆还可以看到许多颜色、形状各异的规则晶体,十分漂亮。
物质在固态时的突出特征是有一定的体积和几何形状,在不同方向上物理性质可以不同(称为“各向异性”);有一定的熔点,就是熔化时温度不变。
在固体中,分子或原子有规则地周期性排列着,就像我们全体做操时,人与人之间都等距离地排列一样。
每个人在一定位置上运动,就像每个分子或原子在各自固定的位置上作振动一样。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知识点
廖心怡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1.1 从全球变暖谈起1、温度和温度计(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测量温度的仪器是温度计。
(2)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里面的液体有汞(水银)、酒精、煤油等。
2、摄氏温标与热力学温标(1)摄氏温标: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温度规定为100℃,在0℃和100℃之间分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读作1摄氏度。
(2)热力学温标:单位是开尔文(简称“开”),用符号“K”表示,它是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单位。
它以-273℃作为温度的起点,叫做绝对零度。
(3)两者的关系:T=273+t3、温度计的使用方法: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且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②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③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如图4-1中乙正确..。
..、甲和丙错误4、温度计读数:如图4-2中甲的示数为9℃;乙的示数为-16℃。
(甲)(乙)图4-1 图4-2 图4-35、体温计:①人体正常体温是36.8℃(或37℃);②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分度值是0.1℃;③体温计玻璃泡上部有一段细而弯的缩口;④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⑤使用前应先用力将水银甩回玻璃泡;⑥如图4-3中体温计的示数为36.8℃。
6、几种新颖的温度计:气体温度计、辐射温度计、红外测温计、电子体温计、光测高温计、电阻温度计。
1.2 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1、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液、气态。
2、汽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
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
..和沸腾(1)蒸发:①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汽化现象。
蒸发有致冷作用。
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高低、液体的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速度。
(2)沸腾:①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汽化现象;②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沸点与气压有关;③液体沸腾的条件:一是温度达.到沸点...,二是必须继续加热....;④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物质的10种物态
物质的10种物态在自然界中,我们看到物质以各种各样的形态存在着:花虫鸟兽、山河湖海、不同肤色的人种、各种美丽的建筑……大到星球宇宙,小到分子、原子、电子等极微小的粒子,真是千姿百态斗奇争艳。
大自然自身的发展,造就了物质世界这种绚丽多彩的宏伟场面。
物质具体的存在形态有多少,这的确是难以说清的。
但是,经过物理学的研究,千姿百态的物质都可以初步归纳为两种基本的存在形态:“实物”和“场”。
“实物”具有的共同特点是:质量集中在某一空间,一般有比较确定的界面(气体的界面虽然模糊,但它又是由一个个实物粒子构成)。
本文开头所举的各例都属于实物。
“场”则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它可以充满全部空间,它具有“可入性”。
例如大家熟知的电磁波,它可以将电台天线发射的信号通过空间传送到千家万户的收音机或电视机。
可以概括地说,“场”是实物之间进行相互作用的物质形态。
什么是“物态”呢?日常所知的固态、液态和气态就是三种“物态”。
为什么要有“物态”的概念?因为实物的具体形态太多了,将它们归纳一下能否分成较少的几类?这就产生了“物态”的概念。
“物态”是按属性划分的实物存在的基本形态,它都表现为大量微小物质粒子作为一个大的整体而存在的集合状态。
以往人们只知道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物态,随着科学的发展,在大自然中又发现了多种“物态”。
入类迄今知道的“物态”已达10余种之多。
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形态是固态、液态和气态,从构成来说这类状态都是由分子或原子的集合形式决定的。
由于分子或原子在这三种物态中运动状况不同,而使我们看到了不同的特征。
1.固态严格地说,物理上的固态应当指“结晶态”,也就是各种各样晶体所具有的状态。
最常见的晶体是食盐(化学成份是氯化钠,化学符号是NaCl)。
你拿一粒食盐观察(最好是粗制盐),可以看到它由许多立方形晶体构成。
如果你到地质博物馆还可以看到许多颜色、形状各异的规则晶体,十分漂亮。
物质在固态时的突出特征是有一定的体积和几何形状,在不同方向上物理性质可以不同(称为“各向异性”);有一定的熔点,就是熔化时温度不变。
马原理物质的存在方式
马原理物质的存在方式物质的存在方式是指物质的形态、状态、性质等方面的表现。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认为,物质存在于自然界中,是客观的、独立于意识的存在,具有客观真实性。
物质存在方式的研究是科学的认识事物的基础,对于深入理解物质世界的本质及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物质存在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物质的形态:物质以各种形态存在。
在自然界中,物质可以分为固态、液态和气态等形态。
不同形态的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和运动方式。
物质的形态既受其分子结构和组织状态的影响,也受温度、压力等外界条件的影响。
例如,水在常温常压下为液态,低于0摄氏度则会转变为固态,高于100摄氏度则会转变为气态。
2. 物质的状态:物质存在于不同的状态中。
物质的状态主要包括固态、液态、气态和等离子态。
固态的物质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分子之间的作用力较大;液态的物质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分子之间的作用力较弱;气态的物质既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固定的体积,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很弱;等离子态的物质则具有高度离子化的特点,电荷数量与带电粒子数量相等。
3.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存在方式与其性质密切相关。
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物质在物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形状、密度、熔点、沸点等;物质的化学性质则是指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化学反应能力、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的倾向等。
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在特定条件下的行为和变化。
4. 物质的组成: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性质与其组成有关。
物质的组成包括元素和化合物。
元素是由一种原子组成的物质,是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如氧气、氢气等;化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元素按照一定的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如水分子(H2O)、二氧化碳(CO2)等。
物质的组成决定了其性质和行为。
5. 物质的发展变化:物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
物质通过不同的过程和规律发生着变化,包括物质的生成、转化和消失等。
这些变化既受内部因素的影响,如分子结构、化学成分等,也受外部环境的作用,如温度、压力等。
物态变化的六种形态
物态变化的六种形态物态变化的六种形态: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
物态变化是由于构成物质的大量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热运动,且不同的分子做热运动的速度不同,就形成了物质的这几种状态,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质的状态称为物态。
物态变化的六种形态分别是什么物态变化有6种: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
由于构成物质的大量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热运动,且不同的分子做热运动的速度不同,就形成了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质的状态称为物态。
物质从固态转换为液态时,这种现象叫熔化,熔化要吸热,比如冰吸热熔化成水,反之,物质从液态转换为固态时,这种现象叫凝固,凝固要放热,比如水放热凝固成冰。
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到气态的过程。
2、液化:物质从气态变到液态的过程,是汽化的相反过程。
3、熔化:物质从固态变到液态的过程。
4、凝固:物质从液态变到固态的过程,是熔化的相反过程。
5、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到气态的过程。
6、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到固态的过程。
物态变化有哪些常见的例子1、夏天从冰糕上滴落的水滴(熔化)。
2、冰粒变成雨滴降落下来(熔化)。
3、修柏油马路时,用大熔灶熔沥青(熔化)。
4、冰放在太阳下,一会儿就变成了水(熔化)。
5、将钢放在炼钢炉内,一会儿就变成了钢水(熔化)。
6、纯水凝结,结成冰块(凝固)。
7、钢水浇铸成车轮(凝固)。
8、雪灾中电线杆结起了冰柱(凝固)。
9、钢水烧铸成火车轮(凝固)。
10、火山喷发(先熔化后凝固)。
11、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汽化——蒸发)。
12、洒在地面上的水不见了(汽化——蒸发)。
13、擦在皮肤上的酒精马上干了(汽化——蒸发)。
14、游泳上岸后身上感觉冷(汽化——蒸发)。
15、烧开一壶水(汽化——沸腾)。
16、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液化)。
17、夏天,水缸外层“出汗”(液化)。
18、早晨,草木上的小水滴(液化)。
19、早晨的浓雾、露水(液化)。
物质运动的五种形态
物质运动的五种形态一、直线运动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沿着直线方向上的运动。
在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可以是匀速的,也可以是变速的。
当物体的速度保持不变时,称为匀速直线运动;当速度在运动过程中发生变化时,称为变速直线运动。
直线运动的速度可以是正数、负数或零,分别表示物体向前运动、向后运动或静止状态。
直线运动的描述可以使用位置-时间图、速度-时间图或加速度-时间图来表示。
二、曲线运动曲线运动是指物体在沿着曲线轨迹上的运动。
在曲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和方向都在不断变化。
曲线运动可以分为平面曲线运动和空间曲线运动两种形式。
平面曲线运动是指物体在平面内沿着曲线轨迹运动;空间曲线运动是指物体在三维空间中沿着曲线轨迹运动。
曲线运动的描述可以使用位置-时间图、速度-时间图或加速度-时间图来表示。
三、往复运动往复运动是指物体在两个固定点之间来回运动的运动形态。
在往复运动中,物体的位置在两个固定点之间来回变化,速度也在不断变化。
往复运动可以分为简谐往复运动和非简谐往复运动两种形式。
简谐往复运动是指物体在两个固定点之间的运动呈现出周期性和规律性;非简谐往复运动是指物体在两个固定点之间的运动没有明显的周期性和规律性。
往复运动的描述可以使用位置-时间图、速度-时间图或加速度-时间图来表示。
四、旋转运动旋转运动是指物体围绕某个轴或中心点进行的运动。
在旋转运动中,物体的位置和速度都在不断变化,同时还会产生角度变化。
旋转运动可以分为匀速旋转运动和变速旋转运动两种形式。
匀速旋转运动是指物体在旋转过程中,角速度保持不变;变速旋转运动是指物体在旋转过程中,角速度发生变化。
旋转运动的描述可以使用角度-时间图、角速度-时间图或角加速度-时间图来表示。
五、振动运动振动运动是指物体围绕平衡位置做周期性的来回运动。
在振动运动中,物体的位置和速度都在不断变化,同时还会产生加速度变化。
振动运动可以分为简谐振动和非简谐振动两种形式。
简谐振动是指物体在振动过程中,位置和速度的变化遵循正弦函数规律;非简谐振动是指物体在振动过程中,位置和速度的变化不完全遵循正弦函数规律。
物质的十种物态
物质的十种物态在自然界中,我们看到物质以各种各样的形态存在着:花虫鸟兽、山河湖海、不同肤色的人种、各种美丽的建筑……大到星球宇宙,小到分子、原子、电子等极微小的粒子,真是千姿百态斗奇争艳。
大自然自身的发展,造就了物质世界这种绚丽多彩的宏伟场面。
物质具体的存在形态有多少,这的确是难以说清的。
但是,经过物理学的研究,千姿百态的物质都可以初步归纳为两种基本的存在形态:“实物”和“场”。
“实物”具有的共同特点是:质量集中在某一空间,一般有比较确定的界面(气体的界面虽然模糊,但它又是由一个个实物粒子构成)。
本文开头所举的各例都属于实物。
“场”则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它可以充满全部空间,它具有“可入性”。
例如大家熟知的电磁波,它可以将电台天线发射的信号通过空间传送到千家万户的收音机或电视机。
可以概括地说,“场”是实物之间进行相互作用的物质形态。
什么是“物态”呢?日常所知的固态、液态和气态就是三种“物态”。
为什么要有“物态”的概念?因为实物的具体形态太多了,将它们归纳一下能否分成较少的几类?这就产生了“物态”的概念。
“物态”是按属性划分的实物存在的基本形态,它都表现为大量微小物质粒子作为一个大的整体而存在的集合状态。
以往人们只知道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物态,随着科学的发展,在大自然中又发现了多种“物态”。
入类迄今知道的“物态”已达10余种之多。
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形态是固态、液态和气态,从构成来说这类状态都是由分子或原子的集合形式决定的。
由于分子或原子在这三种物态中运动状况不同,而使我们看到了不同的特征。
1.固态严格地说,物理上的固态应当指“结晶态”,也就是各种各样晶体所具有的状态。
最常见的晶体是食盐(化学成份是氯化钠,化学符号是NaCl)。
你拿一粒食盐观察(最好是粗制盐),可以看到它由许多立方形晶体构成。
如果你到地质博物馆还可以看到许多颜色、形状各异的规则晶体,十分漂亮。
物质在固态时的突出特征是有一定的体积和几何形状,在不同方向上物理性质可以不同(称为“各向异性”);有一定的熔点,就是熔化时温度不变。
物质的形态
物质的形态曹则贤一、导言我们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中,对物质现象的理解是物理学的根本目的。
传统的物质状态指的是气体、液体和固体三种状态,因为人类,当然包括所有的生命,发生的基本前提是水的存在,水的三态早为人类所熟悉。
大致说来,传统的固液气三态是依据物质中分子(对一些物质来说是原子)之间空间关系的不同来划分的。
固体中的分子之间有固定的空间关系,固体有维持其体积和形状的能力;液体中的分子有一定的短程序,液体有固定的体积,却不能保持其形状;气体分子间作用力很弱,气体总是充满空间。
换个角度思考,传统物质可以根据其中组成单元之间的特征距离x ij同距离的变化δij之间的比较来定义。
对于气体,不管分子间距多大,分子的活动空间由限制它的容器的尺寸L决定,δij≡L;对于固体,则有δij~0,这也是研究固体的力学性质时可以当作弹性体处理的原因。
物质第四态等离子体,虽然在自然界中大量存在,如太阳的一些部分、闪电引起的气体放电等,但人们并不知道。
人类最早认识到的等离子体是在实验室人工实现的。
其实,物质的形态远比这所谓的四态要复杂,宇宙形成初期的物质状态:一些星体内部的物质,烟、雾、泡沫与泥沙等胶体物质,反物质与暗物质等,都无法纳入固液气加等离子体式的物质状态划分,更不用说生命这种能够自修复、自复制的神奇物质体系。
本文拟就物质的形态作一个尽可能全面的,因而难免是浮光掠影式的介绍,希望能带给读者关于物质形态的一个粗略轮廓,激发起读者研究物质形态的兴趣。
物质世界比我们能想象的要复杂得多,有趣得多,认识物质的形态和形态间的转变为物理学的研究和学习提供了一个非常自然的角度。
据说宇宙起源于一个能量奇点的大爆炸,我们当前的宇宙是足够冷却了的世界。
在我们的周围,我们容易观察到的物质,比如气态的空气,液态的水和油,固态的石头和玻璃,都是电中性的,并不总是让我们不舒服,因此也就容易为我们所认识。
至于等离子体,不管是夏日的闪电,还是冬天撕开毛衣看到的电火花,它们对生命常常意味着伤害,所以很晚才被科学家所认识,也不为人们所熟悉。
物态变化六种形态
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六种物态变化一、明确概念:汽化:液态到气态液化:气态到液态熔化:固态到液态凝固:液态到固态升华:固态到气态凝华:气态到固态二、正确判断物质开始是什么状态,后来是什么状态,然后考虑是什么状态变成了什么状态,属于什么变化。
如:例1、冰变成水,是什么物态变化?详解:开始冰是固态,后来水是液态,固态到液态,熔化。
三、更多的题目,物质的某一状态或几个状态不是很清楚的。
如例2: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了,是什么物态变化?详解:开始衣服上的冰是固态,“干了”冰变成了水蒸气跑了,水蒸气是气态,固态到气态,是升华。
例3:雾和露是怎么形成的?详解:开始是水蒸气,是气态,雾和露都是液态的水,气态到液态,是液化。
象例2、例3,这种题目,物质某一状态,这里是水蒸气(气态)不易明白,我们特别要注意:但通常我们也易掌握:水蒸气是气态,我们看不到,看得到的肯定不是水蒸气,如所谓的“热气”“白气”等。
如下一题就是:例4:冬天人嘴里会呼出“白气”,是什么一回事?详解:开始人嘴里呼出的是水蒸气,是气态,冬天的早晨,外界温度低,它会变成了“白气”,是液态,气态到液态,是液化。
四、其它物质也有类似“三”的情况。
如例5:樟脑丸变小最后消失了,是什么物态变化?解:固态(萘)变成气态(萘蒸气),升华。
五、还有的题目,有几种物态变化在一起。
如,例6:日光灯管两头发黑,这是什么一回事。
答:先升华,后凝华。
例7:干冰人工降雨中的物态变化先后有哪些?干冰升华成气态的二氧化碳,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小水滴变成大水滴,小冰晶熔化成水,落到地面就是雨。
五、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六种物态变化的生活现象。
1、熔化现象:⑴、冰激凌变软。
⑵、蜡烛点燃,蜡块变成蜡水。
⑶、修电器时用锡焊(锡块变成锡水)。
⑷、用冰棍或雪糕等解暑。
⑸、用冰袋降温或为高热病人降温。
⑹、冰或雪慢慢化成水。
⑺、夏天屋子里放一些冰块用来降温。
⑻、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时,保险丝因发热过多温度达到其熔点而熔断。
八年级物理物质形态及其变化
汽 化 方 异 式 同 点
温度
蒸发
只在液体表面进行 任何温度下进行 缓慢的汽化现象
沸腾
在液体内部和外部同时进行 在一定温度下进行 剧烈的汽化现象
时间
不同点
相同点
都是汽化现象,汽化过程都需要吸热
知识点回顾:
14.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使气体液化有两种方式:降温 和 压缩体积 。 液化过程需要吸热;
测量范围不同: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 精 确 度 不 同:体温计能精确到0.1℃,实验室温度计只能精确到 1℃; 结 构 不 同:体温计有一个“缩口”,从“缩口”升上去的水 银当温 度降低时不易退回到玻璃泡中; 使用 方法 不同:体温计测定温度后可以脱离被测物体进行读数, 每次使用前都要拿着温度计把水银甩回去。
记住了什么?
6、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物质分子互相进入对方的现象叫 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做扩散,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烧开水时,常见到有“白汽”喷出,“白汽”的形成的 C 物态变化过程是:( ) A.液化过程 B.汽化过程 C.先汽化后液化 D.先液化后汽化 8、如图,试管内有某种液体,若对烧杯持续加热,发现试管液 酒精 体沸腾了,则试管内的液体可能是: ____. 物质 沸点(℃) 酒精 78 水 100 煤油 150
5、体温计测得某人体温是37.8℃,如不经用力甩,仅用酒精 消毒后,再给正常人和39℃高烧病人测体温,则两次示数分别 是:( D ) A.39℃ 37℃ B.37.8℃ 37.8℃ C.39℃ 37.8℃ D.37.8℃ 39℃
知识点回顾:
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 汽化: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 和 沸腾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的形态有几种
————————————————————————————————作者:————————————————————————————————日期:
物质的形态有几种
在生活中,我们常见到的物质的形态有三种,分别为固态、液态和气态。
其特性如下:固体具有一定的形状,不容易被压缩;
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气体没有一定的形状,容易压缩,具有流动性。
那么,是不是物质的形态只有这三种呢?答案是否定的。
物质的形态有许多种,除了常见的固态、液态和气态外,还有等离子态、“夸克—胶子”等离子态、超流态、凝聚态、费米子凝聚态、“波色——爱因斯坦”凝聚态、超固态、简并态、中子态、超导态等,一般只有在实验室环境内才能见到这些另类的形态。
各种另类形态的介绍
等离子态
将气体加热,当其原子达到几千甚至上万摄氏度时,电子就会被原子"甩"掉,原子变成只带正电荷的离子。
此时,电子和离子带的电荷相反,但数量相等,这种状态称做等离子态。
“夸克—胶子”等离子态
夸克-胶子等离子体顾名思义含有夸克与胶子,如同普通(强子)物质。
这两种QCD的相态不同处在于:普通物质里,夸克要不是与反夸克成双成对而构成介子,或与另两个夸克构成重子(例如质子与中子)。
在QGP,相对地,这些介子与强子失去了身分,而成为更大一坨的夸克与胶子。
在普通物质,夸克是呈现色约束的;在QGP,夸克则不受约束。
超流态
超流体是一种物质状态,特点是完全缺乏黏性。
如果将超流体放置于环状的容器中,由于没有摩擦力,它可以永无止尽地流动。
它能以零阻力通过微管,甚至能从碗中向上“滴”
出而逃逸。
凝聚态
所谓“凝聚态”,指的是由大量粒子组成,并且粒子间有很强相互作用的系统。
自然界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凝聚态物质。
固态和液态是最常见的凝聚态。
低温下的超流态,超导态,玻色- 爱因斯坦凝聚态,磁介质中的铁磁态,反铁磁态等,也都是凝聚态。
费米子凝聚态
费米子凝聚态,是物质存在的第六态。
根据“费米子凝聚态”研究小组负责人德博拉·金的介绍,“费米子凝聚态”与“玻色一爱因斯坦凝聚态”都是物质在量子状态下的形态,但处于“费米子凝聚态”的物质不是超导体。
“波色——爱因斯坦”凝聚态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是玻色子原子在冷却到绝对零度附近时所呈现出的一种气态的、超流性的物态[1]。
1995年,麻省理工学院的沃夫冈·凯特利与科罗拉多大学鲍尔德分校的埃里克·康奈尔和卡尔·威曼使用气态的铷原子在170 nK(1.7×10?7 K)的低温下首次获得了玻色-爱因斯坦凝聚。
在这种状态下,几乎全部原子都聚集到能量最低的量子态,形成一个宏观的量子状态。
超固态
超固体是一种所有分子(或原子、原子对)处于同一个低温基态的物质状态,属于玻爱凝聚态,和超流体很相似。
超固体有很多神奇的特性,例如所有分子都表现得象同一个分子,熵为零,黏度为零等等。
简并态
简并态物质是一种高密度的物质状态。
简并态物质的压力主要来源于泡利不相容原理,叫做简并压力。
由于泡利不相容原理禁止不同的组成粒子占据同一量子态,因此,减少体积就会迫使粒子进入高能态,从而产生巨大的简并压力。
随组成粒子的不同,分别叫做电子简并压力,中子简并压力,等等。
简并态物质包括电子简并态,中子简并态,金属氢,奇异物质等。
中子态
假如在超固态物质上再加上巨大的压力,那么原来已经挤得紧紧的原子核和电子,就不可能再紧了,这时候原子核只好宣告解散,从里面放出质子和中子。
从原子核里放出的质子,在极大的压力下会和电子结合成为中子。
这样一来,物质的构造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原来是原子核和电子,现在却都变成了中子。
这样的状态,叫做“中子态”。
这种形态大部分存于一种叫“中子星”的星体中,它是由大质量恒星晚年发生收缩而造成的,所以,中子星是小得可怜的、没有生机的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