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情节的梳理与概括(公开课)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iblioteka Baidu
所谓“梦中杀人” 闻而愈恶之
《杨修之死》 告发曹丕阴事
愈恶之
教植斩门吏而出 大怒,因此亦不喜植
教植作《答教》 大怒,已有杀修之心
妄解口令 大怒(推出斩之)
方法三:人物情感的态度
惦记背影(思念父亲) 刻画背影(望父买橘) 《背影》 惜别背影(父子分手) 再现背影(别后怀念)
方法四:贯穿情节的线索
《变色龙》:围绕小狗的主人是 谁,警官奥楚蔑洛夫五次变色。
(2011四川《回家》) 《回家》一文共叙写了以下情节:风雨不误赶
车回家——( )回家——( )回家——( )回 家——( )回家 (每个空格不能超过6个字)
常见题型
用简明的语句概括全文故事情节 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情节
例:《芦花荡》
老头子护送大菱、二菱成功过封锁线。 老头子护送大菱、二菱。 老汉护送女孩。 护送女孩。
小说情节的梳理与概括
教学目标 :
1. 掌握小说情节的梳理和概括的方法。 2. 运用相应的方法梳理和概括小说情节。
中考考点------小说阅读
“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 理出文章的思路,准确概括 文章的要点。”
经典课文情节回顾
《我的叔叔于勒》 《故乡》 《杨修之死》 《背影》
《变色龙》
开端
盼于勒
《我的叔叔于勒》
发展 高潮
结局
赞于勒 请吃牡蛎
遇于勒 怀疑水手是于勒 躲于勒
证实水手是于勒
方法一:故事情节的发展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故乡》
回故乡 在故乡 离故乡
对少年闰土 的回忆 到家时的情况
对杨二嫂的 比照 和中年闰土见面
方法二:时间、地点或场景的变化
改建花园大门 虽称美,心甚忌之
分食塞北酥饼 虽喜笑,而心恶之
方法五:主要矛盾冲突
总结方法
(1)故事情节的发展 (开端、发展、 高潮、结局) (2)时间、地点或场景的变化
(3)人物情感的态度 (4)贯穿情节的线索
(5)主要矛盾冲突
实践与运用
运用所学方法梳理选文的情节 《平分生命》
《好望角》
《唐家寺的雨伞》
(2011河南《漓江情韵》) 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总结方法
什么人+什么事+什么结果 什么人+什么事
(整合) (整合)
什么事
实践与运用
运用所学方法概括选文的情节
作业: 完成《中考指导书》 P69第一题、P75第一题
所谓“梦中杀人” 闻而愈恶之
《杨修之死》 告发曹丕阴事
愈恶之
教植斩门吏而出 大怒,因此亦不喜植
教植作《答教》 大怒,已有杀修之心
妄解口令 大怒(推出斩之)
方法三:人物情感的态度
惦记背影(思念父亲) 刻画背影(望父买橘) 《背影》 惜别背影(父子分手) 再现背影(别后怀念)
方法四:贯穿情节的线索
《变色龙》:围绕小狗的主人是 谁,警官奥楚蔑洛夫五次变色。
(2011四川《回家》) 《回家》一文共叙写了以下情节:风雨不误赶
车回家——( )回家——( )回家——( )回 家——( )回家 (每个空格不能超过6个字)
常见题型
用简明的语句概括全文故事情节 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情节
例:《芦花荡》
老头子护送大菱、二菱成功过封锁线。 老头子护送大菱、二菱。 老汉护送女孩。 护送女孩。
小说情节的梳理与概括
教学目标 :
1. 掌握小说情节的梳理和概括的方法。 2. 运用相应的方法梳理和概括小说情节。
中考考点------小说阅读
“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 理出文章的思路,准确概括 文章的要点。”
经典课文情节回顾
《我的叔叔于勒》 《故乡》 《杨修之死》 《背影》
《变色龙》
开端
盼于勒
《我的叔叔于勒》
发展 高潮
结局
赞于勒 请吃牡蛎
遇于勒 怀疑水手是于勒 躲于勒
证实水手是于勒
方法一:故事情节的发展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故乡》
回故乡 在故乡 离故乡
对少年闰土 的回忆 到家时的情况
对杨二嫂的 比照 和中年闰土见面
方法二:时间、地点或场景的变化
改建花园大门 虽称美,心甚忌之
分食塞北酥饼 虽喜笑,而心恶之
方法五:主要矛盾冲突
总结方法
(1)故事情节的发展 (开端、发展、 高潮、结局) (2)时间、地点或场景的变化
(3)人物情感的态度 (4)贯穿情节的线索
(5)主要矛盾冲突
实践与运用
运用所学方法梳理选文的情节 《平分生命》
《好望角》
《唐家寺的雨伞》
(2011河南《漓江情韵》) 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总结方法
什么人+什么事+什么结果 什么人+什么事
(整合) (整合)
什么事
实践与运用
运用所学方法概括选文的情节
作业: 完成《中考指导书》 P69第一题、P75第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