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值税与企业所得税的联动评估模型汇总

合集下载

(行业)增值税优惠与企业所得税的逻辑关系详解(行业讲座教学培训课件)

(行业)增值税优惠与企业所得税的逻辑关系详解(行业讲座教学培训课件)

(行业讲座教学培训课件)
1、以“含税销售额÷(1+3%)计算的不含税销售额,和按照2%计算出的应纳税额之间会形成一个1% 的差额。
2、以“含税销售额÷(1+5%)计算的不含税销售额,和按照1.5%计算出的应纳税额之间会形成一个 3.5%的差额。
思考:此部分的差额是否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 案例:某企业处置2013年5月份购买的小轿车(纳税人2013年8月1日前购买的小轿车不得计算抵扣增
(行业讲座教学培训课件)
留抵退还的税款和企业所得税的逻辑关系:
思考:此处的财政性资金是否包括留抵退税? 留抵退税的业务实质是将企业实际已承担的用于未来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先予以退还,因
此,不属于财政性资金,也不属于企业所得税的收入范围。
符合留抵退税条件时: 借:其他应收款——应收留抵退税款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收到退税款时: 借:银行存款
(行业讲座教学培训课件)
3.纳税申报表的填报 合计月销售额未超过15万元(以1个季度为1个纳税期的,季度销售额未
超过45万元)的,免征增值税的销售额等项目应当填写在《增值税及附加
税费申报表(小规模纳税人适用)》“小微企业免税销售额”或者“未达
起征点销售额”相关栏次,如果没有其他免税项目,则无需填报《增值税
(行业讲座教学培训课件)
增值税优惠与企业所得税的逻辑关系详解
主讲人:XXXX
(行业讲座教学培训课件)
增值税的税收优惠方式:
增值税的 税收优惠
方式
免征增值税 减征增值税 增值税留抵退税 增值税出口退税 增值税抵减与加计抵减 即征即退、先征后退(返)
思考: 上述增值税的税收优惠的金
额是否应当并入企业所得税的应 纳税所得额缴纳企业所得税?

纳税评估方法与模型

纳税评估方法与模型

纳税评估方法与模型
纳税评估是指对个人或企业的纳税行为进行评估,以确定其应纳税额的计算方式和数额。

纳税评估方法与模型是实现纳税评估的关键工具和技术。

一、纳税评估方法
1.分类方法:按照纳税人的类型、收入来源、纳税方式等进行分类,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和税率。

2.计算方法:纳税评估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如逐笔计算、分类汇总计算、比例计算等。

3.税率制度:不同的税率制度对不同类型的纳税人有不同的税率,如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

4.税收政策:纳税评估还需要考虑税收政策的变化,如减税、优惠等。

二、纳税评估模型
1.统计模型:通过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建立统计模型,预测未来纳税额。

2.经济模型:通过对经济因素的分析和预测,建立经济模型,预测未来纳税额。

3.人工智能模型: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纳税人进行数据分析和建模,预测未来纳税额。

纳税评估方法与模型的选择,需要根据纳税人的类型、收入来源、纳税方式等进行综合考虑,确保纳税评估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服务业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模型

服务业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模型

服务业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模型
1.纳税基础的确定:纳税基础是计算企业所得税的重要参数。

在服务
业企业中,纳税基础通常是企业的收入减去成本和费用。

为了确定准确的
纳税基础,需要对服务业企业的收入和成本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

这可
以通过企业会计信息和财务报表来实现。

2.税率的设定:税率是计算企业所得税的关键参数。

服务业企业所得
税的税率通常与其他行业相比相对较低。

这是因为服务业企业通常具有较
低的利润率和资本投资规模。

然而,税率的设定需要考虑国家的财政需求
和税收公平原则。

3.税收优惠政策的考虑:为了鼓励服务业企业的发展,许多国家提供
了各种税收优惠政策。

这些政策可以包括减免税、税收抵免以及特定项目
的税收优惠等。

评估模型需要考虑这些优惠政策对企业所得税负担的影响,并进行相应的调整。

4.合规与风险管理:评估模型还需要考虑企业的合规与风险管理问题。

在制定税务策略时,企业需要遵守国家的税法法规,并避免涉及税务风险。

评估模型可以帮助企业识别潜在的税务风险,并提供合规建议。

总结来说,服务业企业所得税评估模型是一种用于评估服务业企业所
得税负担的工具。

通过建立准确的纳税基础、设定合理的税率、考虑税收
优惠政策以及管理合规与风险,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所得税负担,提高竞争力。

这对于推动服务业发展和国家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增值税纳税评估部分方法及行业纳税评估指标试行

增值税纳税评估部分方法及行业纳税评估指标试行

增值税纳税评估部分方法及行业纳税评估指标试行 Last revision date: 13 December 2020.增值税纳税评估部分方法及行业纳税评估指标(试行)第一部分增值税纳税评估部分方法一、税负对比分析法税负即税收负担率,是应纳税额与课税对象的比率,它比较直观地体现了一个企业实现税收的能力和负担水平。

行业内全部企业的应纳税总额与课税对象总额之比,即行业税负。

行业税负反映了行业内企业的总体负担水平。

行业中单个企业的税负在一定时期内对行业税负的背离,造成企业税负与行业税负的差异。

而税负对比分析法是税务部门对企业税负背离行业税负进行有效监控的方法之一。

它是通过企业税负与行业税负的对比,对税负异常的企业围绕关联指标展开分析,以发现企业税收问题的一种方法。

税负对比分析法的适用范围很广,基本上对所有行业均可适用。

模型:税负差异率=(企业税收负担率-行业税收负担率)÷行业税收负担率×100%税负对比分析法属于综合分析法,影响因素较多,涉及税基的多个方面。

因此,用该法发现企业税负异常时,应结合其他分析方法进行多角度分析。

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季节性因素。

企业生产经营受季节的影响变化,本期进入销售淡季,造成应税销售收入降低,同时,为销售旺季准备生产,购进货物大幅增加,造成购销失衡等。

(2)政策性因素。

出口企业本期出口销售额占销售总额的比例突然增加,直接免抵税额增加,应纳税额减少,税负降低。

(3)价格因素。

受市场竞争影响,企业经营的货物价格本期大幅度下降,增值额减少,税负降低。

(4)经营范围发生较大变化等特殊情况。

二、工业增加值评估(一)应纳税额与工业增加值弹性评估模型与评估方法1.应纳税额与工业增加值弹性评估模型工业增加值增长率应纳税额增长率弹性系数应纳税额与工业增加值= 其中:%100⨯-=基期工业增加值基期工业增加值当期工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增长率 2.评估方法 工业增加值是指工资、利润、折旧、税金的合计。

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通用指标介绍

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通用指标介绍

四、营业收入变动率与营业利润变
动率配比分析法
• 疑点判断: • 正常情况下,二者应基本同步增长,以下情形视为异常: • (1)当比值<1,且相差较大,二者都为负时,说明企业
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均下降,但利润下降趋势明显高于收 入下降,企业可能存在多列费用、扩大税前扣除的问题;
• (2)当比值>1且相差较大、二者都为正时,说明企业营 业收入和营业利润均上升,但利润上升趋势明显低于收入, 企业可能存在多列费用、扩大税前扣除的问题;
五、营业成本变动率与营业利润变
动率配比分析法
• 评估模型:
• 营业成本变动率与营业利润变动率配比值=营业 成本变动率÷营业利润变动率×100%
• 其中:
• 营业成本变动率=(本年主营业务成本+本年其他 业务成本-上年主营业务成本-上年其他业务成本) ÷(上年主营业务成本+上年其他业务成本) ×100%
七、费用率分析法
• 评估模型: • 费用率=(本期销售费用+本期管理费用+本期财务费用)
÷本期主营业务收入×100% • 疑点判断:与当地同行业同类型同规模企业比较,费用率
相差较大,视为异常。 • 评估要点: • (1)销售费用:各项销售费用是否真实发生,是否与取
得收入直接相关,是否符合税法规定;销售费用和销售收 入比例及趋势是否合理; • (2)管理费用:各项销售费用是否真实发生,是否与取 得收入直接相关,是否符合税法规定;是否把资本性支出 项目作为收益性支出项目计入管理费;重点对研究开发费 用的归集是否准确; • (3)财务费用:财务费用列支是否合法,筹资业务是否 真实,利息列支是否符合税法规定比例。
• 营业利润变动率=(本年主营业务利润+本年其他 业务利润-上年主营业务利润-上年其他业务利润) ÷(上年主营业务利润+上年其他业务利润) ×100%

增值税纳税评估指标体系及分析方法

增值税纳税评估指标体系及分析方法

增值税纳税评估指标体系及分析方法一、增值税纳税评估指标体系1.征税规模指标:征税规模指标是评估增值税纳税情况最基本的指标之一,可以通过征税额、纳税户数、纳税人数等指标来衡量。

2.税源稳定性指标:税源稳定性是评估增值税纳税情况的重要指标,可以通过纳税人的增减情况、税收收入的增长情况等指标来衡量。

3.税负水平指标:税负水平指标是评估增值税纳税情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可以通过纳税人平均税负、税收与GDP的比例等指标来衡量。

4.税收结构指标:税收结构指标是评估增值税纳税情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可以通过增值税在税收中的比重、不同行业的税收结构等指标来衡量。

5.税收管理指标:税收管理指标是评估增值税纳税情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可以通过征税环节中的税收征收效率、纳税人满意度等指标来衡量。

二、增值税纳税评估分析方法1.横向比较法:横向比较法是指将不同时间段、不同地区或不同行业的增值税纳税情况进行比较,找出差异和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评估。

2.纵向分析法:纵向分析法是指将同一时间段的增值税纳税情况进行比较,找出发展趋势和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评估。

3.对标分析法:对标分析法是指将增值税纳税情况与同行业、同类国家或地区进行对比,找出差距和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评估。

4.离差分析法:离差分析法是指根据增值税纳税情况的变动情况,对发展趋势和差距进行分析,找出问题并进行评估。

5.客观指标法:客观指标法是指根据建立的评估指标体系,通过收集和统计相关数据,对增值税纳税情况进行客观评估。

以上是关于增值税纳税评估指标体系及分析方法的简要介绍,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以及采用相应的分析方法,可以帮助评估增值税纳税情况,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进一步推动增值税的发展和国家税收收入的增长。

税务部门关于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的分析方法

税务部门关于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的分析方法

税务部门关于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的分析方法税务部门是负责税收征收和管理的机构,其任务是确保纳税人合法合规地履行纳税义务,并根据法律法规制定适用于纳税人的评估方法和准则。

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是我国重要的税种,对于确保税收征收和管理的公平性、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税务部门对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的分析方法,包括相关指标的计算和评估标准的制定。

首先,对增值税的纳税评估方法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销售额统计:税务部门可以通过纳税人报送的销售额数据对增值税纳税进行评估。

纳税人报送的销售额数据必须真实准确,税务部门可以与其他相关数据进行比对,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2.税负比例计算:税务部门可以通过将纳税人的纳税金额与销售额进行比较,计算税负比例来评估纳税人的税负水平。

税负比例可以反映纳税人的税收负担程度,高税负比例可能意味着纳税人的税收成本较高,低税负比例可能意味着纳税人享受了较多的税收优惠政策。

3.税收申报核对:税务部门可以对纳税人的税收申报进行核对,比对纳税人申报的销售额、进项税额、销项税额等数据的准确性和合法性。

对于存在问题的纳税人,税务部门可以进行进一步调查和核实。

对于企业所得税的纳税评估方法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纳税申报核对:税务部门可以对纳税人的所得税申报进行核对,比对纳税人申报的利润总额、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额等数据的准确性和合法性。

税务部门可以使用数据比对的方法对纳税人的申报数据进行核实,确保申报数据的真实性。

2.资产负债表及利润表分析:税务部门可以利用纳税人报送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数据对纳税人的企业所得税纳税进行评估。

通过对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数据进行分析,可以确定纳税人的营业收入、经营成本、利润总额等关键指标,进而计算出纳税人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纳税额。

3.税务调查和核实:对于存在问题的纳税人,税务部门可以进行税务调查和核实,通过查验纳税人的财务会计记录、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数据,了解其真实经营状况,进一步核实纳税人的应纳税额。

增值税的税收评估和政策评估

增值税的税收评估和政策评估

增值税的税收评估和政策评估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推进,税收在国家财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其中,增值税作为一种重要的税种,不仅直接影响着企业经营成本和利润,也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产生着深远影响。

因此,对增值税的税收评估和政策评估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依次从税收评估和政策评估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增值税的税收评估税收评估是对税收制度进行全面、深入的评估,旨在评估税收制度的收入效应、分配效应以及经济效应。

对于增值税来说,税收评估主要包括对税基、税率、纳税人范围和征收方式等方面的评估。

首先,税基是增值税评估的核心。

增值税的税基是以企业的增值额为计税依据,因此需要评估企业的增值水平以及增值水平的合理性。

对于增值水平的评估可以通过比较企业的增值水平与行业平均水平的差异来进行,从而得出企业的税收负担是否过重或过轻的结论。

其次,税率的评估是评估增值税制度公平性的重要方面。

税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纳税人的税负情况,进而影响到企业的经营和发展。

对于税率的评估可以从经济学角度出发,通过计算边际税率,分析企业在税率变动下的行为反应,从而评估税率对企业的激励作用和约束作用。

再次,纳税人范围是评估增值税征收方式的重要方面。

增值税征收方式一般包括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制度。

评估纳税人范围主要涉及到两个问题:一是纳税人转型的便利程度,即企业如何从小规模纳税人转为一般纳税人;二是纳税人的分类是否科学合理,即纳税人类型是否真实反映了纳税人经济实力和税负能力。

二、增值税的政策评估政策评估是对税收政策的有效性、效率性和公平性等方面进行评估,旨在为政府制定和调整税收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对于增值税来说,政策评估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有效性、效率性和公平性。

首先,评估增值税政策的有效性。

增值税政策的有效性主要包括税收收入的稳定性和税收合规情况。

对于税收收入的稳定性,可以通过分析税收收入的增长率、占GDP比重以及税收收入的结构等指标进行评估。

对于税收合规情况,可以通过纳税负担调查和税源管理情况等途径进行评估。

增值税纳税评估指标和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指标分析方法

增值税纳税评估指标和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指标分析方法

增值税纳税评估指标和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指标分析方法1.税收收入增值税是按照企业增值额和相应税率计算纳税的,因此,税收收入是评估增值税纳税水平的重要指标。

对于企业来说,可以计算其增值税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比较不同企业的增值税贡献情况。

2.纳税人数纳税人数是衡量增值税负担的指标。

纳税人数较多,说明企业数量多,税基广泛,税收分布相对均匀;纳税人数较少,说明税基狭窄,纳税主体较为集中。

通过比较纳税人数的变化,可以评估增值税征收政策的效果。

3.累计纳税额增长率累计纳税额增长率是评估增值税税源规模的指标。

通过计算不同年度的累计纳税额增长率,可以评估增值税税源规模的增长速度,判断税务部门的税收征收能力和管理水平。

4.纳税人税收贡献度纳税人税收贡献度是评估企业纳税能力的指标。

可以通过计算不同企业的纳税额占总纳税额的比例,比较不同企业的纳税能力和税收贡献情况。

5.纳税人遵从度纳税人遵从度是评估企业遵守税法纳税的指标。

可以通过计算纳税人的违法行为次数和被罚款金额,反映纳税人的遵从度和税法执行情况。

1.纳税收入企业所得税是按照企业利润和相应税率计算纳税的,因此,纳税收入是评估企业所得税纳税水平的重要指标。

可以计算企业所得税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比较不同企业的所得税贡献情况。

2.纳税人数纳税人数是衡量企业所得税负担的指标。

纳税人数较多,说明企业数量多,税基广泛,税收分布相对均匀;纳税人数较少,说明税基狭窄,纳税主体较为集中。

通过比较纳税人数的变化,可以评估企业所得税征收政策的效果。

3.累计纳税额增长率累计纳税额增长率是评估企业所得税税源规模的指标。

通过计算不同年度的累计纳税额增长率,可以评估企业所得税税源规模的增长速度,判断税务部门的税收征收能力和管理水平。

4.纳税人税收贡献度纳税人税收贡献度是评估企业纳税能力的指标。

可以通过计算不同企业的纳税额占总纳税额的比例,比较不同企业的纳税能力和税收贡献情况。

5.纳税人遵从度纳税人遵从度是评估企业遵守税法纳税的指标。

增值税纳税评估指标和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指标分析方法

增值税纳税评估指标和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指标分析方法

增值税纳税评估指标和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指标分析方法增值税纳税评估指标一、税负率差异幅度分析目的:分析纳税人的增值税税负是否存在异常.计算公式:税负率差异幅度=(某企业税负率-本地区同行业平均税负率)/本地区同行业平均税负率×100%.企业税负率=本年累计应纳税额/本年累计应税销售额×100%.结果分析:税负率差异幅度低于20%(此数值可根据实际进行调整)的,属于异常.二、销售额变动率分析目的:分析纳税人有无实现销售未计销售收入现象.计算公式:(1)累计应税销售额变动率=(本年累计应税销售额-上年同期应税销售额)/上年同期应税销售额×100%.(2)当月应税销售额变动率=(当月应税销售额-上月应税销售额)/上月应税销售额×100%.结果分析:累计应税销售额变动率或当月应税销售额变动率超过30%(此数值可根据实际进行调整)的,可能存在少计收入,运用其他指标进一步分析.三、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嫌疑分析目的:以防伪税控报税信息发现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嫌疑.(此指标应结合专用发票用量和限额进行筛选)计算公式:(1)评估所属期防伪税控报税信息正数专用发票总开具金额累计数/防伪税控报税信息正数专用发票总份数得出的数值与企业最大开具发票限额相比≥90%(此数值可根据实际进行调整).(2)评估所属期防伪税控报税信息正数专用发票购买方企业户数/防伪税控报税信息正数专用发票总份数≥50%(此数值可根据实际进行调整).数据来源:(1)企业最大开具专用发票限额取自金税发行系统最大开票限额审批信息;(2)企业"防伪税控报税信息正数专用发票总开具金额累计数"、"防伪税控报税信息正数专用发票总份数"、"防伪税控报税信息正数专用发票购买方企业户数"均取自防伪税控报税信息.结果分析:同时符合(1)、(2)公式的有虚开专用发票嫌疑.四、进项税额控制额分析目的:分析纳税人纳税申报真实性.计算公式:本期进项税额控制额=(期末存货较期初增加额+本期销售成本)×主要外购货物的增值税税率(农产品13%、海关完税凭证13%或17%、废旧物资10%)+本期运费支出数×7%.结果分析:以进项税金控制额与增值税申报表中的本期进项税额核对,若前者明显小于后者,则可能存在虚抵进项税额的问题.五、非防伪税控抵扣凭证异常分析目的:以非防伪税控抵扣凭证进项信息发现虚抵进项税额嫌疑.计算公式:评估所属期申报附表二4栏"税额"/12栏"税额"≥50%(此数值可根据实际进行调整).上述分子可以评估所属期申报附表二5栏"税额"、6栏"税额"、7栏"税额"或8栏"税额"分别代替.结果分析:符合以上条件的可能有非防伪税控抵扣凭证虚抵进项税额嫌疑,注意审核企业没有自营进口或委托代理进口业务而以海关增值税完税凭证作为增值税扣税凭证,没有收购农产品业务而以农产品收购凭证作为增值税扣税凭证,利废企业生产、销售的配比情况及运费支付情况.六、主营业务成本变动异常分析目的:以主营业务成本变动发现纳税人销售未计收入嫌疑.计算公式: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本期主营业务成本-基期主营业务成本)÷基期主营业务成本×100%.结果分析: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超出预警值范围,可能存在销售未计收入等问题.其中预警值可以采用本企业历史数据或者同地区、同行业的平均值.要结合其他指标一并使用.七、销售毛利率变动分析目的:以评估所属期申报主表销售额与损益表销售成本进行计算,发现申报异常.计算公式:销售毛利率变动率=(本期销售毛利率-基期毛利率)÷基期毛利率×100%销售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100%.结果分析:销售毛利率变动20%以上的为异常,但要结合纳税人的销售规模来判断.销售毛利率比上年上升,增值税税负率却比上年下降的为异常,纳税人可能存在瞒报销售或多抵进项的问题.八、应收(付)账款增减变动分析目的:分析纳税人应收账款增减变动情况,判断其销售实现情况.计算公式:应收账款变动率=(期末应收账款-期初应收账款)÷期初应收(付)账款×100%.结果分析:如应收账款增长率增高,而销售收入减少,可能存在隐瞒收入的问题.九、投入产出评估分析目的:对投入产出指标进行分析,推算出企业销售收入.计算公式:投入产出评估分析指标=当期原材料(燃料、动力等)投入量÷单位产品原材料(燃料、动力等)耗用量.结果分析:单位产品原材料(燃料、动力等)耗用量是指同地区、同行业单位产品原材料(燃料、动力等)耗用量的平均值.对投入产出指标进行分析,测算出企业实际产量.根据测算的实际产量与实际库存进行对比,确定实际销量,从而进一步推算出企业销售收入,如测算的销售收入大于其申报的销售收入,则企业可能有隐瞒销售收入的问题.十、工(商)业增加值指标(一)应纳税额与工(商)业增加值弹性分析目的:对应纳税额与工(商)业增加值弹性分析,对其申报真实性进行评估.计算公式:应纳税额与工(商)业增加值弹性系数=应纳税额增长率÷工(商)业增加值增长率.其中:应纳税额增长率=(本期应纳税额-基期应纳税额)÷基期应纳税额×100%;工(商)业增加值增长率={本期工(商)业增加值-基期工(商)业增加值}÷基期工(商)业增加值×100%.结果分析:应纳税额是指纳税人缴纳的增值税应纳税额;工(商)业增加值是指工资、利润、折旧、税金的合计.一般情况下,应纳税额与工业增加值弹性系数为1.弹性系数小于预警值,则企业可能有少缴税金的问题.应通过其他相关纳税评估指标与评估方法,并结合纳税人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分析,对其申报真实性进行评估.(二)工(商)业增加值税负分析目的:应用该指标分析本企业工(商)业增加值税负与同行业工(商)业增加值税负的差异,对其申报真实性进行评估.计算公式:工(商)业增加值税负差异率=〔本企业工(商)业增加值税负÷同行业工(商)业增加值税负〕×100%.其中:本企业工(商)业增加值税负=本企业应纳税额÷本企业工(商)业增加值;同行业工(商)业增加值税负=同行业应纳税额总额÷同行业工(商)业增加值.结果分析:如低于同行业工(商)业增加值平均税负,则企业可能存在隐瞒收入、少缴税款等问题,结合其他相关评估指标和方法进一步分析.十一、销售额变动率与应纳税额变动率配比分析目的:判断企业是否存在实现销售收入而不计提销项税额或扩大抵扣范围而多抵进项的问题.计算公式:(1)比值=销售额变动率/应纳税额变动率.(2)销售额变动率=(本期累计应税销售额-上年同期累计应税销售额) /上年同期累计应税销售额×100%.(3)应纳税额变动率=(本期累计应纳税额-上年同期累计应纳税额)/上年同期累计应纳税额×100%.结果分析:正常情况下两者应基本同步增长,比值应接近1.(1)当比值大于1,两者都为正时,可能存在实现销售收入而不计提销项税额或扩大抵扣范围多抵进项税金的问题;二者都为负时,无问题.(2)比值小于1,二者都为正时,无问题;二者都为负时,可能存在上述问题;(3)当比值为负数,前者为正后者为负时,可能存在上述问题;后者为正前者为负时,无问题.十二、销售毛利率变动率与税负率变动率配比分析目的:如本期销售毛利率较以前各期或上年同期有较大幅度下降,若低于正常幅度可能存在购进货物(包括应税劳务)已入帐,但在销售货物时只结转销售成本而不计或少计销售额、销售价格偏低、或用于本企业集体福利、在建工程等未作进项税额转出等.计算公式:(1)比值=销售毛利率变动率/税负率变动率.(2)销售毛利率变动率=(本期销售毛利率-上年同期销售毛利率) /上年同期销售毛利率×100%.本期销售毛利率=(本期累计应税销售额-本期累计主营业务成本)/ 本期累计应税销售额×100%.上年同期销售毛利率=(上年同期累计应税销售额-上年同期累计主营业务成本)/上年同期累计应税销售额×100%.(3)税负率变动率=(本期税负率-上年同期税负率) /上年同期税负率×100%.本期税负率=本期累计应纳税额/ 本期累计应税销售额×100%.上年同期税负率=上年同期累计应纳税额/上年同期累计应税销售额×100%.结果分析:正常情况下销售毛利率变动率与税负率变动率应基本同步增长,比值应接近1.(1)当比值大于1,二者都为正时,可能存在不计或少计销售额,销售价格偏低或扩大抵扣范围多抵进项税额的问题;二者都为负时,无问题.(2)当比值小于1,二者都为正时,无问题;二者都为负时,可能存在上述问题;(3)当比值为负时,前者为正后者为负时,可能存在上述问题;后者为正前者为负时,无问题.十三、费用推算分析分析目的:按照纳税人生产经营保本这一最基本要求,根据其一定属期内的费用开支状况,倒挤出纳税人当期的最低保本销售收入,并以此来分析、核实其申报信息是否真实.主要适用于实行查帐征收的小规模纳税人.计算公式:测算最低销售收入=测算期的费用支出总额/行业毛利率上述计算公式中,最关键的是要摸清纳税人费用开支的真实情况,如确定纳税人的房租支出时,应参照同一地段其他纳税人的房租高低;在确定雇员工资时,不仅要参照当地雇工的平均工资水平,还应根据纳税人的生产经营规模,准确掌握雇工人数;在确定纳税人其他费用开支时,还应了解纳税人的家庭人员构成状况,有无其他收入来源等等.结果分析:以测算的纳税人最低销售收入与其增值税申报表中的应税销售额核对,若前者明显大于后者,则可能存在瞒报销售收入的问题.除上述评估指标外,在评估工作中评估人员应结合企业疑点及生产经营特点,参照总局、省局此前下发的其他纳税评估指标,有针对性地进行计算分析.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主要指标和分析方法一、财务指标及分析方法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报送的财务报表等资料,通过对比分析本期实际和上年同期的相关数据,以及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较,判断纳税人纳税申报是否正常.(一)销售(营业)收入变动率计算方法:销售(营业)收入变动率=[本期销售(营业)收入—基期销售(营业)收入]÷基期销售(营业)收入×100%;分析方法:销售(营业)收入变动率高于预警值(上限)的,应判断为异常,需要查明纳税人是否享受减免税优惠政策,有无利用免税企业转移利润;销售(营业)收入变动率低于预警值(下限)的,应判断为异常,需要查明纳税人是否存在少报或瞒报收入.(二)销售(营业)成本变动率计算方法:销售(营业)成本变动率=[本期销售(营业)成本—基期销售(营业)成本]÷基期销售(营业)成本×100%;分析方法:销售(营业)成本变动率高于预警值的,应判断为异常,需要查明纳税人有无有无随意变动成本计算方法,多转成本或虚增成本.(三)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计算方法: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本期主营业务利润—基期主营业务利润]÷基期主营业务利润×100%;分析方法: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低于预警值的,应判断为异常,需查明纳税人有无少报、瞒报收入或者多转成本.(四)主营业务收入成本率计算方法:主营业务收入成本率=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收入×100%分析方法:主营业务收入成本率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或基期主营业务收入成本率的,应判断为异常,需查明纳税人有无多转成本或虚增成本.(五)主营业务收入费用率计算方法:主营业务收入费用率=期间费用÷主营业务收入×100%分析方法:主营业务收入费用率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或基期主营业务收入费用率的,应判断为异常,需要查明纳税人有无多提、多摊相关费用,有无将资本性支出一次性在当期列支.(六)成本费用率计算方法: 成本费用率=期间费用÷主营业务成本×100%分析方法:成本费用率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或基期成本费用率的,应判断为异常,需要查明纳税人有无多提、多摊相关费用,有无将资本性支出一次性在当期列支;成本费用率明显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或基期成本费用率的,也应判断为异常,需要查明纳税人有无多转成本或虚增成本.(七)主营业务毛利率计算方法:主营业务毛利率=(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收入×100%分析方法:主营业务毛利率明显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或基期主营业务毛利率的,应判断为异常,需要查明纳税人有无多转成本或虚增成本;主营业务毛利率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或基期主营业务毛利率的,也应判断为异常,需要查明纳税人有无利用免税企业转移利润.(八)期间费用增长率计算方法:期间费用增长率=(本期期间费用—基期期间费用)÷基期期间费用×100%分析方法:期间费用增长率高于预警值的,应判断为异常,需要查明纳税人有无多提、多摊相关费用,有无将资本性支出一次性在当期列支.可以按此方法分别对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进行分析.(九)销售(营业)收入利润率计算方法:销售(营业)收入利润率=本期销售(营业)利润÷本期销售(营业)收入×100%分析方法:销售(营业)收入利润率明显小于行业平均水平或基期平均销售(营业)利润率的,应判断为异常,需要查明纳税人有无少列收入、多列支出;销售(营业)收入利润率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或基期平均销售(营业)利润率的,也应判断为异常,需要查明纳税人是否享受减免税优惠政策,有无利用免税企业转移利润.(十)销售营业成本利润率计算方法:销售(营业)成本利润率=本期销售(营业)利润÷本期销售营业成本×100%分析方法:本期销售(营业)成本率明显小于行业平均水平或基期销售(营业)成本利润率的,应判断为异常,需查明纳税人有无少报、瞒报收入或者多转成本.(十一)营业外支出增长率计算方法:营业外支出增长率=(本期营业外支出—基期营业外支出)÷基期营业外支出×100%分析方法:营业外支出增长率大于预警值,应判断为异常,需查明纳税人有无多列营业外支出,有无将行政性罚款、滞纳金、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的财产损失有赔偿的部分以及与应税收入无关的支出等列入营业外支出.(十二)固定资产综合折旧率计算方法:固定资产综合折旧率=本期固定资产折旧÷本期固定资产平均原值×100%分析方法:本期固定资产综合折旧率大于基期固定资产综合折旧率乘(1+20%)的,应判断为异常,需查明纳税人有无改变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多提折旧.(十三)无形资产综合摊销率计算方法:无形资产综合摊销率=本期无形资产摊销÷本期无形资产平均原值×100%分析方法:本期无形资产综合摊销率大于基期无形资产综合摊销率乘(1+20%)的,应判断为异常,需查明纳税人有无改变无形资产摊销方法,多摊无形资产.(十四)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与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配比分析正常情况下,两项指标应基本同步增长.(1)当比值1且两者相差较大,二者都为正时,可能存在企业多列成本费用等问题.(3)当比值为负数,且前者为正后者为负时,可能存在企业多列成本费用等问题.(十五)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与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配比分析正常情况下,两项指标应基本同步增长,且比值接近 1.当比值<1,且两者相差较大,二者都为正时,可能存在企业少报或瞒报收入以及多列成本费用等问题;当比值为负数,且前者为负后者为正时,可能存在企业少报或瞒报收入以及多列成本费用等问题.(十六)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与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配比分析当两者比值大于1,都为正时,可能存在多列成本的问题;前者为正,后者为负时,视为异常,可能存在多列成本等问题.此项分析可以结合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的情况进行.二、申报指标及分析方法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报送的本期和基期纳税申报表中的有关数据,通过对比分析,判断纳税人申报是否异常;(一)纳税申报资料分析方法:年度纳税申报表主表和十四附表填写不齐全,项目未按规定填写,逻辑关系不符的,应判断为异常.(二)应纳税所得额变动率计算方法:应纳税所得额变动率=(评估期应纳税所得额-基期应纳税所得额)÷基期应纳税所得额×100%.分析方法:该指标如果发生较大变化,应判断为异常,可能存在少计收入、多列成本, 或者费用配比不合理等问题,特别要关注企业处于税收优惠期前后,可能存在人为调节利润问题.(三)工资薪金纳税调整额计税工资标准:计算方法:工资薪金纳税调整额=成本费用中列支的工资薪金支出金额—平均职工人数×月计税工资标准×12—工资薪金纳税申报调整额;(工效挂钩企业)工资薪金调整额=应从成本费用中提取的工资总额—实际发放的工资总额—工资薪金纳税申报调整额分析方法:工资薪金纳税调整额大于零,说明纳税人从成本费用中多提取工资总额,或未按规定纳税调整.(四)职工福利费纳税调整额计算方法:职工福利费纳税调整额=职工福利费提取额—平均职工人数×月计税工资标准×12×14%—职工福利费纳税申报调整额分析方法:职工福利费纳税调整额大于零,说明纳税人税前多扣除职工福利费或未按规定纳税调整.(五)职工教育经费纳税调整额计算方法:职工教育经费纳税调整额=职工教育经费提取额—平均职工人数×月计税工资标准×12×%—职工教育经费纳税申报调整额分析方法:职工教育经费纳税调整额大于零,说明纳税人税前多扣除职工教育经费,或未按规定纳税调整.(六)工会经费纳税调整额计算方法:工会经费纳税调整额=工会经费提取额—平均职工人数×月计税工资标准×12×2%—工会经费纳税调整额分析方法:工会经费纳税调整额大于零,说明纳税人税前多扣除工会经费,或未按规定纳税调整.(七)业务招待费纳税调整额计算方法:业务招待费纳税调整额=业务招待费支出额—销售营业收入净额×规定比例—业务招待费纳税申报调整额分析方法:业务招待费纳税调整额大于零,说明纳税人税前超过规定标准多列业务招待费,或未按规定纳税调整.(八)广告费纳税调整额计算方法:广告费纳税调整额=广告费支出额—销售营业收入额×规定比例—广告费纳税申报调整额分析方法:广告费纳税调整额大于零,说明纳税人税前多扣除广告费,或未按规定纳税调整.(九)业务宣传费纳税调整额计算方法:业务宣传费费纳税调整额=业务宣传费支出额—销售营业收入×规定比例—业务宣传费纳税申报调整额分析方法:业务宣传费纳税调整额大于零,说明纳税人税前超过规定标准多列业务宣传费,或未按规定纳税调整.(十)捐赠支出纳税调整额计算方法:捐赠支出纳税调整额=捐赠支出额—纳税调整后所得×规定比例—捐赠支出纳税申报调整额分析方法:捐赠支出纳税调整额大于零,说明纳税人税前超过规定标准多扣除捐赠支出,或未按规定纳税调整.(十一)审批项目分析方法:需要审批的税前扣除项目或者减免税未经审批,或虽经审批但是实际的扣除或减免数额大于审批数额,应判断为异常.三、税收指标及分析方法(一)企业所得税税收负担率(税负率)计算方法:企业所得税税收负担率(税负率)=应纳所得税额÷利润总额×100%.分析方法:与当地同行业同期和本企业基期所得税负担率相比,低于预警值可能存在不计或少计销售(营业)收入、多列成本费用或未按规定纳税调整等问题.(二)主营业务利润所得税负担率计算方法:利润税负率=(本期应纳所得税额÷本期主营业务利润)×100%.分析方法:与当地同行业同期和本企业基期所得税负担率相比,如果低于预警值,企业可能存在销售未计收入、多列成本费用、扩大其他业务支出、营业外支出范围等问题,应作进一步分析.(三)企业所得税税收贡献率计算方法:企业所得税税收贡献率=应纳所得税额÷主营业务收入×100%.分析方法:与当地同行业同期或本企业基期所得税贡献率相比,低于预警值视为异常,可能存在不计或少计销售(营业)收入、多列成本费用、转移利润等问题.(四)所得税负担变动率计算方法:所得税负担变动率=(评估期所得税负担率-基期所得税负担率)÷基期所得税负担率×100%.分析方法:与企业基期和当地同行业同期指标相比,低于预警值可能存在不计或少计销售(营业)收入、多列成本费用、未按规定纳税调整等问题.此项分析可结合收入变动率、成本变动率、费用变动率等指标进行.(五)所得税贡献变动率计算方法:所得税贡献变动率=(评估期所得税贡献率-基期所得税贡献率)÷基期所得税贡献率×100%.分析方法:与企业基期指标和当地同行业同期指标相比,低于预警值可能存在不计或少计销售(营业)收入、多列成本费用、转移利润等问题.此项分析可结合收入变动率、税负变动率进行.财务报表分析一、资产负债表分析(一)资产负债表的项目分析1.货币资金:与应交税费对比,分析纳税能力.2.短期投资:如果期末比期初大幅减少,应关注投资收益是否确认.3.应收账款(1)应收账款的增减幅度要结合利润表中收入的增减幅度,防范隐瞒收入.(2)应收账款如发生大幅下降应分析:。

税务风险模型总结汇报范文

税务风险模型总结汇报范文

税务风险模型总结汇报范文税务风险模型总结汇报一、引言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对企业管理和经营活动具有重要影响。

然而,中国的税收法规繁杂,税务风险难以完全避免。

为了防范和管理税务风险,我们制定了税务风险模型,并在实际操作中进行了验证和优化。

本报告将对税务风险模型进行总结和汇报,包括模型的设计原则、应用实践和效果评估等方面。

二、模型设计原则1. 综合性:模型考虑了企业的各个税种风险,包括企业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等。

这样能够全面识别和评估企业的税务风险,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风险管理手段。

2. 可操作性:模型设计具有明确的操作指导和操作步骤,能够帮助企业开展实际操作,并能够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和优化。

3. 实用性:模型设计的目标是为企业提供实用的风险管理工具,使企业能够快速识别、评估和管控税务风险,提高企业的税务合规性和风险管理水平。

4. 可持续性:模型的设计不是一次性的,而是需要不断优化和改进。

通过实际操作和不断调整,不断提高模型的准确性和实用性,使其成为企业长期可持续使用的工具。

三、模型应用实践1. 数据收集和整理:首先,我们收集和整理了企业的各类税务数据,包括企业所得税申报表、增值税发票、营业执照等。

然后,我们将这些数据输入到模型中进行分析和评估。

2. 风险识别和评估:模型根据输入的数据,识别和评估企业存在的税务风险。

通过对税务数据的关联分析和风险指标的计算,我们能够准确地确定企业的风险程度和具体风险点。

3. 风险管理和控制:根据模型的评估结果,我们制定了相应的风险管理和控制方案。

包括优化企业的税务筹划、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加强纳税申报和记账核算等方面的措施,并根据实际情况将其落实到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

四、模型效果评估通过使用税务风险模型,我们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的显著效果:1. 风险识别准确性提高:通过模型的辅助,我们能够更加准确地识别企业存在的税务风险,避免漏报、错报等情况的发生。

土地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的联动评估模型

土地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的联动评估模型

土地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的联动评估模型土地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的联动评估模型【摘要】近些年来,为了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国家陆续对房地产业出台了若干税收政策,各级税务机关也顺势不断加强对房地产也企业所得税和土地增值税的征管。

但如何将同属受益税的所得税和增值税进行关联管理,整体提高管理水平,是摆在税务机关面前的一项亟待解决的课题。

对此,笔者在探讨企业所得税和土地增值税的联系和区别的基础上,构建土地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的联动评估模型,以期推动房地产业土地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一体化”关联管理。

【关键词】土地增值税企业所得税联动评估模型企业所得税是指按照企业经营生产利润和企业资本利得为依据计征的所得税,征收上一般都采取先分期预缴后进行年度清算的征收办法,税率则是采用比例税率。

土地增值税是指按照企业所有土地收益进行征收的特定行为财产税,征收上一般都采取先征收后清算征收办法,税率则是采用超率累进税率。

从房地产企业的企业所得税和土地增值税,两税税前扣除的内容来看,企业所得税的税前扣除项目和土地增值税的税前扣除项目基本上一致(不考虑企业的营业外支出和年度投资损益等项目)。

二者的扣除项目金额都包括土地费用、前期工程费、建筑安装工程费、基础设施费、公共配套设施费和开发间接费,还都允许扣除税金和一定的期间费用(房地产开发费用)。

具体如下:一、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项目根据我国国税发(2009)31号文《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办法》的相关规定,我国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所发生的期间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已销开发产品计税成本、土地增值税可以在当期按照规定予以扣除,其中开发产品计税成本支出有以下六点内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土地征用费和拆迁补偿费用,主要包括:土地出让金(土地买价)、耕地占用税、拆迁补偿支出、回迁房建造支出、安置及动迁支出、农作物补偿费、契税、大市政配套费、土地使用费、超面积补交地价和土地变更用途及相关税费、土地闲置费、危房补偿费等。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税负测算模型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税负测算模型

纳税人身份:年销售额(含税):100.0025.00%
增值税税负:5.00
0.004.55%
分析: 4.55%1、改征增值税前后相同业务收款总额不变。

2、改征增值税前后采购相同服务付款总额不变。

1、绿色区域可以2、黄色区域根据设定的公式自动结算出
假设条件:
测算表格使用说当可抵扣进项的成本(含税)/年销售额(含税)高于4.55%时,流转税税负降低,总体税负降低可抵扣进项的成本(含税)/年销售额(含税)=如果采购全部取得按17%税率开具的专用发票、缴款书,
当可抵扣进项的成本(含税)/年销售额(含税)=时,流转税税负
流转税税负变化:企业所得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企业税负
一般纳税人企业所属行业:现代服务业企业所得税税率:
单位:万元
0.00总体税负变化:0.00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修改红数据;
2、黄色区域根据设定的公式自动结算出结果。

使用说明:
负降低;低于4.55%时,流转税税负增加,总体税负增加。

税税负不变,总体税负不变。

业所得税税负变化:业税负测算模型
业。

税务部门关于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的分析方法

税务部门关于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的分析方法

税务部门关于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的分析方法税务部门关于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的分析方法一、增值税纳税评估指标体系及分析方法一、疑点问题分析疑点分析是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确定的疑点分析指标筛选出异常地区或行业的具体异常企业名单,制定检查方案,下发基层税源管理部门进行纳税评估的过程。

在疑点分析中可选择以下指标,或者根据增值税管理的需要进行扩充或增减,但对于上级国税机关已经确认的应必须选用。

(一)变更法定代表人的商业一般纳税人领购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异常问题;(二)一般纳税人(包括工业、商业以及辅导期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税负偏低问题;(三)一般纳税人进项税额增幅高于销项税额增幅10%以上问题;(四)工业小规模纳税人纳税异常问题;(五)利用废旧物资销售发票抵扣不实问题;(六)利用农产品收购统一发票抵扣不实问题;(七)海关完税凭证抵扣不实问题;(八)运费发票抵扣不实问题;(九)增值税专用发票存根联滞留票问题;(十)达到一般纳税人认定标准的小规模企业问题;(十一)连续三个月零税申报企业问题;(十二)同时具备下列条件的异常企业问题:1、税负率小于等于0.5%;2、销售额与上季度比增长幅度大于等于100%;3、增值税专用发票以外的其他抵扣凭证(农产品收购凭证、海关完税凭证、运输发票、汽油票的进项)抵扣额占全部进项税额比利大于等于60%。

(十三)留抵税额异常企业问题。

二、纳税评估所需的数据资料及来源(一)上级部门发布的涉税信息;(二)征管信息系统存储的各类增值税纳税人的“一户式”信息资料。

包括纳税人的登记、认定、资格审批、发票领购等基本信息,以及增值税纳税申报资料(主要包括:《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列资料》、《增值税(专用/普通)发票使用明细表》、《增值税(专用发票/收购凭证/运输发票)抵扣明细表》、《商贸企业增值税进销项税额明细表》)和企业财务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

增值税与企业所得税的联动评估模型汇总

增值税与企业所得税的联动评估模型汇总

增值税与企业所得税联动评估模型税收风险预警识别模型的设立是税务机关以纳税遵从最大化为目标,科学实施风险目标规划、识别排序、应对处理和绩效考评,力求最具效率地运用有限征管资源,不断降低纳税遵从风险和税收执法与管理风险的探索。

区局在探讨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的联系和区别的基础上,构建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的联动评估模型,以期推动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一体化”关联管理和纳税评估。

第一部分模型介绍(一)、基本概念:“两税联评”是指利用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税种间的关联性,综合运用各类数据信息进行比对分析,对纳税人一定时期内“两税”的纳税申报情况实施的综合性评估工作。

(二)、应用要点:“两税”联评通过对增值税与企业所得税(简称“两税”)进行假设并建立相应的模型,对两税进行联动评估分析研究。

对纳税人海量数据分析,以经济活动的合理性、法律规章的合规性为基础,尝试利用风险预警的相关方法构建企业税务风险预警机制。

(三)、设计目的:“两税”联评模型的依据是增值税与企业所得税税基间存在的关联性。

在方法的选择上首先考虑了模型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通过了解增值税与企业所得税的联系并进行联动评估分析,找出企业税务中存在的问题,有无偷漏税。

(四)、联评对象:“两税”联评对象为“两税”均由国税负责征管的纳税人。

“两税”联评主要是由综合管理部门根据CTAIS系统、利用SQL语句查询指标等预警信息,确定“两税”联评对象,报市局下达任务,交税源管理部门实施纳税评估。

在已进行的单税种评估中,如发现问题有可能涉及另一税种的应将其追加为联评对象。

(五)联评方法:“两税”联评主要有三种方法:一是对比分析法。

将纳税人“两税”数据进行逻辑比对,分析判断数据差异,主要用于“两税”申报销售收入的对比分析、“两税”税负率的理论值与实际值的对比分析等。

二是趋势分析法。

将纳税人连续若干期的“两税”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分别得出各税种的增减变化方向与幅度,对两者的变动趋势进行同步对比,评估其变化是否合理,主要用于进项抵扣金额与销售成本的变动、“两税”应纳税额变动等指标的对比分析。

土地增值税与企业所得税的联动评估模型

土地增值税与企业所得税的联动评估模型

土地增值税与企业所得税的联动评估模型土地增值税与企业所得税的联动评估模型【摘要】纳税评估是指税务机关运用数据信息对比分析的方法,对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纳税申报(包括减免缓抵退税申请)情况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做出定性和定量的判断,并据此采取进一步征管措施的管理行为。

通过了解土地增值税与企业所得税的联系并进行联动评估分析,可以让税务机关更快找出企业税务中存在的问题,有无偷漏税。

本文通过对土地增值税与企业所得税(简称“两税”)进行假设并建立相应的模型,对两税进行联动评估分析研究。

【关键词】纳税评估土地增值税企业所得税联动评估一、“两税”联系企业所得税是所得税制体系下的一个税种,其税基是企业应税收入减除法定扣除项目后的余额。

土地增值税是一种财产税制体系下的一个税种,其税基是转让土地、建筑物收入减除规定扣除项目后的增值额。

两个税种不同,但存在共同点就是税基都是出售和转移财产取得收益或增值额。

对不动产转移产权取得所得或增值,既征收所得税又征收土地增值税。

“两税”收入内容基本一致。

收入的内容和范围基都是转让房地产所取得的收入。

特殊事项税收处理基本一致。

成本费用扣除内容、范围和方法共同点。

除下列各项有细微差异,其他基本一致:企业所得税拍卖佣金所得税可计入地价扣除,土地增值税不能扣除外。

土地征用费及拆迁补偿费。

土地增值税不包括土地使用费、土地闲置费,其他是一致的。

开发间接费,企业所得税包含“工程管理费”和“营销设施建造费”,土地增值税则没有明确规定。

二、建立“两税”的联动模型数据来源。

“四位一体”平台中的“税源监控”模块、“税收管理员”平台中的“我的管户”模块、CTAIS 系统中的“两税”申报表、企业报送的财务报表和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表等。

分析目的。

建立土地增值税与企业所得税的联动评估模型,判断企业所交的土地增值税与企业所得税是否合理,有无偷漏税行为。

建立模型。

由上述“两税之间的联系”可以简化两者的关系,在不考虑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和其他经营业务的情况下:假设:该公司是房地产开发企业转让新建房,并且纳税人的房地产开发费用简化为按照房地产开发成本的10%计算,据估算,增值额达到50%时,估计毛利率为52.75%,而一般房地产企业的毛利率为30%——40%,所以假定增值额大于20%未超过50%,试用税率为30%。

增值税纳税评估部分方法及行业纳税评估指标

增值税纳税评估部分方法及行业纳税评估指标

附件增值税纳税评估部分方法及行业纳税评估指标(试行)第一部分增值税纳税评估部分方法一、税负对比分析法税负即税收负担率,是应纳税额与课税对象的比率,它比较直观地体现了一个企业实现税收的能力和负担水平。

行业内全部企业的应纳税总额与课税对象总额之比,即行业税负。

行业税负反映了行业内企业的总体负担水平。

行业中单个企业的税负在一定时期内对行业税负的背离,造成企业税负与行业税负的差异。

而税负对比分析法是税务部门对企业税负背离行业税负进行有效监控的方法之一。

它是通过企业税负与行业税负的对比,对税负异常的企业围绕关联指标展开分析,以发现企业税收问题的一种方法。

税负对比分析法的适用范围很广,基本上对所有行业均可适用。

模型:税负差异率=(企业税收负担率-行业税收负担率)÷行业税收负担率×100%税负对比分析法属于综合分析法,影响因素较多,涉及税基的多个方面。

因此,用该法发现企业税负异常时,应结合其他分析方法进行多角度分析。

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季节性因素。

企业生产经营受季节的影响变化,本期进入销售淡季,造成应税销售收入降低,同时,为销售旺季准备生产,购进货物大幅增加,造成购销失衡等。

(2)政策性因素。

出口企业本期出口销售额占销售总额的比例突然增加,直接免抵税额增加,应纳税额减少,税负降低。

(3)价格因素。

受市场竞争影响,企业经营的货物价格本期大幅度下降,增值额减少,税负降低。

(4)经营范围发生较大变化等特殊情况。

二、工业增加值评估(一)应纳税额与工业增加值弹性评估模型与评估方法1.应纳税额与工业增加值弹性评估模型工业增加值增长率应纳税额增长率弹性系数应纳税额与工业增加值= 其中: %100⨯-=基期应纳税额基期应纳税额当期应纳税额应纳税额增长率 %100⨯-=基期工业增加值基期工业增加值当期工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增长率 2.评估方法工业增加值是指工资、利润、折旧、税金的合计。

一般情况下,应纳税额与工业增加值弹性系数为 1 ,对弹性系数<1的,可根据造纸行业一定时期的发展状况,确定一定区间作为预警值。

增值税纳税评估指标体系及分析报告方法

增值税纳税评估指标体系及分析报告方法

增值税纳税评估指标体系及分析报告方法增值税是目前我国主要的税收项目之一,对于企业而言,纳税评估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只有准确评估企业增值税纳税额,才能保证企业在纳税过程中的合法权益。

本文将介绍增值税纳税评估的指标体系及分析报告方法。

一、增值税纳税评估指标体系(一)销售额指标销售额是增值税纳税的基础,是企业纳税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销售额的提高意味着企业纳税额的增加,因此,准确评估企业销售额非常重要。

(二)增值税纳税额指标(三)税率指标税率是影响企业纳税额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企业纳税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不同行业的税率有所不同,准确评估企业的税率,可以帮助企业合理规划财务预算,减少纳税压力。

(四)税收减免指标税收减免是企业在纳税过程中可以享受的优惠政策,也是企业纳税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准确评估企业的税收减免情况,可以帮助企业最大程度地享受优惠政策,减少纳税额。

(一)明确评估目标编制增值税纳税评估分析报告前,首先要明确评估目标。

评估目标可以是企业的实际纳税情况,也可以是企业的合规纳税情况。

明确评估目标可以帮助企业更加准确地进行评估分析。

(二)收集企业数据评估分析需要收集和统计企业相关的财务数据,这些数据包括销售额、增值税纳税额、税率、税收减免等。

收集到的数据要进行准确性检查,确保评估分析的数据精度。

(三)建立评估模型根据收集到的企业数据,可以建立增值税纳税评估模型。

评估模型可以根据企业的特定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分析评估结果根据建立的评估模型,对企业的增值税纳税情况进行分析。

评估分析可以从总体情况和细节情况进行分析,找出企业纳税存在的问题和优化的空间。

(五)编制评估报告根据分析的评估结果,编制增值税纳税评估报告。

报告要包括企业纳税情况的总体评述、分析结果的详细说明和建议措施等,帮助企业全面了解纳税情况和进行合理规划。

三、结论增值税纳税评估对于企业而言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企业准确评估纳税额,合理规划财务预算,确保企业在纳税过程中的合法权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增值税与企业所得税联动评估模型税收风险预警识别模型的设立是税务机关以纳税遵从最大化为目标,科学实施风险目标规划、识别排序、应对处理和绩效考评,力求最具效率地运用有限征管资源,不断降低纳税遵从风险和税收执法与管理风险的探索。

区局在探讨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的联系和区别的基础上,构建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的联动评估模型,以期推动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一体化”关联管理和纳税评估。

第一部分模型介绍(一)、基本概念:“两税联评”是指利用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税种间的关联性,综合运用各类数据信息进行比对分析,对纳税人一定时期内“两税”的纳税申报情况实施的综合性评估工作。

(二)、应用要点:“两税”联评通过对增值税与企业所得税(简称“两税”)进行假设并建立相应的模型,对两税进行联动评估分析研究。

对纳税人海量数据分析,以经济活动的合理性、法律规章的合规性为基础,尝试利用风险预警的相关方法构建企业税务风险预警机制。

(三)、设计目的:“两税”联评模型的依据是增值税与企业所得税税基间存在的关联性。

在方法的选择上首先考虑了模型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通过了解增值税与企业所得税的联系并进行联动评估分析,找出企业税务中存在的问题,有无偷漏税。

(四)、联评对象:“两税”联评对象为“两税”均由国税负责征管的纳税人。

“两税”联评主要是由综合管理部门根据 CTAIS 系统、利用SQL语句查询指标等预警信息,确定“两税”联评对象,报市局下达任务,交税源管理部门实施纳税评估。

在已进行的单税种评估中,如发现问题有可能涉及另一税种的应将其追加为联评对象。

(五)联评方法:“两税”联评主要有三种方法:一是对比分析法。

将纳税人“两税”数据进行逻辑比对,分析判断数据差异,主要用于“两税”申报销售收入的对比分析、“两税”税负率的理论值与实际值的对比分析等。

二是趋势分析法。

将纳税人连续若干期的“两税”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分别得出各税种的增减变化方向与幅度,对两者的变动趋势进行同步对比,评估其变化是否合理,主要用于进项抵扣金额与销售成本的变动、“两税”应纳税额变动等指标的对比分析。

三是关联分析法。

该法分别将纳税人“两税”互相关联的项目进行判断是否合理,主要用于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捐赠支出、红字发票等项目的评估分析。

在运用上述方法实施两税联评时,应在分税种的纳税评估基础上,利用掌握的各类涉税信息,考虑企业纵向历史数据与横向同行业数据的分析,综合应用各税种的具体评估方法,采用人机结合的方式,提高评估分析深度与准确性。

评估人员应将联评分析的情况,在《纳税评估工作底稿》中详细记录。

第二部份、预警指标和基本模型:一、预警指标:二、基本分析模型:(一)增值税税负率与毛利率对比分析:1.数据来源。

CTAIS系统中的“两税”申报表企业报送的财务报表和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表。

利用上述预警指标(2)和(7),及SQL语句查询。

2.分析目的。

评估是否有隐瞒收入、虚抵进项和多摊成本等问题。

3.评估模型。

当税负率或毛利率分别超过预警值上下 20% 时开展纳税评估。

4.评估原理。

增值税税负率和毛利率与上年同期相比变动趋向应一致。

当税负率同比持平或上升而毛利率下降时,需看企业是否有虚摊成本的现象,实地核查并重点审核企业的“材料”、“库存商品”、“低值易耗品”等科目,看企业是否将未取得发票的外购项目作了税前扣除。

当毛利率同比持平或上升而税负率下降时,需看企业有无账外经营、瞒报、迟报计税销售额的现象,实地核查并重点审核企业的“往来”科目的贷方余额,看企业是否有挂记销售的情况;审核科目,看有无外购抵扣项目用于非应税项目的情况;核实企业的库存商品和现金日记账,看账实是否相符。

(二)增值税税负率与工业增加值对比分析1.数据来源。

CTAIS 系统中的“两税”申报表、企业报送的财务报表和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表。

利用上述预警指标(3)和(16)(18),及SQL语句查询的指标。

2.分析目的。

对比分析增值税税负率的理论值与实际值的差异。

3.评估模型。

工业增加值=工资+折旧+利润+税金;增值税税负率理论值=工业增加值×增值税适用税率÷主营业务收入× 100%。

4.评估原理。

当增值税税负率理论值与实际值差距超过预警值(一般为 20%)时,首先应实地核查“其他业务收入”和“营业外收入”等科目及期间费用的红字,看有无少计增值税收入的问题;其次应核实企业成本结转是否属实,是否任意改变存货计价方式,是否存在人为调节利润情况,重点关注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的企业;最后应结合对往来项目的变动分析,核实企业存货项目是否属实。

(三)进项抵扣金额与主营业务成本变动同步性对比分析1.数据来源。

CTAIS 系统中的“两税”申报表、企业报送的财务报表和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表。

利用上述预警指标(11)和(17)和SQL语句查询值。

2.分析目的。

评估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与企业所得税成本扣除是否匹配。

3.评估模型。

进项抵扣金额变动率=(本期申报抵扣进项税额合计数-上年同期申报抵扣进项税额合计数)÷上年同期申报抵扣进项税额合计数×100% ;销售商品成本变动率=(本期销售商品成本数-上年同期商品成本数)÷上年同期销售商品成本数×100%;评估指标比率=进项抵扣金额变动率 / 销售商品成本变动率。

4.评估原理。

当评估指标比率在 0.8~1.0 之间时,判断进项扣除金额与销售成本变动基本同步,属于正常情况;当比率在0.5~0.8或1.0~2.0之间时,虽然进项扣除金额与销售成本变动方向一致,但变动幅度相差较大,应实地核查纳税人的存货、固定资产、职工人数和工资水平等的变化与评估指标比率变化方向是否一致,同时看企业结转成本的计价方法是否发生变化,进而综合判断两者变动是否同步;当计算的评估指标比率小于0,进项扣除金额与销售成本变动方向相反,可判断两者变动存在异常情况。

(四)“两税”应纳税额变动对比分析1.数据来源。

CTAIS 系统中的“两税”申报表、企业报送的财务报表和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表。

利用上述预警指标(1)和(4)和SQL语句查询值。

2.分析目的。

评估增值税与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增减变化是否同步。

3.评估模型。

增值税应纳税额变动率=(本年增值税应纳税额-上年增值税应纳税额)÷上年增值税应纳税额×100%;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变动率=(本年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上年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上年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 100%;“两税”应纳税额弹性系数=增值税应纳税额变动率÷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变动率评估指标=“两税”应纳税额弹性系数×增加值利润比。

评估指标在[1,1.2]区间时,判断“两税”的应纳税额变动同步,属于正常情况;在[0.5,1] 或[1.2,2]区间时,判断“两税”的应纳税额变动方向一致,但变动幅度相差较大,应进一步分析纳税人存货项目的变化、固定资“两税”应纳税额变动是否同步;评估指标小于 0,“两税”的应纳税额变动方向相反,判断“两税”的应纳税额变动存在异常情况。

(五)存货周转率分析1.数据来源。

CTAIS 系统中的“两税”申报表、企业报送的财务报表和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表。

利用上述预警指标(9)和(19)和SQL语句查询值。

2 .分析目的。

运用该项指标,主要是为了评估企业是否存在隐瞒收入、虚增成本问题。

3.评估模型。

存货周转次数=销售成本÷(期初存货+期末存货)÷ 2 ,标准值参考范围:3~4 次 / 年。

4.评估原理。

存货周转率是衡量和评价企业购入存货、销售收入等环节管理状况的综合指标。

一般情况下,如果企业存货周转率加快,而应纳税额却减少,可能存在隐瞒收入、虚增成本的问题。

但该指标并不绝对,使用时应结合销售收入变动率和销售利润率进行分析。

(六)往来账款监控分析:1.数据来源:CTAIS 系统中的“两税”申报表、企业报送的财务报表和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表。

利用上述预警指标(10)和(16)和SQL语句查询值。

2.分析目的。

通过分析纳税人一定时期相关资金流转状况,评价纳税人当期申报信息的真实性。

3 .评估模型。

当期资产类 (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银行存款+现金+对外投资视同销售类)借方发生额≤当期收入(销售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贷方发生额(1 )如果资产类小于收入类,可能存在纳税人前期预收账款在本期发出货物实现收入,也可能存在纳税人发出货物后,购买方用货物抵顶欠款,纳税人基本上不会存在偷税问题;如果资产类大于收入类,则企业存在偷税的可能性较大。

(2)对资产类各科目摘要栏内容进行分析,对不属于增值税应税收入的部分予以剔除,如“应收账款”或“应收票据”科目中的转让不动产、无形资产收入及代垫包装费、代垫运杂费等,“银行存款”或“现金”科目中的预收货款、收回应收账款等。

(3)对企业的“预收账款”、“应付账款”、“在建工程”、“应付福利费”、“营业外支出”等会计科目的内容进行分析,看是否存在发出商品不作销售处理而直接冲减原材料、产成品(库存商品)成本,或有用原材料、产成品(库存商品)抵顶债务不作销售收入处理而直接冲减应付账款,或有视同销售行为而故意不计、少计销项税额等问题。

(七)、两税申报表数据的分析:⑴、数据来源: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报资料“损益表”、企业所得税预缴纳税申报表,财务报表。

利用上述预警指标八项所得税申报收入与流转税申报收入差异额和SQL语句查询值。

⑵、分析目的:查询企业所得税全年收入与《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中的全部销售额的真实性,评估所得税季度预申报数据的真实性。

⑶、分析方法:一是将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表全年收入减年度12月份《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全部收入,二是将季末增值税申报附报资料“损益表”第15 行本年累计数(或财务报表“利润总额”)与企业所得税预缴纳税申报表第 1 行金额进行比对,判断所得税季度预申报数据是否真实及全年申报收入的真实性。

(八)、捐赠支出的结构分析。

⑴、数据来源: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附表八、财务报表。

利用上述预警指标(21)和SQL语句查询值。

⑵、分析目的:评估实物捐赠是否申报缴纳增值税。

⑶、分析方法:根据非货币性捐赠支出的发生额,判断纳税人是否以自产或购进货物等对外捐赠,是否缴纳增值税。

(九)进项税额转出项目的分析。

⑴、数据来源: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表二第 15 栏“非应税项目用”和第16 栏“非正常损失”数据。

⑵、分析目的:评估进项税额转出有关项目的所得税处理是否正确。

⑶、分析方法:分析企业用于固定资产建设(改良)支出、集体福利、个人消费的购进货物,是否挤占了生产、经营成本;分析发生非正常损失的货物、在产品、产成品等,是否按规定履行了财产损失报批手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