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拉美与美国现代化发展道路不同结局的比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拉丁美洲研究2002年第3期

近代拉美与美国

现代化发展道路不同结局的比较

陈才兴 陈 宏

主要观点 拉美国家与美国同处于西半球,都曾经历过被沦为殖民地的历史,独立后又都处于欧洲中心之外的外围地位。缘何美国能在第二波现代化大潮中迅速从一个农业国转化为工业国,从二元国家发展成超过英国的工业化强国,而拉美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却迟迟启而不动,直至20世纪30年代后,在第三波现代化大潮中,一些拉美国家的现代化进程才开始起步。

拉美国家与美国在现代化发展道路上产生裂变的原因在于:政治局势不同,土地占有制和所有制不同,农业的经营管理方式不同,农民在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的动力和方向不同,大量吸收外国移民所起的作用不同,发展交通运输业的目的和作用不同,拉美以出口为主的庄园和种植园与美国南方种植园的作用不同。回溯并总结近代西半球

,对于正在探索新的发展道路的拉美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都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拉美与美国 现代化进程 不同结局

作 者 陈才兴: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拉丁美洲研究室,教授;陈宏:复旦大学历史系,博士研究生。(上海 200433)

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同处于西半球的美国和拉美国家在近代曾经历过相似的历史阶段。缘何美国能在独立后的第二波现代化大潮中迅速从一个农业国转化为工业国,到19世纪末已发展成为世界上主要的资本主义工业化强国,①而拉美国家在独立后的现代化进程却迟迟启而不动,直至20世纪30年代,在第三波现代化大潮中,一些拉美国家的现代化进程才开始起步。笔者认为,以下八个方面是西半球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产生裂变的主要原因。

(一)政治局势不同

由于北美独立战争不仅拥有一支强大的捍卫地方经济和政治权益的地方议会力量,而且以进步的英、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天赋人权论和社会契约论为指导。因此,北美独立战争后,美国不仅完全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建立了美利坚合众国,而且按照政府权力来自人民的思想,通过自下而上的方式组织了新的共和主义的各州政权和全国政权,政局相对稳定。在废除殖民地时期封建制的基础上,美国政府实行革命的土地政策,进行深刻的社会变革,改变了原先人民赖以生存的土地占有制和所有制,使现代家庭农场制经济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这不仅为美国现代农业的

1

①1894年,美国工业总产值超过英国,居世界首位。1870~1890年,美国工业总产值占世界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3%上升到31%,居世界首位。1870~1913年,美国工业生产增长8.1倍,而英国只增长1.3倍,法国为1.9倍,德国为4.6倍。(转引自金波:《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近现代经济发展史》,第128页,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4。)

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也为美国经济迅速走上工业化发展道路奠定了坚实基础。而拉美国家在独立后,尽管在政治上砸碎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枷锁,建立了共和国或君主国,但其独立战争不是一场诸如北美在成熟而强大的资产阶级领导下的从殖民地内部发动的名副其实的民主革命,而是一场在外部影响下摆脱伊比利亚殖民统治的民族解放战争。独立后,拉美各国基本上保留了殖民地时期的社会经济结构,根深蒂固的封建地主仍掌握控制权。殖民地时期遗留下来的强大的地方封建势力和欧洲列强的插手,使独立后的西属和葡属美洲不可能像北美在独立后那样形成一个统一的联邦国家,而是分裂成众多势单力薄的独立国家。拉美国家又试图照搬美国的共和体制,安在本国的封建的社会结构上。这种追求同美国政治制度一致性的做法,导致获得独立的拉美国家在建国后的最初几十年战乱不息,政局不稳。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在于殖民地时期各个大地主贵族集团对土地占有的强烈要求和殖民当局采取的分而治之政策所留下的不同派别和地区间的矛盾冲突。因此,获得独立的拉美国家把主要精力放在平衡各利益集团和派别间的矛盾和制止各种冲突上,根本无暇顾及发展经济问题,更不能像美国那样在独立后不久就制定统一的社会经济政策。拉美国家的政府软弱无力。执政者为维持政局稳定而依靠军人。因此,拉美各国的军人起着双重作用:一方面维持国家秩序,另一方面更迭政府。考迪罗或总统依靠军人实行独裁统治,军官享有高薪和迅速提升的机会。庞大的军队不仅通过政治干预阻碍民主化进程,而且由于占用大量预算而使国内放慢了经济发展速度。

(二)土地占有制和所有制不同

独立战争后,土地占有制和所有制的变化是美国最重要的社会变革之一。它不仅为中小农场主阶级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且抑制了封建大庄园主的扩张。土地市场的开放意味着殖民地时期形成的封建特权对土地垄断制度的瓦解。正如列宁所指出的,在美国南方,“有十分之九的土地根本不耕种的奴隶主大地产正转变为小规

模的商业性农业。”②

随着美国农业中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无论在南部还是西部,前资本主义的大地产都处在分裂和瓦解中。据1900年统计,美国拥有1000英亩(约合405公顷)以上的大地产仅有4.7万个,占全部农场数的0.8%,而中、小农场占绝大多数,共有569.1万个,占全部农场数的

99.1%。

而在拉美国家,由于独立后继承了殖民地时期的社会经济结构,弱小的商业资本又与地主贵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没有确立土地所有权,土著居民仍处在社会的底层,基本上没有触动殖民地时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大地产占有制。在农村,人身依附关系依旧,特别是大庄园主仍掌握着任意侵夺生产者的权力,农民个人难以积累财富。在自然经济瓦解过程中,在拉美农村,除了那些以生产出口农产品为主的农业经营者外,很少出现以获取市场利润为目的的现代化农场主。在拉美的土地投资者中,几乎仍是传统角色——考迪罗、寡头政客、大庄园主和外国投资者。商人和教会通常无意对工农业进行投资。寡头政客、考迪罗和大庄园主总是通过巧取豪夺或土地市场等各种渠道增置地产,使传统庄园制经济不断借助于政治势力而世代延续。一些传统大庄园从殖民地时期起一直维持到19世纪末;而另一些庄园主则通过掠夺印第安人村社和小农土地,以及通过教会土地和公共土地的地产转让,不断扩大庄园面积。例如,据估计,19世纪末,墨西哥全国可耕地面积的97%集中在约835个家族手中,而其余的3%分

散在印第安人村社和小农户手中。④

到1910年,在墨西哥的几个州,98%的农户已无地可耕。在莫雷洛斯州和墨西哥州,无地农民占99.5%;在瓦哈卡州,无地农民占99.8%。大批无地农民成为

大庄园的债务雇农。

由此可见,同美国独立后形成的现代化农场不同,独立后拉美国家在殖民地经济中形成的大庄园、大种植园和印第安村社并存,大地产制和小农制共生的奇特现象不仅没有消除,反而随着农牧业产品出口的不断增加和外资的大量流入,大庄园主和大种植园主及外国公司大量霸占土地的

2・②④⑤〔苏〕阿尔彼罗维奇・拉甫罗夫主编:《墨西哥近代现代

史纲:1810~1945年》,上册,第359~360页,北京,三联书店,1974。

V icto r M anzanilla Schaffer ,R ef or m a A g ra ria M ex icana ,

Edito rial Po rrua ,S .A .M exico ,pp .32

~33.③列宁:《关于农业中资本主义发展规律的新材料》,第17

页,第39页,《列宁全集》,第2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