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原提呈细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orming a complex
MHC II 分子合成 和转运
Class II associated invariant chain peptide (MHCII类分子相关的恒定链多肽CLIP)
Cell surface
Uptake
Endosomes
(Ii)3 complexes directed towards
23
DC的生物学功能
免疫调节作用: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和趋化因 子;DC1(IL-12)/DC2(IL-4)
免疫耐受的维持与诱导
T细胞的阴性选择与中枢耐受;未成熟DC与免疫 耐受
24
DC与疾病防治
DC参与多种疾病过程的 发生: 感染性疾病、肿瘤、器 官移植、自身免疫病、 过敏性疾病等
25
单核/吞噬细胞
lysosomal degradation
43
内源性抗原的处理及提呈
细胞内Ag→细胞内蛋白酶体→8~10个 氨基酸残基的多肽→内质网腔→结合 MHCⅠ类分子→细胞表面
44
内源性抗原的处理
蛋白酶体proteasome 细胞内Ag→细胞内蛋白酶体→6~30aa多肽
45
抗原相关加工转运物
Transporter associated with antigen processing,TAP
概念
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 APC) 能捕捉、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提呈给 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的一类免疫细胞。
1
APC的分类
专职APC(professional APC): 树突状细胞、单核/巨噬细胞、B细胞
非专职APC(non-professional APC): 内皮细胞、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等 靶细胞:通过MHCI类分子向CD8+T细胞提 呈抗原的细胞。
57
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
58
包括骨髓内的前单核细胞,外周血中的单核 细胞和组织内的巨噬细胞。 骨髓中的髓样干细胞受某些细胞因子的作 用发育成前单核细胞。 前单核细胞进一步发育成为单核细胞进入 血流。 移行至全身各组织器官内,发育成熟为巨 噬细胞。
26
巨噬细胞(Macrophage, Mφ)
27
巨噬细胞的生物学功能
吞噬杀伤作用 杀伤靶细胞 参与并促进炎症反应 加工、提呈抗原 免疫调节
滤泡DC 淋巴滤泡
++/- + + -
并指状DC 同上,淋巴组织胸腺 ++++ -
-
-
依赖区
胸腺DC 胸腺
++
+ ?+
朗格汉斯 表皮粒层及基层;胃 ++++ + +
+
细胞
肠上皮层
间质DC 实质性器官间质毛细 ++++ ? ? +
血管附近
隐蔽DC 淋巴结输入管
+++ ? ? -
DC的分化发育
前体阶段:维持DC数量 胎肝,骨髓,外周血等
成熟期
外周免疫器官
20
Antigen
From Janeway, CA Immunobiology, 5th ed.
Langerhans’ Cell Migration
DC迁移成熟过程中生物学特性的变化
22
DC的生物学功能
抗原提呈与免疫激活 ✓ 抗原捕获: • 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 • 巨吞饮作用; • 吞噬作用 ✓ DC对抗原的加工和处理 ✓ 激活初始T细胞
抗原肽(8~12aa)
46
47
抗原处理两条途径的比较
MHCI类途径
抗原的主要来源
内源性抗原
降解抗原的酶结构 蛋白酶体
处理抗原的细胞
所有有核细胞
MHCII类途径 外源性抗原 内体、溶酶体 专职性抗原提呈细胞
抗原与MHC分子结 合的部位
参与的MHC分子
内质网 MHCI类分子
伴侣分子
TAP、钙联素
提呈对象
6
DC的分类
根据来源的不同分为:
髓系DC(myeloid DC)(DC1)
处理加工提呈抗原,启动免疫应答。
淋巴系DC(lympoid DC)(DC2)
主要指浆细胞样DC (plasmacytoid DC, pDC) ,一旦活 化即快速释放大量Ⅰ型干扰素参与抗病毒感染,故 又称为干扰素产生细胞(Interferon -Producing Cell,
✓ 功能:较强的抗原提呈能力
9
静止及活化的DC的形态特征
10
未成熟 DC 成熟 DC
未成熟DC和成熟DC的特点
特点
主要功能
存在部位
表达MHCII类分子 半衰期 数量/细胞
共刺激分子的表达
未成熟DC
摄取、处理抗原 非淋巴组织,器官
~10小时 ~106 -/+
成熟DC
提呈抗原 外周淋巴组织
~ 100小时 ~ 7×106 ++
未成熟期:摄取加工抗原 实体组织,非淋巴组织(LC);表达与摄取抗原有关 的受体等;产生细胞因子,具有趋化作用,或炎性介 质作用
迁移期:归巢 淋巴管、外周血中
成熟期:呈递抗原 外周免疫器官T细胞区
19
DC的迁移及功能特征
前体阶段 未成熟期
迁移期
骨髓 血流 非淋巴组织
炎性因子、 抗原等刺激
上皮组织、胃 肠道、生殖道 和泌尿管道、 气道以及实质 脏器的间质
2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DC)
一般特性 来源、分类 迁移、发育 生物学功能
5
DC的一般特点
能高表达MHC-Ⅱ类分子; 可表达参与抗原摄取和转运的特殊膜受体; 能有效摄取和处理抗原,然后迁移至T细胞区; 能活化未致敏T细胞;树突状细胞是体内抗原提
呈功能最强的APC,可以激发初次免疫应答; 抗原提呈效率高。
CD8+T细胞
溶酶体及内体
MHCⅡ类分子 Ii链,钙联素 CD4+T细胞
Figure 3-19
49
50
交叉提呈(cross-presentation)
指APC能够将外源性抗原摄取、加工和处理并通 过MHCⅠ类途径提呈给CD8+T细胞(CTL),这不 同于传统性的外源性抗原是通过MHCⅡ类分子途 径进行加工、处理和提呈给CD4+T细胞。
HLA-DM 辅助 CLIP与抗原肽结合槽解离
HLA-DM
Replaces CLIP with a peptide antigen using a
catalytic mechanism
HLA-DM
MIIC compartment MHCII类分子腔室
Sequence in cytoplasmic tail retains HLA-DM in endosomes
14
DC的分类
体液中的DC ✓ 血液DC:
包括来自骨髓的DC前体细胞,及迁移中携带抗原 的LC和间质DC ✓ 隐蔽细胞(veiled cell): 输入淋巴管和淋巴液中迁移形式的DC
15
常见的DC
IDC
16
循环DC
17
几类DC的分布及其主要特性
细胞名称 体内分布
MHC- II FcR C3R Birbeck颗粒
MHC II 分子合成 和转运
Ia相关的恒定链(Ii链) 内质网
Need to prevent newly synthesised, unfolded self proteins from binding
to immature MHC
Invariant chain stabilises MHC class II by non- covalently binding to the immature MHC class II molecule and
endosomes by
invariant chain
Cathepsin L degrades Invariant chain
CLIP blocks groove in MHC molecule
MHC Class II containing vesicles fuse with antigen containing vesicles
37
外源性抗原的摄入和处理
Uptake
Cell surface
Protein antigens In endosome
内体Endosomes
Increase in acidity
To lysosomes (溶酶体)
Cathepsin(组织蛋白酶) proteases are activated by the decrease in pH Proteases produce 10~30 amino acids long peptides from antigens 38
34
内源性抗原与外源性抗原
外源性抗原(exogenous Ag) :指并非由抗原提呈 细胞合成、来源于细胞外的抗原,如吞噬的细 胞或细菌等。
内源性抗原(endogenous Ag):指在抗原提成细胞 内合成的抗原,如病毒蛋白、肿瘤抗原等。
35
36
外源性抗原的处理及提呈
外源性Ag→与APC结合→吞噬/吞饮→ 内体/溶酶体→10~17个氨基酸残基的 多肽→结合MHCⅡ类分子→细胞表面
表达FcR, CR, TLR, 甘露糖受体 迁移的倾向性
++ 炎症组织
-
外周淋巴组织
DC的分类
淋巴样组织中的DC
✓ 并指状DC(interdigitating DC,IDC): 淋巴组织T细胞区; 朗格汉斯细胞衍生而来;高表达MHCI类 和Ⅱ类分子;抗原提呈功能强,启动初次免疫应答。
✓ 滤泡DC(follicular DC,FDC): 淋巴结浅皮质区; 高表达FcR、补体受体;识别免疫复合物形式 存在的抗原;参与体液免疫和维持免疫记忆。
Surface expression of MHC class IIpeptide complexes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Exported to the cell surface (t1/2 = 50hr)
Sent to lysosomes for degradation MIIC compartment sorts peptide-MHC complexes for surface expression or
内源性抗原在某些情况下也能通过MHCⅡ类途径 加以提呈。
51
交叉提呈
52
脂类抗原的CD1分子提呈途径
脂类抗原不能被MHC限制的T淋巴细胞识别;脂 类抗原可与表达于APC表面的CD1分子结合而被 提呈。
CD1是一类MHC样分子,包括CD1a-e五个成员, 与β2m组成二聚体。
✓ CD1a-c主要将脂类抗原提呈给特定的T细胞以介 导对于病原微生物的适应性免疫应答;
28
29
B细胞的抗原提呈作用
B细胞能持续表达MHC-Ⅱ类分子,能有效 提呈抗原给CD4+Th细胞,也表达B7-1分 子,对活化的Th细胞有协调刺激作用。
机制:BCR,内吞作用,抗原分子水解, 与MHC-Ⅱ类分子形成复合物,表达在B细 胞表面,并提呈给CD4+T细胞。
30
31
32
抗原的摄取、加工处理与提呈
MHCⅠ类分子途径 MHCⅡ类分子途径 交叉提呈 脂类分子的提呈
33
抗原的处理和提呈
抗原加工或处理:将胞质内自身产生的或摄入 胞内的抗原分子降解并加工成一定大小的多肽 片段,使多肽与MHC分子结合,然后以抗原肽MHC复合物的形式表达于APC表面。
抗原的提呈:在与T细胞接触的过程中,表达 于APC表面的抗原肽-MHC复合物被T细胞所 识别,从而将抗原信息提呈给T细胞
✓ CD1d将脂类抗原提呈给NKT细胞以参与固有免 疫应答。
53
CD1分子抗原提呈途径
54
脂类抗原的CD1分子提呈途径
CD1分子既可以提呈外源性脂类抗原也 可以提呈自身脂类抗原。
CD1抗原提呈意义:在机体抗微生物感 染和对脂类抗原的应答中起重要作用。
55
56
小结
抗原提呈细胞的概念 专职抗原提呈细胞的种类 DC的种类、特点和生物学功能 外源性抗原和内源性抗原的提呈过程的异同
IPC)。
7
8
DC的分类
未成熟DC(immature DC)
✓ 表型:高表达与吞噬有关的受体,不表达CD14, 低表达CD40、CD80等共刺激分子和黏附分子
✓ 功能:较强的抗原摄取、加工处理能力; 可诱导免疫耐受
成熟DC(mature DC)
✓ 表型:低表达与吞噬有关的受体,高表达CD40、 CD80、CD86等共刺激分子和黏附分子
✓ 胸腺DC: 皮质/髓质交界处和髓质部分,参与T细胞在胸腺的阴性选择, 生命周期很短,仅2-3周。
13
DC的分类
非淋巴样组织中的DC ✓ 朗格汉斯细胞(Langerhans cell,LC):
位于表皮和胃肠上皮未成熟DC细胞;胞浆内含有 Birbeck颗粒;具有较强的吞噬抗原能力。 ✓ 间质性DC: 主要分布在心脏、肝脏、肾脏、肺脏等实质器官间 质的毛细血管附近的未成熟DC;形态各异;摄取 抗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