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移民与移民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夏移民与移民文化

移民在宁夏,自周朝至现代,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宁夏的历史发展,是伴随着移民的历程走过来的。

一、古代宁夏移民与移民文化

宁夏从商周至明清的数千年间,境内民族众多,迁徙频繁。春秋战国以后,境内已有县的建制。此后,宁夏已成为多民族进入的重要地区。魏晋南北朝300年间,宁夏是各民族大融合的前沿,先后进入这里的有汉、匈奴、鲜卑、羌、氐、羯、敕勒、柔然等。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建立秦朝。大将蒙恬率大军深入河套开辟“新秦中”并置县管理。西汉时期,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再次进入河套,直达阴山脚下。在“新秦中”这块历史大舞台上演绎了第一次拉锯式民族大融合。东汉末年的羌族大起义,引发了新一轮少数民族内迁入主的契机。南北朝间数百年的历史,曾在宁夏境内先后建立过形式不同的地域性政权。它们是:羌人滇零在宁夏平原建立的政权;鲜卑人万埃丑奴在固原建立的政权;匈奴人赫连勃勃在固原建立的大夏政权。北魏,是鲜卑族建立的政权,是南北朝后期北方政权的集大成者,是继秦汉之后、隋唐之前的承前启后者。宁夏平原灌区的开发,不但使进入这里的少数民族定居下来,由游牧民族过渡到农耕民族,而且为隋朝的统一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隋代和唐初,东突厥和薛延陀部先后控制过宁夏北端。贞观以后,宁夏南北安置过大量的包括突厥民族在内的北方众多民族,而且有自治性的特殊管理形式。安史之乱后,吐蕃、回纥、吐谷浑、党项等民族进入宁夏,包括大食的军队。吐蕃在宁夏南部驻军将近百年。五代和宋初,居住宁夏的民族主要有汉、沙陀、党项、吐蕃等。党项民族建立西夏国后,宁夏南部先后隶属于北宋和女真族建立的金朝统治。元朝,宁夏的民族构成又发生了变化,蒙古族和从中亚、西亚东来的许多民族先后进入宁夏。由于特殊的军事地理位置,明代初年即开始了大规模的军事性质的移民屯田。这些军事性质的移民,不少成为宁夏当地人口的主体。明代宁夏实行卫所制,宁夏设五卫七所,共辖86屯堡,额定兵员5万,以苏皖人为主。明洪武九年(1376年)是宁夏民屯正式开始的时间。江淮、秦晋10万余人被迁移到宁夏河西一带,充实边防,移民屯田。明代在银川平原上因军屯而生成的近百个“屯堡”点,就是这样逐渐形成的,基本都演变成了后来的乡镇,乃至县城。宁夏平原明代屯田对宁夏的开发,对中原王朝疆域的扩大和巩固起了重要的作用。明代以后,宁夏的各民族迁徙大体稳定。汉、回两个民族成为宁夏民族的大多数。到了清代,满族又成为宁夏的少数民族。

古代历史变迁中的宁夏地域一直是一个民族融会的大舞台。民族融合本身就是文化融合,因为文化的生成与传播主要是由人来完成的,移民与战争的过程,为移民文化的融合展示了更大的背景和空间。

二、近代宁夏移民与移民文化

近代宁夏多灾多难。在清同治年间至民国初年的60年间(1862-1920年),频繁的战乱和严重的天灾使宁夏人口急剧下降。除咸丰、同治年间的回族反清斗争、历经辛亥革命和军阀战争外,民国初年的两次大地震,也使宁夏人口锐减。1920年12月16日,海原县发生8.5级特大地震,23万余人死亡。1921年4月12日,固原县发生6.5级大地震,伤亡惨重:“城外二十五里不见人,田无耕者”。叶祖灏祖《宁夏纪要》中这样描述当时的人口现状:“宁夏人口,清初最盛……宣统以降……故户口零,各地人仅及乾隆以前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一。今甘异势,实堪注意。”1929年,宁夏建省后至解放前宁夏人口的发展进入相对平稳阶段。这一时期,宁夏境内的战乱减少,生活相对安定,本地居民稳定增长。由于实行“招垦荒地,奖励生产,复兴农村”的政策,调动了垦荒者的积极性,也吸引了大批的外省移民进入宁夏,主要以周边省份无地少地农民和躲避战乱的难民以及中原地区水旱灾难民为主。

1920-1940年间,中原地区不断发生水旱灾以及蝗虫等灾害,大量的流民涌人宁夏,同时因为抗战爆发,也有大量来自沦陷区的难民进入宁夏,他们主要来自陕西、河南、山西、内蒙古、安徽等地。尤其是蒋介石为阻挡日军前进而炸断黄河花园口段河堤后形成大片的黄泛区,迫使大量的灾民沿陇海线经陕西辗转进入宁夏,部分由内蒙古包头进入宁夏地区。1939年,国民政府又从甘肃天水迁移两万难民进入宁夏从事垦殖。宁夏在抗战期间属大后方,对于中原战区的人来说有很大的吸引力,根据《宁夏纪要》的记载“宁夏居民,原来乡音仍随处可以听辨”来看,移入宁夏的灾民当不在少数。根据现有资料,这些人都停留在宁夏北部地区,从而使宁夏北部人口增加较快,1935年其人口数为1002876人,是1928年的2.2倍。而同期宁夏南部人口增长就很缓慢,属于本地人口自然增长。另外,民国宁夏移民中军事移民中有相当的数量,而且因其整体地位较高,对宁夏近代社会影响较大。马系军阀马福祥、马鸿宾和马鸿逵分别主政宁夏时均带来为数不少的部队,而马系军阀用人向以“甘,马,回,河”为主,即甘肃人河州人,马姓,回族。即便随着统治权势日增,军队数量增加,其用人也多不出此惯例。1912年马福祥带昭武军步骑13营约3000人赴任宁夏,而马鸿逵1932年就任宁夏时带来3个独立旅部队。加上马鸿宾的部队,保守估计至少有两万人,如果将随后进入宁夏其家属算在内,人数会更多。另外,1934年孙殿英进犯宁夏时,其独立第一旅旅长李纯华向马鸿逵投诚,带来3万人马。而孙马大战中仅1934年3月20日一晚就有至少6000人被马部俘虏,因此,孙马大战中马鸿逵至少得到4万战俘和投诚人员,这些人也被编制在马系军队中,成为宁夏军事移民。民国,宁夏人口迁徙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本省地区内流动,又以政治因素为导向。以盐池县为例,盐池县1947年有787户44625人,比之1926年的4516户16837人增长了165%,人口增加如此迅速,主要是因为193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成立了盐池县苏维埃政府,吸引了大批国统区人民迁入。而回族的迁移则缘于商业活动,如中卫和中宁地区的回族,同治年间几乎没有回族被迁入上述地区,大都是在民国年间行商于此而定居的。不过,因为马鸿逵的军阀统治穷兵黩武,急于扩张势力而到处抓兵抓差,民间苦不堪言,很多人为逃避兵役差役而逃离宁夏,使宁夏在籍人口减少了一定的数量。

近代,宁夏没有发生历史上的那种大规模的人口迁徙,移民没有再发生周期性的波动,人口发展趋于稳定。人口变动仅表现为人口数量变化。大体上由原来的150万降至清末的50万人,而到民国初年又回升到100万以上。但是增加人口大部分为定居人口的自然增长,外地移民数量已经远不如前代。

三、当代宁夏移民与移民文化

当代宁夏经历着大规模移民的历史。由于时代背景、历史原因不同,当代宁夏移民历史的内容和特征与宁夏古代、近代移民历史的内容与特征有着明显的不同,宁夏移民类型的多样性、移民的大进大出成为这一历史阶段的突出特点。

(一)解放初期宁夏的移民和特点

解放初期,宁夏红色政权需要大量的各领域的干部充实到各个领域岗位上。为解决宁夏的干部问题,除留用了一部分旧政权的业务干部和技术人员之外,从十九兵团、三边支队、陕北根据地、回民支队、回民骑兵团及外省区抽调大批干部。1951-1954年,从外省区又陆续调配了一批批的干部到宁夏,充实到各部门中。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之际,先后从外地调入宁夏的文化、教育、卫生等各级各类干部占自治区干部总数的31.6%。在开发大西北的号召下,北京、上海和浙江等地大批移民来到宁夏,以农业生产为主投入到艰苦的劳动之中。同时,从全国各医学院、护校分配和天津支宁的医务人员成为宁夏医药卫生系统的主要力量,有些成为权威性专家。还有一批十分特殊的人物,即许多被错划为“右派分子”的人员被从上海、北京等地“下放”到宁夏,建国之初从陕西、湖南、广东、江苏等省调来了一批罪犯建立了劳改农场,也成为宁夏当代移民屯垦的一部分。另外,因灾逃荒到宁夏的灾民也有部分留在了宁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