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咏物言志诗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看题目,明确诗中的物象是什么。 2、整体把握物象的形态特征,紧扣文本。 3、找“物”与“人”的契合点,联系写作背景,揣
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不能架空分析情感。 4、关注表现手法。托物言志为基本手法,并常用借
物喻人、比喻、象征、拟人、对比、侧面描写(环 境烘托)手法。 5、注意答题规范:明物象—指特点—析手法—知感 情
5
柳 李商隐②
曾逐东风拂舞筵,
乐游春苑断肠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
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①断肠,销魂②李商隐青年时 就考中进士,朝气蓬勃,充满信心, 然而由于党争倾轧,使他长期沉沦 下僚。诗人写此诗时,妻子刚病故, 自己又将只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 倦的幕府生涯。
6
柳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1、把握所咏之物的特点。
(声色形味、活动心理、品质特点、所处环境等) 外在特征:细长低垂的柳枝随风轻扬。 (环境特点) “乐游春苑”、“舞筵”,
春之柳的繁盛。
“清秋”、“斜阳”、“秋蝉” , 一派凄凉,秋之柳的稀疏衰落。
7
2、体悟诗人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情与志。(由物
及人,知人论世,抓物与情志的契合点 )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4
咏物与写景的区别 1、从描写对象上,咏物诗中只有一个主体描写对
象,主要描写此物的特点;而其它的诗中多是由多个 景物构成一幅总体的画面,没有主次之分。
2、从作用上,咏物诗是借详细描写物的特征来寄 托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其它诗中的景物描写是通过一 幅画面,渲染一种气氛,从侧面烘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
春柳繁盛 秋柳枯凋
契合点
少年得志, 老来沉沦失意
诗人处境:诗人年轻时怀有远大抱负, 17岁中进士,后在牛李两 党争斗的夹缝中求生存,辗转于各藩镇幕僚当幕僚,郁郁不得志, 潦倒终身。“一生襟抱未曾开。”
所言之志:作者以柳自喻,借春柳之荣,秋柳之衰,构成强烈 的反差。叹己之少年得志,老来沉沦失意。
8
柳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3、分析诗人运用的艺术手法 托物言志、对比、拟人 情感:自伤迟暮,自叹身世。 (表达作者壮志难酬、命途多舛的悲凉心境)
2
咏物诗是指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 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借以抒发思想 感情的诗歌。
以物象为题,如《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松》、《蝉》 形式标志
咏(题、赠、赞)+物象,如《咏梅》、《咏柳》
3
判断下列哪首是咏物诗 余杭四月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 朱樱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 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
蝉
虞世南①
垂緌②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注:①虞世南原是隋旧臣,入唐后以文才和德行受到唐 太宗的器重,他生性耿直孤傲,不合于世。②緌:是古 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 形状好象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緌”。
问:本诗用什么样的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 情感?
1
答案:本诗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一只 在梧桐树上鸣叫的蝉,它饮着清露,蝉声 悦耳远传,但并非借助秋风。诗人用蝉自 比,寓意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 种外在的凭藉,自能声名远播。表达出对 高洁自守品格的热情赞颂。
9
二、特点:
1、既然咏物,要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或 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 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 其“神似”。 3、手法: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借物喻 人。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
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 ,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10
小结:鉴赏咏物诗步骤与方法
11
温 1、世间万“物”都有多面性,而诗人在 咏物时往往“只取一瓢饮”,也就是说
馨 只抓住其中的一个特点来加以发挥。 2、不同的诗人其处境、性格、思想等的
提 差异,故同咏一“物”,而主题大多各 示 异。
3、阅读时须认真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 言之志,可借助诗人生平、注解等。
12
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不能架空分析情感。 4、关注表现手法。托物言志为基本手法,并常用借
物喻人、比喻、象征、拟人、对比、侧面描写(环 境烘托)手法。 5、注意答题规范:明物象—指特点—析手法—知感 情
5
柳 李商隐②
曾逐东风拂舞筵,
乐游春苑断肠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
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①断肠,销魂②李商隐青年时 就考中进士,朝气蓬勃,充满信心, 然而由于党争倾轧,使他长期沉沦 下僚。诗人写此诗时,妻子刚病故, 自己又将只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 倦的幕府生涯。
6
柳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1、把握所咏之物的特点。
(声色形味、活动心理、品质特点、所处环境等) 外在特征:细长低垂的柳枝随风轻扬。 (环境特点) “乐游春苑”、“舞筵”,
春之柳的繁盛。
“清秋”、“斜阳”、“秋蝉” , 一派凄凉,秋之柳的稀疏衰落。
7
2、体悟诗人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情与志。(由物
及人,知人论世,抓物与情志的契合点 )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4
咏物与写景的区别 1、从描写对象上,咏物诗中只有一个主体描写对
象,主要描写此物的特点;而其它的诗中多是由多个 景物构成一幅总体的画面,没有主次之分。
2、从作用上,咏物诗是借详细描写物的特征来寄 托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其它诗中的景物描写是通过一 幅画面,渲染一种气氛,从侧面烘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
春柳繁盛 秋柳枯凋
契合点
少年得志, 老来沉沦失意
诗人处境:诗人年轻时怀有远大抱负, 17岁中进士,后在牛李两 党争斗的夹缝中求生存,辗转于各藩镇幕僚当幕僚,郁郁不得志, 潦倒终身。“一生襟抱未曾开。”
所言之志:作者以柳自喻,借春柳之荣,秋柳之衰,构成强烈 的反差。叹己之少年得志,老来沉沦失意。
8
柳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3、分析诗人运用的艺术手法 托物言志、对比、拟人 情感:自伤迟暮,自叹身世。 (表达作者壮志难酬、命途多舛的悲凉心境)
2
咏物诗是指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 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借以抒发思想 感情的诗歌。
以物象为题,如《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松》、《蝉》 形式标志
咏(题、赠、赞)+物象,如《咏梅》、《咏柳》
3
判断下列哪首是咏物诗 余杭四月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 朱樱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 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
蝉
虞世南①
垂緌②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注:①虞世南原是隋旧臣,入唐后以文才和德行受到唐 太宗的器重,他生性耿直孤傲,不合于世。②緌:是古 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 形状好象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緌”。
问:本诗用什么样的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 情感?
1
答案:本诗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一只 在梧桐树上鸣叫的蝉,它饮着清露,蝉声 悦耳远传,但并非借助秋风。诗人用蝉自 比,寓意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 种外在的凭藉,自能声名远播。表达出对 高洁自守品格的热情赞颂。
9
二、特点:
1、既然咏物,要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或 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 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 其“神似”。 3、手法: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借物喻 人。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
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 ,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10
小结:鉴赏咏物诗步骤与方法
11
温 1、世间万“物”都有多面性,而诗人在 咏物时往往“只取一瓢饮”,也就是说
馨 只抓住其中的一个特点来加以发挥。 2、不同的诗人其处境、性格、思想等的
提 差异,故同咏一“物”,而主题大多各 示 异。
3、阅读时须认真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 言之志,可借助诗人生平、注解等。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