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建筑之我见

伊斯兰建筑之我见
伊斯兰建筑之我见

伊斯兰建筑综述

摘要

伊斯兰建筑,西方称萨拉森建筑,是伊斯兰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涵盖了从伊斯兰教兴起至21世纪在穆斯林地区和伊斯兰文化圈内形成的各种建筑风格与样式。伊斯兰建筑的基本类型包括清真寺、陵墓、宫殿、要塞、学校和各类文化设施,其风格影响并带动了伊斯兰文化圈内各种建筑结构的设计与建造。伊斯兰建筑作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其中之一,开始于公元七世纪的阿拉伯半岛,随后传入印度、东南亚、北非以及西班牙。它包括清真寺、伊斯兰学府、哈里发宫殿、陵墓以及各种公共设施、居民住宅等,是世界建筑艺术和伊斯兰文化的组成部分。本论文对伊斯兰建筑的起源、文化、特征、发展以及各个时期对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阐述,并列举了国内外的伊斯兰建筑实例。

关键字:伊斯兰建筑艺术清真寺

0 前言

建筑是什么?建筑是建筑物与构筑物的总称,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生活需要,利用所掌握的物质技术手段,并运用一定的科学规律、风水理念和美学法则创造的人工环境。但是脱离了历史背景、文化底蕴、地域元素、艺术韵味的建筑便变得像个没有灵魂的空壳盒子。倘若附加以民族和文化的个性体现,很可能便找到它本身富有生命力的源泉。建筑的代言符号往往决定建筑的形式,包括内部空间布局,外部造型等。往往并不是技术,而是当时的文化铸就了建筑的个性。

宗教建筑,是宗教文化的产物之一。与生俱来便带着宗教文化的气息,所传递的无不是宗教的各种信息,背后担负的文化责任之重,可想而知。人影响建筑,建筑又反过来影响人。故而,从一个建筑群甚至一个单体建筑,往往可以窥探到其背后的故事,能够听到到建筑“呐喊”出来的历史号角。

伊斯兰教始于公元610年,由穆罕默德在麦加城创立,它主要由阿拉伯人信奉,现已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经过几十年的奋斗,统一了阿拉伯半岛地区,完成了阿拉伯民族统一的伟大事业。到公元八世纪时已经形成了东起印度河和乌浒河,西至西班牙、北非,版图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国。伴随着伊斯兰教的发展,阿拉伯建筑师们积极进取,兼收并蓄,在吸收中国、印度、希腊、罗马文化的优秀营养的同时,以高度的智慧将东西方建筑文化巧妙地结合起来,加以创新,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伊斯兰建筑文化实际上就是多种文化的混合体。伊斯兰建筑以阿拉伯民族传统的建筑形式为基础,借鉴、吸收了各个时期的世界各地、各民族的建筑艺术精华,以异样的风格和丰富的造型,创造了一大批具有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的建筑物。伊斯兰建筑在伊斯兰艺术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文化的更新前进,伊斯兰建筑艺术在各个地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其艺术成就涉及范围包括伊斯兰宗教建筑礼拜寺、帝王宫殿以及陵墓等纪念性建筑艺术。故而不乏优秀的建筑作品,像可容万人祈祷的国家标志性建筑摩洛哥大清真寺、中国新疆的香妃墓,以及大量集中式构图的纪念性建筑。其建筑形式体现端庄肃穆,强调垂直的轴线,体态简洁稳定,穹顶与光塔对比强烈,厚重朴实,如早期为纪念穆罕默德登天而建的圣石庙,后期的陵墓等。细察这些有浓厚文化的建筑,对于我们了解伊斯兰文化非常有益。

1 各个时期对伊斯兰建筑的影响

从伊斯兰教由穆罕默德于公元610年在麦加城创立后,伴随着其不断的发展壮大,到后来因为各地各时期政治、经济的不同,伊斯兰建筑也跟随着不断朝前变化迈进。迄今,其历史的轨迹已经长达一千多年。

公元622年,穆罕默德及其弟子迁居麦地那,是年被定为伊斯兰纪元的开端。公元630年穆罕默德率大军重返麦加,拆除了克尔白神殿中的偶像,仅留圣石一块,成为穆斯林朝拜的中心。在伊斯兰建筑初创时期,穆罕默德用树干和生土建成的住宅,包含了正方形的平面,有柱廊、讲经台、以及呼唤礼拜的屋顶等要素,这正是清真寺的雏形。

倭马亚王朝时期(公元661年—公元749年),由于帝国的强大和经济的发展,为显示财富和雄心,修建了诸如耶路撒冷的岩圣清真寺、大马士革的大清真寺等重要建筑。这一时期,伊斯兰建筑基本得到比较完善的发展。确立了大殿、礼拜厅、柱廊、讲经台、神龛、圆拱、柱头、雕刻等建造手段和装饰手法。

阿巴斯王朝时期(八世纪中期始),8—9世纪,大阿拉伯帝国已到达鼎盛时期,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极大的成就,建筑自然也不例外。清真寺开始装饰玻璃,内部贴金,及其金碧辉煌。巴格达南部的乌海笛尔宫段遗址、巴格达北边沙马拉清真寺及螺旋尖塔等,是当时典型的伊斯兰教建筑物。

九世纪,因阿斯巴王朝的分裂,间杂着复兴,期间修复了不少古典伊斯兰建筑,如突尼斯典型的伊斯兰教建筑——北非开拉湾的大清真寺,这时的建筑不仅受到波斯文化的影响,而且也确立了伊斯兰教的独特的建筑风格,为14世纪后伊斯兰建筑开创了新风格、新形制。期中的艾优布时期塞尔柱王朝时期的建筑受到了中国建筑的影响,以烧成的砖瓦为基本材料,成为具有东方色彩的伊斯兰教建筑。

十四世纪,恰逢马木鲁克时期,建筑业在埃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建筑学领域硕果累累,成就辉煌,建筑外部装饰极其精美。马木鲁克前后期伊斯兰建筑都使用石料,采用钟乳石状的三角穹窿构架。

十六世纪初,萨法威王朝建立。十七世纪初期,沙汗·阿巴斯将伊斯法罕作为王朝的首府,兴建了许多宫殿,急速的推动了伊斯兰建筑的发展。16世纪中叶的苏莱曼清真寺。在将近500年里,拜占庭建筑如圣索非亚大教堂成为了很多

奥斯曼清真寺的典范,如Shehzade清真寺、苏莱曼清真寺和鲁斯坦帕夏清真寺。奥斯曼是此后伊斯兰地区的建筑最高成就。他们精通建筑大量的圆顶的巨大内部空间,并在内外部空间、光暗之间达到很好的和谐。伊斯兰教建筑中简单的建筑加上大量的装饰,被奥斯曼人赋于富有活力的词汇拱顶、圆顶、半圆顶和高柱。清真寺从一个有着阿拉伯花纹墙面的狭窄、黑暗的小房间变成了一个艺术与技术相平衡、高贵典雅的圣地。

伊斯兰建筑在传入新疆之后,主要发展为维吾尔和回族两种风格。已经融合了古代西亚和希腊文化的特征,甚至包括了拜占庭文化的影响。它以圆顶、尖拱、壁完、柱廊、叫拜楼、钟乳石状的装饰、几何形及植物图案见长,以清真寺、陵墓为主要建筑类型。

随着当今时代的先进技术及先进设备的支撑,今天的伊斯兰建筑,随着即将成为世界第一高楼的迪拜塔的兴建,也被提到一个全新的高度来看待。自然和花朵是多数传统伊斯兰设计的焦点。由于建筑在中东发展迅速,在迪拜也有很多对伊斯兰建筑的现代评注。

2 伊斯兰建筑的特征

伊斯兰教是个全面和平的宗教,从伊斯兰教崇尚绿色就可以看出,穆斯林是希望和平的。伊斯兰建筑最典型的特征,既不是它们没有遮蔽的地点,也不是它们的建筑风格,而是其倾向于隐藏在高墙后面以及将注意力集中在室内的安排上。伊斯兰教建筑遍布范围极大,特征因地而异,地域色彩十分鲜明,虽有差异,但有着千丝万缕的共性特点,其较为明显的主要特征有如下几个方面:外观:伊斯兰建筑奇想焕发,庄重多变,雄健雅致。说其横贯东西、纵贯古今在世界建筑中而独放异彩并不为过。

穹隆:凡是伊斯兰建筑,几乎都含穹隆元素,且穹隆往往看似粗漫但却韵味十足。

开孔:门窗的形式一般是尖拱、马蹄拱或是多叶拱。也有正半圆拱、圆弧拱。

纹样:伊斯兰建筑的纹样主要有植物纹样、几何纹样、文字纹样等。植物纹样,主要承袭了东罗马的传统,历经千锤百炼终于集成了灿烂的伊斯兰式纹样。几何纹样,由无始无终的折线组合,转瞬间即现出了无限变化,与几何纹和花纹结合更构成了特殊的形态。并且以一个纹样为单位,反复连续使用即构成了著名

的阿拉伯式花样。另外还有文字纹样,即由阿拉伯文字图案化而构成的装饰性的纹样,用在建筑的某一部分上,多是古兰经上的句节。

造型:广泛使用尖拱和尖顶穹窿是伊斯兰建筑最大的特点。建筑群的主体取集中式平面,建筑群常伴随着伊斯兰式花园。建筑上装饰高度发达的几何纹样图案,并采用彩色琉璃石砖,装饰性极强。

伊斯兰建筑最典型的特征,既不是它们没有遮蔽的地点,也不是它们的建筑风格,而是其倾向于隐藏在高墙后面以及将注意力集中在室内的安排上。但伊斯兰建筑在早期的发展阶段表现出一种传统性,并不可避免地发展出地区性的差异,它融和了叙利亚、波斯和撒马尔罕的韵味,也融和了麦加和麦地那的风格,但其中没有任何一个地方的建筑可单独说明伊斯兰建筑的特色。

3 清真寺实例

伊斯兰建筑的基本类型包括清真寺、陵墓、宫殿、要塞、学校等。其中最重要的建筑类型当属清真寺,其建筑形式经历了一个由简到繁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全世界一千多年的伊斯兰古建筑,有代表性的建筑可想之多,此处只挑选几处略作介绍。

麦地那先知圣寺,伊斯兰教第二大圣寺,又称麦地那清真寺。坐落在沙特麦地那的白尼·纳加尔区,是伊斯兰教史上继库巴清真寺之后第二座清真寺。先知寺始建于公元622年,是伊斯兰教创始人、先知穆罕默德亲自参与建造。哈里发瓦利德一世时期重建,将穆圣与伊斯兰教前两任哈里发阿布和欧麦尔的陵墓合并于先知寺。全寺富丽堂皇,面积由原来的10303平方米扩大16326平方米。寺内建有5座宣礼尖塔,其中新建的两座尖塔高达70米,是在17米深的基础上建造的。原有5道门,在西面的是和平(赛俩目)门、慈爱(拉赫玛台)门,在北面的是光荣(麦吉德)门,在东面的是妇女(尼萨)门和哲卜里勒(天使)门。扩建后的圣寺,东、西墙垣长度为128米,北墙长91米。寺殿和过廊由232根圆柱和474根方柱,以及689个拱门结构连接在一起,寺中心露天庭院有两处。圣寺的大理石宣讲台是罕有的名贵文物,是1589年奥斯曼帝国苏丹穆拉德安置的,讲台共有12层台阶。

另外,远寺,阿拉伯文称阿克萨清真寺,位于巴勒斯坦耶路撒冷(伊斯兰教古都斯)城内。清真寺建筑宏伟,殿内有大理石圆柱53根、方柱49根。相传哈

里发欧麦尔率众礼拜的地方―欧麦尔斯遗址,就在阿克萨寺殿偏东方向。公元1099年,十字军占领耶路撒冷,把阿克萨清真寺的一部分改为教堂,把另一部分当作神庙及骑士团的营房和武器库清真寺呈八角形,每面宽205米,高9.5米,全部用石块砌成,故寺又称“石殿”;寺的突出建筑师大圆顶,圆顶内部有一圈大方柱和圆柱支撑着,圆顶表面及八角檐梁,铺满了彩色瓷砖,上面雕刻着精美的古兰经文;“萨赫莱”圣石,被置于大圆顶之下,它南北长17.7米,东西宽13.5米,高约1.2米。这一建筑表现了叙利亚、罗马和拜占廷的传统综合建筑风格。

由于中国各地的建筑技术及材料的不同,因使用要求而引发建筑规模、附属建筑、工艺特点、地方风格的不同,结果产生了形式各异的清真寺建筑。从形制原则上可分为两大类:维吾尔族建筑与回族建筑。

维吾尔伊斯兰建筑包括礼拜寺、圣者陵墓和教经堂,造型方式与汉族建筑不同,特点鲜明。礼拜寺几乎每村都有,布局自由,但礼拜殿必须座西向东,使得信徒在面向礼拜殿后墙上的圣龛祈祷时,同时也朝向阿拉伯麦加的圣寺。圣者陵墓又称“玛札”,埋葬对伊斯兰作出贡献的宗教人士。

坐落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艾提卡尔广场西侧的艾提卡尔清真寺,约创建于500多年以前,占地25.22亩,不仅是新疆规模最大的清真寺,也是全国规模最大的清真寺之一。是一个有着浓郁民族风格和宗教色彩的伊斯兰教古建筑群,坐西朝东。南北长140米,东西宽120米,分为“正殿”、“外殿”、“教经堂”、“院落”、“拱拜孜”、“宣礼塔”、“大门”等七部分。

回族礼拜寺(又称清真寺)的最大特点是采取汉式佛寺建筑形式,但仍有自己的特点。如寺内建筑组成包括礼拜殿、浴室、经学教室、教长室和宣礼塔,与佛寺道观不同;汉式佛寺大殿一身是座北向南,清真寺礼拜殿则座西向东;礼拜殿面积要求较大,普遍采取将两三座汉式屋顶平行串连在一起的方式;装饰图案大多由阿拉伯经文、植物纹和几何纹构成。

位于宁夏同心县西北角同心清真大寺,始建于元末,明万历年间、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重修扩建。同心清真寺是一座把我国传统木结构和伊斯兰木雕刻、砖雕装饰艺术溶为一体的独特建筑,该寺外形与内地的不一样,它像是一座城楼,其实是寺院的主体建筑(礼拜大殿、邦克楼等),

建造在一个高为10米、面积3500平方米的砖砌台座上。台座东向为寺院大门,门前有精致的砖雕“月挂松柏”照壁,大门上面台基上,耸立着轻巧秀丽的二层四角攒尖顶的邦克楼。礼拜大殿坐西向东,由前两座殿字和门前的抱厦相互勾连而成,体态宏大。抱厦进深两间,面阔五间,除稍间有低矮、透空的栏杆外,全部是空廊形式,柱访间装饰了云纹挂落,庄重浑厚。其斗拱挑檐鳞次栉比,参差有序,拱板被雕镂成植物和阿文图案。屋顶为卷棚歇山顶,起翘和翼出很突出,显得华美明快,富丽洁净。前殿进深五间,面阔七间,大殿只用四根柱子支撑,运用斜梁搭接巧妙地解决了木构架的承重结构问题,使殿后的视线遮挡减少到最低限度。前后两殿勾连,扩大内部空间,可容纳800至1000人礼拜。

4 结论

伴随着当今时代的经济、技术的飞速发展,伊斯兰建筑在传承伊斯兰建筑艺术、文化的同时,也不断细微地发生着改变。但不论伊斯兰建筑将要走向什么样的高度,都不能脱离其地域的历史文化背景。其永恒不变的是它的和谐理念。这一理念内涵与外延非常丰富,是伊斯兰社会的关键因素。伊斯兰建筑与其周围的人、环境非常和谐,没有严格的规矩去左右伊斯兰建筑。世界各地众多的清真寺,各自使用地方性的几何模式、建筑材料、建筑方法,以自己的方式来表达着伊斯兰的和谐。正如伊斯兰的本意“顺从”、“和平”一样,伊斯兰建筑总是能给人一种庄重、肃穆的情感。

参考书目

1.陈文捷编著:世界建筑艺术史湖南美术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

2.钱正坤编著:世界建筑风格史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

3.邱玉兰于振生编著:中国伊斯兰教建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年10月第一版4.陈志华主编:西方建筑名作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6月第1版

5.陈志华著:外国建筑二十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1月北京第1版6.陈志华著:外国建筑史(第三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4月第三版

7.陈平著:外国建筑史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2月第1版

8.陈同滨文璐主编世界室内装饰史百图中国城市出版社,1995年5月第1版

9.阿里木江·马克苏提阿不力克木·托合提编著:伊斯兰建筑,2011年元月第一版10.王小东编著:伊斯兰建筑史图典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10月第一版

11.黄新川著:世界三大宗教三联出版社,2002年11月第一版

哥特式建筑和伊斯兰风格建筑异同

浅析哥特式建筑和伊斯兰风格建筑异同

————————————————————————————————作者:————————————————————————————————日期:

[组图]浅析哥特式建筑和伊斯兰风格建筑的异同 发来源:《中华建筑报》 摘要:哥特式建筑的尖顶、拱肋、飞扶壁,以及高高的垂直线条仿佛一直延伸到了天际,创造出一种神圣的感觉。哥特式教堂充满了宗教的气氛,当光线射入深深的内部空间时,从五彩的玻璃中投射下来的光线更渲染了教堂宗教的气氛。而穹隆、纹样、彩色玻璃工艺等则借鉴了阿拉伯建筑风格。 关键词:哥特式建筑;伊斯兰风格建筑 哥特式建筑11世纪下半叶发轫于法国,13世纪~15世纪流行于欧洲,是一种兴盛于中世纪高峰与末期的建筑风格。它由罗曼式建筑风格发展而来,文艺复兴时期获得继承发展。主要建筑是天主教堂,也影响到普通建筑。哥特式建筑的高超的技术和艺术成就,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2世纪~15世纪,法国的城市手工业和商业行会相当发达,市民们以极高的热情建造教堂,相互争胜。当时教堂已不再是纯属宗教性建筑物,它已成为城市公共生活的中心,成为市民大会堂、公共礼堂,甚至用作市场和剧场。在宗教节日时,教堂往往成为热闹的赛会场地。哥特式建筑的特点是尖塔高耸、尖形拱门、大窗户及绘有圣经故事的花窗玻璃。在设计中利用尖肋拱顶、飞扶壁、修长的束柱,营造出轻盈修长的飞天感。新的框架结构增强支撑顶部的力量,整个建筑以直升线条、雄伟的外观和教堂内空阔空间,使教堂内产生一种浓厚的宗教气氛。教堂的平面基本为拉丁十字形,但其西端门的两侧增加一对高塔。 哥特式建筑从罗曼式建筑的圆筒拱顶普遍改为尖肋拱顶,推力作用于4个拱底石上,这样拱顶的高度和跨度不再受限制,可以建得又大又高。并且尖肋拱顶也具有"向上"的视觉暗示。扶壁也称扶拱垛,是一种用来分担主墙压力的辅助设施,在罗曼式建筑中得到大量运用。哥特式建筑把原本实心的、被屋顶遮盖起来的扶壁,都露在外面,称为飞扶壁。由于对教堂的高度有进一步的要求,扶壁的作用和外观也被大大增强了。亚眠大教堂的扶拱垛有两道拱壁,以支撑来自推力点上方和下方的推力。沙特尔大教堂用横向小连拱廊增加其抗力,博韦大教堂则双进拱桥增加扶拱垛的承受力。有的在扶拱垛上又加装了尖塔改善平衡。扶拱垛上往往有繁复的装饰雕刻,轻盈美观,高耸峭拔。

浅论伊斯兰教建筑的中国化

浅论伊斯兰教建筑的中国化 在全世界,各地文化、地理以及建筑技术条件的差异形成了清真寺建筑的千姿百态,它们反映出不同的社会文化和地方特色。我国清真寺约有两万余所,其建筑式样、结构、艺术风格丰富多彩。目前见到的绝大多数为元以后,特别是明清以来创建或重建。明代清真寺,在建筑的整体布局、建筑类型、建筑装饰、庭院处理等各方面,都已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而清代则是中国伊斯兰教建筑大发展的高峰时期,中国清真寺的特有建筑形制正是在此时完全形成。 一、传统清真寺建筑样式 在阿拉伯国家及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里,人民创造了自己独特的建筑体系。从两河流域到比利尼斯,清真寺的主要型制是巴西利卡式。由于伊斯兰教仪式要求礼拜时,朝圣者面向圣地麦加,所以,原来的巴西利卡式就被横向使用,长期沿袭并形成定制。但伊斯兰教的礼拜殿、邦克楼、沐浴水池、教室及殿内设圣龛等都有定规,从而组成完整的以宗教活动为中心的清真寺建筑群体。最典型的清真寺是叙利亚大马士革的大清真寺,它也是早期最大的清真寺建筑群。该寺围墙东西比南北稍长,俱在300米以上,院子正中还有一个四合院,四角有方塔,其大殿靠南,进深三间,有两排柱子,在圣龛前开辟成一个独立空间,形成纵向的轴线,正中为一个穹顶。出于这种构思的完美性,

因而它成为各地区清真寺的范本,随着时代的变迁,集中式的穹顶式建筑成为伊斯兰建筑的标志。 尽管各地民族成分不同,地方传统差别很大,建筑也因地而异,采用的结构方式、平面布置也有变化。但是,伊斯兰教建筑却有其共同点,清真寺都喜欢表面装饰。因伊斯兰教规定禁用写实的动物纹作装饰,所以采用的题材是几何图案、阿拉伯的古兰经撷句和程式化的植物。在建筑中普遍采用富有装饰性的拱券结构,特别是大殿中使用穹顶。加之相应的建筑及装饰的陪衬(邦克楼、几何花纹等),使建筑显得更加雄伟壮观、富有神秘感。穹顶的采用在建筑上形成了与精神所融合的空间表现,这与伊斯兰教信仰有着直接的关系。经历千百年的不断探索和创造,其建筑结构水平不断提高,建筑风格不断成熟,艺术日趋完美,产生了其建筑的独特性,对世界建筑产生了极大地影响。 二、逐步中国化的清真寺建筑 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后,最初国内清真寺主要用砖石砌筑,平面布局,外观造型及细部处理基本上是阿拉伯式样。随着伊斯兰教的发展和宗教传播的需要,清真寺建筑在发展中逐步吸收了汉族建筑的特点,表现为两种建筑艺术的融合,从而创造了特有的建筑型制。尽管有些地方、有些清真寺建筑已被完全汉化,但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

西方世界的宗教艺术.

伊斯兰教的宗教艺术 伊斯兰教认为建筑是一切美术品中最持久的,而宗教建筑是美术的最高成就。“札玛尔”,清真寺的圆顶,代表着神的完美。伊斯兰建筑独具特色的是穹庐顶和拱券顶以及两个主要装饰,宗教建筑和世俗建筑共有的“帕提”和钟乳饰。“帕提”是一个拱形门厅。钟乳饰是墙和拱顶之间具有装饰性的过渡部分。伊斯兰建筑上的这种结构起源于古代巴比伦,它们很早就运用穹庐形结构于坟墓,运用拱举顶结构于宫殿、寺庙。到了萨珊王朝时期,这种建筑形式在伊斯兰建筑中占了统治地位。作为一种富有特征的形式,弯庐和拱形已经被认为是萨珊建筑的典型。在印度的阿旃陀、中国的龟兹石窟建筑中也有这种穹庐顶和拱券顶窟形,这可能是受伊斯兰文化的影响。 反对偶像崇拜,认为表现人或动物的形象,是对真主所独享特权的侵犯和亵渎,因此在清真寺既找不到人和动物的画像,也没有以宗教情节为内容的雕像。在伊斯兰教里,真主被理解成一种摆脱一切尘世成分的纯粹的精神,他不具备人类的、类人的特性,也不可能被描绘出来。认为只有思辨力量是人类认识真主和世界的一种最高的能力,因此,一切失掉物质和感性外壳的抽象概念是知识的最高形式,这从理论上证实伊斯兰教禁忌的合理性。神的意愿、趋于抽象化的思辩的升华和绝对化,与人的种种欲望和世俗享受的斗争,明显地限制艺术在正统的伊斯兰教世界中存在,或者它们至少要求艺术十分明确地改变自己形象的、感性的、情感的本质。“伊斯兰教的这种宗教一哲学的思考,结果向着有利于抽象一思辩的哲学和美学发展。艺术成为伊斯兰教结构里的某种东西,这种东西永远滞留在抽象几何图案或植物图案的一些合乎规范的永恒不变的情节中,在阿拉伯花纹和阿拉伯连体字的奇怪而夸张的交错形状中,在大君主们的墓志铭和清真寺山墙上的格言中。”(E.T.雅科伏列夫《艺术与世界宗教》17l页) 伊斯兰教的审美一艺术的原则与近东、中亚、高加索和北非的许多民族、部族的生活方式和艺术思维所具备的某些特征相吻合,这些民族和部族的艺术思维持征,是深刻的装饰感、华美感、节奏感,注重装饰图形与平面的综合统一感。由于宗教的禁忌,雕塑、绘画艺术在伊斯兰世界从未象在其它文化中那样得到充分发展。也许是游牧生活环境,而对日用物品的相对兴趣,促使伊斯兰工艺美术展现出独一无二的造型艺术价值。伊斯兰教装饰艺术中三大形式:富有生命力的植物图案、几何图形和书法文字被普遍地用于建筑物、彩饰画、地毯还有陶瓷器皿。 在一些伊斯兰国家中,陶器是艺术表现最高形式之一,他们在各种陶瓷器物上都采用装饰形式,甚至把建筑物的外观变成五彩缤纷的花朵和绿叶中穿插着铭文的奇异花园。萨珊波斯帝国时期,伊朗人在绘画中用莲花状的圆盘来代表太阳,用带八个尖角的一圆圈来代表星星,早在阿契美尼德的波斯帝国和安息王朝就有用兔或鹰代表月亮,用马代表太阳。这使我们想到龟兹石窟和敦煌壁画中的那些日月星辰图和极富装饰感的藻并画,特别是“三兔飞天藻井”。而那些在空中飞行、手中托着花盘和宝盘、几乎都是用飘动的披巾和带子装饰起来的飞天也是来源于波斯艺术。马里奥.布塞格里《中亚绘画》说:“用飘动着的飞巾来对衣饰作逼真的处理以及那长长的纤细的手,这种特征是属于伊朗艺术的。”而云冈大佛络腋上的连珠纹,则是波斯萨珊朝常用的装饰纹饰。 早在公元7、8世纪,伊斯兰教艺术的这种装饰性传统经由波斯、埃及、北非传入西由牙,影响了整个欧洲艺术。英国学者贡布里奇曾说:这要归功于穆罕默德使我们了解了东方精美的图案和丰富的色彩,它使艺术摆脱了受真实世界形体的束缚,而进入梦幻似的色彩与线条的境界。

佛教建筑与伊斯兰教建筑色彩研究

佛教建筑与伊斯兰教建筑色彩研究 摘要:佛教自进入中国以来,佛教建筑深受中国本土文化的影响,建筑主要以红黄二色为主,佛教建筑彩画逐渐趋于民俗化,以代表吉祥的瑞兽等为纹饰;而伊斯兰教的建筑深受其地域和伊斯兰教人民的思想观念影响,以蓝绿色为主,其纹饰也是以植物居多。本文对佛教建筑与伊斯兰教建筑色彩进行研究,主要是对两者的彩画颜色进行研究,并比较两种宗教建筑色彩的异同。 关键词:佛教;伊斯兰教;建筑;色彩 0引言 佛教建筑色彩的研究,针对的是佛寺的梁枋色彩研究,同时体现在彩画研究上。彩画是中国古代建筑装饰中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彩画主要是在木构的表面涂绘一些色彩的装饰画。雕梁及画栋指的就是建筑的装饰,佛教深受中国古代建筑的彩画影响。佛教建筑彩画以红黄色彩为主,也相间着绿、蓝、白等色。而伊斯兰教的建筑以清真寺为主,从全国各地的清真寺建筑中能够发现,伊斯兰教多以蓝绿两色为主,与佛教建筑颜色差别很大。 1佛教建筑的色彩分析 佛教的教义中,对于佛教建筑的色彩装饰有明确的规定,就是佛寺外墙为红色,内墙中白色部分镶嵌黑色的窗框,

木门廊装饰为红色,门廊的饰带是棕色的;另外,红色墙面上饰带的主色调为白色和棕色。屋顶及其饰带,主要是用镏金的装饰进行点缀,或者直接将屋顶刷为镏金色。佛教建筑的装饰中,除了红色用得比较广之外,黄色也是其装饰色彩中比较常用的一种,黄色自古就是皇家御用的色彩,代表尊贵、威严之意。另外,红黄二色在所有颜色中,象征着生命、阳光、万物等,与佛教的慈悲、度化生命、关爱万物等教义相近,因此,佛教装饰的主色为红黄。同时,在佛教的建筑装饰中,不同建筑的构件在颜色上也有较严的规定[1]。 佛教建筑传入中国,还受到中国封建等级和文化等的影响,因此佛教建筑中等级不同则彩画也就不同。但是,佛教建筑中彩画的共同特性是均为旋子彩画,枋上的旋子彩画,是稍次于和玺彩画的一种,它具有明显的系统等级划分。旋子彩画的主色调是蓝色和绿色,其按照图案的划分部位和青绿相间的原则等进行色彩的分布,从而使构成图案整体的色彩比较谐调和匀称。 2伊斯兰教建筑的色彩分析 伊斯兰教建筑的色彩在建筑构件上都有表现,如建筑的外墙面、门窗以及礼拜堂天花、立柱等,均是采用独具特色的色彩绘制出具有代表意义的纹饰和几何图案。伊斯兰教的绘画艺术特点主要是将宗教的神学信仰与科学性极强的几何原理,加上特殊的色彩等融合组成一种独特的伊斯兰教

伊斯兰建筑文化

伊斯兰建筑文化 城市设计学院 2011301540001 李昌文 摘要:伊斯兰是当今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其文化影响源远流长。在众多伊斯兰文化遗产中,伊斯兰的建筑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本文从理性与感性并重角度赏析伊斯兰建筑文化,以探讨伊斯兰文化的理性与感性。 关键字:伊斯兰文化建筑清真寺 “真主的仆人在路上小心翼翼地走着,蒙昧的人呼喊他们,他们回头答曰:‘和平’。” 假若世上失去了信仰,拿什么去寄养我们无处可归的精神。一千多年的沧桑巨变,封建王朝只剩下少许斑斑痕迹,而精神与信仰却在古老的教义下流转壮大——伊斯兰教。 “普通美国人心中全世界的穆斯林都一个样子﹐他们念《古兰经》﹐手里端着自动步枪﹐女人蒙着头﹐男人留大鬍鬚。但是这部影片告诉观眾﹐世界上的医院体制是穆斯林创造的﹐他们也是最早掌握了切割钻石的技术﹐古希腊的哲学着作是被阿拉伯人挽救出来然后再传授给欧洲人﹐他们把印刷术在数百年后才教会欧洲人。”纪录片《信阳帝国》如是的介绍到,从570年先知穆罕默德传播伊斯兰到1566年奥斯曼帝国苏莱曼大帝,像人娓娓道来,将人引入这信仰的国度中。 蓝天、大漠、戈壁、绿洲、雪山、冰川、草原等奇特的自然景观,无疑是引人入胜的,但在片片绿洲之上繁华的城市、宁静的乡村,一座座独具特色、形态各异的伊斯兰建筑,以其奇妙的造型、传统的建筑手法、独特的装饰艺术,构成了又一道凝重、奇丽的风景线。从公元七世纪开始,阿拉伯穆斯林就沿着海陆交通线到达了世界各地。他们或是进行贸易,又或是旅行,伊斯兰教亦跟随着他们传播着。 试图去走进这个国度,体味这个国家的世事变迁。社会的发展在不知不觉的影响着社会风貌,阿拉伯人并不像西欧的蛮族或者后来的蒙古人那样,将征服等同于烧杀抢掠和文明的毁灭,他们很聪明的吸收了被征服地区的文化,政治制度和科技,而且并不将他们的宗教信仰强加于被征服地区的人民。像中国建筑表象了深层次的思维理念,心理结构和中国人的人生观、宇宙观,伊斯兰建筑如同其宗教仪式一样,是直接从信徒的日常生活而来,它是一种绿洲建筑。 建筑总是在不经意之间将一个名族的精神与信仰毫无保留的展现在世人面前。伊斯兰建筑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之一,开始于公元七世纪的阿拉伯,以后传入印度、东南亚、北非和西班牙。12世纪传入印度后,取代了印度原有宗教建筑,莫卧儿王朝时,是其极盛时代。其代表作是建于1630-1653年的泰姬玛哈

伊斯兰建筑之我见

伊斯兰建筑综述

摘要 伊斯兰建筑,西方称萨拉森建筑,是伊斯兰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涵盖了从伊斯兰教兴起至21世纪在穆斯林地区和伊斯兰文化圈内形成的各种建筑风格与样式。伊斯兰建筑的基本类型包括清真寺、陵墓、宫殿、要塞、学校和各类文化设施,其风格影响并带动了伊斯兰文化圈内各种建筑结构的设计与建造。伊斯兰建筑作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其中之一,开始于公元七世纪的阿拉伯半岛,随后传入印度、东南亚、北非以及西班牙。它包括清真寺、伊斯兰学府、哈里发宫殿、陵墓以及各种公共设施、居民住宅等,是世界建筑艺术和伊斯兰文化的组成部分。本论文对伊斯兰建筑的起源、文化、特征、发展以及各个时期对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阐述,并列举了国内外的伊斯兰建筑实例。 关键字:伊斯兰建筑艺术清真寺

0 前言 建筑是什么?建筑是建筑物与构筑物的总称,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生活需要,利用所掌握的物质技术手段,并运用一定的科学规律、风水理念和美学法则创造的人工环境。但是脱离了历史背景、文化底蕴、地域元素、艺术韵味的建筑便变得像个没有灵魂的空壳盒子。倘若附加以民族和文化的个性体现,很可能便找到它本身富有生命力的源泉。建筑的代言符号往往决定建筑的形式,包括内部空间布局,外部造型等。往往并不是技术,而是当时的文化铸就了建筑的个性。 宗教建筑,是宗教文化的产物之一。与生俱来便带着宗教文化的气息,所传递的无不是宗教的各种信息,背后担负的文化责任之重,可想而知。人影响建筑,建筑又反过来影响人。故而,从一个建筑群甚至一个单体建筑,往往可以窥探到其背后的故事,能够听到到建筑“呐喊”出来的历史号角。 伊斯兰教始于公元610年,由穆罕默德在麦加城创立,它主要由阿拉伯人信奉,现已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经过几十年的奋斗,统一了阿拉伯半岛地区,完成了阿拉伯民族统一的伟大事业。到公元八世纪时已经形成了东起印度河和乌浒河,西至西班牙、北非,版图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国。伴随着伊斯兰教的发展,阿拉伯建筑师们积极进取,兼收并蓄,在吸收中国、印度、希腊、罗马文化的优秀营养的同时,以高度的智慧将东西方建筑文化巧妙地结合起来,加以创新,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伊斯兰建筑文化实际上就是多种文化的混合体。伊斯兰建筑以阿拉伯民族传统的建筑形式为基础,借鉴、吸收了各个时期的世界各地、各民族的建筑艺术精华,以异样的风格和丰富的造型,创造了一大批具有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的建筑物。伊斯兰建筑在伊斯兰艺术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文化的更新前进,伊斯兰建筑艺术在各个地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其艺术成就涉及范围包括伊斯兰宗教建筑礼拜寺、帝王宫殿以及陵墓等纪念性建筑艺术。故而不乏优秀的建筑作品,像可容万人祈祷的国家标志性建筑摩洛哥大清真寺、中国新疆的香妃墓,以及大量集中式构图的纪念性建筑。其建筑形式体现端庄肃穆,强调垂直的轴线,体态简洁稳定,穹顶与光塔对比强烈,厚重朴实,如早期为纪念穆罕默德登天而建的圣石庙,后期的陵墓等。细察这些有浓厚文化的建筑,对于我们了解伊斯兰文化非常有益。

伊斯兰建筑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之一

伊斯兰建筑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之一,开始于公元七世纪的阿拉伯,以后传入印度、东南亚、北非和西班牙。12世纪传入印度后,取代了印度原有宗教建筑,莫卧儿王朝时,是其极盛时代。其代表作是建于1630-1653年的泰姬玛哈尔陵。 伊斯兰建筑最大的造型特点是广泛使用尖拱和尖顶穹窿,建筑群的主体取集中式平面,建筑群常伴随着伊斯兰式花园。建筑上装饰高度发达的几何纹样图案,并采用彩色琉璃石砖,装饰性极强。 泰姬陵在这些特点方面都有所体现,不同之处在于全用白色大理石建造,局部镶嵌有各色宝石,造型完整匀称,色彩单纯而不单调,妩媚明丽,有着神话般的魅力。整个环境极为单纯、宁静而优美,碧水绿树蓝天,衬托着白玉无瑕的大理石殿堂,圣洁肃穆,从而成为伊斯兰世界最美丽的建筑,也是全世界为数不多的建筑艺术极品这一。 伊斯兰建筑艺术在中亚、北非、东南亚包括我国西北地区都有广泛的影响,出现过许多优秀作如:摩洛哥大清真寺,可容万人祈祷,成为摩洛哥国家标志性建筑。中国新疆香妃墓等。 哥特式建筑的特点是尖塔高耸、尖形拱门、大窗户及绘有圣经故事的花窗玻璃。在设计中利用尖肋拱顶、飞扶壁、修长的束柱,营造出轻盈修长的飞天感。以及新的框架结构以增加支撑顶部的力量,使整个建筑以直升线条、雄伟的外观和教堂内空阔空间,再结合镶着彩色玻璃的长窗,使教堂内产生一种浓厚的宗教气氛。教堂的平面仍基本为拉丁十字形,但其西端门的两侧增加一对高塔。 尖肋拱顶 从罗曼式建筑的圆筒拱顶普遍改为尖肋拱顶(Pointed Arch,或者干脆称为Gothic Arch),推力作用于四个拱底石上,这样拱顶的高度和跨度不再受限制,可以建得又大又高。并且尖肋拱顶也具有“向上”的视觉暗示。 飞扶壁(Flying Buttress) 扶壁(Buttress),也称扶拱垛,是一种用来分担主墙压力的辅助设施,在罗曼式建筑中即已得到大量运用。 但哥特式建筑把原本实心的、被屋顶遮盖起来的扶壁,都露在外面,称为飞扶壁。由于对教堂的高度有了进一步的要求,扶壁的作用和外观也被大大增强了。亚眠大教堂的扶拱垛有两道拱壁,以支撑来自推力点上方和下方的推力。沙特尔大教堂用横向小连拱廊增加其抗力,博韦大教堂则双进拱桥增加扶拱垛的承受力。有的在扶拱垛上又加装了尖塔改善平衡。扶拱垛上往往有繁复的装饰雕刻,轻盈美观,高耸峭拔。 花窗玻璃

伊斯兰建筑风格

伊斯兰建筑风格 作者:yanxin 日期:2007-4-20 伊斯兰建筑最大的造型特点: 广泛使用尖拱和尖顶穹窿,建筑群的主体取集中式平面,建筑群常伴随着伊斯兰式花园。建筑上装饰高度发达的几何纹样图案,并采用彩色琉璃石砖,装饰性极强。 泰姬陵在这些特点方面都有所体现,不同之处在于全用白色大理石建造,局部镶嵌有各色宝石,造型完整匀称,色彩单纯而不单调,妩媚明丽,有着神话般的魅力。整个环境极为单纯、宁静而优美,碧水绿树蓝天,衬托着白玉无瑕的大理石殿堂,圣洁肃穆,从而成为伊斯兰世界最美丽的建筑,也是全世界为数不多的建筑艺术极品这一。 伊斯兰建筑艺术在中亚、北非、东南亚包括我国西北地区都有广泛的影响,出现过许多优秀作如:摩洛哥大清真寺,可容万人祈祷,成为摩洛哥国家标志性建筑。中国新疆香妃墓等。 伊斯兰建筑最典型的特征既不是它们没有遮蔽的地点,也不是它们的建筑风格,而是其倾向于隐藏在高墙后面以及将注意力集中在室内的安排上。但是伊斯兰建筑在早期的发展阶段表现出

一种传统性。 伊斯兰建筑不可避免地发展出地区性的差异,它们融和了叙利亚、波斯和撒马尔罕的韵味,也融和了麦加和麦地那的风格。但其中没有任何一个地方的建筑可单独说明伊斯兰建筑的特色。伊斯兰建筑的发展,如同其宗教仪式一样,是直接从信徒的日常生活而来;它是一种绿洲建筑。笼统而言,古代世界曾经有过的主要的独立建筑体系大约有七个,其中有的或早已中断,或流传不广,成就和影响也就相对有限,如古埃及、古代西亚、古代印度、古代美洲建筑等,只有中国建筑、欧洲建筑、伊斯兰建筑被认为是世界三大建筑体系。在很大程度上,美育的主要内容就是艺术审美,建筑艺术是艺术诸多门类中一个重要门类,在西方,经常被置于所有艺术最重要的地位。建筑艺术也是一种艰难的艺术,没有指点是不容易入门的。 伊斯兰建筑最重要的代表就是那些清真寺。伊斯兰教的教徒每天要坚持5次祈祷。作为游牧民族的阿拉伯人,在这块干枯的土地上离不开水,因而任何一个寺院中心都有斋戒淋浴的池子或泉水、院落(叫拜楼)、水池、祈祷用的拱廊和礼拜墙,再加上米赫拉伯(礼拜墙中间凹进去的壁龛),构成了清真寺的基本面貌。米赫拉伯的功能是标明麦加的方向。此外,正入口的穹隆形门道(艾万)也是清真寺的典型特征。 伊斯兰教认为建筑是一切美术品中最持久的,而宗教建筑是美术的最高成就。伊斯兰建筑独具特色的是穹庐顶和拱券顶以及两个主要装饰—宗教建筑和世俗建筑共有的“帕提”和钟乳饰。“帕提”是一个拱形门厅,钟乳饰是墙和拱顶之间具有装饰性的过渡部分。伊斯兰建筑上的这种结构,起源于古代巴比伦,它们很早就运用穹庐形结构于坟墓,运用拱举顶结构于宫殿、寺

建筑艺术欣赏教案设计

邢台学院 教案 2014 ~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建筑艺术赏析学时学分 32学时2学分专业班级 授课教师王会京 院部美术与设计学院

本课程教学总体安排 课程名称:建筑艺术赏析 课程性质与类型:公共选修课 总学时、学分:32学时 2学分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是一门公共选修课,通过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使学生初步掌握古今中外各个历史时期、不同地域的建筑艺术风格和形式的基本特征,开拓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重点结合当今社会发展,认识和分析当前建筑艺术,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审美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在各专业深造和开拓提供活力。 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翟芸《建筑艺术赏析》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年 参考书:梁思成《中国建筑史》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年 考核方式及成绩计算方法: 要求:能够独立、系统完成设计方案 评分标准: 1、课堂情况:(30分)出勤率、迟到、早退状况 2、作业情况:(70分) 1)本课程是公共选修课,要求学生在学完本课程以后,能够掌握和熟悉各历史时期、各地域建筑创作的艺术与理论,掌握建筑代表作品的内容和形式、艺术构思、总体布局、构图的形式美特点、使用等内容。

2)考试小论文形式,综合谈谈对熟悉建筑的认识和感受,考察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课程教学日历 课程名称:建筑艺术赏析授课学期:2014 ~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

第一章教学安排的说明 章节题目:第一章建筑艺术赏析 学时分配:共2课时 第一节建筑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体 第二节建筑是空间的艺术 第三节建筑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建筑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等内容,了解空间艺术的划分依据,掌握世界建筑体系。 其它: 采用的方式授课,利用多媒体课件,结合大量图片、图例的分析与观摩来讲授理论知识。 课堂教学方案 课题名称、授课时数:建筑艺术赏析,共2课时。 授课类型:理论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多媒体 教学目的要求: 理解建筑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等内容,了解空间艺术的划分依据,掌握世界建筑体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建筑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难点:空间艺术的划分依据和世界建筑体系。

伊斯兰建筑风格室内设计浅谈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42893260.html, 伊斯兰建筑风格室内设计浅谈 作者:单珊 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6年第01期 摘要:本文扼要分析伊斯兰宗教、文化演化过程,对其建筑风格进行要素分解和归纳, 探索伊斯兰建筑风格室内设计的要点和方法。本文还对这一领域的市场前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伊斯兰文化;伊斯兰建筑风格;伊斯兰风格室内设计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03-0058-01 一、伊斯兰建筑文化 公元7世纪中叶,穆罕默德及其信徒创建了信仰独一真主的伊斯兰教。伊斯兰教本身具有人生观、宇宙观的真理性和合理性,一经建立,旋即在迅速传播。伊斯兰宗教文化显示出其开放性、兼容性、继承性、创新性和实践性的五大优势,焕发出生机与活力。阿拉伯各族人民在吸收融会东西方古典文化的基础上共同创造的具有伊斯兰特点的新文化,阿拉伯人和各族穆斯林在诸如哲学、宗教、历史、文学、地理、逻辑、数学、物理学、天文学、医学和建筑等各个领域对人类文明做出了杰出贡献,修建了诸多堪称世界最优美的一流建筑物,这些别具风采的伊斯兰建筑一度在世界建筑史上独领风骚。伊斯兰建筑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之一,开始于公元七世纪的阿拉伯,以后传入印度、东南亚、北非和西班牙。12世纪传入印度后,取代了印度 原有宗教建筑,莫卧儿王朝时,是其极盛时代。 二、伊斯兰建筑风格的特征 伊斯兰建筑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其它文化精华,形成独有的风格。清真寺强调垂直轴线,体形简洁稳定、风格厚重朴实、形象端庄浑穆,纪念性很强。在家居建筑领域,多种文化交融并带有浓郁地域民族文化特点的风格,恪守神圣的宗教崇敬,融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保留了素雅的色彩,增添了鲜活的情趣,严肃而不泛活泼,缤纷却不失庄重。 伊斯兰建筑几乎都以穹隆夸示,韵味十足。穹隆线型还常用于开孔顶部设计、装饰图案主线条等。开孔一般有尖拱、马蹄拱、双圆心尖拱、多叶拱、正半圆拱、圆弧拱等等。拱型门窗一般有大面积图案装饰。门楣、壁龛、前廊、藻井、梁枋、木柱等,多采用浓彩绘制花卉、水果、花瓶、风景及几何图案和文字。 伊斯兰的纹样堪称世界之冠,主要有谢德纹、伊斯力玛纹、巴旦木纹、石榴纹、花蕾纹、花朵纹、小花纹、叶文、文字等等,这些图案多是无限延续的方式被运用,并且其形式变化无穷无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