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K_039.未来示范城市——浦东新区临港主城区规划深化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未来示范城市——浦东新区临港主城区规划深化研究

蔡海燕

摘要:本研究站在上海设立自贸区以及打造全球城市的大背景之下,重新审视临港主城区的规划和实施情况,从功能定位、发展周期、人口规模、空间布局、城市风貌、综合交通和近期建设等七大方面展开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和建议,以指导下一步的规划建设。研究强调临港主城区应以未来示范城市为发展定位,打造宜居宜业的滨海新城区。

关键词:未来示范城市临港主城区空间规划

1.研究背景

临港地区位于浦东最东南,距人民广场约76公里,规划面积约316平方公里。历经十余年发展,临港地区从滩涂之地发展到初具规模,“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区”的规划建设已得到切实有效的实施。作为其中央核心区——主城区,规划面积约74平方公里,其规划和建设也在稳步、有序地推进。本研究站在上海设立自贸区以及打造全球城市的大背景之下,重新审视主城区的规划和实施情况。

从最初国际竞标方案开始,主城区一直秉持理想化的田园城市发展理念。从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到控制性详细规划,从一湖、三环带到城市岛,从路网格局、社区建设到大学园区,主城区全面贯彻坚持了田园城市的空间格局。近十年来主城区的建设发展是符合上位规划,富有远见而卓有成效的。但要打造成为城市建设的标杆,建设世界一流的未来城市,主城区还需在诸多方面调整、完善和提升。

图1 临港主城区历次规划演变图

2.功能定位与人口规模研究

2.1功能定位研究

根据《临港新城中心区分区规划(2008-2020)》,主城区的功能定位为南汇区行政、文化中心;临港新城综合服务设施集聚地;集中体现临港都市魅力和活力、兼具一定产业功能的中等规模滨海城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城市的核心地区。本次研究梳理了上海市层面的上位规划和临港地区历次规划及其他法定文件,认为主城区应抓住全球城市及自贸区的契机,借鉴国际著名城市,全面提升主城区的发展定位,建议为:上海建设全球城市的核心承载地之一;低碳绿色环保的未来示范城市;集中体现滨海都市魅力的宜居宜业新城。

依托上海建设全球城市和自贸区的契机,主城区将成为具有全球资源配置能力、较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全球城市核心承载地之一,以国际航运为核心功能,重点发展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创意文化、国际旅游和国际教育科研等高端现代服务业。

依托上海转型发展的战略背景,促进自然生态与城市环境的有机融合,主城区将在规划编制、城市建设、产业培育、能源利用、综合交通等各方面,采取低碳、绿色环保的规划理念和建设技术,成为引领未来城市的典范,展现上海全球城市的建设水平。

依托上海建设安全宜居都会的发展导向,主城区应以丰富多元的旅游、养老、娱乐、文化、会展、休闲等城市综合功能,集中体现滨海都市魅力和活力,成为展现都市生活环境质量、宜居宜业的标志性地区。

2.2发展周期研究

城市的兴废,本质是经济社会现象。新城正是肩负着拓展城市空间、完善城市布局的任务应运而生的。新城的生长不仅是个战略规划问题,也是一个实践检验的问题,其成败兴衰均是有规律可循的。参考一些国外远离中心城区新城的成长案例,它们大多经历了三十年以上的发展历程。研究认为临港主城区远离中心城区且无老城依托,它的发展周期将远长于上海其他新城。作为上海建设全球城市的重要发展区域,临港必须建成能独立运转的、有独立功能的、具有完整城市功能的城市, 因此其规划建设不可操之过急,应将“精明增长”作为其未来城市建设的指导思想。在正视新城正常发展周期的基础上,分期有序集聚建设,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留有空间余地。

2.3人口规模研究

研究全面梳理了临港新城已批及在编控规的人口规模,对控规未覆盖区域则以分区规划为依据。估算结论为,临港新城总人口83-90万,其中主城区47-51万人。本研究建议,为保证主城区田园城市的风貌品质,其人口规模应控制在40-50万人。基于主城区未来的功能定位及主要职能需求,规划建议未来导入的人口应与其产业定位相匹配。为疏解中心城区人口,加强新城反磁力,促进产城融合,临港地区人口规模将会逐步增加,其扩容空间建议选择在综合区、主产业区或东部围海区域。

3.空间布局与城市风貌研究

3.1总体空间布局与公共中心体系研究

主城区的形态规划通过国际方案征集,由德国GMP设计公司中标。规划理念来自于一滴水,落入平静的湖面,泛起层层涟漪波澜,环状放射的形成整个城市的空间布局和城市肌理,形成以滴水湖为核心的四个功能环带。研究建议应继续坚持这一空间格局和风貌,未来的主城区是上海打造高品质全球城市的新名片,应营造功能复合、全天候的活力中心区,多样化的公共空间与滨水景观,自然生态与城市环境有机融合的田园城市,多元丰富的居住社区与尺度宜人的宜居环境等。

空间布局应强化轴向发展概念,即沿放射性交通干线串联起跨一环带、二环带、城市岛的发展组团。强化一环带的产业功能,布局航运、金融、贸易、文化和会展等产业。居住功能主要布局在7个居住扇面中。东南片区留待未来发展考虑。

结合近几年已批控规的实施以及轨交16号线的开通,若干居住地块开发强度较分区规划时已有所提升,研究建议在分区规划的基础上结合16号线轨交站点增加1处地区级公共中心,集聚发展金融功能。强化位于申港大道的地区级公共中心,主要服务于周边校区及社区。

3.2分片区空间布局与城市风貌研究

3.2.1滴水湖(及滨湖区)

滴水湖(及滨湖区)分为三个组成部分:湖水区,岛屿区和沙滩绿化区,总面积约5.77平方公里。该区域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已建项目基本符合上位规划要求,但功能及风貌尚需提升完善。研究建议其定位为滨水休闲景观带,应恢复北岛的公共开放空间,强化参与活力。借鉴新加坡滨海湾公园并参照EDAW 景观规划,滴水湖带可设置多样化、开放公共的游憩休闲设施,形成丰富多彩的滨湖景观界面,引入多功能的娱乐休闲活动。

图3 EDAW 景观规划 图2 空间结构与公共中心体系优化建议图

3.2.2一环带

一环带是主城区的城市生活中心带,规划面积约4.24平方公里。用地性质以综合用地功能为主,主要布局新城级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较为均质。针对一环带重点功能不聚集不突出、小路网格局与大轴线路网汇集点交通压力较大、尚未形成规划高低错落有致的滨湖天际线、缺乏艺术感染力强的标志性建筑等问题,研究建议继续坚持上位规划确定的综合用地功能和小尺度宜人的路网格局;强化重要节点的功能汇聚,形成不同的“高低起伏”,核心功能主要汇聚在西部片区的四个节点;严格保证一环带规划路网的开放性,占地规模大且会超过规划街坊面积的大型公建,建议不要选址在一环带内;交通以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为主;遵循城市发展规律,东南片区为远期发展预留空间。下一轮规划应整合完善已编一环带一期城市设计及相关规划,优化环湖风貌,有序引导城市建设;参考GMP风貌规划,对一环带的开发强度细化分级,特定强度区集中位于一环带西北片区;借鉴迈阿密和新加坡,打造优美的城市滨水天际线和标志性的滨水夜景。

图4 一环带功能结构和景观节点建议图

图5 一环带天际线规划建议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