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讲解_文言特殊句式之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特殊句式之

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

编稿:程彦芳审稿:王娜

考点透视

考点明确

《考试大纲》要求“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包含“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和“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B级;“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C级。

命题趋势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这一考点在近几年高考中虽未单独设题,但其知识点遍布文章,阅读理解时许多句子涉及这方面的知识。在文言的阅读过程中,如果对古汉语中一些句式特点,尤其是像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比较特殊的句式不熟悉、不理解,必然会造成阅读的困难和翻译句子的不准确。因此,对文言与现代汉语中不同的句式的理解,应该有足够的认识。

知识讲解

古代汉语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有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包括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谓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固定结构等几类。判断句、被动句要从结构特征上去掌握,省略句则要联系上下文去推求省略的部分,倒装句要掌握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置、状语后置的规律,固定句式要记住它们的习惯用法。

本讲主要介绍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中的宾语前置句和省略句。

【高清课堂:文言特殊句式和特殊用法:开始】

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文言文判断句的最大特点不是用判断词“是”,而往往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用以对主语进行判断。译成现代汉语时要加上判断词。

常见的文言判断句有以下几种:

“……者,……也”式

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例,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2、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

“……,……者也”式

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例,

3、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4、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者,……”式

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这样的判断句比较少。例,

5、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游褒禅山

记》)

6、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爱莲说》) “……,……也”式

“也”在此表达判断语气。例,

7、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8、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过秦论》)

“……,……”式

既没有“者”,也没有“也”,翻译的时候加上“是”。例,

9、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10、荀卿,赵人。(《史记·孟荀列传》)

用“乃、则、即、皆、必”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用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例,

11、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1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13、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用动词“为”表示判断,即“……为……”式

例,

14、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廉颇蔺相如列传》)

15、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用“是”做判断动词

需要注意的是,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要注意和用作代词的“是”的区别。例,

16、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17、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孔雀东南飞》)

被动句

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有标志词的被动句;二是没有标志词的被动句,这类被动句通常被称为意念被动句。

用“为”、“为……所……”或“……为所……”表被动

介词“为”引进行为动作的施事者,与引进的名词或名词性词组构成介词结构在句中作状语。例,

32、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

3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用“于”或“受……于……”表被动

介词“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与引进的名词或名词性词组构成介词结构,在句中作补语。例,

34、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赤壁赋》)

35、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从,受制于人。(《赤壁之战》)

用“见”或“见……于……”表被动

介词“见”引出动作的主动者。例,

36、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廉颇蔺相如列传》)

37、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廉颇蔺相如列传》)

用“被”表被动

“被”引出动作的主动者,这种形式和现代汉语的被动句类似。例,

38、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贾生列传》)

39、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没有标志词的被动句

这种被动句中没有出现任何被动词,一般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进行判断。例

40、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

41、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

宾语前置句

动词可以带宾语,介词也可以带宾语。在古代汉语中,一些宾语经常放在动词(或介词)前面,这种现象语法上称之为“宾语前置”。宾语前置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一般要前置

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句子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毋、莫”等否定词表示。例,

42、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逍遥游》)

莫之夭阏——莫夭阏之

43、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邹忌讽齐王纳谏》)

忌不自信——忌不信自

疑问句中如果宾语是疑问代词,宾语一般要前置

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疑问代词,如“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二是句子必须是疑问句。例,

44、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吾谁与归——吾与谁归

45、项王曰:“沛公安在?”(《鸿门宴》)沛公安在——沛公在安

46、君何以知燕王?(《廉颇蔺相如列传》)何以知燕王——以何知燕王

47、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逍遥游》)

彼且奚适也——彼且适奚也

用“之”、“是”作标志的宾语前置

例,

48、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何厌之有——有何厌

49、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不知句读,不解惑

50、唯利是图——唯图利唯才是举——唯举才

陈述句中为了强调宾语,宾语通常前置,这种情况常见的是介词“以”的宾语例,

51、一言以蔽之——以一言蔽之

52、夜以继日——以夜继日

53、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钟山记》)

54、是以记之——以是记之

陈述句中方位词作介词宾语时,放在介词前

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