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外周血内皮组细胞的培养与鉴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外周血内皮组细胞的培养与鉴定
付强,郑昭芬∆,彭建强,何晋,王照飞
(湖南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湖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湖南省长沙市410005)
摘要:从外周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MNCs),种植在纤维连接蛋白(Fn)包被的六孔板,以EGM-2培养基定向诱导培养。培养第4天,全量换液后可见梭形或多角形贴壁细胞,镜下可见多个呈“血岛”样生长的细胞集落,集落中间为聚集成簇的圆形细胞,周边环绕放射状梭形细胞。培养初始2周,梭形细胞首尾相连呈条索样生长或两排细胞平行排列呈管样生长,并可见条索样或管样排列的细胞相互交错成网。培养至第3周,细胞呈现为铺路石样外观;经传代后具有次级集落形成能力。流式细胞术显示内皮组细胞(EPCs)表面标志物CD34,KDR呈阳性,而单核、巨噬细胞系表面标志物CD14无表达。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EPCs具有摄取Dil-acLDL和结合FITC-UEA-1的能力。
关键词:单个核细胞;内皮祖细胞;细胞形态学;细胞表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淋巴细胞分离液购自天津灏洋,磷酸缓冲盐溶液(PBS)、胎牛血清(FBS)、青链霉素购自Hyclone,EGM-2购自Lonza,胰蛋白酶购自Amresco,人纤维连接蛋白(HFN)购自merck,DiI-acLDL购自Molecular probes,FITC-UEA-I、Galetin 购自Sigma,PerCP/Cy5.5-KDR、PerCP/Cy5.5-IgG购自BioLegend,PE-CD34、PE-IgG、FITC-CD34、FITC-IgG购自Beckerman。外周学取自本课题组志愿者。1.2 方法
1.2.1 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外周血MNCs及其诱导培养
1.2.1.1 采集人外周血25ml至含枸橼酸钠的50ml离心管,然后将抗凝血用
PBS等倍稀释;将稀释后的抗凝血与人淋巴细胞分离液按1:1的比例沿离心管壁
缓慢置于淋巴细胞分离液上,4℃、400g离心30 min;离心后分为4层:上层为血
浆、血小板和PBS,中层为淋巴细胞分离液,底层为红细胞和粒细胞,中层与上∆通讯作者。E-mail:***************
长沙市民生科技支撑资金专项K1106022-31
层交界呈混浊的白膜层为MNCs层;用移液枪吸取MNCs层收集于新的50ml离心管中,用适量PBS洗涤两遍;洗涤条件为:4℃、250 g离心10min。
1.2.1.2 接种前预先将6孔板用50ug/ml Fn包被24小时(5μg/cm2),接种时吸弃Fn,用PBS洗涤2次;用EGM-2诱导培养液(含 10%FBS和100U/ml青链霉素)重悬MNCs;用EGM-2诱导培养液调整其浓度至5×106个/mL,接种至6孔板中,每
,湿度大于95%下培养;4天后首次更换培养液继续培孔加2mL,置于37℃,5%CO
2
养,以后根据营养状况每周换液2-3次,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内皮祖细胞的形态特征。
1.2.1.3 待细胞融合约80%时,弃尽旧培养液,用2mlPBS洗涤2次,用0.25%胰蛋白酶-0.02%EDTA 200μL消化约1min,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若细胞胞质回缩、细胞间隙增宽、细胞变圆,立即用EGM-2培养液2mL终止消化,轻柔吹打混匀细胞;吸取细胞悬液置入15mL离心管中,用PBS稀释至15mL,4℃下100g离心5min,洗涤后加入EGM-2培养液重悬细胞;细胞计数后以1×104/cm2的接种密度进行传代,根据营养状况每周换液2-3次。
1.2.2 人外周血EPCs的鉴定
1.2.2.1 EPCs表型流式细胞术鉴定:第二代细胞培养至约80%融合时消化至加入1ml PBS的EP管中,250g离心5min 洗涤细胞;用PBS重悬细胞,调整细胞浓度为1.0×107/ml,取1OO ul细胞混悬液置于编号(A,a-C,c)的EP管中;A-C管中分别加入下述直标抗体10 ul:鼠抗人PE-CD34、鼠抗人PerCP/Cy5.5-KDR、鼠抗人FITC-CD14,同型对照a-c管中加入等量各自荧光标记的鼠IgG,室温避光孵育1h;孵育完毕后各管加入PBS 500u1,250g,离心5min,用500u1 PBS重悬、混匀后,Accuri C6流式细胞仪检测。
1.2.2.2 EPCs摄取Dil-acLDL和结合FITC-UEA-1的功能鉴定:细胞接种前将圆形盖玻片浸于含200μl Galetin的24孔板中,孵育过夜;次日吸弃Galetin,消化第二代细胞,传代接种至24孔板中盖玻片上,根据营养状况及时更换培养基;
待细胞融合约50%时吸弃培养基,PBS漂洗3次,避光加入含Di1- ac-LDL(10 ug/mL)
, 95%湿度下孵育4小时;孵育完毕吸弃培养的培养液200 ul,置于37℃, 5%C0
2
液,PBS漂洗3次,加入4%多聚甲醛固定30 min;吸弃4%多聚甲醛,PBS漂洗3次,避光加入FITC-UEA-1(10 ug/mL)200 ul,置于37℃, 5%C02, 95%湿度下1小时。滴少量Fluorescence Mounting Medium于载玻片上,用镊子小心将盖玻片夹出,PBS 浸洗3次,吹干后覆盖于载玻片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拍照。
2.结果
2.1 EPCs形态学特征
外周血MNCs诱导培养第4天,全量换液后可见梭形或多角形贴壁细胞(图1A),镜下可见多个呈“血岛”样生长的细胞集落,集落中间为聚集成簇的圆形细胞,周边环绕放射状梭形细胞(图1B)。诱导培养初始2周,梭形细胞形态逐渐变细长,数量逐渐减少,未表现出明显的增殖能力,期间可见细胞首尾相连呈条索样生长或两排细胞平行排列呈管样生长,并可见条索样或管样排列的细胞相互交错成网(图1C)。诱导培养至第3周,细胞呈现为铺路石样外观;经传代后椭圆形细胞具有次级集落形成能力(图1D);传代后细胞增殖迅速,3-4天细胞即融合成片。
图1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向内皮祖细胞定向诱导培养的形态学特征。
2.2 EPCs的鉴定
2.2.1 EPCs表型流式细胞术鉴定
流式细胞术检测EPCs的表面标志,结果显示CD34,KDR呈阳性,而CD14无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