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循环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aroreceptor Resetting
Chemoreceptor reflex
2. 化学感受性反射: 在低氧、窒息、失血、动脉血压过低和酸 中毒时,能对心血管活动进行调节 反射弧 感受器 — 颈动脉体(更为重要) 主动脉体 传入神经 — 窦神经(加入舌咽神经) 迷走神经 中枢 — 延髓孤束核 传出神经 — 躯体运动神经等 效应器 — 呼吸肌、气道肌
∵Ca2+↑— 2期Ca2+ 内流↑
Na+ -Ca2+ 交换↑
ATP↑ 传导加快,收缩同步
ACh - 激活G蛋白 - K+ 外流↑- 超极化 cAMP↓-Ca2+ ↓
负性变时作用 — 心率减慢 ∵ K+↑,4期最大复极电位↑,自动去极速度↓

负性变传导作用— 传导减慢 ∵ Ca2+↓ — 0期去极速度↓,幅度↓
心房
心室
肺循环大血管壁
3. 心肺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
反射弧 感受器 心房、心室和肺循环大血管壁 传入神经 迷走神经(大部分) 交感神经(少数) 中枢 心血管延髓? 传出神经 心迷走神经、交感神经(肾神经) 效应器 骨骼肌、肾素、血管升压素
特征


适宜刺激:机械牵张:BP/V 牵张感受器 化学物质:前列腺素、缓激肽等 低压力感受器,容量感受器
化学感受器 呼吸中枢 (延髓孤束核) 呼吸运动神经元 (脊髓)
PO2, BP , H+
阻力运动神经元 (延髓)
心血管活动
呼吸肌 (膈肌、肋间肌、腹肌) 气道肌 (气道平滑肌、咽喉肌、舌肌) 肺通气呼吸加深加快 PaO2、PaCO2 、pH
2. 化学感受性反射
化学感受性反射的生理效应

主要效应:使呼吸加深加快,间接引起HR ↑,心输 出量↑,外周血管阻力↑, BP↑。
肾内机制 神经机制 体液机制
肾近球细胞
血管紧张素原
肾素
醛固酮 血管紧张素I
ACE
水钠重吸收
血管收缩
BP
血管紧张素II
血管紧张素III
Renin-Angiotensin System
RAS
2.生理作用:
Angiotensin I (十肽): 不明显 Angiotensin II: • 全身微动脉微静脉收缩 (八肽) • 中枢交感缩血管紧张性 • 交感神经末梢释放NA 活性很高的 • 血管升压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升压物质 • 抑制压力感受性反射 •肾上腺皮质球状带释放醛固酮 可引起或增强流渴觉,并导致饮水行为 Angiotensin III: • 缩血管作用< ANG II (七肽) • 促醛固酮合成释放作用>ANG II
1. 产生 2. 释放
• 体液渗透压改变 • 血压改变 • 低氧、伤害性刺激 3. 作用 ① 抗利尿

② 缩血管
Humoral Regulation
Humoral Regulation
(四)其他体液因素
血管内皮生成的血管活性物质 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 心房钠尿肽 前列腺素 阿片肽 组胺
2. 化学感受性反射(chemoreceptor reflex)
3. 心肺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 (Cardiopulmonary Receptor)
Baroreceptor Reflex
1. 压力感受性反射(减压反射) 反射弧
感受器(高压力感受器) — 颈动脉窦,主动脉弓(适宜 刺激是血管壁的被动扩张) 传入神经— 窦神经(加入舌咽神经-延髓-孤束核)、 迷走神经
Baroreceptor Reflex

不同动脉血压 时窦神经纤维 和主动脉弓神 经纤维的放电
压力感受性反射的特点
1、负反馈调节机制,且具有双向调节的能力。 2、主要对急骤变化的血压起缓冲作用 3、使心率减慢的传出效应十分明显 4、当血压持续升高时,压力感受器反射可发生重调定, 即反射的调定点上移所致
交感缩血管神经(-) 心交感神经(-)
阻力血管舒张 容量血管舒张
心脏活动↓
血管舒张
外周阻力↓
静脉回流量↓→ 心输出量↓
血压 ↓
外周阻力↓
Baroreceptor Reflex
Baroreceptor Reflex
Baroreceptor Reflex
Baroreceptor Reflex
Baroreceptor Reflex
1.产生:肾近球细胞合成和分泌肾素,
水解由肝脏合成和释放的 AngiotensinogenAngiotensin I,ACE 水解 Angiotensin IAngiotensin II,血管紧张素酶A 水解 Angiotensin IIAngiotensin III
Renin-Angiotensin System
脑血流心血管神经元心血管反射
Cardiovascular Reflex
(一) 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 (二) 心血管中枢 (三) 心血管反射 (四) 心血管反射的中枢整合型式 整合型式的反应→血流分配能适应机体当时功能活 动的需要。 防御反应(defence reaction) 运 动 睡 眠
与ACh共存
ACh VIP
腺细胞分泌 局部血流增加
Nervous Regulation
交感缩血管
末梢递质 去甲肾上腺素
交Fra Baidu bibliotek舒血管
乙酰胆碱
副交感舒血管
乙酰胆碱
受体
效应器 效应 紧张性 活动
、 2
绝大多数血管
M受体
骨骼肌血管 血管舒张
M受体
消化、外生殖 血管舒张
- 血管收缩 2 - 血管舒张 (较弱)

(心房钠尿肽)
Regulation of cardiovascular activity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局部血流调节
Autoregulation
三、局部血流调节 各器官组织的血流量一般取决于器官组织的代谢 活动,无外来神经和体液因素影响,各器官组织的血 流量受到局部血管的舒缩活动的调节—自身调节。

正常时此反射对心血管活动和血压调节作用不大。生理 意义不在于调高血压水平,而是在缺氧、窒息或脑血供 不足而可能危及生命时增加循环系统的总外周阻力,使 全身血量发生重新分配,以保证心、脑等重要器官的血 液供应。故是一种移缓济急的应急反应
Cardiopulmonary Receptor
3. 心肺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低压力 感受器) 感受器:
生理意义:在于调节短时间内发生的动脉血压的变化, 维持动脉血压的稳态。 急性出血或由平卧位起立时 思考:从卧位到站位,人体的血压有何变化,为什么?
血压突然↑
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兴奋性↑
Ⅸ、Ⅹ 孤束核
交感缩血管 中枢紧张性↓
心交感中枢 心迷走中枢 下丘脑视上核、 紧张性↓ 紧张性↑ 视旁核(-)
心迷走神经(+) 血管升压素↓

心交感神经
ACh N
NE
1

心迷走神经
ACh N
ACh
M
NE — cAMP↑— L- Ca2+ 通道激活

正性变时作用 — 心率增快
∵If ↑ — 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加快

正性变传导作用 — 传导加快
∵Ca2+ ↑ — 0期上升↑ 、幅度↑

正性变力作用 — 收缩增强
肌浆网释放、摄取 Ca2+↑

反射效应:HR,BP ,利尿 尿量
心肺感受器反射的主要功能是调节循环和细胞外液量
Cardiopulmonary Receptor Reflex
血压/容量 前列腺素、缓激肽
心肺感受器
交感紧张性 迷走紧张性 肾素 血管升压素
交感紧张性
HR , BP , 肾血流, 尿量, 尿钠
皮肤、肾、胃肠道血管收 全身血管收缩 缩
平滑肌、肝脏、冠脉血管 极弱 舒张
视剂量而定,小舒,大 收
++ +++ ++ ++
+++ +,0,+
Humoral Regulation
(三)血管升压素
(Vasopressin) 1. 产生
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 ↓ 神经垂体贮存 ↓ 释放入血
(三)血管升压素(Vasopressin)
BP↑
(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epinephrine, adrenaline)(强心剂) 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 noradrenaline)

(升压药) 同属儿茶酚胺类(catecholamine, CA)
来源(肾上腺,少量交感神经末梢)
生理作用比较
Humoral Regulation
Humoral Regulation
兴奋 1受体 受体 2受体 心脏 心率 离体 1 在体 受体 血管 2受体 总外周阻力 收缩压 血压 舒张压 平均动脉压
项目 受体
肾上腺素 ++
++ + + +
去甲肾上腺素 +++
+ 极弱 + - (降压反射)

中枢 — 延髓孤束核 传出神经— 心迷走、心交感和交感缩血管
效应器— 心脏和血管
在血压的短期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1. 压力感受性反射 特征 机械/牵张感受器 范围:传入冲动与动脉血压(60~180mmHg) 成正比 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敏感>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 搏动性变化>非搏动性变化 兔有独立的减压神经
2.血管的神经支配 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Vasoconstrictor fiber) 人体大多数血管仅接受交感缩血管纤维的单一神经支配 •密度分布不同,密度最大的是皮肤血管,其次是骨骼肌血管和内 脏血管,密度最小的是冠脉和脑血管。 同一器官中,动脉中的分布密度高于静脉,微动脉的分布最密。 舒血管神经纤维 (Vasodilator fiber) 交感舒血管(人类中尚未肯定) 副交感舒血管(仅少数器官) 脊髓背根舒血管纤维(见于伤害性刺激) 血管活性肠肽神经元(VIP)

代谢性自身调节机制:
肌源性自身调节机制:
代谢性自身调节机制
肌源性自身调节机制
血管平滑肌被牵张时其肌源性活动加强。在肾血管表现特别明显
动脉血压的长期调节
神经调节是快速的、短期内的调节,主要是通过 对阻力血管口径及心脏活动的调节来实现的;
HR
(三) 心血管反射
4. 躯体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
刺激躯体传入神经(刺激的强度和频率)心血管反射 5. 其它内脏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
扩张内脏器官心血管反射
6. 眼-心反射与高尔兹反射( Goltz reflex) 压迫眼球、挤压腹部心血管反射
7. 脑缺血反应(brain ischemia response)
CIRCULATION
第一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
第二节 心脏的生物电现象及节律性兴 奋的产生和传导
第三节 血管生理
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第五节 器官循环
Regulation of cardiovascular activity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自身调节
一、神经调节
(一) 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
1. 心脏活动受心交感神经和心迷走神经双重支配
Cardiovascular Reflex
高级中枢 局部 环境 延 髓 心血管中枢 外周感受器 心迷走神经 心交感神经 心交感缩血管神经
二、体液调节
血液和组织液中化学物质对心肌和血管平 滑肌活动的调节作用。
(一)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 Renin-Angiotensin Aldosterone System
情绪激动、 交感缩血管紧张 剧烈运动时
调节局部血流
调节外周阻力及 与骨骼肌血 生理作用 血压、血流量 流增加有关
心血管中枢神经元分布在从脊髓到大脑皮层的多个水平
(二) 心血管中枢 与心血管活动有关的CNS神经元集中的部位 1. 脊髓 胸腰段灰质中间外侧柱—— 传出信息的最后公路 2. 延髓是心血管活动的基本中枢 缩血管区 / 舒血管区 / 传入神经接替站/ 心抑制区
中缝 隐核
多条传入途径 的接替站
孤束核
延髓头端 腹外侧
疑核 迷走背核
中间外侧柱
(二) 心血管中枢
1. 脊髓 2. 延髓是心血管活动的基本中枢 3. 脑干以上心血管中枢 复杂的整合
下丘脑体温调节、摄食、水平衡和防御反应 边缘系统与情绪激动相配合 皮层与随意运动有协调的相关效应
(三) 心血管反射 1. 压力感受性反射(Baroreceptor Reflex)

负性变力作用— 收缩减弱。细胞内的cAMP ↓ K+
2+↓ — 平台期缩短 — Ca ↑

Ca2+↓
心交感和心迷走的相互关系
• •
相互拮抗 正常成年人,以心迷走紧张占优势;对血 管紧张性则以交感缩血管紧张性占优势 突触前调制

肽能神经元
释放的递质:神经肽Y,血管活性肠肽VIP等 递质共存:单胺和Ach 参与对心肌和冠脉的调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