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澍演讲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普利兹克建筑奖被视为建筑专业的最高荣誉[4]。1979年由美国芝加哥普利兹克家族通过旗下凯悦基金会创立,由专业评审委员会每年评选出一名作出杰出贡献的在世建筑师。获奖者可以获得10万美元奖金和获奖证书,1987年后委员会还为获奖者颁发一枚铜质奖章。颁奖典礼在每年5月举行,地点则在世界各地的著名建筑物内。

3,王澍成为建筑界诺贝尔奖中国第一人。2012年5月25日,普利兹克建筑奖(The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颁奖典礼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这是这一有建筑界“诺贝尔奖”之称、全世界公认的代表建筑行业最高荣誉的奖项自1979年创立以来首次在中国举办颁奖典礼,

王澍,作为活跃在中国建筑第一线的建筑大师,他的作品总是能够带给世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即使是对那些建筑司空见惯的人而言。他也是首位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的中国建筑师。4

1963年11月4日生于新疆乌鲁木齐

1985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建筑系学士。

1988年毕业于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硕士研究生。

2000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建筑设计与理论专业城市设计方向博士。

2012年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他是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人。

现在中国美术学院环境艺术系任教

5

凭着对项目场地的独特见解,对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中的高超表达,以及对不同建筑材料组合的巧妙把握,使得王澍的作品有着一种独特的象征性和延续性。这种特殊的属性从何而来:引用王澍本人的话来讲:“在当大家拼命赚钱的时候,我却花了六七年的时间来反省。”也许正是这六七年时间的反省,使得王澍能够在浮躁的社会和喧嚣的环境中静下心来,细细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魅力,并发掘其与建筑内在的微妙关系。王澍说过,每次做设计时,不只做一个建筑,而是设计一个保有多样性和差异性的世界,走上一条重返自然的道路。

6放眼当下,中国目前城市化进程正引发一场关于建筑应当基于传统还是只因面向未来的讨论“30多年前,二十几万个村落在整个中国形成的一个体系,就像绘画中出现的一样,有着无与伦比的伟大成就。然而30年后的今天,可能只剩下八千多个这样的村子。”王澍忧虑的说他所感到奇怪的是,竟然没有人注意到它们正在消失。”在王澍眼里,他要做的是唤醒一片几乎没有记忆的城市,将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这显然不单单是一个建筑师能做到的,与此同时他还要是一个思想家。

7

建筑师王澍想告诉人们的是,循环利用人们眼中的废旧材料也能造出“桃花源”。这也一一体现在了他的那些代表作中。

海宁市青少年宫(1988-1989,已建成);

垂直院宅:杭州钱江时代(2001)

宁波美术馆(2002,已建成)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规划及建筑设计(已建成)

宁波博物馆2005

南宋御街陈列馆(2009,已建成)

2010年中国世博会宁波滕头案例馆(已建成)

9

10王澍坚称自己是个文人,建筑设计只是情趣所在,“现代建筑最无能之处在于,它们只是一些自足的作品,经常找不到返回真实的生活世界的道路。”

在正式跨入建筑领域后,王澍坚决抛开流行的西方建筑学标准,坚守中国传统的建筑风格。王澍说,他厌恶高大威武的标志性建筑,他所设计的中国美院象山校区,骨子里体现的正是中国传统文化。在我看来,中国传统文化的显著特点有四,即世代相传,民族特色,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这些特点在象山校区中彰显无遗。

11比如说在建筑完成后,王澍把校园的一些空地租给农民耕作,这样学生就可以在上课之余看到另一种劳动方式在眼前呈现,在行走之间也能宛若江南水乡。我们知道,中国三大产业中的第一产业就是农业,显然王澍在规划校园时并没有忽略这一点。

12说到这个象山校区,王澍称当他接手这个项目时想到的就是改变,批判式的改变,当然这个批判是双向的,教育与自己,他要做的是一个中国大学中前所未有的柏拉图式的校园,是一个自由的校园,学生不再受到传统教育的束缚,大胆得想象。正是这样,王澍设计时的角度被他自己称作为“哲匠式”的角度,即带有哲学气质的工匠。这也与他心目中的理想教育所吻合,将文人与工匠结合在一起。

13 当我漫步在校园中时,眼前的建筑学院主楼令我感触颇深,连绵起伏的屋顶,清澈的水中倒影,清晰的建筑线条,都为整座校园添色不少。

14当我走进这栋建筑时,我不由自主地体会到了一种进山的感觉,王澍用了中国式的手段通过很短的空间分出三层,使中间的空间展现出非常宁静的氛围,也就是这三层,第一层是一个通过竹子与玻璃门的结合,第二层,也就是第二道门,借景第三层的木门,通过木门就进入到了一个非常安静祥和的地方。

15,说到这栋建筑,不得不说它的材料,一个惊人的数字将被提起,700万,王澍让工人收集了当地拆迁旧房屋的砖砖瓦瓦来堆砌起这一作为大的建筑,最终使用了700多万块,这也印证了他说过的一句话,要用一砖一瓦,在破旧中寻回中国的记忆。当我发现这些时,顿时对这栋建筑肃然起敬,觉得他是一个有尊严的艺术。

16,同时,王澍对窗户的设计也十分值得品味,他借鉴柯布西耶五大设计理念底层架空,屋

顶花园,自由平面,带形长窗,自由立面中的带形长窗,传统建筑是墙体承重。所以开不了带形长窗,而现代建筑是柱子,梁,楼板承重。所以开窗比较自由。这也寄托了王澍对自由的信念

17说到这个起伏不定的楼梯设计,其实也是经过王澍精心构思的。

18他参照了杭州灵隐寺前的飞来峰,把佛比作了老师,游客比作学生,而佛像前连绵起伏的道路代表了人对知识的探求与了解是会经历高低起伏辗转徘徊的状态,他也希望通过整个的环境与空间的营造让学生在学习与领悟的氛围中进入自由的想象的状态,同时这也代表了一种美学,即建筑和风景,由于中国悠久的绘画与风景传统,建筑和风景是完全融入到一起的,建筑就是风景,风景就是建筑的一部分。

19当象山校区刚建成时在建筑界引起巨大反响,有的建筑师甚至声称要在杭州看最难看的建筑就去象山校区。我认为每个人看事物的角度不同,有人仅仅关注了外表,而没去注意其内在的含义,王澍的建筑正是把传统与现代相融合,他通过隐居在杭州10年,从自然中寻找与获得原始生活的态度,从乡土建筑中寻找与未来对话的可能,作为孜孜追求传统建筑向现代建筑融合的王澍获得普利策奖实至名归。

20下面说说杭州这个地方,古人赞其,“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表达了古往今来的人们对于这座美丽城市的由衷赞美。元朝时曾被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赞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城”。而王澍与这座城市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杭州是王澍隐居的地方,为何用隐居一词,因为王澍在开始接项目设计之前经过了10年左右的考察研习时间,把七年建筑学所学的框架与技术性的东西逐渐淡忘,他在杭州不断地搬家,为的是寻找,寻找一种杂乱之美,而正是这段看似无用的岁月的积淀,让王澍看到了差异的世界,这也对他之后改造重建南宋御街起到了深远的作用。

21最初,王澍并不想接下这个项目,“触及的利益太复杂。”

面对找上门来的政府,王澍提了3个条件:第一,要想做好,至少三年,设计之前,必须有至少半年的时间做深入调研;第二,坚决不做强制拆迁,保持足够数量的原住民,要保持生活的魅力;第三,不做假古董;

王澍了解政府的心情:“我知道你们很急,希望我们马上就做设计。可能7月份开始做设计,年底就动工,这是中国的政府项目一贯的作风。”

本以为这3条苛刻的条件提出来,对方就知难而退了,可出乎他的预料,政府竟然全部答应了。

改造后的御街南部如今成了步行街,而且引入一条清流水渠,让御街顿时变成一个典型的江南水乡美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