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古诗三首——望洞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 古诗三首

第三课时《望洞庭》教案

【教学内容】

《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在被贬为朗州司马后,赴任的途中经过洞庭湖时所作。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洞庭月夜图,重在表现洞庭湖的柔和秀美。全诗纯然写景,既有细致的描写,又有生动的比喻,诗人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教学目标】

1、学会《望洞庭》诗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

2、通过品读,想象《望洞庭》古诗词所描绘的画面,感悟意境,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

3、体会作者描写月夜洞庭美景时的情怀。

4、拓展吟诵洞庭美景的名句,达到深化和积累的目的。

【教学重点】

理解“两相和”“白银盘”和“青螺”,想象诗人笔下的月夜洞庭水天一色的画面美,感悟诗境。

【教学难点】

通过品读,想象《望洞庭》古诗词所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

【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讨论。

一、趣味导课

1.出示课题。

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淼,碧波万顷,水天相接,气象万千,号称天下第一水。自古以来,它以湖光山色引人,使得许多文人墨客为之倾倒,留下了无数名篇佳句。

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洞庭湖的美景吧!

今天我们要学的《望洞庭》就是唐代诗人刘禹锡途经洞庭湖时留下的诗句。

2.简介洞庭湖。

谁知道洞庭湖在哪呢?(湖南省)洞庭湖古称“云梦泽”,为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号称“八百里洞庭湖”。洞庭湖的意思就是神仙洞府,其最大的特点便是湖外有湖,湖中有山,渔帆点点,芦叶青青,水天一色,鸥鹭翔飞。春秋四时之景不同,一日之中变化万千。著名诗人范仲淹来到洞庭,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经典之作。

3.简介作者。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汉族,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晚年自号庐山人。唐代大儒、哲学家、文学家、诗人,有“诗豪”之称。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

巷》等名篇。

(设计意图:介绍刘禹锡生平和洞庭湖,考查学生课前搜集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读诗的欲望。正所谓“不积跬步,何以至千里”,熟读古诗,人人过关,是下步教学的良好开端。)

二、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正音:未、庭、磨、银盘

2.朗读课文,指名试读,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节奏,读通诗句。

3.学生按节奏自由朗读,要求:放声朗读,读准字音。

4.齐读课文,找一找诗句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明确:“洞庭”“湖光”“秋月”“潭面”“无风”“镜”“遥望”“山水”“白银盘”。

三、精读领悟

(一)借助注释,理解古诗。

1.学习前两句“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相:相互。和:和谐、协调。湖光:湖水的光。秋月:能够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潭面:是指洞庭湖面。未:没有。磨:磨拭。镜未磨:指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明确:这句诗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十分和谐。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2.学习后两句“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遥望:远望。点题,能够看出诗人离洞庭湖有一段距离。山水色:山就是指君山。

明确;这句诗的意思是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颜色,就像一颗青螺缀放在白银盘中。

(二)精读课文,领悟诗情。

1.如何理解“两相和”的“和”字?

明确:湖光与秋月两者融合在一起,月光如水,水映月光,水月澄洁一色,一片宁静的氛围,一派和谐之美!一个“和”字让人有多少遐想啊,“和”字就是这首诗的“眼睛”,叫诗眼。

2.“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这里藏着一个精确的比喻,你读出来了吗?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

明确:把“潭面”比作“铜镜”,湖面就像没有经过磨拭的铜镜一样,没有鲜亮的光泽,有些模糊,有些迷蒙,平而不滑,明而不亮,朦朦胧胧。“镜未磨”用来形容月夜湖光,形象地写出月光下湖面的缥缈、朦胧之美,真是恰到好处。

3.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这句诗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怎样理解这一句?

明确:诗人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

螺)。我们来想象一下,在皓月银辉之下,洞庭山愈显青翠,洞庭水愈显清澈,山水浑然一体,望去如同一只雕镂剔透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三)品读课文,想象一下诗中所描绘的景象,思考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朗朗清月,洒下如水的月光,湖面无风,水平如镜,“镜未磨”写出了浩阔湖面,涟漪轻起,波光粼粼,呈现出迷蒙之美。静静的月,静静的湖,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沉静、和谐、秀美的景色。诗人放眼远望,只见青翠的君山倒映水中。水白山青,相依相伴,恰如一颗青螺缀放在白银盘中,如一种工艺珍品,使人爱不忍释。

(设计意图:诗中有画,读诗要想象重现诗中的画面;画中有诗,读诗要欣赏诗中精妙语言对画面的描述。如诗如画,品诗赏画,古诗词文字精简,给读者留下了非常广阔的想象空间。通过启发学生想象,填补了诗句的含蓄和跳跃,丰富了诗句的语言和画面。学生边读诗,边想象,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四、总结拓展

1.总结归纳。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洞庭月夜图,语言凝练,构想新奇,意境静美。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准确的比喻,生动地描绘出了洞庭湖那美妙的秋月风光,表达了对洞庭湖的赞美之情。

2.积累拓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