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人教部编版导学案: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合集下载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教案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教案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从晚清到民国,中国的经济、社会生活、教育文化事业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了。

民族工业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下艰难发展,同时也出现了一批著名的企业家。

不过,近代民族工业总体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集中于轻工业部门,地区分布也极不平衡。

伴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中国人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乃至风俗习惯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人们在外来生活观念的冲击下,不断求新求变,一系列新事物不断出现。

从总体上看,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

为了适应时代的需求,近代教育不断改革。

建学堂、废科举、立学制,中国近代新式教育制度逐渐建立起来。

与此同时,新闻出版业也发展起来,人们得以更加方便地获取知识和信息。

20世纪初以后,中国文艺创作空前繁荣。

一批优秀的文学家、艺术家和文艺作品,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唯物史观了解近代中国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知道人类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是社会生活的基础,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因素;文字是革命斗争的有力武器,大众传媒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一定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 时空观念比较中国近代社会生活与现代社会生活,学会用纵向比较的方法学习历史;知道近代中国教育文化事业发展中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 史料实证依据历史文献资料及视频、图片等史料,了解近代著名实业家张謇等人创办企业的经历;充分利用剧照、图片、绘画、文学作品等史料,了解近代文学艺术的发展历史解释认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分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缓慢的原因,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比较中国近代社会生活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够用发展的观点分析历史问题;掌握近代教育文化事业发展的基本史实,提高分析和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家国情怀 认识近代实业家的爱国情怀,增强爱国情感;培养社会进步观和与时俱进的态度;通过学习近代文学艺术,提高艺术鉴赏能力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内容要求教学目标 通过了解张謇兴办实 1.了解张謇等人兴办实业的事迹,认识近代实业家的爱国情怀,业的典型事例,知道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艰辛历程;通过了解民国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知道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曲折过程增强民族情怀和爱国情感,培养与时俱进的进步观。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导学案(无答案)
3.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的良机,出现了“”。其中发展最快的是和。一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再度受挫。
4.随着国民党官僚资本的建立和扩张,民族工业除了受和的双重压迫外,还遭到的摧残。处于夹缝中的民族工业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顽强地挣扎着,出现了、卢作孚、侯德榜等著名企业家。
五、检查反馈:
1.“1866年,方举赞投资200元,在上海虹口创办了发昌机器厂。建厂时,只有一座打熔炉,四五个工人。19世纪70年代,这家工厂发展很快,已经能够制造小火轮船,但是,它制造的小火轮船的发动机均为英国制造。进入80年代,发昌机器厂受到外商排挤,日趋衰落,到90年代,终于被英商开班的耶松船厂吞并。”从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出的信息有( )
5.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总的来说还比较落后。它们资金,规模,技术,而且主要集中在部门,重工业基础极为。地区分布也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的大城市。
社会生活的变化
1.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商品的流通,逐渐改变了人们的和。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张謇办实业的了解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原因的探究,使学生掌握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和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艰难历程,感受中国社会发生的深刻变革,形成振兴祖国、自强自立的民族认同感。
二、学习重难点:
1、正确理解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近代交通在中国的出现;社会习俗的变化。
A.洋务运动的兴起B.辛亥革命的推动
C.新文化运动解放了思想D.中国共产党的提倡
9.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中国实现了首次太空行走。19世纪后期,中国人出行能借助的最先进的交通工具是( )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导学案

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张謇实业救国的史实;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等新式交通工具;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2、能概括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能分析出不同时期发展的原因。

学习重点:张謇实业救国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学习难点:不同时期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一、自主学习:(根据学案,自学课文,在课本上勾划,记下发现的问题组内交流)1、找出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时间、背景和状元实业家是谁?2、找出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何时得到发展?处于短暂的春天、再度受挫分别是什么时期?3、请结合教材,说一说传入中国的新式交通工具有哪些?给人们带来了哪些便利?4、伴随着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也开始发生了哪些深刻变化?二、合作探究:材料一1914到1919年我国面粉出口情况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外商加大进入中国市场的力度,外资实力雄厚,技术先进,民族企业明显处于劣势,生存发展实是不易,作为一国之政府不但不支持,反而与民争利……大生纱厂顿时转赢为亏,损失巨大,外负债多达400万两。

材料三:图片《民国初年江浙地区民族工业分布图》(1)根据材料一,说一说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一战期间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有哪些?(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战后继续发展,但到了20世纪30、40年代却为什么陷入了萧条?(4)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三座大山的压制下,求生存、图发展,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呈现出怎样的特征?三、课堂小结:知识整合(围绕学习目标,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网络,5分钟)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课堂检测1、古代有“投笔从戎”报效国家的班超,近代有中过状元后来选择了创办实业道路的()A.张謇B.孙中山C.荣德生D.范旭东2、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主要行业集中在( )A.采矿业B.机器制造业C.轻工业D.造船业3、下列不属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特点的是()A.总体来说比较落后B.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C.地区发展不平衡D.民族工业产品主要出口国外4、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出现在( )A.抗日战争胜利后B.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C.大革命期间D.洋务运动期间5、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短暂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①北洋政府加大了对民族工业的扶植力度②辛亥革命扫除了民族工业发展的一些障碍③帝国主义国家无暇顾及,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掠夺④民族企业家找到了快速发展的途径⑤民族工业通过军火生意积累了发展的资本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C.②③D.③④⑤6、材料一:通州之设纱厂,为通州民生计,亦即为中国利源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是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的一课。

本课主要内容是讲述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展示了我国在农业、工业、商业、科技、教育、文化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本课是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发展变化的重要窗口,对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增强国家认同感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经济和社会生活方面的知识相对较弱,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这一领域的认识。

同时,学生对于历史的认识还处于感性阶段,需要通过具体的事例和数据,使学生对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有更深刻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经济和社会生活方面的主要变化,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史料、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感到自豪的情感,增强国家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经济和社会生活方面的主要变化。

2.教学难点:对于经济和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和意义的深入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播放音频、视频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事例,使学生对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有更深刻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2.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相关的课件。

3.史料:收集与本课内容相关的史料,如图片、音频、视频等。

4.投影仪:用于展示课件和史料。

人教部编版导学案: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人教部编版导学案: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人教部编版导学案: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预习指导】基础知识考点一:民族资本主义的进展1. 简述民族资本主义进展的过程。

①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②甲午战争以后,中国民族工业得到初步进展;③一战期间,民族工业进展显现了“短暂春天”;④一战后,民族资本主义进展受挫3. 中国民族工业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摧残和压迫,这严峻阻碍了民族工业的正常进展。

4. 在近代民族工业进展中闻名的企业家有张謇(状元实业家,创办大生纱厂)、荣氏兄弟、卢作孚、侯德榜等。

5. 简述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进展的特点。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虽有进展,然而总体落后;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民族工业要紧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民族工业的地区分布也不平稳,要紧集中在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的大都市。

基础知识考点二:社会生活的变化1. 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

2. 简述西方近代新式交通工具传入产生的阻碍。

方便了人们出行,促进了商品流通,逐步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3. 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得进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适应也开始发生深刻变化。

4. 简述辛亥革命后社会习俗的变化表现。

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劝禁缠足等革除社会陋俗的法令,强令男子剪辫,劝禁女子缠足;废止跪拜礼,代之以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大人”、“老爷”等称谓,代之以“先生”的称呼,表达出自由平等的新风尚。

5. 近代人们的饮食、服饰、婚丧以及休闲娱乐方式日益开放,显现了崇洋逐新的趋向。

6. 在时装、烫发流行之际,旗袍、中山装等具有民族风情的服装也受人青睐。

7. 简述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不平稳的。

沿海地区的变化,大于内陆地区的变化;东南各省的变化,大于西北各省的变化;大中都市的变化,大于宽敞乡镇的变化;受教育和教育程度较高的民众的变化,大于没有受过教育或教育程度较低的民众的变化。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

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❶教学分析➷重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短暂的春天”、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难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和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曲中国梦把我们带回了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难忘岁月。

当鸦片战争开启中国近代史后,中华儿女就有一个梦想,一个民族复兴的梦想。

总书记在参观《民族复兴》展览时强调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

”实现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振兴民族工业、改善人民生活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所在。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去感受一下,近代以来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二、导学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教师讲述: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是指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的民办资本主义机器工业。

(展示课件)2.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阶段。

学生回答: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

主要的发展阶段有:甲午战争后、辛亥革命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国民党时期。

3.教师出示:《张謇》《大生纱厂》提问:张謇原来的人生目标是金榜题名,后来为什么又转向办实业,创办大生纱厂?学生回答: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在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实业家张謇积极发展本国工商业,以抵制列强对中国的剥削,以挽回中国的利益。

4.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出现“短暂的春天”的原因有哪些?(展示课件)学生回答:①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主义,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除了障碍;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③各种实业团体和个人、海外华侨纷纷投资创业;④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5.教师提问: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战后继续发展,但到了20世纪30、40年代却为什么陷入了萧条?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总结:这一时期民族工业除了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外,还遭到官僚资本主义的摧残。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导学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导学案

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一、学习目标1.了解近代著名实业家张骞等人创办企业的经历,认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过程,分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缓慢发展的原因。

2.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等社会风俗习惯的变化。

二、自主预习1.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2.状元实业家主动放弃高官厚禄,毅然回到家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

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获得迅速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其中发展最快的是和。

4.从总体上看,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的特征。

三、合作探究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查前清官厅视官等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爱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殊为共和政体之玷。

”──孙中山请回答:(1)根据表格提供的信息,请你判断反映的是什么现象?(2)结合课本所学基础知识,请你分析一下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颁布剪辫令,这是为什么?(4)孙中山对材料二现象的认识是什么?(5)根据材料一,请你谈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是怎样对待这种现象的?说明了什么?四、随堂演练1.右图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哪一特点()A.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B.沿海地区发展快于内地C.总体发展比较落后D.资金少,规模小2.19世纪70年代以后,一位京城的官员要与在上海的亲友取得及时联系可以选择的最便捷的手段是()A.写封书信 B.拍有线电报C.发无线电报 D.打长途电话3.锁定瞬间即逝的历史时刻依靠的是近代发明的()①电报②电影③电脑④照相A. ①②B. ③④C. ②④D. ①③五、课后反思【答案】二、自主预习1.19世纪六七十年代2.张骞3.纺织业面粉业4.新旧并呈、多元发展三、合作探究1.(1)清末民初,中国社会生活习俗发生的变化。

(2)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封建习俗观念的改造;西方文明成果的传入。

教学设计4: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教学设计4: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课标要求】以张謇兴办实业为例,初步认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教学目标】1.了解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状况,掌握近代中国尤其是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

2.通过分析民族工业发展的困难及原因,培养史料分析的能力;通过总结近代民族工业发展中呈现的特征,培养用发展和联系的眼光观察历史现象、总结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前后的比较,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归纳、概括能力。

3.通过总结近代民族工业发展中呈现的特征,认识到近代中国的落后是由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所导致的,并深刻体会到没有独立的国家主权,没有和平稳定的环境,经济就不会发展。

通过分析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使学生认识到西方科技的传入,改变了中国社会的物质文明,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文化生活发展,并与辛亥革命一同影响着社会习俗的变化,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进步观和与时俱进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难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和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教师: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工业品出口大大增加,像华为、中兴、海尔集团等都走向世界市场。

但在旧中国,很多日常生活用品前都加了一个“洋”字。

你能说出哪些?为什么要加“洋”字?这表明了什么?民族工业的过去和现在形成强烈反差,这其中的历史很值得我们去探究、回味!现在,就让我们翻开历史,重新回到半个世纪之前的中国,去了解这段不平凡的往事,探索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教师讲述: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是指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的民办资本主义机器工业。

2.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阶段。

学生回答: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

主要的发展阶段有:甲午战争后、辛亥革命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国民党时期。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课时教案年级学科课题25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周次
课时课型
教学目标1.知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

2.知道近代以来中国人在衣、食、住、行上的变化。

3.分析理解中国民族工业和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及特点
教学重点
及难点
重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教学方法
阅读指导法、讲述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设计
二次备课及双边活动
一、导入: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工业品出口大大增加,如华为、中兴、海尔集团等都走向世界市场。

但在旧中国,很多日常生活用品前都加了一个“洋”字。

你能说出哪些?为什么要加“洋”字?这表明了什么?民族工业的过去和现在形成强烈反差,这其中的历史很值得我们去探究、回味!现在,就让我们翻开历史,重新回到半个世纪之前的中国,去了解这段不平凡的往事,探索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
一、新授: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名词解释:近代民族工业,是指产生于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中的民办资本主义机器工业。

1.产生
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
原因:洋务运动的刺
2.发展
时间:甲午中日战争后(1895年后)
原因:①外国人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的刺激②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③受“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表现:状元实业家张謇回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的道路。

3.“短暂的春天”(黄金时期)
表现: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

4.再度受挫(萧条)。

人教版(部编2018)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设计

人教版(部编2018)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设计

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下载:本课配套课件(学科网[11769138]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近代著名实业家张謇等人创办企业的经历,认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过程,分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缓慢的原因,提升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等社会风俗习惯方面的变化,通过比较中国近代社会生活与现代社会生活,使学生学会用发展的观点和历史纵向比较的方法分析历史,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依据历史资料及视频、图片等材料,利用小组演讲、短剧等多种方式,增强课堂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近代实业家的爱国情怀,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

培养学生的社会进步观和与时俱进的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等社会风俗习惯方面的变化。

(2)教学难点:民族资本主义地发展三、教学课时:一课时四、教学用具:多媒体五、教学过程: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单元导读从晚清到民国,伴随着外来文化的冲击和社会政局的更替,中国的经济、社会生活、教育文化事业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了,民族工业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艰难成长。

西方的文化、器物大量涌入,深刻改变了中国人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近代教育和新闻出版业获得长足进步。

在文艺创作上,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作品。

1、导入:近代以来,中国经济和社会生活发生了重大变革。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为什么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短暂的春天”?火车、轮船、电车等新式交通工具是如何引入中国的?旗袍、中山装是怎样出现并风靡一时的?2、学习新课:第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代表人物:张骞:创办大生纱厂荣氏兄弟:荣宗敬、荣德生创办面粉厂、纺织厂。

享有“面粉大王”及“纺织大王”的美称。

侯德榜:发明“侯氏制碱法”詹天佑:中国近代铁路之父相关史事:张謇是江苏南通人,清末状元。

2018秋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同步教案 新人教版

2018秋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同步教案 新人教版

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包括张謇兴办实业的背景、影响、结局,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阶段、原因、特征;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2.能力目标学习运用和处理相关历史数据,从各种形式的数据中获取有效信息;通过对民族工业发展历程的表述,培养概括归纳能力;通过对民族工业发展和萧条原因的讨论与分析,培养综合、分析能力;用多媒体手段,展示近代科技成果的图片,增强课堂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采用师生互动方式,通过提问、讨论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动脑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张謇等兴办企业、实业救国的爱国情怀,增强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理解帝国主义的侵略和中国封建主义的压迫是阻碍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明确国家的统一、民族的独立是民族工业迅速发展的前提;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在一定程度上改造着中国社会的物质、精神文明的同时,也是以我们中华民族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为代价的,要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给我国带来的巨大危害。

【教学重难点】1.张謇兴办实业和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2.初步认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社会习俗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设问导读1.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是什么原因让张謇毅然选择弃官?他走上了一条怎样的救国道路?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讲述: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深;对清政府失去信心,寻求新的救国之路。

他走上了“实业救国”之路。

(2)是什么原因让张謇毅然选择弃官?他走上了一条怎样的救国道路?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深;对清政府失去信心,寻求新的救国之路。

他走上了“实业救国”之路。

1895年4月,《马关条约》签订,有允许日本在中国设厂的条文。

张謇把筹建的纱厂,取名“大生”,1899年纱厂建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人教部编版导学案: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预习指导】
基础知识考点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 简述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

①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②甲午战争以后,中国民族工业得到初步发展;③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出现了“短暂春天”;④一战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挫
3. 中国民族工业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摧残和压迫,这严重阻碍了民族工业的正常发展。

4. 在近代民族工业发展中著名的企业家有张謇(状元实业家,创办大生纱厂)、荣氏兄弟、卢作孚、侯德榜等。

5. 简述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虽有发展,但是总体落后;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民族工业的地区分布也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基础知识考点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1. 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

2. 简述西方近代新式交通工具传入产生的影响。

方便了人们出行,促进了商品流通,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3. 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得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也开始发生深刻变化。

4. 简述辛亥革命后社会习俗的变化表现。

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劝禁缠足等革除社会陋习的法令,强令男子剪辫,劝禁女子缠足;废除跪拜礼,代之以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大人”、“老爷”等称谓,代之以“先生”的称呼,体现出自由平等的新风尚。

5. 近代人们的饮食、服饰、婚丧以及休闲娱乐方式日益开放,出现了崇洋逐新的趋向。

6. 在时装、烫发流行之际,旗袍、中山装等具有民族风情的服装也受人青睐。

7. 简述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不平衡的。

沿海地区的变化,大于内陆地区的变化;东南各省的变化,大于西北各省的变化;大中城市的变化,大于广大乡镇的变化;受教育和教育程度较高的民众的变化,大于没有受过教育或教育程度较低的民众的变化。

总体上看,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

1 /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