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句式讲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4】格式:中心语+而+定语+者 •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与? (《五人墓碑记》) • 译文:“能够不改变自己志向的官员,普天 之下,有几个人呢?” • 【5】数量词做定语多放在中心词后面。格式: 中心语十数量定语 • ①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译文:“等到了陈这个地方,有六七百辆车, 千多名骑兵,数万名士兵” • ②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 译文:“吃东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
• (3)格式:形十于十宾 • ①长于臣(《鸿门宴》) 译文: “(他,指项伯)比我长(大)” • ②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张衡传》) 译文:“虽然才能比世人高,但却没有骄傲 的情绪”
一、下列句子属于状语后置的是:
言于项羽曰 贪于财货 具告(之)以事 长于臣 谢 (于)项王 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 因击沛公于坐 得复见将军于此
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标志性词语:“以”、 “于”、“乎” 等。 介词结构作状语往往都会置于谓语部分后。
• (1)格式:动十以十宾 • ①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张衡传》) 译文: “用篆文山龟鸟兽的形状来装饰” • ②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伶官传序》) 译文: “把箭放回先王灵位之前,禀告大功告成” • ③请其矢,盛以锦囊(《伶官传序》) 译文: “并请出那三枝箭,装进锦囊” • ④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伶官传序》) 译文: “当庄宗用绳索捆绑燕王父子” • ⑤申之以孝悌之义 (《齐桓晋文之事》)译文: “把孝敬父母敬重兄弟的事向他们反复讲述” • ①覆之以掌 (《促织》) 译文:“用手 掌覆盖(蟋蟀)”
②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史记· 报任安书》
1、父母宗族,皆为(被)戮没。
2、而燕国见(被)陵之耻除矣。
• 吾属今为之虏矣。 •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1、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
( B) A、行将为人所并 B、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C、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D、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4、翻译下面的句子。 晖刚于为吏,见忌于上,所在多被劾。 (2005年广东高考) 答:朱晖在做官时很刚正,被上司忌恨,所 到之处他都被人弹劾。
文言文中,为了加强语气,强调谓 语,常常把谓语提到主语的前面,这 种改变语序的做法叫做主谓倒装。
这种情况很少,往往是为了表示强烈的感叹。 • 如:“甚矣,汝之不惠。” • “美哉,我少年中国。” • 不仁哉!梁惠王也 。 •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 状语后置 主谓倒置
(定语)
„状语‟ (定语)
三、省略句
• (1)主语的省略 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 (2)谓语的省略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 (鼓)而竭…… (3)动词宾语的省略 以相如功大,拜(之,指蔺相如)为上卿。” (《廉颇蔺相如列传》 • (4)介词宾语的省略 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 (5)介词的省略 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
一试 身手
• • • • • • • • •
以其无礼于晋(于晋无礼─介宾短语后置) 亡郑而有益于君 (于君有益── 同上) 佚之狐言于郑伯 (于郑伯言──同上) 贰于楚也 秦王购之(以)金千斤,邑万家 常痛于骨髓 取之(以)百金 燕王拜送庭 毕使于前
• 嘉为先言于秦王
• 群臣侍(于)殿上者
4、主谓倒装
①大王来何操? “何操” “操何” ②沛公安在? “安在” “在安” ③子将奚先? “奚先” “先奚” ④ 既富矣,又何加焉? “何加” “加何” 句子的特点: 1、都是疑问句, 2、疑问代词分别是“何”“安”“奚”“何”, 它们分别作“操”“在”“先”“加”的宾语。 3、宾语都前置。
规律一: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
1、( C) A 之二虫又何知? 《逍遥游》 B 卿欲何言? C 安得广厦千万间。 D 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
• 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 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 心词之后。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劲的筋骨。
wéi
翻译下面句子: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②信而见疑 ③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3、用“见”“见……于……”表被动 (“于”引进动作的主动者)。
4、用介词“被”表被动
①予犹记周公之被逮 ②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五人墓碑记》
《永遇乐 · 京口北固亭怀古 》
5、无任何标志,根据句意判断 ①戍卒叫,函谷举 《阿房宫赋》
• (2)格式:动十于(乎,相当“于”)十宾 • ①使归就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 译文:“让他回去向孙将军求救” • ②能谤讥于市朝 (《邹忌讽齐王纳谏》) 译文:“能够在集市上指出我的过错的人” • ③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五人墓碑记》) 译文:“并且在他们的墓门前建立石碑” • ④生乎吾前 (《师说》) • 译文:“生在我的前面” • ⑤风乎舞雩 (《四子侍坐》) • 译文:“在舞雩台上吹风”
省略句
1。为( 我 )击破沛公军
2。急击( 之 )勿失( 时机 )
疑问代词有“何、谁、孰、胡、曷、恶、 安、焉、奚”等。
1、下列句子中,与其他句式不同的一项:( A、豫州今欲何至? (《赤壁之战》刘备) C B、童子何知? C、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D、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赤壁赋》 E、臣实不才,又敢谁怨? )
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①忌不自信。“不自信”
• 金千斤,邑万家 •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 人无不立死者 • 我持白璧一双
1、 选出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
A 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 B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C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 以送之。 D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 B)
一试 身手
2、选出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 D
夫晋,何厌之有?
为之奈何?
孰与君少长?
籍何以至此? 今日之事何如? 客何为者? 大王来何操? 沛公安在?
动词可以带宾语,介词也可以带宾语。 宾语前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二是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提前。 三是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取到动词前, 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是”只是宾 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四是介词宾语,也放在介词的前面。
• • • • • •
【2】格式:中心词+之+定语+者 ①马之千里者(《马说》) 译文:“千里马” ②僧之富者不能至 译文:“富有的和尚却不能到达” ③国之孺子之游者(《勾践灭吴》) 译文:“吴国出游的年青人” • ④石之铿然有声者。(《石钟山记》 译文:“铿然有声的石头”
• 【3】格式:中心语+之+定语 •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 学》) 译文:“蚯蚓没有尖利的爪牙 和强健的筋骨” • 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 忧其君(《岳阳楼记》)译文:“在朝 廷作官(或居在高高的庙堂),就要忧 虑老百姓的疾苦,退隐江湖远离朝廷 (或身处遥远的江湖),就要为国君担 忧”
被动句是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文言中 常常借助一些介词表示被动。常见的有以 下几种形式:
翻译下面句子:
1、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2、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用介词“于”“受……于……”表示被动, “于”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注意下面句子:
①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②吾属今为之虏矣。 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④重为乡党所笑。 2、用“为”“为……所……”(“为”引 出动作的主动者)“……为所……”表示 被动。
4、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被动句
汉语句子成分口诀: 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 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状语有时位主前,逗号分开心有数。 现代汉语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 (定)中心词“主”─[状] 谓<补>─ (定)中心词“宾”
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 状语后置 主谓倒装
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巩固练习: 判断下列特殊句式的类型
1、君何以知燕王? 宾语前置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宾前 3、豫州今欲何至?宾前 4、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定后 5、会于西河外渑(miǎn )池。 状后 6、未之尝闻。 宾前 7、以为莫己若者。 宾前 状语后置 8、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指出这个句子有哪些特殊句式
省略句
• • • • • • • • • • • (烛之武)许之(主语) (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主语) (晋惠公)许君焦、瑕(主语) 夜缒(烛之武)而出(宾语) 敢以(之)烦执事(宾语)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介词) 呼张良与(之)俱去 具告(之)以事 不可不蚤自来谢(于)项王 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 范增数 目(于)项王
文 言 文 句 式
• 翻译的程序
1、先读懂原文的大意,在此基础上结 合上下文翻译句子。 2、分析原文句式的特点。 3、进行初步的字字落实的翻译,特别 注意一些容易理解错的字和关键的字的翻译。 4、对文句中一些特殊情况如各种修辞、 文化常识、专有名词、习惯用语的处理。 5、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文言句子 准确表达出来。
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 心服也. (《资治通鉴》) 定语后置句:荆州附操之民
被动句:被兵势所逼
判断句:不是心里臣服
被动句常见的几种形式:
1、用介词“于”“受……于……”表示被动, “于”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2、用“为”“为……所……”(“为”引出动作 的主动者)“……为所……”表示被动。 3、用“见”“见……于……”表被动(“于”引出 动作的主动者)。 4、用介词“被”表被动。 5、动词本身表被动。
2、下列句子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C A、城中皆不之觉 B、时人莫之许也 C、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D、未之多见也
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何陋之有? 3、无乃尔是过矣? 4、唯利是图。
规律三: 用 “是”或“之”把宾语提到动词前, 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是”或“之” 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A 疆土之新辟者,移种民以居之。 B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C 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 D 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
一 试 身 手
三、状语后置 (也叫介词短语后置句) 我们知道,在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 前,若置于谓语之后便是补语。但在文言文中 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即翻译 时大多数时候要提到谓语前面去翻译
蚓 无 利 之爪牙,强 之 筋骨。
• 【1】格式:中心词十定语十者 • ①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 “寻找可以出使秦国回来复命的人” • ②楚人有涉江者。(《刻舟求剑》) • 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 • ③荆州之民附操者。(《赤壁之战》) • 译文:“荆州依附曹操的老百姓” • ④四方之士来者。(《勾践灭吴》) • 译文:“四方前来投奔吴国的士人” • ⑤村中少年好事者。(《黔之驴》) • 译文:“村中有个喜欢多事的年青人”
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
1、( B ) A 子何恃而往? B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C 唯才是举。 D 尔何知?
1、何以战? “何以”
“谁与”
“以何”
“与谁”
2、微斯人,吾谁与归?
3、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孰与” “与孰”
• 四、介宾结构,介词的宾语有时会置 于介词前,形成介词的宾语前置。
“不信自” 《邹》
②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未之有” “未有之” ③古之人不余欺也! “不余欺” “不欺余” 句子的特点: 1、都是否定句, 2、代词分别是“自”“之”“余” “之” ,它 们分别作“信”“有”“欺”“闻”的宾语, 3、宾语都前置。
规律Fra Baidu bibliotek: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 句法大致相同,由于语言的 发展和演变,也存在一些差 异。掌握有别于现代汉语的 常见文言句式,是文言文阅 读所必需的能力。这里主要 掌握判断句、被动句、倒装 (变式)句、省略句四种。
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 1、亚父者,范增也。 判断句
2、沛公军霸上。 省略句 3、沛公安在?
宾语前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