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例颅内动脉瘤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体会

30例颅内动脉瘤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体会
30例颅内动脉瘤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体会

30例颅内动脉瘤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 3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均为已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在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或ct血管成影(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ta)确诊为动脉瘤后,行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术治疗动脉瘤。结果术后严重血管痉挛致死亡患者1例,无重残,中残1例,轻残1例,其余27例患者均恢复良好。术后1年随诊,21例患者来院复查dsa,其中1例动脉瘤复发生长,行2次栓塞后恢复良好,其余20例患者未见复发,全部病例未发生再出血。结论介入技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患者恢复较快,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术

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s)是由于局部血管异常改变产生的脑血管瘤样突起动脉瘤破裂出血常致病人残废或死亡,幸存者仍可再次出血。治疗应尽早处理动脉瘤,解除再出血危险。我科2011年02月至2012年09月共收治经cta、全脑血管造影术证实的此类患者30例,均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30例均为2010年02月至2012年09月我科收治病例,术前均行dsa或cta确诊为颅内动脉瘤;其中男13例,

Solitaire AB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13例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分析

Solitaire AB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13例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分析目的:探讨应用Solitaire AB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效 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3年9月采用Solitaire AB支架辅助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病例13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患者手术后取得满意疗效,置入支架13枚,支架一次性到位12枚,通过调整后到位1枚,放置位置满意;即刻血管造影致密栓塞10例,大部分栓塞2例,不全栓塞1例;出院时按改良Rankin评分0分12例,1分1例,无死亡病例。全部病例经1个月~3年随访,随访期间患者无一例死亡,无再出血及栓塞等症状。结论:Solitaire AB支架辅助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是一种安全可行和有效的治疗手段,近期随访疗效确切。 标签:Solitaire AB支架;颅内宽颈动脉瘤;栓塞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techniques and efficacy of Solitaire AB stent-assisted coiling in treatment of intracranial wild-necked aneurysms. Method: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conducted for 13 patients with intracranial wild-necked aneurysms enrolled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 2010 to Sep 2013 ,they were treated with Solitaire AB stent-assisted coiling. Result:13 cases obtained satisfactory clinical outcomes,13 stents were deployed accurately,12 stents were deployed by one time,and 1 was deployed after adjustment.Immediate angiography demonstrated complete occlusion in 10 cases,neck remnant in 2 cases,and incomplete occlusion in 1 case.According to modifiled Rankin Scale on discharge from the hospital,12 belonged in grade 0,1 in grade l. All cases followed up from 1 month to 3 years,there were no deaths,no further bleeding or other symptoms of embolism. Conclusion:The endovascular treatment of intracranial wild-necked aneurysm with Solitaire AB stent-assisted coil embolization is safe and effective,with definite short-term effectiveness. 【Key words】Solitaire AB stent;Intracranial wild-necked aneurysm;Embolization 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瘤颈宽≥4 mm,体颈比(瘤体最长径/瘤颈宽)≤2或无瘤颈)相对比较困难,原因是使用弹簧圈栓塞时,弹簧圈容易部分或全部突入载瘤动脉造成其狭窄或完全闭塞。而应用颅内支架辅助,则可避免这种风险,提高动脉瘤载瘤动脉的通畅性,同时降低动脉瘤的复发率[1]。本院2010年1月-2013年9月采用Solitaire AB支架辅助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病例13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院2010年1月-2013年9月采用Solitaire AB支架辅助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病例13例,其中男9例,女4例;年龄27~71岁,平均

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健康宣教

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健康宣教 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术是颅内动脉瘤常见的一种介入治疗方式,具有创伤小、适用范围广、避免开颅等优点。本文将为您介绍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术的大致操作过程和常见问题。 一、什么是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术? 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术就是将医用弹簧圈送入动脉瘤内,将动脉瘤填实堵死,使得动脉瘤内血流消失,从而达到防止动脉瘤破裂出血的目的。 什么是弹簧圈呢?简单地说,弹簧圈是一种医用的金属丝,被制成不同直径、长度和形状的多种规格,质地柔软,与一根金属推杆相连接。下图是不同类型的弹簧圈放大照片,具体使用哪一种弹簧圈,与动脉瘤的形态和大小有关。 二、医用弹簧圈是如何被送入动脉瘤内的呢? 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术是通过介入治疗技术将医用弹簧圈送入动脉瘤内的。治疗时,医生会在病人大腿根部的股动脉插入一根导管,通过一级一级的血管推进导管,到达脑部血管。然后从导管内将医用弹簧圈送入动脉瘤内。

整个手术过程是在血管造影机的引导下进行的。血管造影机利用X线机对需要治疗的脑血管进行连续拍照,然后用专门的设备对拍摄的图像进行处理,使脑部的血管图像清晰的显示在电视屏幕和X光片上。医生可在图像引导下,来进行手术操作。 三、置入动脉瘤内的弹簧圈会不会移位或脱落? 如果动脉瘤的“口”(瘤颈)比较大,填塞在动脉瘤里的弹簧圈就有被血流冲出动脉瘤、随着血流漂走的风险。这种情况,需要在瘤颈口放置“护栏”将弹簧圈围在动脉瘤腔内。这个防止弹簧圈被冲走的“护栏”通常为球囊或支架。

支架和球囊的主要区别在于: 1.支架是跟弹簧圈一样要永久留在体内的,而球囊不留在体内。 2.支架辅助下弹簧圈栓塞术后,需口服抗血栓药(如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预防支架内血栓、动脉狭窄等。 什么时候用球囊、什么时候用支架取决于瘤颈口的宽度。一般来说,宽颈用球囊,更宽颈用支架。具体选择哪种器材,请听从医生安排。当然,即使有球囊和支架的辅助,偶尔仍然会发生弹簧圈的脱落的现象。如果弹簧圈脱落到动脉瘤所在动脉远端的不重要的分支,则可以不做处理。如果弹簧圈堵住了重要分支,也不需要紧张,可以通过特制的捕捞器把它捞出来。 四、手术伤口大不大,会不会留疤?

颅内动脉瘤的护理

颅内动脉瘤的护理 一、术前护理 1、护理评估 (1)评估起病方式,有无脑外伤、高血压及动脉硬化病史。 (2)评估患者头痛程度。 (3)评估患者有无便秘、剧烈咳嗽、癫痫等导致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因素。 2、护理措施 (1)保持病房安静,限制探视人员。 (2)遵医嘱正确使用降压药及镇静药物。 (3)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检查的目的及注意事项,协助完成各项辅助检查,如 MRI 和脑血管造影。 (4)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如意识状况、头痛情况、运动功能等,如出现剧烈头痛、呕吐,应告知医生,予以相应处理。 3、健康指导要点 (1)饮食指导,指导患者进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按时禁食水。 (2)绝对卧床休息,训练床上大小便,保持大便通畅。 4、注意事项 (1)保持病房安静,避免吵闹。 (2)观察患者情绪变化,解除思想顾虑,使之积极配合治疗。

二、术后护理 1、护理评估 (1)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瞳孔、肢体感觉、运动、语言等神经系统体征,注意有无偏瘫、肢体麻木、失语及癫痫发作。 (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避免颅内压增高的因素,及时发现颅内出血征象,做好再次手术止血的准备。 (3)监测血压的变化,控制血压以基础血压为准,一般增高10%-20%,以增加脑灌注,防止脑组织缺血缺氧。 (4)观察患者头痛、呕吐情况,及时遵医嘱使用脱水及止痛剂。 2、护理措施 (1)体位:30 度的头抬高位具有降低颅内压的效果而又不致影响脑供血,是最合适的体位。 (2)注意保持头部切口敷料干燥,保持引流管引流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注意无菌操作。搬运患者时注意夹管,防止引流液逆流。(3)并发症的处理:①脑血管痉挛:遵医嘱继续使用尼莫地平针,以 4-5毫升/小时微量泵持续静脉泵入 3-7 天,以后改为口服尼莫地平片 60 毫克,q4h 口服;②癫痫:注意安全防护,专人护理,观察癫痫发作先兆,按医嘱使用抗癫痫药物,一旦发作及时控制,并记录癫痫发作持续时间及次数。③脑梗死:给予低分子右旋糖苷扩容治疗。④脑积水:注意观察意识状态及头痛情况,积极采取脱水、利尿治疗,必要时行脑室外引流术或脑室一

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经介入栓塞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及效果

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经介入栓塞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及效果 目的:观察围手术期护理措施用于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介入栓塞治疗的效果。方法:抽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0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均采用介入栓塞治疗,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分别为8.00%、2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颅内破裂动脉瘤经介入栓塞手术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the perioperative nursing measures for patients with 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s by interventional embolization.Method:From December 2013 to December 2014,100 cases with intracranial aneurysms were selected,they adopted interventional embolization and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used conventional nursing intervention,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used periopera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Complica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8.00%,22.00%,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wo groups(P<0.05).Conclusion:The periopera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patients with 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s by interventional embolization surgery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has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improving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Key words] Intracranial aneurysm;Interventional embolization;Perioperative care 神经外科常见脑血管病变中,颅内破裂动脉瘤具有极高的发病率,主要是因为颅内动脉壁异常膨出,因为突然改变脑动脉局部血管导致血管瘤样突起引起破裂[1]。最近几年,随着神经外科介入手术的不断完善,介入栓塞因恢复快、安全可靠、痛苦小、创伤小等优势,被广泛用于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治疗中[2]。围手术期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提高患者手术成功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对笔者所在医院颅内破裂动脉瘤经介入栓塞治疗患者采用围手术期护理,获得较为明显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到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男60例,女40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85岁,平均(52.3±3.3)岁,所有研究对象临床以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呕吐、剧烈头痛等表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护理常规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护理常规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前护理常规】 1.执行神经外科术前护理常规。 2. 保持病室的安静,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 3. 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减少探视,避免各种刺激,使患者保持情绪稳定。 4. 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特别是血压变化情况。 5. 遵医嘱药物控制血压、监测用药效果,使血压维持在适当水平;并防止血压过低造成脑供血不足而引起脑缺血性损害。 6. 避免诱发颅内压(血压)升高的因素,必要时给予镇静剂。 7. 预防、治疗癫痫发作,遵医嘱给予抗癫痫药物治疗。 8. 术前遵医嘱给予抗凝药物,指导患者要按时服药,用药期间严密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征兆,遵医嘱行相关化验检查,监测凝血功能。 9. 指导患者练习床上排便、伸髋平卧翻身法。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护理常规】 1.执行脑血管造影术后护理常规。 2.术后保留动脉鞘管者,严密观察免鞘管脱出,手术侧下肢严格制动,做好患者及家属的指导。 3.术后8小时拔除鞘管,拔管后穿刺部位局部手压30分钟,后用加压袋压迫6h,予术侧下肢制动24h,24小时后可进行床上活动,术后48小时可适当下床活动,动作应缓慢,避免突然用力;术后一周内避免重体力劳动,防止伤口出血。

4.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特别注意血压的动态变化,控制血压在70-80/110-130mmHg,预防介入手术后相关的并发症(血管痉挛)5.严密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淤血及血肿,每小时监测患肢皮肤颜色、温度、感觉,足背动脉搏动等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6.做好相应的健康指导: 6.1 指导患者多饮水,有利于造影剂排出 6.2 遵医嘱按时服用抗凝药,一般术后需用药六个月。应用抗凝药期间注意观察有无出血倾向(牙龈、皮下出血点等)。 6.3 定期复查及监测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1个月监测血常规、凝血功能一次;3个月监测肝肾功能一次)。 6.4 如因其他疾病就诊时应向医生讲明正在服用抗凝药的名称、剂量、服用时间等。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脑动脉瘤病人的护理

脑动脉瘤病人的护理 一、概述:脑动脉壁的局限性囊性扩张。病因多为先天性畸形,其次是感染 和动脉硬化。发病的高峰年龄在50~54岁,女性发病率比男性略高。动脉瘤的位置以颈内动脉颅内段居多,其次为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较少见;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多为首发症状,约占80%~90%。常在劳累或激动时突然头痛、恶心、呕吐、颈项强直或部分意识障碍,经腰穿可见脑脊液为血性。因出血量的多少和动脉瘤位置的不同,可有特定性神经体征,如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出血,可有同侧的动眼神经麻痹(眼睑下垂、眼球运动受限、瞳孔散大);若出血量多形成巨大血肿,病人短时间内可以死亡。 二、护理措施 1、病情观察: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血压、意识、瞳孔等,观察72 h,稳定后根据医嘱酌情观察,准备好吸痰用物,随时准备做好气管切开的配合和护理。严密观察有无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并注意观察低血钾征象;注意引流装置妥善固定,防止脱落,保持引流管通畅。 2.、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有无动脉瘤破裂出血的症状和体征,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通知医生,做好记录。 (3)体位:绝对卧床休息,头高卧位,为患者翻身时动作应轻柔。 (4)造影术后应监测足背动脉,右下肢制动24小时,注意术区加压敷料的包扎情况及穿刺部位有无血肿。 (5)遵医嘱给与术前处置及宣教。 3.、术后护理常规: (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控制血压在140-150/80-90mmhg之间,发现问题及时通知医生并做好记录。 (2)各种引流的护理:保持各种引流管的通畅,给与妥善固定,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及性状,及时倾倒,做好记录。 (3)用药指导:使用抗血管痉挛药时应注意药物滴速,严密观察血 压的变化,预防脑血管痉挛的发生。 (4)饮食指导:鼓励患者多食粗纤维、维生素食物,因用蜂蜜水,香蕉等,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 (5)长期卧床的患者为预防便秘,可为患者进行腹部按摩,按结肠方向进行,刺激肠蠕动。避免用力排便,以防加重颅高压引起脑疝。必要时给与开塞露软化粪便或低压灌肠。 (6)头痛的患者应观察并记录患者疼痛发作的性质、次数、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给予调节体位,心理安慰等,如无缓解,应遵医嘱应用镇静剂或止痛药,并观察用药后反应。 (7)加强护理,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三、健康教育 1、生活规律,戒烟戒酒。 2.、有效控制血压。 3、告知颅内动脉瘤破裂的相关知识,避免诱因,保持大便通畅,避免情绪激动和剧烈运动。 4.、注意安全,尽量不要单独外出活动或锁上门洗澡,以免发生意外时影响抢救。

solitair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方法及治疗效果观察

solitair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方法及治疗效果 观察 目的:观察solitair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与手术夹闭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临床纳入颅内宽颈动脉瘤手术患者70例,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进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对照组进行手术夹闭。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一般情况、改良mRS评分等。此外,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定期颅内CTA(CT血管成像)/DSA(全脑血管造影)复查,观察手术前后患者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变化。结果:①术后1年进行mRS 评分,研究组0~2分31例,3~6分4例;对照组0~2分30例,3~6分5例,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研究组Hunt-Hess I~II级12例,Hunt-Hess III~V 级23例;对照组Hunt-Hess I~II级11例,Hunt-Hess III~V级24例,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研究组治愈率为97.14%,对照组治愈率为77.14%,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临床疗效确切,复发率较低,值得推广。 标签:支架辅助栓塞;手术夹闭;颅内宽颈动脉瘤;疗效;复发 【Abstract】Objective:To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solitaire stent assisted embolization and operation of clipping treatment of intracranial wide necked aneurysms. Methods:The clinical in 70 patients of intracranial wide necked aneurysm operation,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operation scheme to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Research group of stent assisted embolization,the control group for clipping operatio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 in general,the modified mRS score were observed. In addition,for a period of 1 years of follow-up for all patients,regular changes of intracranial CT review,patients with wide necked intracranial aneurysms were observed before and after the operation. Results:The postoperative mRS score of 1 years,group 0~2 in 31 cases,3~6 in 4 cases;control group 0~2 in 30 cases,3~6 in 5 cases,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 0.05);the study group,the cure rate was 97.14%,control group,the cure rate was 77.14%,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Stent assisted embolization treatment of intracranial wide necked aneurysms,which has been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and low recurrence rate ,will be worthy of promotion. 【keyword】Stent assisted embolization operation;Clipping;Intracranial wide necked aneurysms;Curative effect;Recurrence 颅内动脉瘤是临床上造成脑血管意外致残或死亡的一个严重疾病,据统计,每年死于颅内动脉瘤的患者仅次于脑血栓以及高血压性脑出血,已经成为威胁公众健康安全的重大问题[1] 。临床上若不对颅内动脉瘤进行处理,在某些诱因的刺激下(如高血压),动脉瘤可能发生破裂,临床致残率、致死率较高。上世纪30年代,Dandy等开创了颅内动脉瘤的夹闭手术,并在临床广泛开展[2] 。随着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护理常规-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告知程序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护理常规 欧阳学文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前护理常规】 1.执行神经外科术前护理常规。 2. 保持病室的安静,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 3. 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减少探视,避免各种刺激,使患者保持情绪稳定。 4. 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特别是血压变化情况。 5. 遵医嘱药物控制血压、监测用药效果,使血压维持在适当水平;并防止血压过低造成脑供血不足而引起脑缺血性损害。 6. 避免诱发颅内压(血压)升高的因素,必要时给予镇静剂。 7. 预防、治疗癫痫发作,遵医嘱给予抗癫痫药物治疗。 8. 术前遵医嘱给予抗凝药物,指导患者要按时服药,用药期间严密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征兆,遵医嘱行相关化验检查,监测凝血功能。9. 指导患者练习床上排便、伸髋平卧翻身

法。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护理常规】 1.执行脑血管造影术后护理常规。 2.术后保留动脉鞘管者,严密观察免鞘管脱出,手术侧下肢严格制动,做好患者及家属的指导。 3.术后8小时拔除鞘管,拔管后穿刺部位局部手压30分钟,后用加压袋压迫6h,予术侧下肢制动24h,24小时后可进行床上活动,术后48小时可适当下床活动,动作应缓慢,避免突然用力;术后一周内避免重体力劳动,防止伤口出血。 4.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特别注意血压的动态变化,控制血压在7080/110130mmHg,预防介入手术后相关的并发症(血管痉挛)5.严密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淤血及血肿,每小时监测患肢皮肤颜色、温度、感觉,足背动脉搏动等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6.做好相应的健康指导: 6.1 指导患者多饮水,有利于造影剂排出 6.2 遵医嘱按时服用抗凝药,一般术后需用药六个月。应用

颅内动脉瘤病人术后护理

颅内动脉瘤病人术后护理 【摘要】颅内动脉瘤手术后的病人采取合适的护理方式能保证术后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几率。本文主要从体位护理、呼吸道的观察与护理、脑室引流管的观察与护理、伤口护理、心理护理等几个方面介绍颅内动脉瘤病人术后护理的经验。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术后护理 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护理是非常重要环节。颅内动脉瘤在临床上可因血压突然升高、情绪激动、用力大小便等诱发脑出血,甚至危及生命。临床上常以手术方法切除病变血管及夹闭动脉瘤。为了使病人早日康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护理病人。 1 体位护理 (1)麻醉未清醒前去枕平卧,头偏向健侧,以防呕吐物误吸入呼吸道。(2)清醒后,血压平稳者,抬高床头15°~30°,以利颅内静脉回流,降低颅内压,避免压迫手术伤口。(3)介入栓塞治疗的病人术后绝对卧床休息24小时,术侧下肢制动8~12小时。(4)搬动病人或为其翻身时,应扶持头部,使头颈部成一直线,防止头颈过度扭曲或震动。 2 一般护理 2.1 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各项基础护理。 2.2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对光反射、肢体活动、伤口及引流液等变化,注意有无颅内压增高或再出血迹象; 2.3 遵医嘱使用抗癫痫药物和抗生素; 2.4 术后当日禁食,次日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昏迷病人经鼻饲提供营养。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保持大便通畅[1]。 2.5 保持病房内清洁卫生及空气流通。加强对患者的口腔护理、皮肤护理、生活护理及心理护理。对于小儿、神志不清、躁动的患者应有专人看管,必要时使用约束带。 3 呼吸道的观察与护理 3.1 气管插管的护理①约束好患者,防止患者自行拔管;固定好气管插管的位置,检查其深度及气囊充盈度,防止滑出或移位。②观察呼吸频率、双肺呼吸音、动脉血氧饱和度(要求维持在95%以上)。③及时有效地吸出气道内和口腔的分泌物,严格无菌操作,每次吸痰时间<15秒/次,做到轻、提、转、快、抖,吸痰前后充分吸氧,防止患者缺氧及气道黏膜损伤;吸痰时注意观察患者的痰液、面色、血氧饱和度及胸廓动度等,若发现异常,立即汇报医生,予以及时处理。④拔管前吸尽气管内分泌物,拔管后即翻身拍背,做口腔护理。 3.2 协助咳嗽、排痰①病人清醒后给予半卧位,立即鼓励并协助深呼吸和咳嗽,咳嗽前给病人叩背,叩背是由下而上,由外向内轻叩震荡;②对于痰液粘稠者,可用药物进行超声雾化,以达到稀释痰液、解痉、抗感染的目的;③对于咳痰无力者,可用鼻导管行深部吸痰或纤支镜吸痰,必要时可考虑气管切开。 3.3 观察密切观察病人呼吸频率、幅度及节律,双肺呼吸音;观察有无气促、发绀等缺氧征象及动脉血氧饱和度情况,若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4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 4.1 在严格无菌操作下接上引流管、引流瓶,各接头部用消毒纱布包裹; 4.2 保持引流瓶通畅: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成角、折叠,应适当限制病人头部活动范围,活动及翻身时应避免牵拉引流管。注意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若引流管不断有脑脊液流出,管内的液面随病人呼吸,脉搏等上下波动多表明引流管通畅;若引流管无脑脊液流出,应查明原因,通知医生。 4.3 注意引流量不超过500毫升为宜。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术中配合及观察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术中配合及观察 发表时间:2019-05-15T17:16:07.373Z 来源:《医师在线》2019年3月5期作者:许琼谭玉婷黄燕飞王君廷陈河辉 [导读] 探讨颅内动脉瘤采取栓塞术术中配合及护理措施。 许琼谭玉婷黄燕飞王君廷陈河辉 (阳江市人民医院;广东阳江529500) 【摘要】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采取栓塞术术中配合及护理措施。方法: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实施心电监护,对患者自身血压变化、心率及氧饱和度的变化进行密切观察。结果:共1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实施栓塞手术,9例患者手术成功,1例患者出现神经功能缺失。结论:颅内动脉瘤栓塞术配合积极的术中护理,能够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栓塞手术;术中护理 [ 中图分类号 ]R2 [ 文献标号 ]A [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9)05-0236-01 导致出现颅内动脉瘤的原因是颅内动脉管壁发生局限性扩大,从而引起一系列脑血管疾病,40岁~60岁的女性患者是该病的高发人群[1]。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主要过程是:首先对脑血管实施造影,确定动脉瘤的类型,然后借助微导管技术在瘤体内放入弹簧圈,从而将动脉瘤实施闭塞,起到治疗效果。本文对我科10例脑动脉瘤患者采用栓塞治疗并配合积极的术中护理,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科2018年1月~2018年6月收治10例脑动脉瘤患者,其中3例男,7例女,平均年龄为53岁,全部患者手术前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出血,检查确诊为颅内动脉瘤。 1.2 临床症状与病因脑动脉瘤通常出现在脑底Willis动脉环的分叉处,导致出现的过程目前不清楚,通常可分为由于动脉管壁出现局部缺陷的先天性原因和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以及外伤等导致的后天性原因。 1.3 护理方法 1.3.1 患者准备 (1)调整心态手术前,护理人员要将栓塞手术的目的、手术方法及注意事项详细告知患者,对患者进行心理安慰,防止患者出现精神紧张,指导患者保持休息,避免过度的活动以及情绪激动,从而防止血压出现升高导致动脉瘤发生破裂[2]。 (2)常规准备对患者腹股沟以及会阴部皮肤进行备皮,手术前4h禁止饮食,进行过敏试验。协助患者处于仰卧位,对患者四肢及尿袋采取固定。开放静脉通路,确保手术过程中以及并发症出现时将急救药品通过静脉给药,在穿刺过程中要避免导管插入人体。 (4)药物准备准备好安定、解痉药物以及甘露醇、硝普钠和鱼精蛋白等药物。手术过程中,患者由于受到微导管以及栓塞剂的刺激,会引起脑血管发生痉挛,此时要根据医嘱使用安定或解痉药物;手术过程中一旦发生出血,要使用鱼精蛋白进行止血[3];由于患者血管受到高渗性造影剂影响导致颅内压出现升高,要使用甘露醇、硝普钠迅速降低颅内压,防止并发症的出现。 1.3.2 术中观察与配合 (1)血压栓塞手术发生失败和患者致死的重要原因是手术过程中动脉瘤发生破裂出血,因此为了保证手术能够安全进行要运用控制性低血压[4]。患者在术中实施气管插管的同时对血压进行控制,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血压进行严密监测,当血压升高时选择控制性低血压,从而防止动脉瘤因血压过高导致破裂出血。通常收缩压的控制范围在100mmHg~110mmHg,舒张压的控制范围在60mmHg~80mmHg,每隔5min要对患者血压测量1次。 (2)心电监护手术过程中要对患者心率变化、氧饱和度及呼吸变化情况进行严密监测,维持患者的心率和呼吸正常,维持氧饱和度在95%以上。 3.3 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观察患者是否对造影剂产生不良反应,由于术中采用高压注射器将造影剂注射进患者体内,注入速度快、注入量比较大,因此要对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进行严密观察。 3.5 手术结束后帮助医生对穿刺部位进行包扎,患者要保持卧床24h,4h后才能进食,患者穿刺部位要采用沙袋进行压迫,并对出血和渗血情况进行严密观察。要对患者手术一侧足背动脉搏动及皮肤颜色进行观察,如果观察到足背动脉搏动出现减弱,皮肤颜色呈现发绀,说明患者下肢出现栓塞。 2 结果 2.1 手术治疗效果全部患者通过对脑血管造影实施栓塞手术,术后观察持续1周,其中1例患者神经功能出现缺损,原因是弹簧圈放置部位不当导致相应部位出现功能障碍,其余9例手术取得成功,术后1周出院。 2.2 术中并发症 2.2.1 颅内出血主要原因有:动脉瘤发生破裂;血管内导管的存留时间过长以及造影剂刺激均会导致脑血管发生痉挛,都可以导致血管发生破裂出血[5]。 2.2.2 脑栓塞由于弹簧圈发生移动导致相应部位的神经功能出现缺失。 3 讨论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在临床中应用广泛,用于颅内动脉瘤优点是创伤比较小、患者痛苦程度轻、身体恢复快。手术前,护理人员要对该病的致病原因、手术方法以及普遍出现的并发症进行了解,要将手术目的、手术操作方法及常见并发症详细告知患者,使患者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消除不良情绪,积极配合治疗,同时,手术过程中要严密监测患者的身体情况,一旦出现异常情况要向医生及时报告[6],并做好相应的记录。本次研究,1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除1例由于弹簧圈放置不当导致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外,其余9例患者手术均取得成功,临床疗效显著,并且配合积极有效的手术护理也对手术成功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值得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陈颖.李虹彦,韩洁.腔内血管成形及支架植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围手术期观察及护理[J].现代护理,2017,13(8):765-766. [2]高秀兰,范渡胜,朱继人.电解可脱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2(20):46-47.

颅内动脉瘤的相关护理

颅内动脉瘤的相关护理 单位: 摘要:颅内动脉瘤的相关护理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的相关护理 颅内动脉瘤是颅内动脉的局限性异常扩张,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在40~60岁之间发病,女性略多于男性。颅内动脉瘤瘤壁局部薄弱,随时都有破裂出血的危险,是颅内出血最常见的原因。因其生长在危险部位,临床上病情凶险,致残率及致死率均较高。 一、概述 颅内动脉瘤患者多在脑动脉管壁局部的先天性缺陷和腔内压力增高的基础上发生,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血管炎与动脉瘤的发生、发展有关。颅内动脉瘤多数(90%)发生在脑底动脉环的前半部,其中又以颈内动脉与后交通动脉的分叉处发生率最高。少数(10%)起自椎-基底动脉,多数为单发。 动脉瘤未破裂之前,绝大多数病人无临床症状,个别可因体积较大,压迫相邻神经与脑组织而产生相应的症状和体征。动脉瘤破裂则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脑内血肿。临床表现为突然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及精神症状。可见偏瘫、脑神经障碍和脑膜刺激征等。 介入治疗技术是颅内动脉瘤较理想的治疗手段,其损伤较小,安全性相对较高。常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方法包括: 1.载瘤动脉闭塞术:该技术是颅内动脉瘤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适用于手术无法夹闭又不能进行囊内栓塞的动脉瘤,栓塞材料为可脱球囊及弹簧圈。使用此项技术时应作颈内动脉球囊闭塞实验,判断血循环代偿情况,以防脑缺血的发生。 2.动脉瘤腔填塞术:它是目前常用的一项技术,可达到永久闭塞动脉瘤囊腔的目的,适合各部位的口小囊大的动脉瘤。栓塞材料是微弹簧圈和液体栓塞剂。

3.血管内支架技术:当宽颈动脉瘤或梭形动脉瘤单纯用弹簧圈栓塞不可行时,应用内支架置入术,再经支架孔送人微导管至动脉瘤囊内放置弹簧圈或液体栓塞材料。支架起“栅栏”作用,防止后续填塞的弹簧圈突入载瘤动脉形成栓塞。 (一)适应证 1.巨大的、手术难以切除的动脉瘤,外伤性假性动脉瘤等。 2.除禁忌证以外的所有动脉瘤,均可首先采用栓塞治疗。 (二)禁忌证 1.直径小于2mm的动脉瘤。 2.动脉瘤壁已钙化。 3.动脉严重硬化、扭曲,导管难以进入动脉瘤部位。 4.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急性期。 (三)手术方法 1.病人准备:常规血管性介入术前检查;脑血管造影、脑电图检查;出、凝血时间检查。 2.器械准备:血管性介入术所用器械包括微导管、微弹簧圈、可脱性球囊、液体栓塞剂(如醋酸纤维素聚合物)、血管内芝架等。 3.药品准备:除血管性介人常用药外,另备氟哌啶醇、哌替啶、阿托品、东莨菪碱、地西泮、尼莫地平注射液、罂粟碱、20%甘露醇、低分子右旋糖酐等。 4.手术步骤:在神经安定镇痛麻醉及全身肝素化下,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股动脉并留置导管鞘,将5F或6F导引管插入到病侧颈内动脉或椎动脉平第2颈椎水平,行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了解供血动脉来源、管径、走向及位置,动脉瘤瘤体及瘤颈大小、形态等,并根据影像学资料制定治疗方案。 根据病变情况选择不同直径微导管,在X线监视下调整微管位置。在微导管进入动脉瘤后,行超选择造影,了解动脉瘤与载瘤动脉的关系,动脉瘤血液流向、流速,造影剂在瘤腔内留情况以及动脉瘤壁是否发出血管分支。确定导管位置合适后行栓塞治疗,填塞动脉瘤直至动脉瘤不显影为止(图6-2、6-3)。常用栓塞物质有可脱性球囊、游离微弹簧圈、机械可脱性簧圈(MDS)、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血管内金属支架或体栓塞剂加血管内保护性支架等。栓塞后经导引管复查血管造并对患者进行神经系统检查,了解栓塞的结果及颅内血流变。栓塞结束后,用鱼精蛋白中和体内剩余肝素(一般1mg鱼精白可中和1OOU肝素)。拔出导管鞘,穿刺部位压迫10~15分,加压包扎。 图6-2 右侧颈内动脉交通动脉瘤

颅内动脉瘤病人护理

颅内动脉瘤病人护理 (一)定义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颅内局部血管壁异常产生的囊性膨出。主要见于40~60岁的中老年人。80%发生在大脑动脉环的前部及其邻近的动脉主干上。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在脑血管意外中居第三位,仅次于脑血栓形成和高血压性脑出血。 (二)临床表现 1.动脉瘤破裂出血症状:中、小型动脉瘤未破裂出血,临床可无任何症状。动脉瘤一旦破裂出血,临床表现为严重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急剧,病人剧烈头痛,形容如“头要炸开”。频繁呕吐,大汗淋漓,体温可升高;颈强直,克氏征阳性。也可能出现意识障碍,甚至昏迷。部分病人出血前有劳累,情绪激动等诱因,也有的无明显诱因或在睡眠中发病。多数动脉瘤破口会被凝血封闭而出血停止,病情逐渐稳定。随着动脉瘤破口周围血块溶解,动脉瘤可能再次破溃出血。二次出血多发生在第一次出血后2周内。部分病人出血可经视神经鞘侵入玻璃体引起视力障碍。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红细胞破坏产生5-羟色胺、儿茶酚胺等多种血管活性物质作用于脑血管,发生血管痉挛,发生率为21%一62%,多发生在出血后的3—15天。局部血管痉挛只发生在动脉瘤附近,病人症状不明显,只在脑血管造影上显示。广泛脑血管痉挛,会导致脑梗死发生,病人意识障碍、偏瘫,甚至死亡。 2.局灶症状:取决于动脉瘤的部位、毗邻解剖结构及动脉瘤大小。动眼神经麻痹常见于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和大脑后动脉的动脉瘤,表现为单侧眼睑下垂、瞳孔散大,内收、上、下视不能,直、间接光反应消失。有时局灶症状出现在蛛网膜下腔出血之前,被视为动脉瘤出血的前兆症状,如轻微偏头痛、眼眶痛,继之出现动眼神经麻痹,此时应警惕随之而来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大脑中动脉的动脉瘤出血如形成血肿;或其他部位动脉瘤出血后,脑血管痉挛脑梗死,病人可出现偏瘫,运动性或感觉性失语。巨大动脉瘤影响到视路,病人可有视力视野障碍。 (三)护理问题 1.知识缺乏缺乏颅内动脉瘤破裂的诱因及表现的知识。 2.潜在并发症颅内出血、颅内压增高、脑疝、脑出血。 (四)观察要点 术前观察要点 1.观察头痛部位、性质,颅内压增高症状。 2.发病两周内观察脑缺血及脑动脉痉挛症状,如偏瘫、失语、精神症状、意识变化等。 3.DSA检查术后有无相关并发症,如出血、栓塞及意识障碍是否加重。 4.观察有无诱发出血相关因素。 5.发病两周后观察有无脑积水症状、头痛、意识变化等。 术后观察要点 1.密切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尤其是血压的变化。 2.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变化。 3.使用药物降低血压时,注意观察病人有无头晕、意识改变等脑缺血症状。 (五)护理措施

-颅内动脉瘤护理常规

颅内动脉瘤护理常规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颅内局部血管壁异常产生的囊性膨出。 【护理评估】 1.健康史及相关因素:详细了解发病前有无情绪激动等诱因,了解病人既往健康状况。 2.病人有无出现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 3.有无眼睑下垂、瞳孔散大,内收、上、下视不能,直、间接对光反射消失。 【护理问题】 1.知识缺乏::缺乏颅内动脉瘤破裂的诱因及表现知识。 2.潜在并发症:颅内出血、颅内压增高。 【护理措施】 1.术前护理: 1.1.心理护理: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1.2.随时观察生命体征及意识变化,及早发现出血情况,尽早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1.3.胃肠道的管理:合理饮食,必要时给予缓泻剂,保持大便通畅,需要灌肠时应注意低压灌肠。 1.4.患者不可以用力打喷嚏或咳嗽,以免增加腹压,反射性的增加颅内压而引起颅内动脉瘤破裂。 1.5.如伴发癫痫者药注意安全,防止发作时受外伤;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给予吸氧,记录抽搐时间,遵医嘱给予抗癫痫药。

2.术后护理 2.1.监测病人生命体征,特别时意识、瞳孔的变化,尽量使血压维持在一个稳定水平。 2.2.持续低流量给氧,保持脑细胞的供氧。同时观察肢体活动及感觉情况,予术前对比有无改变。 2.3.遵医嘱给予脱水药及减轻脑水肿药物,或泵入尼莫同以减轻脑血管痉 挛,观察用药效果。 2.4.头痛的患者应观察并记录患者疼痛发作的性质、次数、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等,给与调节体位、心理安慰等,如无缓解,应遵医嘱应用镇静剂或止痛药,并观察用药后反应。 2.5.各种引流的护理:保持各种引流通畅,观察引流液的色、量及性质,如短时间内引流过多,及时通知医生。 2.6.饮食指导:鼓励患者多食粗纤维、维生素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以防加重颅高压引起脑疝。必要时给与开塞露软化粪便或低压灌肠。 2.7.减轻患者心里负担,加强心理护理。 2.8.清醒病人床头抬高30°,利于减轻脑水肿。 2.9.加强护理,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健康教育】 1.生活规律,戒烟戒酒,。 2.有效控制血压。 3.告知颅内动脉瘤破裂的相关知识,避免诱因,保持大便通畅,避免情绪激动和剧烈运动。

颅内动脉瘤的护理查房 共4篇

颅内动脉瘤的护理查房共4篇 颅内动脉瘤的护理查房 谢吉柳 病史简介: 患者,女,45岁,因“突发头痛头晕4小时伴呕吐”于 2009年5月21号22:00收住入院。查头颅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入院后于完善相关检查,予消炎、护胃、止血、脱水、营养等对症处理,尼莫同持续泵入。予心电检测,氧气3L/ min持续湿化吸入。入院后呕吐三次。05-23在局麻下行全脑血管造影,确诊为左后交通动脉瘤。05-24在全麻下行幕上开颅动脉瘤夹闭术,头部敷料干燥,置硬膜外引流管一根,留置导尿管畅,尿色淡黄,05-26拔除硬膜外引流管,06-02 拔除尿管,小便自解,术后予抗炎,缓解血管痉挛,脱水降压,营养神经等对症处理。术后体温波动在38℃左右,持续7天,予物理降温。05-28予腰穿,脑脊液示白细胞计数 28,06-01予腰穿,白细胞计数6,06-02停心电监测,停氧气。 05-28可进流质,06-02可进半流质,于06-10出院。 体格检查 ? T:37度 P:88次/分 R:20次/分 BP:130 /80mmHg ? 嗜睡,精神萎靡,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平车推入病房,查体合作,皮肤粘膜无瘀点瘀斑,头颅未见畸形,双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对光反射灵敏,伸舌居中,口角不歪,甲状腺未触及肿大,颈抵抗,克氏征阳性,胸廓对称,双肺呼吸音粗,脊柱生理弯曲,四肢肌力

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双侧巴氏征阴性。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 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异常 ? 心电图示:窦性心律 ? C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内动脉瘤的定义 ? 定义:是颅内动脉壁的囊性膨出,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要病因。 ? 本病好发于40-60岁中老年,青少年少见。 ? 病因:发病原因尚不清楚, 病理 ? 组织学检查发现动脉瘤壁仅存内膜。缺乏平滑肌组织,弹性纤维断裂或消失。瘤壁内有炎性细胞浸润。巨大的动脉瘤内常有血栓形成,甚至钙化。血栓分层成“洋葱”状,动脉瘤为囊性,呈球形,外观紫红色,瘤壁极薄,术中可见瘤内的血流漩涡瘤顶部更为薄弱,98%的动脉瘤出血位于瘤顶。 分类 ? 按动脉瘤的位置分: ? 颈内动脉系统动脉瘤:约占90%,包括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前动脉-前交通动脉瘤,中动脉动脉瘤 ? 椎基底动脉系统动脉瘤:约占10%,包括椎动脉瘤,基底动脉瘤,大脑后动脉瘤 ? 按动脉瘤直径大小分: ? ? ? ? ? ﹤0.5cm 小型 0.6-1.5cm 一般型 1.6-2.5cm 大型﹥2.4cm 巨大型直径小的出血几率较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