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剑梅:我在美国的教学生涯

合集下载

《素质教育在美国》读书心得

《素质教育在美国》读书心得

《素质教育在美国》读书心得暑假中, 我阅读了美籍华人留美博士黄全愈先生的《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

作者以自己的儿子在美国的学习中的“小故事”为素材, 通过一个又一个立体生动的案例分析, 深入浅出地阐明了美国素质教育的特点, 在对比中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目前教育所面临的困窘, 发人深思。

书中许多篇目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中印象最深的是, 作为美国天赋教育的入门功夫, 所谓“批判性阅读”, 就是不仅从阅读中吸收性地学东西, 更重要的是从阅读中批判性地学东西。

死记硬背、人云亦云, 那是末流功夫。

批判性阅读才是硬功夫, 才是高段位的阅读行为。

想想在应试教育的教学氛围中, 批判性阅读简直无异于自杀。

虽然我们中国的素质教育喊了许多年, 对***的方式和人才的评判标准不改变, 素质教育终将只是停留在嘴上。

像我们的数学学科还好一些, (但是开放式的试题在正式***中几乎没有), 语文等学科方面, 许多答案只能是现成的。

为了班级的平均成绩, 有哪个语文教师能够鼓励学生去批判性地阅读课文?尽管事实上这些年在网络上有许多教师或专业人士都对现行的教材进行了抨击, 但是事实上哪些课文不是精选的佳作呢?怎样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阅读?据说前几年, 作者到哈佛办事。

友人指给他看:哈佛大学的标志是三本书——两本朝上开着, 一本朝下盖着。

什么谜底?朋友引而不发。

寻思了几天, 豁然开朗:哈佛想告诉她的学生——书本传播了知识, 传播了真理;但书本也传播了谬误。

因此, 哈佛的师生都要不唯书, 不唯上!哈佛追求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阅读行为。

但是这件事情如果放在中国, 我们能对学生这么说吗, 我们告诉孩子们, 书本虽然传播了知识, 但是同时也传播了谬误?恐怕没有几个教师能够敢于对学生这么说吧?我们的孩子, 已经习惯了老师说的就是正确的, 书本上的当然也是正确的, 这样的观念早已潜移默化了, 让他们进行批判性阅读, 确实困难太大。

在某些问题的答案上, 我们经常灌输给学生的是, 只有这样的答案才是唯一正确的, 其他写法都会扣分或者不给分----由此可见, 分数仍然是控制着教师和学生的命门, 为了分数, 我们只能舍弃其他开放式答案, 哪怕是同一种意思的不同表达, 而只能用经典的标准的答案来写。

《素质教育在美国》读后感

《素质教育在美国》读后感

《素质教育在美国》读后感《素质教育在美国》读后感读完某一作品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

那末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为大家采集的《素质教育在美国》读后感,仅供参考,希翼能够匡助到大家。

最近我拜读了美籍华人留美博士黄全愈先生的《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

此书表达行云流水普通,让读者轻松、悠闲、随性,这里没有繁琐的、干涩的教育观念,也没有长篇累牍的论述,我厌倦那种自命非凡、咄咄逼人的高不可测的论理书。

作者以自己的儿子在美国的学习中的“小故事”为素材,通过一个又一个立体生动的案例分析,深入浅出地说明了美国素质教育的特点,在比照中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目前教育所面临的困窘,发人深思。

值得一提的是黄先生书中的许多问题很有价值,很有见地,值得我们探讨。

如“创造性能不能教?”“教育要不要平等?”“要不要惩罚孩子?”等等。

第一章《创造性能不能教》中,作者讲述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

在国内,作者就开始让三岁的儿子承受中国画的启蒙教育,儿子的国画有板有眼、像模像样。

来到美国后,作者把有着绘画天赋的儿子送进了迈阿密大学美术学院办的绘画学习班,可是在这个班里,儿子却无法落笔划画,因为老师什么也不教,只让学生涂鸦似的乱画,甚为不满的作者即将让儿子退出了这个“误人子弟”的绘画班。

可后来,作者通过观察,发现美国孩子在绘画的时候有着充分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从不问“像不像”,而是问“好不好”,也就是画得独特不独特。

而中国孩子评判一幅画好坏的标准却是“像不像”,像不像老师的画,像不像现实中的实物。

我想如果没有一个参照物,中国的孩子就根本无法下笔。

由此,我不禁想到:我也是一位教师,参加课程改革也有十年了,素质教育天天高喊,可是,我们的素质教育和美国的素质教育终究有何区别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一口气看完了这本书。

看完这本书后,我陷入了深深的思量和反省之中。

美国的孩子可以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分科选择不同的学段进展学习,而我国的孩子只能按年级学习各门功课,可见美国教育重视个性开展;美国的孩子在小学五年级就开始写调查报告,而中国的学生在上大学时,才开始学习写调查报告,可见美国认识到社会对孩子成长作用很大。

一位“70后”的留学往事:“第一年生不如死”

一位“70后”的留学往事:“第一年生不如死”

一位“70后”的留学往事:“第一年生不如死”作者:来源:《文萃报·周五版》2019年第10期本书以自传体的形式,回顾了作者出国考試及出国留学的经历,以一连串跌宕起伏、生动有趣的真实故事展现了自己在21世纪初的美国留学生活。

“淡水鱼”突然被扔进“太平洋”对于一个刚从中国过来的本科生,一条十几年在应试教育的“池塘”里长大的“淡水鱼”,突然被扔进太平洋,直接读美国的研究生,确实有些超乎想象的挑战。

我是被保送到北大的“学霸”,在考试这方面早已百炼成钢。

所以,到了美国我天天盼着考试,因为这是我唯一擅长的事,也是我唯一可以证明自己是个好学生的方式。

但谁知道美国的文科研究生院基本没有考试,主要是靠以下几个方面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而这些偏偏都是中国学生的死穴。

第一,广泛阅读。

每门课的教授都会给你一个书单,少则是几十页的论文,多则是几大本厚厚的学术书籍。

我刚拿到的时候以为是一学期的量,后来同学告诉我这只是一星期的阅读作业。

在中国的基础教育阶段,基本没有泛读的训练,学生根本不被允许读任何别的东西,所有考试不考的书都被视为“牛鬼蛇神”,更别说英语原版书了。

而泛读其实是有技巧的,泛读要求的不是学生死记硬背的能力,而是能一目十行地领会作者观点的能力。

有时候我也会勇敢接招第二,课堂讨论。

读书是第一步,思考是第二步,分享是第三步。

你要了解同领域的其他学者是怎样的观点,继而用你的批判性思维得出你自己的想法,你可以赞同,也可以反对,无论如何,老师希望你有自己的想法,并由你亲口说出。

而在中国的课堂中,往往是老师口若悬河地讲,学生嗷嗷待哺地记,哪里有学生说话的机会?整整大半个学期,我都是个专注的倾听者,就像公园里那些自己不下但喜欢看别人下棋的并没那么老的老头子。

教授们通常也不会太刁难,他望向我,我低下头,他就放过我。

有一次我大胆说了实话:“我不知道作者想说什么。

”你猜教授怎么说?“其实我也不知道作者想说什么。

”这件事给我的冲击很大,鼓舞也很大,也让我明白教科书并不代表真理。

青年骨干教师出国访学经历与感受

青年骨干教师出国访学经历与感受

青年骨干教师出国访学经历与感受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青年骨干教师获得出国访学的机会。

本文将详细描述我的出国访学经历与感受,希望能为读者带来一定的启发和借鉴。

在这次出国访学中,我前往了美国的纽约和波士顿。

在这些城市的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我得以与国际一流的专家学者进行深入的交流与合作。

这次出国访学旨在提升我的专业素养,为未来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纽约期间,我访问了哥伦比亚大学和纽约大学。

这两所大学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资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教学过程中,教授们重视学生的参与,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

学校还注重跨学科的培养,鼓励学生发掘不同领域之间的,提高综合素质。

在波士顿,我访问了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

这两所学校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和科研成果,为我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

在与教授和学者的交流中,我了解了最前沿的学术动态和研究方向,对我的专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我也通过参加学术研讨、观看博物馆展览等活动,感受到了美国学术氛围的浓厚气息。

在团队交流方面,本次访学注重团队合作和沟通。

每个成员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共同参与到学术研讨、课题研究中。

通过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我们形成了一个团结高效的团队。

在合作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也从其他成员身上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通过这次出国访学,我收获颇丰。

我不仅拓展了专业视野,还为未来的教学和科研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我也认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与不同背景的人沟通和合作。

然而,回顾整个过程,我也发现自己在语言交流和时间管理方面还有待提高。

为了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访学活动,我需要在这些方面进行更加系统的训练和准备。

本次出国访学使我受益匪浅。

通过与国际一流的专家学者进行深入交流和学习,我不仅拓展了专业视野,还为未来的教学和科研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我也认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与不同背景的人沟通和合作。

革命加恋爱_政治与性别身份的互动_刘剑梅

革命加恋爱_政治与性别身份的互动_刘剑梅

海外汉学研究主持人:季进主持人的话:这期/海外汉学研究0发表的是欧、美两位学者的论文。

美国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从夏志清到李欧梵再到王德威,有一个明晰的学术史的脉络。

他们之后,又有新一代学者传承薪火,使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蔚为大观。

这批年轻学者中不少人是在中国大陆读完大学,而后负芨异国的。

他们先受中国文化与中国文学浸淫,再接受系统的西方理论训练,构成了较为完善的知识结构,其论述中国现代文学亦有了新的角度和新的发现。

刘剑梅博士的5革命加恋爱:政治与性别身份的互动6,可视为其中的代表。

5革命加恋爱:政治与性别身份的互动6是刘剑梅5革命加恋爱:中国二十世纪小说史中的女性身体和主题重述6一书的/前言0。

五四运动之后,知识分子与革命的关系,成为一个历史主题,又引发了与此相关的许多重要议题的讨论,最早呈现于一九二o年代末的/革命加恋爱0的文学主题便是其中之一。

刘剑梅将一九三o年代至一九七o年代的写作公式/革命加恋爱0作为文学政治的一个案例来研究,通过对这一主题进行历史梳理,揭示了革命话语的变化是如何促成了文学对性别角色和权力关系的难以预料的再现,而女人的身体又是如何凸现了政治表现与性别角色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

5革命加恋爱6对中国性别和现代性之关系作了细致而深入的研究,对我们熟知的一个文学史话题作出全新的阐释。

该书由郭冰茹博士翻译,已列入/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0译丛,即将出版。

这里先行刊出的/前言0部分,从/现代性与革命0、/延续与中断0、/表演式的行为0等几个方面考察了/革命0与/爱情0的互动关系,在论述视角、理论与方法上颇多创新之处,值得向大家推荐。

而德国波恩大学的著名汉学家顾彬教授则是地道的西方学者,他的西方文化背景决定了他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与刘剑梅颇为不同。

说到顾彬教授,最近几个月他突然成了传媒上的文化名人。

先是去年底他对中国当代文学的激烈批判,再是前不久的/二锅头0之论,都引起了轩然大波,各种报道均冠以耸人听闻的标题,俨然成了一个/文化事件0或/娱乐事件0。

素质教育在美国

素质教育在美国

黄全愈博士,旅美教育学专家,现在迈阿密大学任教。

他长期致力于中美教育和文化交流,所著的中美教育比较系列《素质教育在美国》、《玩的教育在美国》、《“高考”在美国》等图书,在中国教育界不断引起强烈反响,其素质教育理念对中国现代教育改革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最近有幸拜读了黄全愈先生所著的《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感慨颇多。

它以一名留美博士眼中的中美教育为副题,从他年幼的儿子在美国所受的教育与在国内的教育相比,而进行的一系列的深层次的理性思考。

其间,黄博士提到“要不要惩罚孩子”,他描述了自己儿子矿矿所经历的惩罚教育,透过美国的一些惩罚教育现象分析了美国教育的一个基本理论:每一个人的内心都存在一种膨胀的自我,与人之本性共在。

它表现为过分的自负和过多的自我中心。

与亚洲一些国家的孩子相比,美国孩子往往更开朗,更敢作敢为,而且更富于表现欲。

书中有这样一部分的描写,让我叹服连连:由美国电视老明星比利·卡斯比主持的“孩子说的有意思的话”是一个很受欢迎的节目。

这个节目其实很简单,在每次30分钟的时间里,由“天才老爹”比利·卡斯比对三个四五岁或者七八岁的孩子进行现场采访。

参加这个节目的孩子都是从自愿报名者中选出的,并无事先排练。

一个五岁的小男孩告诉比利·卡斯比他会拉小提琴。

比利让他拉个曲子听听,那孩子一本正经地说:“尽管你没付钱,但我还是决定为你拉一首。

”像模像样地拉了几下琴弦后,说:“对不起,昨天我的音乐老师迟到了,所以我没能学好。

”然后把琴夹在肋下,鞠躬作谢幕状。

比利·卡斯比直译成中文“你是受欢迎风趣地说:“谢谢你!”那孩子马上接着答:“You are welcome.”的”意译为“您是值得我为您拉琴的”。

尽管那男孩并不怎么会拉小提琴,但他表现出来的却是百分之一百二十的自信。

孩子的自信和自然流露出来的“舍我其谁”的“自我感觉良好”,让我叹为观止。

脑海中不由交替凸现着这样两幅画面。

画面一:踏进三(4)班课堂,面对着一张张自我感觉良好,充满个性的笑颜,我应对的是一张神情高度严肃,脸色绝对难看的尊师之颜;随着双眉紧锁,不由计上心头,一上场便杀了个“回马枪”,给那些自命不凡的孩子来了个“下马威”。

我在美国中文学校教汉语 学生也是我的老师(ICLTA国际汉语教师协会)

我在美国中文学校教汉语 学生也是我的老师(ICLTA国际汉语教师协会)

我在美国中文学校教书学生也是我的老师我在美国中文学校教书多年,但一直深感身份不确定。

我是老师,这是明摆着的;是学生,却是时常由衷体验到的。

有时明暗交替,有时位置互换。

教学相长是永远的真理,在教学过程中,将自己视为学生,会有一种欣赏的感觉和乐趣。

聪明机灵的小京片子男孩R,是个脑筋聪明、学习努力的小子。

他是ABC(American born of Chinese),可说起中文来却是一口字正腔纯的京片子,遣词用字也很地道,什么”揪辣椒”、“蹿个子”、“刨地”……听他说话,对我这个南方人来说,是一种听觉上的享受,语音上的校正。

小男孩说话百无禁忌,碰到感兴趣的话题,他说得既快又顺溜;如果讲课内容不感兴趣,他就会慢吞吞地嘟囔说“没意思”。

尽管他的话只反映他个人的情绪,但这种反映至少能让我了解到一些信息,而类似这种教学信息的反馈,正是我所需要的。

节俭纯朴的小胖墩男孩K,全身上下圆滚滚的,一副黑边锈锒眼镜架在鼻梁上,面部表情多是正而八经。

他自我介绍说是一个不喜欢变化的人,连一双鞋都要穿到破才肯换新的,一件外套要穿到嫌小才愿意捐出去。

说是不喜欢变化,在我看来,恰恰是难能可贵的持守节俭的好习惯。

他学中文算是比较用功的,可有时听写词语也会卡壳。

遇到这种时候,他就用无可奈何的眼光看着我,嘴里嘀咕说:“我不会,只能画圈圈了。

”实话实说,但不理直气壮,也不走偷看小抄的歪门斜道。

仅仅每周两小时的课堂教学活动,让我实实在在地看到了他身上纯朴的美德。

新潮率真的小模特女孩J,身材有模有样,穿着前卫时尚。

她不在乎别人的眼光,按自己的喜好打扮,非常出众。

仔细观察她的衣着,除了在式样上大胆新颖外,质材上也有很多我等从未见过的创新。

去年冬季,她穿过两双新短靴,靴帮都是既柔软又有弹性的化纤质材制成的,舒适大方,还避免使用动物毛皮。

这些质材以往只看到用在衣服上,如今延用到鞋靴上,令人眼前一亮,这个小模特引领我直视服装界的新潮流。

J在穿着方面有追求,而在与人交往上却很随和。

刘再复、刘剑梅 骑士精神与“女儿”崇拜

刘再复、刘剑梅   骑士精神与“女儿”崇拜

梅:尽管《堂·吉诃德》采用“戏拟”骑士小说的形式,抨击一律化的骑士小说和变质了的骑士制度,但主人公堂·吉诃德仍然留下极为“正直”的性格。“堂·吉诃德也把自己想象为一个举世无双的骑士,并给一个乡村姑娘换上公主贵妇的名字,然后骑马出外游侠,就像中国的侠客。
复:中国虽没有骑士传统,但有侠客传统。侠客也有正直,也扶助弱者。金庸笔下的侠义英雄,多数也爱美人。中国的侠客本来也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具有正直性格。可是在中国大文化语境中形成的侠客传统和欧洲的骑士传统还是有很大区别,欧洲的骑士把爱情看得至高无上,爱情不仅重于国家之情,也重于兄弟之情。中国的侠客其义气则是兄弟之情第一,大体上是“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的价值观。中国的文化是亲情大于爱情,西方的文化是爱情大于亲情,而西方这种文化特点与骑士传统有很大的关系。《红楼梦》精神内涵的首创性,正是它打破了中国的传统理念,把爱情置于亲情之上,在贾宝玉的心目中,林黛玉、晴雯、鸳鸯等全在王夫人、贾母之上,这是对传统的巨大挑战。但是,《红楼梦》的亲情仍然很重,兄弟姐妹之情也很重,只是情感的位置发生变化了。贾宝玉把恋情视为第一生命的情感更接近欧洲的骑士传统。中国的一些侠客,虽然也爱美人,但在其价值系统中,真正把爱情放在兄弟情之上的极为少见。何况中国的侠客传统后来又发生变质,正如鲁迅在《流氓的变迁》中所描述的,开始是侠,后来变为“盗”,再后来则变为流氓。正直变为凶残或狡猾,真是不可思议。金庸对侠客的变质也作了许多嘲讽与批评。你看《水浒传》中的那些英雄,本来也是一些路见不平、拔刀而起的侠客,也确有正义感,但最杰出的英雄如武松、李逵等,都有不近女色的特点,对女子不尊重,甚至仇视,这与欧洲的骑士大不相同。直到金庸和现当代的武侠小说才接近《红楼梦》的情的传统。
复:贾宝玉行为的出发点与归宿点都不是家国朝延,而是林黛玉等少女的个体生命,正如唐·吉诃德,一切都是为了他想像中那个乡村少女,美貌无双的公主——杜尔西内娅·台尔·托波索,你说宝玉是一个男性的女性主义者,这一点破,倒使我想到,这可能是曹雪芹对中国文化的一项重要补充,或者说,是他给中国文化传统注入一种新鲜的东西。大约在十一世纪,西欧形成了骑士阶层,以后以因为十字军东征而提高了骑士的社会地位并形成骑士传统。当时盛行的骑士文学就呈现了骑士精神。骑士精神大约有两种最重要的内容,一是对贵妇人的衷心爱慕与崇拜,他们忠实于爱情,愿意为所爱者去冒险,并视此为最高荣誉;二是扶持弱者,骑士们没有势利眼,他们总是以锄强助弱为乐。这两个特点,形成欧洲的骑士传统。这个传统最为宝贵的核心精神是正直。

读《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有感

读《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有感

读《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有感西塘桥小学沈亚萍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是学校的主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些耳熟能详的话语、随时都可以脱口而出的口号,我们真正做得如何?阅读李希贵《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可以激起我们对这些教育“元”问题的深入思考。

看着李希贵从国内带去的课堂教学实录,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的戴维先生责问:“摄像机在课堂上为什么只摄教师?为什么只见教师在那里指手画脚?”当听说中国的课堂上是有规矩的,学生坐下去与站起来都需要得到老师的允许时,他更加惊讶:“中国的教师不是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人吗?主人在课堂上还要这么小心翼翼吗?”为什么孩子们要到学校去?如果仅仅说,学校是学生学习的地方,那么,学生在家里也可以学习,如果说学校是听老师讲课的地方,那么,学生也可以在电视机前听老师讲课,也不一定非到学校不可。

古人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学校应该是通过教师的帮助和学生的合作,来实现学生独自一人无法进行的学习的场所,是学生共同学习成长的地方!为什么让孩子们都在课间去挤厕所?在美国的中小学,设置课间休息就是为了学生更换学习的教室,学生不管是什么时候,包括上课时间,只要需要,随时可以不需任何人的批准就到厕所去。

是啊,如果还要经过教师批准,学生还是课堂的主人吗?牛顿北高中校长詹妮弗女士在新学期开学前发给学生和家长们一封信。

信中不厌其烦地介绍暑期学校改造和建设的情况:翻修的“文化之翼”快完工了,重新扩建的艺术厅已经完工了,学校剧院被彻底改建了,剧院旁边的通道重新翻修了,整个“科学之翼”重新安装了新的窗户,所有的教室顶棚也被改建了,增建的一座新楼将开始施工,来上学的交通模式保持不变……为什么要如此呢?因为学校是孩子们的家园,所以必须让孩子们有充分的知情权!学校本身是孩子们的,只是校长和老师们在替他们经营着罢了。

《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一书,共有随笔56篇,涉及教育问题的方方面面。

一书中,李希贵先生就是这样通过记述自己36天来的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悟,告诉人们许多教育的道理;通过阅读这些教育叙事、教育随笔,在分享李希贵先生的收获和智慧的同时,也可以使我们思考良多、受益匪浅。

我的教学勇气读书笔记

我的教学勇气读书笔记

我的教学勇气读书笔记关于我的教学勇气读书笔记关于我的教学勇气读书笔记(一)书是一扇沉重的门,它垂青于每一个敲门者。

它敞开的门扉里,是一口淘不完的井,是一座掘不尽的矿,是一片看不够的景,是一腔抒不倦的情。

记得曾经有一位大师和我这样聊起过关于“大师”的话题。

古人说:“自古圣贤皆寂寞。

”“寂寞”是成为大师的必要条件。

大师之为大,不一定经历了大的灾难,承担了大的不幸,但一定是沉浸在大的寂寞之中,忘我地投入工作和学习——工作和学习是他们的生命本身,而不是养家糊口的手段。

然而,“寂寞”太难了。

大多数人善于热闹,而不善于寂寞,这就是大师和公众的区别。

于是,抱着向大师学习“寂寞”的初衷,暑假捧起学校下发的《我的教学勇气》一书,看了起来。

《我的教学勇气》一书讲述的是有关美国教师的教学故事,或真实有趣,或充满智慧,或深切感人。

美国的教师为学生成长付出的努力确是令人敬佩,他们爱学问、爱学生,渴望将自己热爱的学科与学生建立牢不可破的联系,总是千方百计点燃自己的教育激情,积极与同事合作,探讨和研究,创造更好的教育氛围,使每一个学生都具有最美好的品质。

故事深深吸引着我,也泛起了我对自己在教育岗位上工作十多年的涟漪。

无意中,翻开了2003年半年时间内写的4万多字随笔,忽然发现自己的教学勇气给丢得一干二净。

从事行政工作以后,我几乎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管理工作上。

每天都忙碌于琐碎的杂务中,在各种各样的表格里来回穿梭似乎已经渐渐习惯了这样的生活。

扪心自问,其实很多时候,觉得对学生感到很愧疚,看着那一双双充满幼稚的瞳孔,歇斯底里的愧疚。

清楚地知道自己错误的行进路线,却还是宁愿堕落地执迷不悟。

偶尔听某某说起,衡量一个教师还是应该看他的教学工作,而不是看他的管理工作如何。

话语再次激起我内心无比痛楚的愧疚。

回想还未踏上管理岗位时的我,做班主任做得那么津津有味,与我的学生们走得是那么贴近;教学工作为了承担一堂教研公开课,会早早备好课,然后在空无一人的教室里演说自己的教学过程;专业成长方面的论文、随笔时不时会出现在报刊杂志上而今,翻开自己的成长档案,发现自己这几年竟是空白,不免心里一阵凉!是的,抬起头,忽然才发现自己走了这么远一段空白的旅程,回头细数那些日子,却也过得安逸而自得。

读素质教育在美国有感(推荐3篇)

读素质教育在美国有感(推荐3篇)

读素质教育在美国有感(推荐3篇)读素质教育在美国有感【第1篇】先前我拜读了美籍华人留美博士黄全愈先生的《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

此书叙述行云流水一般,让读者轻松、悠闲、随性,这里没有繁琐的、干涩的教育观念,也没有长篇累牍的论述,我不太喜欢那种自命不凡、咄咄逼人的高不可测的论理书。

作者以自己的儿子在美国的学习中的“小故事”为素材,通过一个又一个立体生动的案例分析,深入浅出地阐明了美国素质教育的特点,在对比中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目前教育所面临的困窘,发人深思。

值得一提的是黄先生书中的许多问题很有价值,很有见地,值得我们探讨。

如“创造性能不能教?”“教育要不要平等?”“要不要惩罚孩子?”等等。

第一章《创造性能不能教》中,作者讲述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

在国内,作者就开始让三岁的儿子接受中国画的启蒙教育,儿子的国画有板有眼、像模像样。

来到美国后,作者把有着绘画天赋的儿子送进了迈阿密大学美术学院办的绘画学习班。

可是在这个班里,儿子却无法落笔画画,因为老师什么也不教,只让学生涂鸦似的乱画,甚为不满的作者立即让儿子退出了这个“误人子弟”的绘画班。

可后来,作者通过观察,发现美国孩子在绘画的时候有着充分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从不问“像不像”,而是问“好不好”,也就是画得独特不独特。

而中国孩子评判一幅画好坏的标准却是“像不像”,像不像老师的画,像不像现实中的实物。

我想如果没有一个参照物,中国的孩子就根本无法下笔。

由此,我不禁想到:我也是一位教师,参加课程改革也有十年了,素质教育天天高喊,可是,我们的素质教育和美国的素质教育究竟有何区别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一口气看完了这本书。

看完这本书后,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和反省之中。

美国的孩子可以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分科选择不同的学段进行学习,而我国的孩子只能按年级学习各门功课,可见美国教育重视个性发展;美国的孩子在小学五年级就开始写调查报告,而中国的学生在上大学时,才开始学习写调查报告,可见美国认识到社会对孩子成长作用很大;美国的孩子每到一个地方,社区里都有球队可以参加,而中国的学校里很少有自己的球队,看来美国比较清楚成长中的孩子需要培养团队意识;美国的孩子从小学开始,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搞一个“职业日”,请社会上各行各业,甚至“三教九流”的人到学校来给孩子们介绍各自的工作,什么律师啦、拍卖行的拍卖师啦、汽车推销员啦、消防队员啦、警察啦、运动员啦、作家啦,等等等等。

美国职业生涯教育的发展历程与启示

美国职业生涯教育的发展历程与启示

美国职业生涯教育的发展历程与启示作者:杨丽芳吴春苗刘会强郑婷婷来源:《职教通讯》2021年第09期摘要:职业生涯教育源于美国,历经了关注静态的入职匹配阶段、关注动态的个人发展阶段以及关注多样化的理论发展阶段,具有全程性、全员性、实践性、系统性等特点。

发展至今,在理论层面,美国职业生涯教育愈发注重个体生涯的独特性、适应性、不确定性和主动创造性;在实践层面,职业生涯教育在政府支持下,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积极扩大其受众面。

未来,职业生涯教育将以个体发展和终身发展为核心,与学校教育深度融合,日益呈现信息化、全球化与本土化相结合的趋势。

关键词:美国;职业生涯教育;发展历程作者简介:杨丽芳,女,郑州大学教育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学原理;吴春苗,女,郑州大学教育学院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刘会强,男,郑州大学教育学院2016级本科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学原理;郑婷婷,女,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学原理。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21)09-0114-08职业生涯教育(Career Development Education)也称为职业发展规划教育、生涯规划教育,以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具有健全人格、较高文化素养与专业知识技能、独立自主的专业人才为目的。

职业生涯教育通过有计划地、系统地、有组织地培养学习者的生涯意识及专业技能,综合发展个体的职业能力,其以引导个体实施职业生涯规划为主线,以培养学习者职业素养及职业技能,促进其职业发展、实现其职业价值为根本任务,具有全程性、全员性、实践性、系统性等基本特征。

本文主要以美国职业发展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历史演变及其现状梳理为线索,展望职业发展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以期有助于我国职业生涯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一、美国职业生涯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历史演变自20世纪初期以来,美国职业生涯教育的发展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关注静态的入职匹配阶段、关注动态的个体发展阶段、关注多样化的生涯理论阶段[1]。

我在美国当老师

我在美国当老师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ZUOWENYUKAOSHI 算起来,我在波士顿大学当国际关系与政治科学的讲师已经有好几个年头了。

其实像我这样博士读到第二年就开始教课的不算太多,当时恰好学校的一位年轻女教授休产假,临时找不到其他人顶替,系主任就直接派我去教这门“太平洋地区的挑战”的国际关系课。

没想到学期结束,学生给我的评价出奇的好,从此一“教”不可收拾,不仅连续教了4年,还不断尝试新的领域。

在美国教书的这几年,让我从另外一个角度观察到了美国学生的状态,也有不少有意思的小故事。

在美国的课堂上,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各种背景的学生都会出现,所以某种程度上也映射了一个微型的国际社会。

记得有一次上课,讲东亚二战时期的历史,我自然而然就提到了南京大屠杀。

坐在后排的一个日本学生忍不住站起来说:“孙教授,南京大屠杀的数字是虚构的,而且这不是日本政府或者军队的行为,仅仅因为少数日本士兵没有守规矩,犯下了一些罪行,结果大家反倒都来怪日本了……”日本学生反映的恰恰是日本国内关于这段历史是如何阐述的。

如果在平时,我肯定会据理力争,可这是在课堂上,一个老师去和一个学生争论,把其他同学晾在一边,显然不是一个很好的策略。

于是,我让班上的韩国学生来评论,韩国同样有过被日本侵略的历史,所以四个韩国学生滔滔不绝地对日本学生进行了轮番“轰炸”,后来班上的其他学生也开始或“批判”或“劝架”(基本都是站在中韩一边)的时候,我以渐渐地,我们忽略了自己的喜好、梦想,丢掉了人生的趣味和喜悦。

其实,生命的真谛并不在于拥有的财富多少、所处的地位高低,而在于你的内心是否饱满充盈。

请慢下生活的脚步,尽情地享受此时此刻的喜悦与美好吧,这样的生命过程,意蕴绵长而充满活力,也才不会辜负每一寸光阴的盛情给予。

【文题延伸】体会生命的喜悦、享受生命的过程、倾听心灵……(小引)□金超摘自《中学生天地(B 版)》2014年第12期‖特约编辑/琴瑟|接上页|我在美国当老师孙太一33ZUOWENYUKAOSHI教授的身份平息了这场争论。

美国求学执教的见闻和感受

美国求学执教的见闻和感受

美国求学执教的见闻和感受(zz)作者:张若冰这篇文章以作者亲身经历体验为依据,综述并详细讨论了美国理科本科及研究生教育的现状、优势、潜在危机和背后的成因。

文章提供了大量一手资料,半定量化的数据,和深入到历史、社会思潮等方面的思考与论证,是了解美国高等与初等教育、与中国教育优劣之比较等领域不可多得的好文。

美国求学执教的见闻和感受[ by changshou ]本人对理科教育一直很感兴趣,在河里多次就此话题发帖。

很多河友对教育以及中美体系比较甚感兴趣观点众多。

现在我想简述一下我在美国七年求学执教的一些第一手见闻和感受。

一是希望起到抛砖引玉之效,二是给自己总结一下,为自己回国工作后和人侃教育整理一下材料。

几点说明:1 我在21世纪初在北京某大学A学习,之后来美留学读博士(涉及学校B C),再往后在美国执教(大学D)。

我对国内本科硕士,国外本科博士等阶段的基础科学教育(包括学习和教学)都有一定体会,在我的系列中也会对中美的大学做一些对比。

2 我的专业方向属于纯数学(以及相当程度的理论物理)。

我对实验类学科或工科了解很少,故无法涉及这些方向。

但我教过不少数学课(大学里学生最杂的课),这使得我能大范围接触全校各个专业学生并由此感知他们的数学水平。

3 我求学的学校各自代表了中美的最高水平,我执教的也是老牌藤校。

一方面我感觉到了一流大学确有过人之处,另一方面我也看到了一些令我大跌眼镜的现象。

我感到这两方面的很多东西我似乎没有在中文媒体网站上见到较多的提及(虽然谈论建立世界一流大学的文章很多很多)。

我是大学B的学生(研究生),但我的导师在大学C导致我常到C校去,故我对两校均有了解。

本科新生数学基础弱于中国同地位大学B有美国数一数二的理科生源并有很多顶尖国际生源支援,但我感觉他们的平均数理水平仍不及我在中国的母校A的(规模更大的)入校生源的水平(当然A的生源在中国也是数一数二的)。

我认为这是中国基础教育的一个胜利。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相关推荐幼儿教师读书笔记(精选32篇)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书笔记了。

可是读书笔记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教师读书笔记,欢迎阅读与收藏。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篇1《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绝对不要忘了:孩子们一向看着你,他们以你为榜样。

你要他们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

我要我的学生和气待人、认真勤勉,那么我最好就是他们所认识的人之中最和气待人、最认真勤勉的一个。

别想愚弄小孩,他们很聪明,必须会识破的。

这段文字告诉我们:教师的示范作用是很重要的,教师的人格水平越高,其榜样作用也就越强。

“欲齐其家,先修其身。

”作为教师,就应经常反思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

学校大力倡导和发扬礼貌礼仪教育,以“星级”奖励制度鼓励学生进步,要求学生进出校门、校园内看见老师主动打招呼;进出教师办公室,主动敲门,征得同意,方可进入;用心认真地参加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上学不得迟到,有事提前请假或事后补假……对学生的一系列鼓励措施,大部分学生用心参与。

学生是认真执行了,但教师是否为学生做了榜样呢早上进校门,学生有礼貌地敬礼并问声“老师好”!学生认真打扫保洁区……我们的教师又是怎样的一种表现呢!学生有会怎样想呢有一位学生对我说起过:有的老师我主动与他打招呼,他竟然睬都不睬我,也无任何脸部表情,以后我再也……。

当然,这只是一种极个别的现象,但每每看到或听到这种现象,心里总不是滋味。

我自己也以前在无意中没能主动与学生打招呼,而被学生质问。

有一学生很认真地问我:“老师啊,上次我叫你,你没回我!为什么”我一脸茫然,怎样都想不起来,也许是我真的没看见或听见。

但不管怎样我已伤了学生的自尊,我主动对学生道歉,说声:“对不起!”学生还是很开心地走了。

对我来说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对学生来说是大事,他们感觉老师的眼中或心中有他们的位置,对你老师的教育我就愿意理解,融洽了师生关系,无意中也缩短了老师和学生的距离,对老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就应都是有所帮忙的。

刘剑梅教育叙事心得

刘剑梅教育叙事心得

刘剑梅教育叙事心得生活中有许多的事,在你失去它们以后才感到珍贵。

所以说当遇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时就应该要好好把握住,不能等错过之后再追悔莫及。

但是还有一些东西却是非常宝贵,一旦没有抓紧或者因为别的原因而弄丢了,那么这样就会成为人生的一个遗憾。

其实很多人都经历过类似的事情,比如手表、眼镜、帽子等等,而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刘剑梅教育叙事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我记得有一次上语文课时,我发现同桌的“三只”(也就是三支笔)落在学校里了。

我听见他正喊着:“快点给我找回来啊!”我急忙跑出教室,四处寻找起来。

可怎么也找不到,就连书包里面也翻遍了,就是没看见。

当时我特别焦急,害怕他再向别人借笔用。

我担心地走出教室门口,然后顺便问一位路过的老爷爷,请求他告诉我,谁拿了我的“三只”?我好赶快还给他。

我在周围又找了一圈,依旧是没找到,我顿时觉得很沮丧。

突然,我看见前方几米远的垃圾桶旁边有一团黑乎乎的东西,定睛一看,是我的“三只”。

我高兴极了,马上飞奔过去,拿起它,就往班级冲。

当我满怀激动地将它交给他时,我真诚地跟他说声谢谢。

他微笑着对我说:“小朋友,没关系,反正你也没什么损失。

”听完他的话,我顿时热泪盈眶……由于这件事情让老师知道了,她批评了我,并且告诫我千万不能像刚才那样粗心大意。

我记得那时候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仔细,否则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我相信每个人都有丢东西的经历吧!在日常生活中,虽然东西被偷了或者坏掉了不算太大的事情,但总归是一种遗憾,毕竟东西都已经被盗贼偷走了。

这件事使我懂得了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负责,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养成良好的习惯,防止物品被盗。

我想提醒大家,我们平时最容易丢的就是钱财了,我们在逛街购物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保管好自己的随身携带的物品,不要放在外衣兜内,尽量存入银行卡中,避免被扒窃。

此外,像手机、钥匙、手表等小型物品,也要放在贴身的衣袋中,以免被偷。

矿产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