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的功效及作用(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黄的功效及作用
(大黄)图片源于百度百科 别名异名 黄良( 《本经》 ), 将军( 《李氏药禄》 ), 火参、 肤如( 《吴普本草》 ), 破门、无声虎、锦庄黄 (《和汉药考》)。 性味归经 【性味】苦,寒。 【归经】入脾、胃、肝、心包、大肠五经。 功效主治 1、攻积导滞: 味则大苦,气则大寒,性沉而降,力猛善走,直 达下焦,长于还下。入阳明,能荡涤胃肠实热积滞。凡伤寒,温病, 热结于中。
2、凉血解毒:味大苦、气大寒既入气分,又恤分,有泻热凉血 之效,故《医学衷中参西录》曰:大黄入血分,性呈趋下而又善清在 上之热,故目疼,用之皆为要药。又善解疮疡热毒,以治疗毒,尤为 特效之药。其性能降胃热,并能引胃气下行,故善止吐衄。” 3、活血祛瘀 《本草易读》曰:“大黄,味苦大寒,入太阴脾, 厥阴肝经。泻热行瘀,决壅开塞。通经脉而破症结。”功用峻烈,推 陈致新,使瘀血去,而新血生。 鉴别应用 ①生大黄泻下力猛,泻火解毒力强。用于正盛邪实证。 ②熟大黄泻下力缓。用于正虚邪实证。 ③ 酒大黄兼能散瘀,治上者,非酒不至,用于热毒上炎所致的 目赤、口疮、牙痛、头痛。 ④醋大黄破肝血热。 ⑤ 大黄炭活血止血。 其泻下强弱以煎煮时间长短为转移,先下泻力缓,同下泻力中, 后下泻力峻。如伤寒之承气汤。 本品与芒硝皆为泻下要药,均可入血分,二者相须,攻下之力大 大增强,能除血中之伏热,通血中之瘀蓄,但本品苦寒,善于清热。 破积滞而荡涤胃肠,为峻下热结之要药。芒硝咸寒,长于软坚善于润 肠燥,泻下通便。主要用于胃肠实热结滞,腹中痞块等。
(中药-大黄)图片源于百度百科 用法用量 内服:3―15 克。 外用:适用量,研末调敷。 宜忌配伍 【和合宜忌】
1、黄芩为之使。(《本草经集注》)。 2、忌冷水,恶于漆。(《药性论》)。 3、凡表证未罢,血虚气弱,脾胃虚寒无实热瘀结者忌用,孕妇 慎用。 【配伍应用】 1、配芒硝,芒硝咸寒,软坚润燥,而泻下通便。二者相须为用, 攻下之力增强。如《本草崇原》“与芒硝同用,所以承在上之火热, 而调其肠胃,使之下泄也。” 2、配枳实,一苦寒,一辛寒,二药相伍,泻下行气并举,相得 益彰。泻下辅助行气,行气辅助泻下,如《医方集解》载:“去实热 用大黄,无枳实不通。” 3、配厚朴,厚朴辛苦温,辛能行气,苦能泄实满,温能化湿, 合用可行气宽中,疏导肠胃,使中焦得舒,胃肠得畅,泻实除满。 4、配附子,取附子辛热温里扶阳,二药相伍,大黄走泄,附子 取其散寒,可温下寒实积滞。 5、 配肉桂,肉桂辛热,益火消阴,散寒止痛,温补肾阳,两药 合用,寒热相济,性归和平,扶阳通便。如《医学衷中参西录》曰: “平肝之药以桂为最要, 肝属木, 木 得桂则枯也, 而单用之则失之热, 降胃止血之药,以大黄为要,胃气不上逆血既不逆行也。而单用之又 失之于寒,二药并用,寒热相济,性归和平,降胃平肝兼故无 遗。”
6、配廑虫,廑虫成寒,破坚逐瘀,疗伤止痛,破死血,二药相 伍,取“通以去闭,虫以动其瘀”之效。大黄廑虫伍用,出自《金匮要 略》大黄廑虫丸。 7、配生地,生地甘寒,主清主润,凉血生津,二药相伍为用, 可治于心胃火炽,气火升腾,挟血上逆之吐衄。可收火降血宁之效, 有增水行舟之功。 8、配甘草,甘草甘平,和补中焦,调和药性,二药合用,可壮 其功而杜其弊。《王氏医存》:“大黄与甘草同用能利小便。” 9、配丹皮,丹皮辛苦微寒,入血分,有清热凉血,活血散瘀之 功。相使配对,辛以行之,苦以降之,相辅相成,有通降下行,泻火 散瘀之效。 10、配桃仁,桃仁苦甘而平,性柔润,本血分之品,最善破血行 瘀,又可润燥滑肠。二药配伍,刚柔相宜,大黄专入血分,破血积, 下瘀热,桃仁得大黄,专长气分,润肠燥,通积滞。用治产后腰痛, 太阳、阳明蓄血证,痛闭经经等。 11、配赤芍,赤芍色赤,能入营分,通利血脉,祛瘀之功颇佳。 二者相使,大黄得赤芍直入血分,而破血中之滞,赤芍得大黄则祛瘀 力宏,共奏泻热逐瘀,和营止痛之功。如《千金方》神明度命丸,即 取二药,主治“久病,腹内积聚,大小便不通,气上抱心,腹中胀满, 逆害饮食”之证。 方剂制剂
1、大承气汤(《伤寒论》):本品、厚朴、枳实、芒硝。主治, 阴明热结,痞满燥实之重证。 2、小承气汤(《伤寒论》) :本品、厚朴、枳实。主治阳明热结 轻证。痞满实而不燥者。 3、调胃承气汤(《伤寒论》) 主治阳明热结,燥实在下,而无痞 满之证。 4、大黄丸(《圣济总录》) :本品、黄芩、黄连、当归、赤茯苓、 黄芪、干地黄、赤芍药、柴胡、栀子。治虚劳骨蒸,心神烦躁,大小 便难,四肢疼痛。 5、大黄甘遂汤(《金匮要略》) :本品、甘遂、阿胶。主治妇人 产后,水与血结于血室,少腹满如敦状,小便微难面不渴。 6、大黄当归散(《张氏医通》) :本品、黄芩、红花、苏木、当 归、栀子、木贼。主治眼胞壅肿,瘀血凝滞不散而渐生翳者。 7、大黄牡丹汤(《金匮要略》) :本品、牡丹皮、桃仁、瓜子、 芒硝,主治肠痈脓未成,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 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脉迟紧者。 8、大黄附子汤(《金匮要略》) :本品、附子、细辛。主治,寒 积里实。腹痛便秘,胁下偏痛,手足厥逆等。 9、大陷胸汤(《伤寒论》) 大黄、芒硝、甘遂。主治结胸证。从 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 大便秘结, 日哺少有潮热, 短气燥烦等。
10、大黄黄连泻心汤(《伤寒论》) :本品、黄连。治邪热壅滞, 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及心火亢盛,吐血衄血。 11、大黄廑虫丸(《金匮要略》) :本品、黄芩、甘草、桃仁、 蛇虫、蛴螬,芍药、干地黄、干漆、水蛭、廑虫。主治:五劳虚极, 赢瘦腹满,不能饮食,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 12、大黄泄热汤(《外台秘要》) :本品、泽泻、黄芩、栀子仁、 芒硝、桂心、大枣、石膏、炙甘草。治心劳热,口舌生疮,心满痛等。 13、大黄硝石汤(《金匮要略》) :本品、黄柏、硝石、栀子。 治黄疸腹泻,不便短赤,表和里实等。 14、金黄散(《外科精义》) 大黄、姜黄、天花粉、黄柏、苍术、 厚朴、陈皮、甘草、白芷、生天南星。主治外用痈疖肿痛,痰湿流注, 下肢丹毒,天疱疮,乳痈等红肿热痛。用清茶调敷;漫肿无头,用醋 或葱酒调敷;一日数次,适量。 15、清宁丸(《全国中成药处方集》) :本品、绿豆、车前草、白术、 法半夏、黑豆、香附、桑枝、槐枝、厚朴、大麦、陈皮、黄芩。主治 脏腑积热,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头晕耳鸣,大便秘结。 日服每次 1 丸;一日 2 次。每丸重 9 克。 药理作用 泻下 药用大黄和掌叶大黄有缓下作用,其有效成分是结合性的蒽醌衍 生物,特别是番泻甙 A 作用最强,番泻甙 B,C 及大黄酸葡萄糖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