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肌梗死发病机制]
• (1)冠状动脉管内血栓形成、粥样斑块破溃、斑块内或其发生出血 或持续性血管痉挛,使管腔完全闭塞。
• (2)休克、出血、外科手术或严重的心律失常等可使心输出量骤降, 导致冠状动脉血液灌流量锐减;或由于过度疲劳、情绪激动或血压剧 升,使左心室负荷明显加重,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心肌需氧量剧增, 导致冠状动脉供血明显不足。
• 2)全身症状:心肌梗死后24-48h出现发热, 伴有心动过速,体温一般在38℃上下,很少 超过39℃,持续1周左右。
• (3)身体评估:心脏浊音界可轻至中度增 大;心率增快或减慢;心尖区第一心音减 弱,可出现第三或第四心音奔马律。少数 病人在发病后2-3天出现心包摩擦音,多在 1-2天内消失,少数持续1周以上。发生二 尖瓣乳头肌功能失调者,心尖区出现粗糙 的收缩期杂音。除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血压 可增高外,几乎所有病人都有血压下降。
[心肌梗死病理]
• 冠状动脉闭塞6h后,心肌可出现组织学改变。坏 死组织约1-2周后开始吸收,6-8周后进入慢性期 形成瘢痕而愈合,称为陈旧性或愈合性心肌梗死, 瘢痕大者可逐渐向外凸出形成室壁膨胀瘤。梗死 附近心肌的血供随侧支循环的建立而逐渐恢复。 病变波及心包邮现反应性心包炎,波及心内膜引 起附壁血栓形成。在心腔内压力的作用下,坏死 的心壁破裂(心室游离壁、乳头肌或心室间隔)。 按梗死灶的大小及其在心壁的分布情况,可分为 透壁性心肌梗死、灶性心肌梗死和心内膜下心肌 梗死三型。
• 活动时的注意事项:(1)在饭后2h开始运动,遵从运动的三步骤:5 -10min热身活动后,开始适当的运动,5-10min凉身运动后停止运动 (热身及凉身运动是指轻微的四肢准备活动或漫步)。(2)通过监测 症状和心率调节每天活动量、强度和时间。每周运动3次,每次15- 30min。(3)第一次进行新的活动前,必须测量脉搏,及感觉有无上 述不适。(4)避免屏气用力和肌肉长时间收缩的活动、以及需要爆发 力的或高强度的运动,如游泳、爬山等,以免增加心脏的负荷
维化所致。 • (五)猝死型 • 表现为心脏骤停(原发性)而死亡,多因局部心肌缺血发生电生理紊
乱,引起严重心律失常所致。
心肌梗死
• 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简称MI)是心 肌的缺血和坏死。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 生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导致相应的心 肌严重而持久地缺血。表现为持续性胸骨后剧烈 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酶增高以及 心肌损伤、缺血和坏死的心电图特异性演变,常 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和心力衰竭,是严重类型 的冠心病。
• 本病在欧美常见,在我国呈逐年增多趋势,男性 多于女性,患病年龄在40岁以上者占绝大多数, 随着年龄增长男女比例的差别逐步缩小。
[心肌梗死病因]
• MI的基本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 管腔狭窄和心肌供血不足。在此基础上发 生以下情况,使血供锐减或中断,心肌严 重而持续缺血达1小时以上,可发生急性心 肌梗死。
(二)次要的危险因素
• (1)超重和肥胖者(体重分别超过标准体重10%和20%) 易患本病,尤其是短期内体重迅速增加者。
• (2)从事体力活动少,脑力活动紧张,经常有紧迫感者。 • (3)常进高热量、含较多动物脂肪、胆固醇、盐和糖者。 • (4)遗传: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家族史者、有常
染色体显性遗传所致的家族性高脂血症者,本病的发病率 明显高于无此类家族史者。 • (5)微量元素铬、锰、锌、硒的摄入量减少,铅、镉的 摄入量增加。 • (6)A型性格者。 • (7)存在缺氧、维生素C缺乏等能增加血管通透性的因 素。
• (4)心肌梗死的并发症
• 1)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心尖区有响亮 的吹风样收缩期杂音,并易引起心力衰竭。
• 2)心脏破裂:少见但严重,常在发病1周 内出现,可引起心力衰竭而迅速死亡。
• 3)心室壁瘤:常于起病数周后才发现,可 见心界扩大,心电图示ST段持续抬高。超 声心动图检查可显示室壁膨胀瘤的异常搏 动。易发生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或栓塞等。
血压降低和有无呼吸抑制。
• 2)硝酸酯类:常用制剂有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和亚 硝酸异戊酯。
• 3)中药制剂:
• (3)增加心肌血氧供应量:溶解血栓疗法,简称溶栓疗法。
• 1)药物知识 :对于没有溶栓禁忌证(有出血、出血倾向或出血史、近 期大手术或创口未愈、血压过高、活动性溃疡、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等) 的病人,在起病6h内使用纤溶酶激活剂溶解冠状动脉内的血栓,让血流 再灌注缺血的心肌,增加心肌的供氧量。常用药物有:第一代溶栓药物 为尿激酶(UK)、链激酶(SK)。静脉给药剂量为:UK100万-200 万u/30min内静滴,SK75万-150万u/30-60min内静滴。第二代药物有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等。第三代药物有重组链激酶(r-SK), 我国应用基因工程已研制成功并投入生产,r-SK150万u用5%葡萄糖 100ml溶解后60min内静滴。
(四)护理措施
• (2)饮食:发作时应禁食,2天内宜进流质饮食, 之后改为软食,少量多餐,以低热量、低脂肪、 低钠、少产气的食物为宜。
• (3)吸氧:最初2-3天内,间断或持续性鼻塞、 鼻导管(4-6L/min)或面罩给氧(6-8L/min)。
• (4)保持大便通畅,协助病人使用床边便椅解便。 避免用力排便,如便秘可用轻泻剂。
4、心理社会状况
• 心肌梗死病人十分紧张,存在抑郁、焦虑、 恐惧等心理。半数以上的心肌梗死病人都 会出现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的衰弱效 应。他们往往表现为消极被动、无力,减 少了以往的休闲或社会活动,改变了家庭 和社会角色,甚至不敢恢复工作。
(二)护理诊断
• (1)疼痛:胸痛,与心肌缺血、损伤和坏 死有关。
• (5)避免吸烟或吸烟环境:是引起心肌梗死病人 猝死的最大危险因素,烟草中的尼古丁可刺激肾 上腺素分泌儿茶酚胺,引起心肌梗死复发,或扩 大梗死范围,甚至引起猝死。
(四)护理措施
• 2.药物治疗的护理 • (1)在药物治疗同时作好心电监护
• (2)减轻疼痛:
• 1)镇痛药物:可扩张外周静脉和小动脉,降低心脏 负荷,同时其镇痛作用又可减轻病人的紧张和烦 躁不安。肌注或静脉注射吗啡5-10mg,也可肌 注哌替啶50-100mg,可每4-6h重复,最好与 阿托品合用。使用这类药物时,需注意神志变化、
(四)护理措施
• 1、一般护理
• (1)休息和活动 :发病24h内,应绝对卧床休息。“冠心病监护病房 (CCU)”应保持环境安静,减少探视,防止不良刺激。在第1周若生 命体征稳定可协助病人进行床上漱洗、自己进食,开始为病人进行肢体 的被动运动;24h后,可让病人坐在床旁椅上15~20min。无合并症的 病人在心肌梗死6~10周后可从事文书性工作,10~14周后可从事中等 强度的工作。出现下列情况时应减缓活动进程或停止活动:①胸痛、心 悸、气喘、呼吸急促、头晕、恶心和呕吐。②感到疲劳、肌肉酸痛,或 紧张、压力大。③感冒未愈。④不适当的心率和血压反应:休息时心率 大于100次/min;心肌梗死3周内活动时,心率和血压变化超过20次或 20mmHg,心肌梗死6周内活动时,心率或血压变化超过30次或 30mmHg。
[分型]
• (一)隐匿型 • 亦称无症状型冠心病,虽无症状,但静息时或负荷试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后有心肌缺血
的心电图改变;病理学检查心肌无组织形态改变。 • (二)心绞痛型 • 续心绞痛定义 • (三)心肌梗死型 • 续心肌梗塞定义 • (四)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型 • 表现为心脏增大、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因长期心肌缺血导致心肌纤
• (2)症状和综合征 • 1)疼痛: • 2)全身症状: • 3)胃肠道症状: • 4)心律失常: • 5)心源性休克: • 6)心力衰竭:
• 1)疼痛:是最早出现、最突出的症状,为 难以忍受的压榨、窒息或烧灼样的疼痛。疼 痛的性质和部位与心绞痛相似,但常发生于 安静或清晨,程度严重,范围较广,持续时 间可达数小时至数天,休息或含硝酸甘油片 多不能缓解。病人常伴烦躁不安、大汗淋漓、 恶心、呕吐、上腹胀痛。还可伴上腹部、下 颌、颈部、背部、左侧肩部、手臂等部位的 放射痛。约有15%-20%的心肌梗死病人不发 生胸痛,称为无痛型心肌梗死。
(一)、心肌梗死护理评估
• 1、症状和躯体评估 • 2、辅助检查 • 3、健康史 • 4、心理社会状况
1、症状和躯体评估
• (1)先兆:突然发生或出现较以往更剧烈 而频繁的心绞痛,心绞痛持续时间较以往 长,诱因不明显,硝酸甘油疗效差,心绞 痛发作时伴恶心、呕吐、大汗、心动过速、 急性心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常或有血压 较大波动等,都可能是心肌梗死的先兆 (梗死前心绞痛)。如此时心电图示ST段 一时性明显抬高或压低,T波倒置或增高, 更应警惕近期内发生心肌梗死的可能。及 时治疗,可能避免发生心肌梗死。
• (2)焦虑和恐惧:与疼痛、活动无耐力有 关。
• (3)潜在并发症: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 或心力衰竭。
(三)护理目标
• (1)病人疼痛减轻。 • (2)病人焦虑、恐惧解除。 • (3)病人不出现并发症,或病人的并发症
能被及时发现和处理。
(四)护理措施
• 1、一般护理
• 2、药物治疗的护理
• 3、特殊治疗的护理 • 4、心理护理 • 5、健康教育
• (3)其他:饱餐特别是进食多量脂肪后,血脂增高、血黏稠度增高, 引起局部血流缓慢,血小板易于聚集而致血栓形成;睡眠时迷走神经 张力增高,使冠状动脉痉挛;上午冠状动脉张力高,机体应激反应又 增加,易使冠状动脉痉挛,用力大便时心脏负荷增加。这些都可加重 心肌缺血而致坏死。
• 心肌梗死既可发生于频发心绞病的病人,也可发生于原来无症状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指冠状动脉粥样 硬化使血管腔狭窄、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 引起的心脏病,它和冠状动脉 功能性改变(痉 挛)一起,统称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ischemic heart disease)。本病多发生在40岁 以后,脑力劳动者较多,男性多于女性。在我国, 本病不如欧美多见,但近年有增多的趋势。
• (3)心向量图、超声心动图、放射性核素检查等。
3、健康史
• (1)既往史:有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及 心绞痛发作史,有无吸烟史,对吸烟者应了解吸 烟多少年,平均每天吸烟量。
• (2)家族史:家中是否有人患冠心病、高血压。 • (3)生活习惯:有无摄入高热量、高胆固醇、动
物类脂肪食物的饮食习惯,有无锻炼身体的习惯; 每天是否有充足的休息和睡眠,睡眠质量如何; 工作压力情况,包括工作的性质、强度、紧张度 及人际关系等;生活压力情况,包括家庭角色、 经济状况和家庭成员的关系等;以及个性特点, 如情绪是否易激动,有无较强的竞争和好胜意识。
2、辅助检查
• (1)心电图特异性的改变:宽而深的Q波(病理 性Q波)、ST段弓背向上抬高,倒置的T波。
• (2)实验室检查:起病24~48h后白细胞计数增 加,中性粒细胞增多,嗜酸粒细胞减少或消失。 红细胞沉降率增快。肌酸磷酸激酶LDH1等血清心 肌酶增高。其中,肌酸磷酸激酶的同工异构酶CK -KB和LDH1诊断的特异性最高,其增高的程度 能较准确地反映梗死的范围。
(一)主要的危险因素
• 1.年龄:多见于40岁以上的人群。 • 2.性别 男性多见;女性患病常在绝经期后,因雌激素和高密度脂蛋
白(HDL)减少。 • 3.血脂 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LDH)
或极低密度脂蛋白(VLDH)增高,高密度脂蛋白(HDL)尤其是它 的亚组分II(HDLII)减低,均易得病。近年认为,载脂蛋白A(Apo A)降低和载脂蛋白B(Apo B)上升也是致病的原因。新近又认为脂 蛋白(α)[LP(α)]增高是独立的危险因素。 • 4.高压 血压增高与本病密切相关。收缩压和舒张压升高都重要。 • 5.吸烟 吸烟者的本病发病率和病死率明显高于不吸烟者,且与每日 吸烟量成正比。 • 6.糖尿病 糖尿病病人患本病的发病率远高于无糖尿病者。 • 以上病因中,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和吸烟是本病最主要的病 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