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条》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条约内容
第三号 关于汉冶萍公司,共二款: 1、俟将来机会相当,将汉冶萍公司作为两国合办事业,未经日本政府之同意,所 有该公司一切权力产业,中国政府不得自行处分,亦不得使该公司任意处分。 2、所有属于汉冶萍公司各矿之附近矿山,如未经该公司同意,一概不准该公司以 外之人开采。 第四号 关于“切实保全中国领土”一款: 中国政府允准,所有中国沿岸港湾及岛屿,一概不让与或租与他国。 第五号 共七款: 1、在中国中央政府,须聘用有力之日本人充当政治、财政、军事等项顾问(该条 袁世凯未直接同意,由段祺瑞执政时通过)。 2、所有在中国内地所设日本医院、寺院、学校等,概允其土地所有权。 3、须将必要地方之警察作为中日合办,或在此等地方之警察署内须聘用多数日本 人,以资全面筹画改良中国警察机关。 4、由日本采办一定数量之军械(譬如在中国政府所需军械之半数以上),或在中 国设立日中合办之军械厂,聘用日本技师,并采买日本材料。 5、允将接连武昌与九江、南昌之铁路,及南昌至杭州、南昌至潮州各铁路之建筑 权,许与日本国。 6、福建省内筹办铁路、开矿及整顿海口(船厂在内),如需外国资本时,先向日 本协商。 7、允认日本人在中国有布教之权。
袁世凯手批的《二十一条约稿本》
袁世凯签字的《民四条约》
条约内容
条约共五号,二十一款: 第一号 关于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共四款: 1、日本政府拟向德国政府协定之所有德国关于山东省依据条约或其他关系对中国 政府享有一切权力利益让与等项处分,中国政府概行承认。 2、凡山东省内并沿海一带土地及各岛屿,无论以何项名目,概不让与或租借与他 国。 3、日本建造由烟台或龙口接连胶济路线之铁路。 4、中国政府从速自开山东省内各主要城市作为商埠。 第二号 关于“日本国在南满洲及东部内蒙古享有优越地位”,共七款: 1、两订约国互相约定,将旅顺、大连租借期限并南满洲及安奉两铁路期限,均展 至九十九年为期。 2、日本臣民在南满洲及东部内蒙古营造商工业应用房厂,或为耕作,可得其须要 土地之租借权和所有权。 3、日本臣民得在南满洲及东部内蒙古任便居住往来,并经营商工业各项生意。 4、中国政府允将南满洲及东部内蒙古各矿开采权,许与日本臣民。 5、中国政府如准许他国在南满洲及东部内蒙古建造铁路或以该地区课税作抵押他 国借款时,应先经日本政府同意而后办理。 6、如中国政府在南满洲及东部内蒙古聘用政治、财政、军事各顾问教习,必须先 向日本商议。 7、中国政府允将吉长铁路管理经营事宜委任日本政府,其年限自本约画押之日起, 以九十九年为限。
蔡锷
护国运动中的讨袁军
主流学术意见
《二十一条》的签署是正确的选择。 在外交压力下,最终签订了《中日民四条约》。 但在东亚地区因欧战爆发而陷入国际权力真空之际, 面对日本一国独强的巨大压力,在极为不利的条件 下,袁世凯竭力维护国家利益,袁世凯政府对于抵 抗日方《二十一条》要求,实已尽最大之努力,并 拒绝了对中国危害最大的条款,袁世凯对《二十一 条》的处理已使中国利益最大化,没有让日本把中 国变成第二个印度(印度被英国殖民)。胡适称 《二十一条》的谈判是弱国外交的胜利。再加上 《二十一条》中的相关条款跟孙中山之前为筹款而 主动提出的涉日条款相似,因此以此深究实在有欠 公允。袁世凯本人也号令全国教育联合会将签订条 约的5月9日定为“国耻日”,依此警励国人毋忘此 日,誓雪国耻。
背景
1914年9月2日,日军在山东半岛北部登陆。然而日军不是全力进攻德国 在胶州湾的防区,而是以部分兵力占领潍县,然后向西,占领通往济南的山东 铁路全线。日军随后又攻占青岛。然而,甚至在德国投降后,日本仍沿铁路全 线驻守军队。 在整个过程中,中国处境孤立。英、法、德全神贯注于欧洲的战争,没 有时间和资源关心亚洲。英国也感到日本的利益集中在华北,可能有助于稳定 英国在华中和华南的利益。此外,因为协约国在欧洲受到很大压力,英国越来 越需要日本的帮助,所以默许日本向中国施加压力。俄国自己正在策划向中国 渗透,也不反对日本的行动。只有尚未卷入欧洲战争的美国,给中国一些同情。 但即便是美国,主要关心的仍是欧洲的战争,不希望为中国而与日本抗争。由 于不能指望外部的帮助,最后外交部长曹汝霖向日本转达了袁世凯就日本的经 济要求进行谈判的意愿;作为回报,希望日本严格控制在日本的中国革命党人。 于是战争为日本提供了一个稳定其与中国关系的良机。由于用武力攻占 的山东需要从新谈判,似乎这是从新谈判满洲租借地的适当时机,不需很长时 间去进行。欧洲不可能干涉。许多日本团体煽动与中国全面解决;老政治家们 认为,鉴于欧洲自相残杀,意见一致是很重要的,同时,各种各样的激进团体 提出了全面推翻中国政权的理由。甚至再度在在日本避难的孙中山,也认为他 看到了帮助反对袁世凯的机会。 于是,外务省及时制定了十四条要求,列为四号和七点“希望”(第五 号)大隈政府在11月11日的内阁会议上正式通过此要求。
日文版《二十一条》
基本过程
1915年1月18日,日臵益公使向袁世凯提出“二十一条”,要求 北京政府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他向袁保正,如果它 们被接受,日本将控制在日本的中国革命党人和留学生。 日臵益要求袁对要求内容和谈判过程保密,但北京政府却将要求 的内容泄露给了美国公使保罗· 芮恩施。孙宝琦辞去了外交部部长,由 陆征祥接替。然后开始了漫长的谈判过程,期间耗尽了日本的耐心。 在84天的谈判中,进行了25次正式谈判和20此非正式谈判,做了许 多修改。与此同时,美国政府对日本的要求以及谈判的方式越来越不 安,而美国舆论则转向反对日本。美国开始对日本施加压力。 在美国的巨大政治压力下,日本被迫在5月4日的内阁会议上决定 删除第五号要求。5月7日,日本政府突然提出最后通牒,限于5月9日 下午6时以前必须接受删除第五号后的修改案,否则“帝国政府将执 行必要之手段”。5月8日上午,袁世凯在中南海春藕斋召开特别会议, 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也在这天中午前往外交部找陆征祥谈话。他说: “中国已经面临生死存亡的严重关头。我到中国40年,和大总统有30 年的交情,今天不能不赶过来说几句真挚的话。最后通牒只能回答是 或否,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此时欧洲各国无暇东顾,中国政府除接 受日本条件外,别无自全之道。”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施也劝告袁政府 “应避免与日本发生正面冲突”。5月8日下午,袁世凯召集各部部长, 宣布接受“二十一条”的部分要求。
地质卓越班:张宏祥 周昊霖 石工卓越班:王善于 朱 冉
背景
《 二 十 一 条 》
非主流学术意 见
基本过程
个人思考
结果
质疑
影响
书籍推荐
主流学术意见
结语
袁世凯简介:
袁世凯(1859年9月16日-1916年6月6日),字慰亭, 号容庵,河南项城人,故又称袁项城,清末民初的军事和政治 人物,北洋系统的领袖。 袁家在清道光年间开始兴盛,袁世凯 的从叔祖父袁甲三曾署理漕运总督,并参 与平定太平天国运动和捻军,为淮军重要 将领,为其家族成员如袁世凯等人进入仕 途打下良好的人脉基础。
非主流学术意见
《二十一条》的签署是错误选择。 袁世凯为了达到称帝的目的,不惜签定丧权辱国的 《二十一条》来换取日本对他称帝的支持,虽然在谈判 过程中他采取的一些措施客观上有助于减少损失,但他 的主观动机是出于利已,出于称帝,出于减弱国内的反 对浪潮,而不是站在中华民族的整体立场上,为中华民 族的生死存亡考虑。而且,袁世凯签定《二十一条》后, 日本扩大了在中国的特权,助长了它嚣张的气焰,加快 了它侵略的步伐,中国的主权遭破坏,资源遭掠夺,人 民的财产安全没有保障,生命尊严被肆意践踏,大大加 深了中国的苦难。 所以,袁世凯签定《二十一条》后,他的威望一落 千丈,而他接下来复辟帝制的行为更属于倒行逆施,自 食苦果,是违背历史发展潮流,与广大人民的利益相背 离的。
袁世凯于清季投身行伍,襄赞洋务运动及新政,自道员、 督抚累升,至入值军机,甚至内阁总理大臣,成为清末头号权 臣。在袁世凯的襄助下,中华民国成立。袁氏当选首任中华民 国大总统,甚至于1916年建立君主立宪政体,自立中华帝国皇 帝,但终归失败。 袁世凯是中国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曾担 任过中华帝国的皇帝,中华民国第一任大总统、北洋军阀的领 导人、大清帝国的内阁总理大臣、朝鲜王国总督。 对袁世凯的评价应一分为二,他是一个功过参半、叱咤风 云的一代枭雄。
五九国耻纪念碑
响
接着,汉口、镇江、汉阳、福州等地,相继发 生反日运动。5月13日,汉口日侨准备举行提灯会, 庆祝日本所取得的“外交胜利”。当地学生和商民 怒不可遏,群起捣毁日本商店。 5月24日,上海国民对日同志会等团体在城内 九亩地新舞台召开国民大会,“征集众意电请中央 停止签字”,到会者七八千人。郑汝成派军警到现 场镇压。大会代表至制造局表达众意,要求电达 “政府毁约力争”,又被拘押营仓。次日,仍在九 亩地召开大会,郑汝成再派军警前往“弹压禁阻”。 12月12日 袁世凯宣布恢复帝制,改次年为 “洪宪”元年,建立中华帝国。
结果
1915年 5月9日晨一时,新任外交部长陆征祥和 次长曹汝霖来到使馆并按他们的最后修订文本了要 求。 5月25日,在北京签署《关于山东省之条约》、 《关于南满洲及东部内蒙古之条约》及13件换文, 总称《中日民四条约》,与《二十一条》原案比较, 中国损失相较于原案已尽可能减小到最低程度。
《民四条约》的签字场景
背景
1914年8月1日,德俄宣战;3日,德法宣战;4日,英德宣战;第一次世 界大战爆发。中国马上提出了一项二十四点声明,表示不介入战争。声明的要 点是交战国不能占据中国领土或领海,或在中国领土或领海交战;以及不能利 用中国领土作为发动进攻的地区。交战国的军队和武器如经过中国领土,将依 法扣留或没收。 此时,对于日本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其提供了稳定帝国基础的机会。 日本从俄国获得的满洲利益只需短时间去经管,而对德国曾与1895年组织三 国干涉的有意侮辱现在能予以反击。然而,英国试图劝阻日本德国采取军事行 动 ,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加拿大也反对日本卷入。英国以保护太平洋上英国 商业航运免受德国武装商船袭击的方式,试图限制日本参加海上行动。然而日 本不愿接受这样一个受限制的角色,并与8月15日向德国发出最后通牒,要求 德国不迟于9月15日“无条件并无偿将胶州租借地全部交给日本政府,以便最 后将其归还中国”。 由于德国未对最后通牒作出答复,日本宣战,并封锁了德国租借地内的青 岛。为了尽量减少损失,日本决定从背后进攻德国防区,但这样做需要通过中 国领土,违反了中国的中立。东京向北京施加了很大压力,要求把山东省排除 在中立区之外,但被外交部长孙宝琦坚决拒绝。相反,中国在山东集结了大量 军队。尽管中国怀疑日本在以武力占领后会信守诺言将胶州归还中国 ,但中 国最后屈服了。
学生运动
袁世凯登基大典
影响
袁世凯的称帝遭到当时各方的强烈反对。南方 革命党自然是坚决反对帝制,全国人民大骂袁世凯 为“窃国大盗”,就连北洋将领段祺瑞、冯国璋等 因为担心一旦改为帝制自己再无升迁做大的希望, 也都倒戈,段祺瑞致电袁世凯:“恢复国会,退位 自全”。帝国主义列强怕袁世凯称帝后中国会强大 亦不断对他提出警告。特别是日本,因为在此前的 谈判中没有获得自己希望的结果,对袁的称帝屡屡 阻挠。12月,蔡锷,唐继尧等在云南宣布起义,发 动护国战争,讨伐袁世凯,贵州、广西相继响应, 起义军连战连胜,南方诸省纷纷宣布独立。袁世凯 在内外交困,众叛亲离的情况下,被迫于1916年3 月宣布退位,恢复“中华民国”年号,1916年6月6 日袁世凯因尿毒症不治而亡。
影响
在袁政府接受最后通牒的消息一经传出,群 情激愤,举国认为是奇耻大辱。各城市爱国团体, 纷纷集会,拒不承认“二十一条”,誓雪国耻。上 海各界召开国民大会,到会数万人,一致表示拒日 到底。各地青年学生尤为悲愤,有的愤而自杀,有 的断指写血书,有的要求入伍,请缨杀敌。全国教 育联合会决定,各学校每年以5月9日为“国耻纪念 日”。北京各学校学生议决,每日课余诵最后通牒 一遍,以示不忘国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