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烛之武退秦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刘吉利
复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检查
通假字 1、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2、共其乏困 共通供
3、秦伯说 说通悦 4、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 古今异义词 以为 东道主 行李 夫人 特殊句式 宾语前置:何厌之有 状语后置:以其无礼于晋 且贰于楚也 判 断 句:是寡人之过也
词类活用:
1、晋军函陵 驻军 名作动 2、越国以鄙远 鄙:把……作为边邑 名作动
转烛之武
为什么文章写烛之武在使命面前,先“ 辞”后“受”,有什么作用?
一是交代烛之武的境况,是一个不被重用 的老臣。
二是批评郑伯不会用人,但在关键时刻, 作为国君尚能接受规谏,诚恳认错。
三是点名烛之武深明大义,以解国难为重 ,这一内容用粗线条勾勒出烛之武的形象 ,为下文写他奔赴国难的义勇精神作了必 要的铺垫。
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
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
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
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
第1说层,:郑与既郑知人亡盟。。(使语气杞沉子着、真逢挚孙。、)杨孙戍之,乃还。
如此辞令,真无一字不妙,无一着不老 靠圆密。
——魏禧《左传经世钞》
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 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刘勰《文心雕龙》
转第四段
诵读提示
4、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 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 还也。”亦去之。
转人物描写
晋文公最后以“不仁”“不知”“ 不武”三条退兵理由退兵,你是怎 样看待晋文公退兵理由的?
诵读提示
关于烛之武
烛之武,考城人,是三朝老臣,但
始终得不到升官,在郑国一直担任“圉 正”(yǔ、养马的长官),大概相当于 《西游记》里所说的“弼马温”吧。被 举荐使秦时,已年过七十,须发皆白, 身子伛偻,步履蹒跚。
——冯梦龙《东周列国演义》
转第三段
诵读提3示、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
第2层:亡郑利晋。(语气平稳、严正。) 第3层:存郑利秦。(语气高亢、诚恳。) 第4层:回顾过去,晋不讲信用。 (语气慷慨激烈。) 第5层:展望未来 ,晋必将攻秦。(语气慷慨激烈。)
思考:1、烛之武劝说秦伯的说辞可以分为几层?
2、你认为哪一句说辞最能打动秦王?
3、简单品析烛之武的语言艺术。
转语言艺术
诵读提示 烛之武的语言艺术
郑 亡 (言于秦) 亡 郑 (害于秦) 舍 郑 (利于秦) 晓 以 处处言秦,处处为郑 赐 晋 (负于秦)利 害
明则为秦,暗则为郑 肆 晋 (阙于秦)
句句与郑无关,句句关郑兴亡。 (8 “君”,6 “郑” 。)
转古人点评
1、郑既知亡 2、亡郑陪邻
(表面) 3、舍郑利秦
对秦 对秦
【基础训练】(必做)
1、背诵全文。 2、整理学习笔记。 3、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二
【拓展阅读】(选做)
1、《晋公子重耳之亡》 2、《崤之战》
【研究性课题】(选做)
以《曹刿论战》《烛之武退秦师》为例, 探究《左传》人物描写方面的艺术特点。
再见!
关于作品中的人物
1、烛之武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2、《左传》在人物描写方面有何特点?
《左传》叙事中人物的行动、对话构成了 表现人物的主要手段,而绝少对人物进行外貌、 心理等主观静态描写。通过人物在重大历史事 件中的言行,人物性格得以展现,形象得以完 成。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转布置作业
布置作业
转学生诵读
诵读提示 1、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
楚也。晋军函秦陵,晋秦军围氾南郑。 示意图



崤山 军
公元前630年
秦 氾南
新郑
郑军
转第二自然段
诵读提示 2、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 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 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 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 焉。”( )许之。
对秦
4-5、亡郑阙秦 对秦 (深层)
退出(示弱) 层
有害(离间) 层 深 入
有利(利诱) 步 步
有大害(瓦解) 紧 逼
——分析利弊,利用矛盾,转移矛盾。
春秋无义战! 利益至上。
烛之武谋略小析
处处言秦,处处为郑
欲挑 投 釜 保
擒拨 其 底

故离 所 抽

纵间 好 薪

明里为秦,暗则为郑
古人对烛之武说辞的评论——
转学法指导
学法指导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三国志·魏志·王肃传
“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
——宋·朱熹
“大抵学古文者,必要放声疾读又缓读……久之
自悟。”
——清·姚鼐《尺牍》。
“不动笔墨不读书。”
——古语
——诵读、思考、积累(圈点批注)
转示范背诵
课文诵读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1、郑国为什么要退秦师?(用原文的话 回答) 2、秦、晋为什么要攻打郑国?(用原文 的话回答)
远:远地 形容词作名词
3、朝济而夕设版焉 名词作状语 4、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名词作状语 名
作动
复习检查
请用简洁的语言(或一副对联)概括各段内容。
围郑
受命
退秦
撤围
秦晋围郑 临危受命 说退秦师 迫晋撤围
1、大兵压境,小国告急。 2、郑文公诚心悔前过,烛之武大义赴敌营。 3、勇士闯虎穴,巧言退秦师。 4、秦穆公度势盟郑,晋文侯审时班师。
思佚:考沉:重—坚定。为国事而忧心焦虑(“危”),对烛之武的信任 1(“、“犹本必”段”、)“涉矣;及烛”到:、哪慨“些叹也人— 已伤”物感)?。;在才公括不:号能心里用平,气补牢和上骚。人满真物腹切姓(自名“责也,。”指,明利 2害、。理(解“是句,式过:”是、寡“人不利之焉过”也)。 3、分角色读课文,揣摩人物的语气、感情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