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方法 关键字随身宝(东方神剑环评集训出品)打印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术方法》关键字随身宝
第一章 概论
1、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2、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4、“三同时”制度
5、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6、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7、声环境影响评价
8、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9、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
10、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11、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12、环境影响后评价(跟踪评价)
13、产业政策
14、环保政策和法规
15、流域、区域功能区划
16、生态保护规划
17、清洁生产
18、生物多样性
19、资源综合利用
20、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总量控制要求
21、污染物达标排放
22、区域环境质量
23、环境敏感目标
24、替代方案
25、工程分析
26、非正常排放
27、建设项目实施过程的阶段划分
28、工程分析的方法:类比分析法、物料平衡计算法、查阅参考资料分析法
29、环境质量现状或背景
30、现状调查的范围和参数
31、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搜集资料法、现场调查法和遥感法
32、环境影响预测的范围、时段、内容和方法应用
33、环境影响预测方法:数学模式法、物理模型法、类比调查法和专业判断法。

34、预测的阶段和时段
35、现状监测点
36、污染途径
37、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列表清单法、矩阵法、网络法、图形叠置法、组合计算辅助法、指数法、环境影响预测模型、
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模型
38、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
39、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40、地区环境特征
41、相关技术文件和其他有关文件
42、初步工程分析
43、初步的环境状况调查
44、环境影响因素识别
45、评价因子筛选
46、环境影响评价重点
47、环境保护目标
48、环评工作方案
49、环境状况调查、监测和评价
50、环境要素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51、专题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52、环境要素
53、环境遥感
54、环境灾害
55、环境区划
56、环境背景值(本底值)
57、环境自净
58、水土保持
59、水源地保护
60、水质布点采样
61、水质监测
62、水质模型
63、生物监测
64、生态评价
65、生态监测
66、背景噪声
67、大气污染
68、大气样品采样
69、大气质量评价
《技术方法》关键字第二章工程分析
1、污染型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2、生态影响型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3、产污环节
4、核算污染源强
5、计算排放总量
6、总图布置合理性
7、达标排放可能性
8、工程分析技术资料(项目规划、可行性研究和设计方案)
9、物料衡算法(总物料衡算、有毒有害物料衡算)
10、实测法
11、实验法
12、工艺流程
13、产污环节分析
14、污染物分析
15、清洁生产水平分析
16、环保措施方案分析
17、总图布置方案分析
18、污染源分布
19、污染物类型
20、污染物排放量
21、废气污染源(点源、面源、线源;源强、排放方式、排放高度、存在问题)
22、废水污染源(种类、成分、浓度、排放方式、排放去向)
23、固废(废液:种类、成分、浓度、危废判别、处置方式、去向;废渣:有害成分、溶出物浓度、危废判别、排放量、处理和处置方式、贮存方法)
24、噪声和放射性(源强、剂量和分布)
25、新建项目两本账
26、技改扩建项目三本账(现有工程排放量、拟建项目排放量、以新带老削减量、技改工程完成后总排放量、增减量变化)
27、水平衡(取水量、重复用水量、耗水量)
28、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建议指标
29、无组织排放源的统计(物料衡算法、类比法和反推法)
30、非正常排污(正常开停车、检修,工况不达标)
31、末端处理
32、技术经济可行性
33、达标可靠性
34、环保投资比例
35、卫生防护距离
36、生态型建设项目工程分析时段
37、勘察设计阶段(初勘、选址选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38、直接生态影响
39、工程基本图件(地理位置图、总平面布置图、施工平面布置图、物料(含土石方)平衡、水平衡图)
40、生态型建设项目影响源识别
41、生态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识别(社会影响、生态影响、环境污染)
42、直接生态影响、间接生态影响、累积效应(累积影响)
43、项目可行性论证(达标排放、总量控制、环境规划和环境管理要求)
44、环境保护方案
45、生态型建设项目类型:交通运输、采掘和农林水利
46、源项分析
47、安全评价
48、最大可信事故
49、危险化学品泄漏量
50、功能单元
51、危险物质
52、泄漏设备分析
53、泄漏物质性质分析
54、泄漏量计算
55、泄露液体蒸发(闪蒸蒸发、热量蒸发、质量蒸发)
56、事故树分析
《技术方法》关键字第三章环境现状调
查与评价
1、环境现状调查方法(收集资料法、现场调查法、遥感法)
2、自然环境调查
3、社会环境调查(社会经济、文物与景观、人群健康调查、公众参与)
4、大气污染源调查、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气象观测资料调查
5、大气污染源调查与分析对象
6、大气污染源调查与分析方法
7、大气污染源调查内容
8、空气质量现状调查方法(现场监测法、收集已有资料)
9、现状监测(监测因子、监测时间、监测点位、监测需求、有资质的监测部门)
10、空气质量现状监测数据的有效性分析
11、大气质量日均浓度值和小时平均浓度值
12、超标率
13、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对标法、占标率、超标倍数、达标情况)
14、长期浓度、短期浓度
15、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常规高空
气象观测资料)
16、补充气象观测资料
17、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基准站、基本站、一般站)
18、温廓线
19、熏烟污染
20、静风
21、风向风频
22、主导风向
23、边界层
24、混合层高度、莫宁-奥布霍夫长度
25、湍流
26、复杂风场、边界层演变、海陆风、山谷风、
27、环境水文、水循环、地面径流、地下径流、流量、径流总量、径流深、径流模数、径流系数
28、感潮河段
29、河流水体混合(分子扩散、紊动扩散、剪切离散,混合)
30、温度分层、异重流、温跃层
31、湖水(水库)水替换指标
32、水环境现状调查与监测(调查范围、调查时间、水文调查和水文测量、污染源调查、水质调查因子)
33、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
34、点源污染、面源污染
35、持久性污染物、非持久性污染物、水体酸碱度、热效应
36、污染源的排放特点(排放形式、排放口平面位置、排放方向、排放口在断面上的位置)
37、水质调查因子(常规水质因子、特殊水质因子、其他方面调查因子)
38、水生生物和底质调查
39、河流取样断面、取样断面上的取样点、垂线上取样点、取样方式、取样次数
40、湖泊、水库取样位置上取样点的布设
41、水环境现状评价方法(单因子指数评价法、达标率、超标率、超标倍数、标准指数)
42、下渗、岩石中的空隙(孔隙、裂隙、溶穴)
43、孔隙水、空隙水、岩溶水
44、结合水、重力水、毛细水
45、包气带、饱水带
46、含水层、隔水层、弱透水层
47、包气带水、潜水、承压水
48、等水压线图
49、地下水的动态与均衡
50、地下水降落漏斗
51、地下水化学性质
52、水文地质图(综合性水文地质图、专门性水文地质图、
水文地质要素图)
53、地下水等水位线图
54、常用的水文地质参数(孔隙度、有效孔隙度,给水度、贮水系数,渗透系数)
55、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的水质特征、地下水污染源分布、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地下水开发利用状况)
56、地下水环境地面调查(地下水露头调查、水文气象调查、植被调查、地下水有关的环境地质问题)
57、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地下水污染调查、监测孔、土地盐渍化、土地沼泽化、海水入侵、地下水天然劣水、土壤污染)
58、场地环境调查
59、环境水文地质试验(抽水试验、渗水试验、渗坑渗水试验、双环渗水试验)
60、水文地质参数(给水度、渗透系数和导水系数、水动力弥散系数、贮水率和贮水系数、越流系数和越流因素、降水入渗补给系数、潜水蒸发系数)
61、地下水质量评价方法(单组分评价、标准指数法、污染指数法、综合评价方法)
62、地下水防护性能(包气带防护性能、地下水脆弱性影响因素)
63、地下水脆弱性(地下水埋深、净补给量、含水层介质、土壤介质、地形坡度、包气带影响、水力传导系数)
64、影响声传播的环境要素
65、声环境功能区划、敏感目标及分布情况
66、声环境质量现状、声环境敏感目标、人口分布情况
67、声压、声功率、频率和倍频带、声压级、声功率级
68、自由声场、半自由声场
69、倍频带声功率级、A声级、最大A声级、等效连续A声级、昼间等效连续A声级、夜间等效连续A声级、计权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
70、声环境质量监测、机场周围飞机噪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监测、社会生活环境噪声监测、建筑施工场界噪声监测、铁路边界噪声测量、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台噪声测量
71、噪声源数据获得途径(类比测量、引用已有的数据)
72、声环境现状监测布点要求、布点范围、监测布点
73、噪声源现状评价、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74、厂区内噪声水平调查(网格法)、厂界噪声水平调查
75、生态调查(初次调查与现场踏勘、详细勘测和调查)
76、生态背景特征、主要生态问题、生态专项调查
77、样方实测、生物量、物种多样性、主要生物物种名录、受保护的野生动植物物种
78、生态背景调查、生态系统类型、结构、功能和过程,非生物因子特征(气候、土壤、地形地貌、水文及水文地质),
珍稀濒危物种、关键种、土著种、建群种、地方特有物种、天然重要经济物种
79、主要生态问题:水土流失、沙漠化、石漠化、盐渍化、自然灾害、生物入侵、污染危害
80、专家和公众咨询法、生态监测法、遥感调查法
81、物种重要值(密度、相对密度、优势度、相对优势度、频度、相对频度)
82、水生生态调查、初级生产力、浮游生物调查、底栖生物调查、潮间带生物调查、鱼类调查(网捕、特有鱼类、保护鱼类)
83、水库渔业资源调查(水库集雨区、淹没区、消落区,采集点布设、采集层次,采集方法,水样的固定和保存) 84、海洋生态调查(海洋生态要素调查、海洋生态评价、真光层、初级生产功能评价、富营养化压力评价)
85、景观生态学法(优势度值、密度、频率和景观比例)
86、系统分析法
87、生态敏感保护目标
《技术方法》关键字第四章环境影响识别
与评价因子筛选
1、环境影响
2、自然环境要素
3、清单法、矩阵法
4、污染物空气质量标准、日平均容许浓度限值
5、水质参数:常规水质参数、特殊水质参数、其他方面的参数(水生生物和底质)
6、ISE
响预测与评价
1、大气传输与迁移扩散规律
2、预测因子
3、预测范围、评价范围
4、点源、面源、线源、体源的参数,颗粒物沉降参数
5、气象参数、长期气象条件、常规地面气象观测数据、高空气象数据、近地面补充高空数据
6、常规高空探测资料常规调查项目
7、典型小时气象条件、长期气象条件
8、地形数据(复杂地形)
9、厂址布局、污染排放方式、污染治理方案
10、常规预测情景组合(污染源类别、排放方案、预测因子、计算点、常规预测内容)
11、进一步预测模式
12、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13、环境敏感区、现状背景值、典型小时气象条件
14、估算模式基本参数(点源、面源、体源参数)
15、大气环境防暑距离计算模式参数(面源有效高度、面源宽度、面源长度、污染物排放速率、小时评价标准)
影响预测与评价
1、物理输移过程、化学转化过程、生物降解过程
2、海水中污染物扩散锋面、扩展过程、漂移过程
3、地表水水质预测方法:数学模式法、物理模型法、类比分析法和专业判断法
4、水质预测因子的筛选:ISE
5、河流稀释混合模式、河流一维稳态水质模式、横向混合系数、岸边排放、离岸排放、一级反应速率常数
6、水质模型的空间维数、水质模型的时间尺度、污染负荷、源和汇、流动及混合输移
7、稳态、准稳态、动态
8、耗氧系数K1、复氧系数K2、示踪试验法
影响评价与防护
1、渗流
2、稳定流
3、层流运动、紊流运动
4、达西定律
5、水力坡度
6、渗透速度
7、孔隙度
8、实际流速、渗流速度
9、渗透系数
10、机械过滤、对流弥散、吸附和解吸、溶解和沉淀、氧化和还原
11、地下水污染途径、地下水污染、地下水环境背景值、地下水污染对照值
12、地下水污染方式、直接污染、间接污染
13、地下水污染途径:间歇入渗型、连续入渗型、越流型、径流型
14、污水入渗量、地下水影响半径、引用半径、引用影响半径
15、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解析法、数值法、水量均衡法(均
衡要素、均衡期)、地表水渗漏补给量、灌溉入渗补给量、潜水蒸发量、解析法、数值法
16、水环境管理措施
17、地下水环境监测措施、监测点布置原则、监测项目
18、饮用水地下水源保护区
《技术方法》关键字第八章声环境影响
预测与评价
1、声音三要素:声源、介质和接收器
2、点声源、单一声源、无限长线声源、有限长线声源、面声源
3、室内和室外声级差、指向性因数、房间常数
4、空气吸收引起的衰减、地面效应衰减、有限长薄屏障衰减
5、建设项目的建筑布局、声波传播条件、有关气象参数
6、等声级线图绘制
7、环境噪声监督管理、环境监测计划
8、工程选址、机场跑道方案布局
《技术方法》关键字第九章生态影响预
测与评价
1、生物、生态系统、生态因子、区域生态问题
2、生态系统主导服务功能选择评价指标
3、生态系统的主要生态因子
4、生态系统结构和服务功能
5、生态不利影响、不可逆影响、累积生态影响
6、敏感生态保护目标
7、主要区域生态问题:水土流失、沙漠化、石漠化、盐渍化、自然灾害、生物入侵、污染危害
8、生态影响与评价法定标准
9、生态背景和本底值
10、生态机理分析法: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四个层次性,结构-过程-功能整体性,区域性,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特殊性(稀有景观、资源和珍惜物种)
11、植物、动物分布、动物栖息地和迁徙路线
12、生境的破碎化
13、指数法和综合指数法
14、类比法:类比对象的选择
15、生产力评价法:生物生产力、生物学参数(生长量、生物量、物种量)
16、生物多样性评价法:藻类和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和鱼类种群数目,香农威纳指数,信息含量
17、水土流失预测与评价:侵蚀模数预测方法,土壤侵蚀及产沙模型法,降雨侵蚀力因子,土壤可蚀性因子(机械组成、有机质含量、土壤结构、渗透性),坡长因子、坡度因子、植物和管理因子(植被覆盖度和耕作期),水土保持因子(农业耕作措施、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土壤侵蚀模数
18、水体富营养化、磷的滞留系数、磷的外负荷、磷的内负荷、湖泊富营养化等级
19、风险的属性和类别
20、生态风险评价的概念和内容
21、生态风险表征
22、景观美学
23、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自然与人文合成景观
24、视点、景观敏感性识别、景观敏感度评价、视角或相对坡度、相对距离、视见频率、景观醒目程度、景观阈值评价 25、景观保护措施
《技术方法》关键字第十章固体废物环
境影响评价
1、固体废物
2、一般废物、危险废物
3、城市固体废物、工业固体废物、农业固体废物
4、固废对环境的污染(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对水环境的影响、对土壤环境的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5、污染物的释放分为有控和无控排放
6、空气排放物(气相、颗粒物)、挥发、颗粒物排放
7、填埋场渗滤液产生
8、填埋场渗滤液中污染物种类
9、渗滤液实际渗流速度
10、污染物在地质介质中的滞留因子
11、固废的产生、收集、运输、处理、最终处置
12、污染源调查、污染防治措施论证、最终处置措施方案
13、一般工业废物贮存、处置场,危险废物贮存场所、生活垃圾填埋场、生活垃圾焚烧厂、危险废物填埋场、危险废物焚烧厂
14、厂址选择、污染控制项目、污染物排放限值
15、填埋场主要污染物:渗滤液、填埋气体
16、垃圾填埋场的主要影响:渗滤液、气体、景观、地质、
噪声、病虫害
17、垃圾填埋场评价项目:场址选择评价,自然、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工程污染因子分析,施工期影响评价,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噪声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污染防治措施,环境经济损益重点、其他评价项目(土地、生态、景观评价,风险评价)
18、大气污染物排放强度计算、理论产气量计算、实际产气量计算、生物降解度、产气速率计算、污染物排放强度、填埋场恶臭气体
19、渗滤液对地下水污染预测:渗滤液产生量(年降水量、年地表径流量、地表径流系数、年蒸发量、填埋场地表面积、垃圾产水量),地表径流系数(土壤条件、地表植被条件、地形条件)
20、渗滤液积水深度
21、防治地下水污染的工程屏障和地质屏障
22、地质介质的屏障作用:隔断、阻滞、去除
《技术方法》关键字第十一章环境容量环境承载力分析及累积影响评价方法
1、环境容量
2、大气环境容量、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
3、水环境容量、废水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因子
4、大气环境容量影响因素:区域范围、下垫面,功能区划和保护目标,污染源及污染物排放强度时空分布,大气扩散、稀释能力,转化、沉积、清除机理
5、修正的A-P法、模拟法、线性优化法
6、环境承载能力
7、累积影响的复合影响
《技术方法》关键字第十二章清洁生产
评述
1、污染控制的全过程控制
2、清洁生产
3、清洁生产标准分级
4、清洁生产分析指标:生产工艺与装备要求,资源能源利用指标,产品指标,污染物产生指标,废物回收利用指标和环境管理要求
5、定量指标:资源能源利用指标和污染物产生指标
6、资源能源利用指标:物耗指标、能耗指标、新水用量指标
7、清洁生产分析方法:指标对比法、分值评定法
《技术方法》关键字第十三章环境污染
控制与保护措施
1、工业废水处理方法:物理法、化学法、物理化学法和生物法
2、废水处理程序:一级、二级、三级处理
3、废水预处理
4、格栅、调节池(匀量池、匀质池、均化池、事故池)、沉砂池、沉淀池、隔油、中和处理、化学沉淀处理、气浮、混凝、过滤、膜分离、吸附、化学氧化、离子交换、电渗析、电吸附
5、废水生物处理:好氧处理(传统活性污泥法、氧化沟、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生物接触氧化、生物滤池)、厌氧处理(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UASB、厌氧滤池、厌氧流化床)、生物脱氮除磷
6、生态处理:土地处理、人工湿地
7、消毒处理:紫外线、二氧化氯、液氯、臭氧
8、污泥处理: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和资源化,污泥浓缩处理,污泥消化处理,污泥脱水处理,污泥好氧发酵,污泥焚烧处理
9、污泥处置与利用:优先资源化利用
10、恶臭污染治理:物理法(掩蔽法、稀释法、冷凝法、吸
附法),化学法(燃烧法氧化法、化学吸收法、催化燃烧),生物法
11、废水处理工艺组合
12、污水处理厂总平面布置、高程布置
13、大气污染物:颗粒污染物、气态污染物
14、除尘:机械除尘器、湿式除尘器、袋式除尘器、静电除尘器、电袋复合除尘器
15、气态污染物吸收:填料塔、板式、喷淋塔、鼓泡塔
16、气态污染物吸收液后处理
17、其他污染物吸附:变温吸附、变压吸附,吸附剂选择,脱附和脱附产物处理
18、气态污染物催化燃烧:有机废气催化燃烧装置
19、气态污染物热力燃烧:储热装置、预处理
20、二氧化硫治理工艺:湿法、干法、半干法,石灰石/石膏法,烟气循环流化床、氨法工艺、海水法
21、氮氧化物控制措施:低氮燃烧技术(排烟再循环、二阶段燃烧法),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SCR
22、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回收法(吸附法、吸收法、冷凝法、膜分离法),消除方法(燃烧法、生物法、低温等离子法、催化氧化法),吸附法、吸收法、冷凝法、膜分离法、燃烧法、生物法(生物过滤法、生物洗涤法、生物滴滤法)、低温等离子法、催化氧化法、变压吸附法
23、恶臭气体种类、8种恶臭污染物一次最大排放限值、复合恶臭物质的臭气浓度限值、无组织排放源厂界浓度限值 24、恶臭气体处理方法:物理学方法(水洗法、物理吸附法、稀释法、掩蔽法),化学方法(药液吸收、化学吸附、燃烧法),生物过滤法、生物吸收法和生物滴滤法
25、大气重金属污染物处理方法:过滤法、吸收法、吸附法、冷凝法、燃烧法
26、噪声与振动防治对策措施:规划防治对策、技术防治措施和管理措施
27、优先源强控制、传输途径控制、敏感点防护
28、隔声、吸声、消声、隔振、降噪水平检测、插入损伤、传递损失、声压级降低量
29、固体废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30、固体废物预处理方法:压实、破碎、分选
31、固体废物生物处理方法:好氧堆肥、厌氧消化
32、固体废物卫生填埋方法、一般物化处理方法、安全填埋方法
33、完整安全填埋场:废物接收与贮存系统、分析检测系统、预处理系统、防渗系统、渗滤液集排水系统、雨水及地下水排水系统、渗滤液处理系统、渗滤液监测系统、管理系统和公用工程
34、固体废物焚烧处理方法、热解法
35、焚烧炉类型:炉排式、流化床式、回转窑、固定床
36、焚烧处理固体废物烟气净化、灰渣处理
37、固体废物处理厂(场)选址要求:焚烧厂、填埋场、堆肥场、厌氧消化厂
38、城市垃圾收运、中转站、危险废物的收集、贮存和运输
39、生态影响的防护、恢复和补偿原则
40、减少生态影响的工程措施:合理选址选线、工程方案分析与优化、施工方案分析与合理化建议、加强工程的环境保护管理(施工期、运营期管理)
41、生态监理
42、生态监测:长期生态监测计划、生态监测方案
43、绿化方案、乡土物种、生态绿化、因土种植、立地条件
44、生态影响的就地补偿和异地补偿
45、污染场地恢复治理
46、水土保持方案、水土流失预测措施
47、水土流失治理措施:工程措施、生物治理措施
48、工程措施:拦渣工程、护坡工程、土地整治工程、防洪排水工程、防风固沙工程、泥石流防治工程
49、生物治理工程:土地整治、岩层土壤覆盖
50、地下水不可清除污染源的控制、可清楚污染源的控制
51、地下水污染水力控制技术:抽水(排水)系统、注水系统、水动力屏障系统
52、污染地下水抽出-处理技术、就地恢复工程技术、治理包气带土层有机污染的生物通风
53、一般地区的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合理布局、科学开采、加强监督
54、过量开采的减缓措施:人工补给、调整开采井布局(深层地下水、地下水源地、矿区排水)、地下水和地表水联合调度
55、地面沉降防治措施
56、地面沉降原因调查: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场地地下水埋藏条件、地下水变化动态
57、岩溶塌陷防治措施
58、环境风险
59、环境风险防范与减缓措施:选址、总图布置和建筑安全防范搓死,危险化学品贮运安全防范及避难所,工艺技术设计安全防范措施,自动控制设计安全防范措施,电气、通讯安全防范措施,消防及火灾报警系统,紧急救援站、有毒气体防护站设计
60、事故应急预案:应急环境监测、公众教育和信息、应急培训计划、预案响应条件
61、施工期环境管理
62、运营期环境管理
63、环境监测:废水污染源监测、废气污染源监测、地下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