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出血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EHF)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鼠为主要传染源。冬春季多见。本病潜伏期4~46 天,一般为7~14 天,以2 周多见。临床上以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急性肾衰竭为主要表现,又称为肾综合征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由于其病原、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不同,曾有过多种不同的名称。如我国和日本将其称之为"流行性出血热";朝鲜称之为"朝鲜出血热";苏联称之为"出血性肾炎肾病";北欧称之为"流行性肾病"等。实际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流行性出血热,无一例外地都有不同程度的肾脏损害,故1982 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统一将其命名为"肾综合征出血热"肾脏是流行性出血热损害最为常见的靶器官。临床上,肾脏损害往往是流行性出血热最为突出的表现之一,有50%~60%的患者在临床上表现为急性肾功能衰竭,并成为造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流行性出血热的肾脏损害尽管病情凶险、危重,但绝大多数病例,如能尽早发现,及时有效地给予治疗,即使是病情极为严重的病例,在救治成功后,其肾脏损害也可痊愈,而不遗留慢性病变,更绝少转化为慢性肾功能衰竭。流行性出血热作为一种传染性疾病,有其传染源、传播途径及流行规律。
病毒是流行性出血热的病原体。引起流行性出血热的病毒,现今已知是一组RNA 病毒,属于布尼亚病毒科(Bungaviridase)汉坦病毒属(Hantavirus)。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由于是在1976 年由韩国的李镐汪首先分离成功,故被命名为汉坦病毒(Hantaan virus)。不过,在此之后人们还陆续发现两种病毒与流行性出血热相关,它们分别是普乌马拉病毒(Puuma Virus)及汉城病毒(Seou Virus)。我国的宋干等人,1982 年在辽宁省出血热流行地区的21 例患者中,以及流行性地区的啮齿类动物体内,也曾分离出本病的致病因子。现已基本明了,在我国引起流行性出血热的病毒主要是汉坦病毒,而西欧主要是普乌马拉病毒。
啮齿类动物是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的贮存宿主和传染源。某些啮齿类动物,如黑线姬鼠、褐家鼠等,在感染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后,其体内的病毒可随尿液、粪便、唾液及血液排出,当人从呼吸道吸入,消化道食入,或由皮肤黏膜破损处直接接触污染物后,即有可能被传染。此外,还有人认为,病毒可通过革螨或恙螨叮咬而经虫媒传播,不过目前对此还无统一的认识。但可以肯定,以人为传播源的人与人之间传染可以排除。
流行性出血热症状体征(流行性出血热症状是什么?):
在肾综合征出血热中以汉坦病毒和贝尔格莱德-多布拉伐病毒引起者症状较重,而汉城病毒引起者次之,普马拉病毒引起者症状较轻。1.临床分期本病潜伏期4~46 天,一般为7~14 天,以2 周多见。典型病例病程中有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的五期经过。非典型和轻型病例可出现越期现象,而重症患者则出现发热期、休克和少尿期之间的重叠。
流行性出血热肾脏损害的临床表现不同患者之间差异很大,不仅在临床表现而是在病程的每一个时期,其严重程度均可存在明显差异。一般而言,中、重度病例都伴有比较明显的肾脏损害,严重者可表现为典型的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
流行性出血热在其病程的不同时期,肾脏损害的临床表现如下:
1.发热期初始尿检无异常,蛋白尿常在第5 天左右突然出现,严重者达3+,并伴有镜下血尿。血尿素氮(BUN)和血清肌酐(SCr)偶有升高。肾小管功能检查可见尿NAG 酶、溶菌酶升高,尿比重下降。
2.低血压休克期血BUN 开始上升,少尿和BUN 升高可发生在休克和低血压出现之前。尿检可有大量蛋白尿,重症病例24h 尿蛋白质定量通常高于
3.5g;尿沉渣中可见管型、红细胞及白细胞成分,重症病例可出现肉眼血尿,并可见由血浆蛋白质及细胞碎屑凝聚而成的
膜状物。尿液中出现膜状物系流行性出血热的特征性表现之一,对提示本病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3.少尿期少尿在早期即可发生,尤其是出现休克的患者,少尿更为明显。少尿的程度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进入少尿期,往往是流行性出血热达到了极期,此时临床上可突出表现为BUN 的急骤升高;典型的高分解急性肾衰;代谢性酸中毒;电解质平衡紊乱;水肿以及急性呼吸功能衰竭等。出血性表现,如肉眼血尿、皮下出血、球结膜下出血、咯血、胃肠道出血等,在此期也往往最为严重。不少患者在此期内可死于严重的并发症。
4.多尿期随着利尿的出现,绝大多数患者的病情开始逐步改善,尿量增多,每天的尿量常达4000~6000ml,甚或更多,此后逐渐进入恢复期。多尿期每天排出的尿量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关,也与肾脏损害的程度有关。多尿期的初期,血BUN 仍可继续上升,随后则逐步下降。蛋白尿随着利尿的出现将逐渐减少,以至消失。但原来病情严重者,因其体质在此期仍非常虚弱,故可出现各种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原有脱水者,大量利尿后还可迅速出现严重的液体负平衡,以致再次发生休克。
5.恢复期进入此期的患者,除仍有多尿及尿浓缩功能减退之外,已没有更多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病程超过2 个月后,多数患者的尿浓缩功能可以恢复。但少数存活下来的极严重病例,其恢复期可持续很长时间,贫血及尿浓缩功能减退可持续 4 个月以上。急性肾功能衰竭是重症流行性出血热肾脏损害的主要表现。典型病例绝大部分表现为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
在肾综合征出血热中以汉坦病毒和贝尔格莱德-多布拉伐病毒引起者症状较重,而汉城病毒引起者次之,普马拉病毒引起者症状较轻。
1.临床分期本病潜伏期4~46 天,一般为7~14 天,以2 周多见。典型病例病程中有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的五期经过。非典型和轻型病例可出现越期现象,而重症患者则出现发热期、休克和少尿期之间的重叠。
(1)发热期:除发热外主要表现有全身中毒症,毛细血管损伤和肾损害征。
①发热:少数患者起病时以低热、胃肠不适和呼吸道感染样前驱症状开始。多数患者突然起病有畏冷、发热,体温39~40℃之间,以稽留热和弛张热多见,热程多数为3~7 天,少数达10 天以上。一般体温越高、热程越长,则病情越重。轻型患者热退后症状缓解,重症患者热退后病情反而加重。
②全身中毒症:多数患者出现全身酸痛、头痛和腰痛。少数患者出现眼眶疼痛并以眼球转动时为甚。头痛、腰痛、眼眶痛一般称为"三痛"。头痛为脑血管扩张充血所致;腰痛为肾周围组织充血、水肿以及腹膜后水肿有关;眼眶痛是眼球周围组织水肿所致,重者可伴有眼压升高和视力模糊。多数患者可以出现胃肠中毒症状,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呃逆,亦可有腹痛、腹泻。腹痛剧烈者,腹部有压痛、反跳痛,易误诊为急腹症而进行手术。此类患者多系肠系膜局部极度充血和水肿所致。腹泻可带黏液和血,易误诊为肠炎或痢疾。部分患者可出现嗜睡、烦躁、谵妄或抽搐等神经精神症状,此类患者多数发展为重型。
③毛细血管损害征:主要表现为充血、出血和渗出水肿。皮肤充血主要见于颜面、颈、胸等部潮红,重者呈酒醉貌。黏膜充血见于眼结膜、口腔的软腭和咽部。皮肤出血多见于腋下及胸背部,常呈搔抓样,条索点状瘀点,黏膜出血常见于软腭呈针尖样出血点,眼结膜呈片状出血。少数患者有鼻出血、咯血、黑便或血尿。如在病程第4 天至第6 天,腰、臀部或注射部位出现大片瘀斑,可能为DIC 所致,此是重症表现。渗出水肿征主要表现在球结膜水肿,轻者眼球转动时球结膜似涟漪,重者球结膜呈水泡样,甚至突出眼裂。部分患者出现眼睑和脸部水肿,亦可出现腹水。一般渗出水肿征越重,病情越重。
④肾损害:主要表现尿蛋白阳性,镜检可发现管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