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4 要素禀赋理论
要素禀赋理论
第 3 章要素禀赋理论【本章关键术语】1. 要素禀赋2. 要素密集度3.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4. 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5. 要素价格均等化6. 雷布钦斯基定理7. 列昂惕夫悖论在完全竞争的假设前提下,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相对价格决定着比较优势。
国家供给和需求方面的差异是造成相对价格差异的根源。
本章主要从供给的角度——要素禀赋理论(Factor Endowment Theory)来探讨国际贸易的成因和影响。
要素禀赋理论最早由赫克歇尔(Eli Heckscher)和俄林(Bertil Ohlin)提出,经萨缪尔森(Paul Samuelson)等人加以完善。
要素禀赋理论在理论和实际运用中的成功使其在20世纪前半叶——70年代末这段时期内成为国际贸易理论的典范,至今仍在国际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
赫克歇尔和俄林所运用的分析工具是由新古典经济学所建立起来的等产量线、无差异曲线、生产可能性边界等,该理论也被称之为新古典贸易理论。
新古典贸易理论与古典贸易理论相比,不仅在于它承认比较利益是国际贸易发生的基本原因,更重要的是它找到了比较利益形成的源泉,即贸易双方要素禀赋的差异。
3.1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简称H—O模型,由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
1919年赫克歇尔发表题为“对外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一文,文中运用不同于一般均衡理论的分析方法,第一次用生产要素密集的分析来解释国际贸易。
但是,这在当时没有引起很大反响。
1933年俄林出版《地区间贸易与国际贸易》一书才使该理论方法产生了巨大影响。
这就是著名的赫克歇尔——俄林模型。
该理论模型对于古典模型,尤其是李嘉图单一要素模型做出了修正和完善,从各国要素禀赋的差异来解释国际贸易的成因,奠定了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
1.要素禀赋生产要素是指生产活动必须具备的主要因素或在生产中必须投入的或使用的主要手段,通常指土地、劳动、和资本三要素,如果加上企业家才能则称之为四要素。
国际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国际经济学知识点整理一、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理论是国际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旨在解释国家之间为什么进行贸易以及贸易如何影响各国的经济。
(一)绝对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由亚当·斯密提出。
该理论认为,各国应专门生产并出口其具有绝对生产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绝对生产劣势的产品。
例如,如果 A 国生产一单位的商品 X 所需的劳动投入少于 B 国,那么 A 国在商品 X 的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应该专注于生产和出口商品 X。
(二)比较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则更加具有普遍意义。
即使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劣势,但只要在两种商品生产上劣势的程度不同,该国仍可以通过生产并出口其劣势相对较小的商品,进口劣势相对较大的商品来获得贸易利益。
(三)要素禀赋理论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的要素禀赋理论认为,各国在生产要素的禀赋方面存在差异,这导致了各国在不同商品的生产上具有不同的成本。
比如,劳动力丰富的国家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成本优势,应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资本丰富的国家在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成本优势,应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
二、国际贸易政策(一)关税关税是一国政府对进出本国关境的商品所征收的税收。
征收关税可以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同时保护本国的产业。
但过高的关税可能会引发贸易伙伴的报复,导致贸易战。
(二)非关税壁垒非关税壁垒的形式多样,包括进口配额、自愿出口限制、技术性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等。
这些措施往往比关税更加隐蔽和灵活,但也可能对国际贸易造成更大的扭曲。
(三)贸易保护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往往是由于国内经济面临困境、就业压力增大等原因。
然而,长期的贸易保护主义不利于全球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的发展。
三、汇率与国际收支(一)汇率的决定汇率是一种货币兑换另一种货币的比率。
汇率的决定因素包括购买力平价、利率平价、国际收支状况等。
(二)汇率制度固定汇率制度下,货币的汇率被固定在一定的水平上;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由市场供求决定。
国际贸易原理第四章要素禀赋论
国际贸易原理第四章要素禀赋论要素禀赋论是关于国际贸易的一个重要理论。
该理论的核心观点是,贸易模式取决于各国所拥有的各种生产要素的禀赋差异。
要素禀赋指的是一个国家拥有的各种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和技术。
不同国家之间的生产要素禀赋差异可以解释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
根据要素禀赋论,一个国家拥有相对丰富的生产要素,它将会专门生产和出口使用这些要素更为密集的产品,而从其他国家进口使用这些要素较为稀缺的产品。
这种特殊化的贸易模式被称为要素禀赋相对比较优势。
要素禀赋论的核心论点是,因为不同国家在生产要素禀赋上存在差异,所以贸易的主要驱动力是生产要素的不同活跃度。
要素禀赋论主要有两个基本模型:Heckscher–Ohlin模型和Stolper-Samuelson模型。
Heckscher–Ohlin模型是要素禀赋论的最早和最著名的模型之一、该模型假设一个国家相对较丰富的生产要素将会专门生产和出口使用该要素密集的产品,而另一个国家则会出口使用相对稀缺的要素密集的产品。
Stolper-Samuelson模型扩展了Heckscher–Ohlin模型,考虑了工人和资本所有者之间的分配差距。
该模型认为,当一个国家的劳动力相对丰富时,国内工人的工资将会上升,而资本所有者的收益将会下降。
相反,当一个国家的劳动力相对稀缺时,国内工人的工资将会下降,而资本所有者的收益将会上升。
要素禀赋论的理论贡献是提供了解释国际贸易的一种新的视角。
它认为,贸易模式取决于各国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禀赋,而不仅仅是产品价格或企业竞争力。
这种观点对于国际贸易政策的制定和国际贸易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要素禀赋论也受到一些争议。
一些批评者认为,要素禀赋论过于简化了国际贸易的复杂性,忽略了其他影响贸易模式的因素,比如技术创新和政府政策。
此外,要素禀赋论没有考虑到贸易对经济中各个阶层的影响,可能导致不平等的分配结果。
总之,要素禀赋论是解释国际贸易的一种重要理论。
4-要素禀赋理论
结论:一国的要素禀赋状况取决于与谁比较,与不 同的国家比较,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表:部分国家1990年人均资本存量(1985年国际价格计算)
国家或地区 瑞 士 德 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 本 法 国 美 国 意大利 台湾地区 英 国 韩 国 墨西哥 人均资本存量(美元/人) 73,459 50,116 42,745 37,854 36,480 35,600 34,705 31,640 25,722 21,453 17,995 12,900
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
又称: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定理(H-O-S) 萨缪尔森在《国际贸易与要素价格均等化》 (1948)一文中,在H-O定理的基础上,考察了国 家贸易对生产要素价格的影响,论证了自由贸易 将导致要素价格均等化,该理论被称之为赫克歇 尔—俄林—萨缪尔森定理(H-O-S定理)。
保罗·萨缪尔森(Paul .Anthony.Samuelson)
结
论
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The Stolper-Samuelson Theorem: 某一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将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 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提高,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 或报酬则下降。 S-S定理的引申(S-S定理在H-O基础上的应用): 国际贸易会提高该国丰富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降低稀 缺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
一、H—O—S定理
国际贸易会影响商品的价格、生产和消费,对要素报酬和价格 是否会有影响?以H-O模型为基础,解决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 的影响问题。
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
要素报酬的决定:
生 产 要 素 报酬 = 产品价格(P)×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品(MP) 边际产品价值(VMP)
W = P×MPL R = P×MPK
《要素禀赋理论》课件
03
要素禀赋理论与国际贸易
贸易条件与贸易利益分配
贸易条件
要素禀赋理论认为,一个国家应该出口那些使用其丰裕要素密集生产的商品,进口那些 使用其稀缺要素密集生产的商品。这决定了贸易条件,即出口商品与进口商品的价格比
率。
贸易利益分配
根据要素禀赋理论,国际贸易可以带来规模经济和要素价格的均等化,从而使得参与贸 易的各国都能获得贸易利益。然而,贸易利益的分配可能因国家间要素禀赋差异而有所
THANKS
感谢观看
。
实证研究
随后,许多经济学家对要素禀赋理论进行了实证研究,验 证了该理论在解释和预测国际贸易模式方面的有效性。
拓展与完善
随着国际贸易实践的发展和新的经济现象的出现,要素禀赋理论 也在不断拓展和完善,与其他贸易理论相结合,形成了更加综合
的贸易理论体系。
02
要素禀赋理论的核心内容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总结词
不均。
要素禀赋与贸易结构
要素禀赋决定贸易结构
一个国家的要素禀赋结构决定了其出口和进口商品的结构。例如,拥有丰富劳动力的国家可能会出口 劳动密集型商品,而进口资本密集型商品。
贸易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合理的贸易结构可以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经济增长。通过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国家可以获得更 多的外汇收入,从而进口本国稀缺的生产要素和商品,推动经济发展。
详细描述
中国和美国在劳动力、资本和技术等要素禀赋方面存在 差异,导致两国在国际贸易中具有不同的比较优势和竞 争优势。中国凭借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在劳动密集型产 品上具有优势;而美国则凭借其强大的技术优势和资本 实力,在高科技产品和资本密集型产品上占据主导地位 。两国通过贸易往来,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要素禀赋优 势,实现互利共赢。
国际经济学之要素禀赋与H-O理论
随着全球化和科技的发展,要素禀赋的内涵 和结构也在不断变化,各国需要不断调整和 优化自身要素禀赋结构以适应国际贸易的变 化。
要素禀赋的差异也导致了国际贸易 格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形成,如发达国家资本和技 术密集型产品具有竞争优势,而发 展中国家则在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上 具有优势。
04 要素禀赋与H-O理论的实 证分析
实证分析方法
1 2 3
计量经济学模型
通过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要素禀赋与H-O 理论的关系,并检验其假设条件。
面板数据
收集各国或地区的经济数据,利用面板数据分析 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要素禀赋差异对国际贸易 的影响。
案例研究
选取特定国家或地区,对其国际贸易情况进行深 入剖析,以验证要素禀赋与H-O理论的有效性。
H-O理论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H-O理论对国际贸易格局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解释了国际贸易中各国比较优势的来源,以及由此产生的贸易利得 和全球资源配置。同时,H-O理论也指出了国际贸易可能带来的问题,如资源过度开发、环境破坏等。
H-O理论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往往基于各自在资本和技术等生产要素 上的比较优势进行分工和交换。此外,H-O理论也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启示,如通过政策调整提高本国某一生产要素的供给 ,以增强该要素密集型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H-O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原因是两个国家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差异,而 这种差异又是要素禀赋的相对差异所引起的。
要素禀赋与H-O理论为国际贸易提供了理论基础,解释了国际贸易产生的 原因和贸易模式。
对现实的指导意义
国际经济学 第四讲 要素禀赋理论
美 国
意大利 台湾地区
34,705
31,640 25,722
英 国
韩 国 墨西哥
21,453
17,995 12,900
21
资料来源:Summers and Heston(1995), Penn World Tables 5.6; International Labor Organization(ILO), Yearbook of Labor Statistics, 1994.
生产可能性边界线
图 3-3
图 3-4
30
一、要素禀赋差异与相对供给差异
在要素禀赋存在差异的情况下,A、B两国的PPF的相互 位置关系不一定非得是图3.4所描述的那种情况,但不管互相 位置如何,有一点是肯定的,即资本丰富国家的PPF相对偏向 于资本密集型产品,劳动丰富国家的PPF则相对偏向于劳动密 集型产品。
二、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
要素禀赋
生产技术条件相同
相对供给差异
相对价格差异
二、要素密集度(Factor intensity)
要素密集度: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两种生产要 素的比例。这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与生产要素 的绝对投入量无关。
22
生产均衡时,产品的要素密集度可以由等产量 线与等成本线的切点与圆点连线的斜率决定
K
A A’ W’/r’ w/r O L
国际经济学第三章要素禀赋理论
国际经济学第三章要素禀赋理论要素禀赋理论是国际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理论框架,它解释了不同国家之间贸易的原因以及贸易相对优势的形成。
该理论源于对生产要素的研究,主要包括劳动力、资本和土地这三个要素。
要素禀赋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特化是由于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生产要素禀赋。
生产要素禀赋是指一个国家相对于其他国家拥有的劳动力、资本和土地资源的相对量。
不同国家拥有不同的生产要素禀赋,导致了贸易相对优势的产生。
劳动力是一个核心的生产要素,不同国家之间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是国际贸易中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人口多、劳动力丰富的国家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具有相对优势。
例如,中国以其劳动力成本低廉和大规模的劳动力资源而在制造业领域具有竞争力。
资本是另一个重要的生产要素,它包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
物质资本指的是机器设备、厂房等生产工具,人力资本则指的是教育、技能等人的知识和能力。
一般来说,资本丰富的国家在资本密集型产业上具有相对优势。
例如,德国以其先进的工业设备和高度教育的劳动力而在制造业和技术领域占据了领先地位。
土地是第三个重要的生产要素,尤其在农业领域具有重要地位。
不同国家的土地禀赋差异导致了不同的农产品价格和供给。
例如,俄罗斯因其广阔的农田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而在粮食生产上具有竞争力。
要素禀赋理论认为,不同国家之间存在着差异化的生产要素禀赋,这种差异性导致了贸易的发生。
国际贸易的核心就是通过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和特化生产实现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
要素禀赋理论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它解释了贸易相对优势的产生。
贸易相对优势指的是一个国家在相对比较成本下能够以较低的成本生产其中一种商品或服务。
这种相对优势是由于国家具有相对丰富的生产要素禀赋。
其次,要素禀赋理论指导了国家的贸易政策。
根据要素禀赋理论,国家可以通过贸易政策来推动其相对优势的产业发展。
例如,资本丰富的国家可以通过减少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来鼓励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发展。
国际经济学 第四章 要素禀赋理论
第四章要素禀赋理论在完全竞争市场假设下,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相对价格差异体现了比较优势所在。
而供给方面的差异和需求方面的差异都会导致相对价格的差异。
本章的要素禀赋理论(Factor endowment theory)就是从供给方面要素禀赋差异的角度探讨国际贸易的成因和影响的理论。
要素禀赋理论指出,在两国生产技术相同的条件下,两国要素禀赋方面的差异是产生比较优势的原因,从而扩展了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
这一扩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将比较优势的差异及这种差异的成因有效地归结为各国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异,从而进一步解释了国际贸易的基础;其次,深入分析了国际贸易对贸易双方要素投入及分配的影响。
要素禀赋理论由两位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Eli Heckscher)和俄林(Bertil Ohlin)提出,因此也称为赫克歇尔—俄林定理(H—O定理)。
后经萨缪尔森(Paul Samuelson)等人不断加以完善。
要素禀赋理论在理论和实际应用中的成功使这一理论在20世纪前半叶到70年代末这段时期内成为国际贸易理论的典范,至今仍在国际贸易理论当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第一节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模型本节将向大家介绍要素禀赋理论所涉及的基本概念以及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假设条件,为揭示该理论的基本内涵作好准备。
一、要素禀赋生产要素是指生产活动必须具备的主要因素或在生产中必须投入或使用的主要手段,通常指的是土地、劳动和资本这三种要素,如果加上企业家才能则称之为四要素。
在要素禀赋理论当中,正确理解要素禀赋的含义是十分重要的。
要素禀赋指的是一国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这是相对的概念,而不是指生产要素的绝对数量。
在本章所论述的要素禀赋理论当中,我们假设生产中只有资本和劳动两种要素投入,因而在本章中,要素禀赋是指一国所拥有的资本和劳动的相对比例,而不是指一国所拥有的资本和劳动的绝对数量。
同时我们必须清楚,这样的要素相对比例的分析也是可以在其他种类的要素之间进行的,如资本与土地之间或劳动与土地之间。
国际经济学第四章要素禀赋理论
国际经济学第四章要素禀赋理论要素禀赋理论是国际经济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它主要研究不同国家之间的要素禀赋对国际贸易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要素禀赋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和技术等要素,不同国家的要素禀赋差异会影响到国际贸易模式、比较优势和收入分配等方面。
本章将对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观点、假设和分析结果进行详细的阐述。
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是由不同国家之间的要素禀赋差异引起的。
具体地说,不同国家的要素禀赋组合不同,生产不同商品的成本也不同,从而形成比较优势,并通过贸易来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和利益的最大化。
要素禀赋理论的核心假设是,不同国家的要素禀赋是固定的,不会因为贸易而发生变化。
这主要基于两个假设。
一是要素禀赋具有惯性,即要素的组合方式在短期内相对稳定。
二是要素禀赋差异不受贸易限制的影响,即国际贸易可以自由进行,不会受到保护主义措施和关税壁垒的限制。
根据要素禀赋理论,不同国家之间的要素禀赋差异会引发不同的国际贸易模式。
具体而言,劳动力禀赋相对丰富的国家会倾向于出口劳动力密集型商品,而土地禀赋相对丰富的国家更倾向于出口土地密集型商品,资本密集型商品则更可能由资本禀赋丰富的国家出口。
此外,要素禀赋理论还涉及到收入分配的问题。
根据理论的观点,国际贸易能够促进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和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但不同要素禀赋的差异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收入分配的不平等。
劳动力禀赋相对丰富的国家在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中将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而资本禀赋相对丰富的国家则会因为资本的流入而增加资本的积累和收入的增长。
总的来说,要素禀赋理论为我们解释了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一种解释框架。
通过研究不同国家之间的要素禀赋差异,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国际贸易模式的形成,比较优势的产生以及收入分配的影响。
然而,要素禀赋理论也存在一些争议和局限性,例如它忽略了技术进步和创新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以及国际贸易的政治和制度因素等。
因此,在进一步研究和实践中,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及时修正和完善这一理论框架。
国际经济学第三讲要素禀赋理论
国际经济学第三讲要素禀赋理论要素禀赋理论是国际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框架,用以解释不同国家之间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的原因和模式。
该理论认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贸易模式主要由国家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禀赋以及技术水平决定。
以下是对要素禀赋理论的详细解析。
要素禀赋理论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赫克歇尔·欧林斯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
这一理论以国家的要素禀赋为基础,来解释国际贸易的原因和模式。
要素禀赋主要包括自然资源禀赋和劳动力禀赋。
自然资源禀赋是指一个国家所拥有的自然资源种类和数量,而劳动力禀赋则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力数量和技能水平等。
根据要素禀赋理论,国家的要素禀赋会影响其经济发展和贸易模式。
一个资源丰富的国家,在国际市场上更有竞争力,因为它可以提供相对便宜的商品,通过出口这些商品获取外汇。
例如,中东国家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可以通过出口石油来获得经济发展的资金。
劳动力禀赋也是一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
一个人口多、技术水平高的国家,会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具有竞争优势,因为它可以提供相对便宜的劳动力。
例如,中国人口众多,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因此在劳动密集型产业领域具有竞争力。
除了自然资源禀赋和劳动力禀赋,技术水平也是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的因素。
技术水平高的国家在高附加值的行业中具有竞争优势。
例如,德国在汽车制造和机械制造等高技术领域具有竞争优势,因为他们拥有先进的技术和研发能力。
要素禀赋理论也可以解释国际贸易的模式。
根据该理论,国际贸易主要存在两种模式:比较优势和相对要素禀赋。
比较优势是指一个国家相对于其他国家在其中一种商品生产上的竞争优势。
一个国家可以专门生产它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并通过专业化和贸易来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
这种贸易模式被称为比较优势模式。
相对要素禀赋模式是指一个国家根据其要素禀赋选择特定的产业。
例如,一个拥有丰富石油资源的国家可能选择发展石油工业,而一个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国家可能选择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重点
一.要素禀赋理论;要素禀赋(或称要素丰裕度):是针对国家而言的,是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
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与其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绝对数量无关。
1.俄林的要素禀赋论: 认为各国要素禀赋差异导致了要素价格不同,而且各国的要素使用比例也不同,所以各国的商品价格不同,由此国际贸易产生。
各国应分工生产密集使用本国丰富要素的商品,通过国际贸易,各国能获得最大福利。
2 H —O 定理:一国出口相对丰裕和便宜的要素密集型商品,进口该国相对稀缺和昂贵的要素密集型商品。
3.H-O 理论的论点:1).由于各国生产要素的价格存在差异就决定了比较利益的存在。
2).形成各国生产要素相对价格差异的原因是各国生产要素的自然禀赋/资源禀赋(endowment of factors)不同。
如中国人口众多,劳动量丰富;美国资本雄厚,而劳动力不足,这是自然、历史等原因使然4结论:即资本和技术密集的发达国家应出口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品。
而发展中国家可以出口劳动和资源密集型的产品,进口资本和技术密集的产品,这样各国都可以在国际贸易中获得利益,从而提高国家福利。
要素价格:指生产要素的使用费用或要素的报酬 如土地租金 ,劳动工资,资本利息管理利润。
均衡状态下,劳动价格为 :lx x m p p w = ly ymp p w = 二、克鲁格曼的规模经济贸易学说含义 :指在产出的某一范围内,平均成本随着产出的增加而递减。
即单位成本最低时的产量规模。
该理论从规模经济的角度解释了国际贸易的 起因和利益的来源,对于国际基础做出了一种新的解释。
内容:即假定厂商无论生产多少数量的产品,每多生产一件产品,增加的成本总是不变的,即边际成本不变。
或者说,投入增加一倍,产出也增加一倍。
事实上,现代许多工业部门具有规模经济特点,即收益递增、成本递减。
规模经济愈大生产效率愈高,投入增加一倍,产出可以增加一倍以上。
主要观点:规模收益递增为国际贸易直接提供了基础,当某一产品的生产发生规模收益递增时,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单位产品成本递减而取得成本优势,由此导致专业化生产并出口这一产品三、(1)产业内贸易与产业间贸易的概念①产业间贸易,又称部门间贸易,是指贸易国出口和进口的必然是其国内不同生产部门的产品的贸易现象,即不同产业之间完全不同产品的交换。
国际经济学重点总结
国际经济学重点总结第二章比较优势原理1、重商主义:认为使国家富强的方法应该是尽量使出口大于进口。
2、绝对优势:如果一国相对于另一国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有绝对优势,但在另一种商品上有绝对劣势,那么两个国就可以就可以通过专门生产自己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并用其中一部分交换其有绝对劣势的产品。
3、比较优势原理:如果一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其他国家生产该种产品的机会成本,这个国家在该种产品上拥有比较优势。
如果每个国家都出口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则两国间的贸易能使两国都受益。
4、劳动价值论:商品的价值和价格只取决于投入商品生产中的劳动量5、生产可能性曲线:指一国采用其所能获得的最佳技术,充分利用其所有资源生产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
4、(1)机会成本理论:一种商品的成本就是为了有足够的资源多生产1个单位该商品(X)所必须放弃的另一种商品总量(Y)。
(2)根据机遇成本理论比较较上风原理的理解:一国生产两种商品,机遇成本较低的那种商品具有比较上风;而另一种商品具有比较上风).→又称“比较成本原理”(左边是美国,右边是英国)第三章国际商业标准理论1、机会成本递增:一国多生产一种商品必须放弃越来越多的另一种商品以释放刚好足够的资源。
机遇成本递增使得生产可能曲线成为一条凹向远点的曲线,而不是一条直线。
成本递增条件下国家1和国际2成产可能性曲线2、边际转换率:指一国每多生产一单位X必须放弃生产Y的数量3、机会成本递增的是由于生产所需的要素或资源:(1)不是同质的(2)在所以商品的生产中,生产要素的比例或密集度不是固定不变的。
4、社会无差异曲线:反映了能使社会或国家获得同等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不同组合。
5、边际替代率:一国为保持在原来的无差异曲线上,多消费一单位X而必须放弃的Y的数目6、孤立均衡:在不发生对外商业的情况下,当一国达到其生产可能性曲线所允许的最高的社会无差异曲线时,该国就达到了均衡状态,这发生在社会无差异曲线和生产可能性曲线的相切点。
《国际经济学第四章》要素禀赋理论
(三)H-O模型的基本命题分析
H-O模型由三个(或四个)基本论点:
第一,每个国家以自己相对丰裕的生产要素 从事商品的专业化生产和国际交换,就会处于 比较有利的地位;相反,如果以自己相对稀缺 的生产要素从事专业化生产和国际交换,就会 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因此,在国际贸易体系 中,一国出口的总是那些以自己相对丰裕的要 素生产的产品,而进口的则总是那些需要用本 国相对稀缺的要素生产的产品;
《国际经济学第四章》要素禀赋理 论
End 16
H—O模型的 基本内容(二)
(3)各国生产同种产品时的成本不同,是 由要素价格差异决定的;
(4)要素价格绝对差是由要素存量比率不 同造成的;要素存量比率差异是由要素供求决 定的;
(5)要素的供给则是由要素禀赋决定的。 因此,要素禀赋不同导致了国际贸易的产生。
在图4-2中,A、B两国在封闭条件下的相对 价格由社会无差异曲线与生产可能性边界线相切 决定。在封闭条件下,A国的均衡点为EA,B 国 的均衡点为EB。因为两国的消费者偏好相同,所 以图中两国的社会无差异曲线形状相同。
《国际经济学第四章》要素禀赋理 论
End 19
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说明)
通过EA点的相对价格线PA为A国的均衡价 格,通过EB点的相对价格线PB为B国的均 衡价格,不难发现,PA<PB,这表示A国 在X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而B国则在Y商 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即资本丰裕的国家在 资本密集型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而劳动 丰裕的国家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具有比较 优势。
《国际经济学第四章》要素禀赋理 论
End 6
要素密集度(三)
产品的要素密集度可借助于等产量曲线来说明。
微观经济中等产量曲线:所谓等产量线是指,在生 产一定量(如1个单位)产品时,两种生产要素各种组 合点的连线。等产量线有两层意义:
《国际经济学第四章》要素禀赋理论浙江林学院-沈明其
THANK YOU
感谢聆听
解释贸易利益
根据要素禀赋理论,国际贸易使得各国能够利用自身相对丰富的生产要素,降 低生产成本,获得贸易利益。
对发展中国家贸易政策的启示
发挥比较优势
发展中国家应充分利用自身的要 素禀赋优势,发展具有竞争力的 产业,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
优化产业结构
发展中国家在发挥比较优势的同 时,还应注重产业结构的升级和 转型,逐步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 产业转变。
意义
比较优势是国际贸易分工和交换的基础,各国按照 比较优势进行分工和交换,可以实现全球资源的优 化配置和贸易收益的增加。
贸易收益
1 2
定义
贸易收益是指通过国际贸易获得的好处和利益, 包括资源优化配置、市场规模扩大、技术进步等。
影响因素
贸易收益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国际贸易政 策、国际市场供求关系、技术进步等。
意义
贸易条件受到国际市场供求关系、 汇率变动、关税和贸易政策等因 素的影响。
贸易条件的变化直接影响一个国 家的贸易收益和经济增长,是国 际贸易中关注的重点之一。
比较优势
定义
比较优势是指一个国家在生产某一产品时所拥有的 成本优势或生产效率优势。
原理
一个国家在生产某一产品时,如果机会成本低于其 他国家,则该国在该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要素禀赋理论对于理解国家间的经济关系、制定贸 易政策和参与国际竞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课程目标
02
01
03
掌握要素禀赋理论的原理、假设和推导过程。
分析国家间要素禀赋差异对贸易模式和利益分配的影 响。
探讨要素禀赋理论与当今世界经济格局的关联,以及 如何运用该理论指导企业国际竞争策略。
要素禀赋理论
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S-S定理)
某一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将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提高,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则下降。 推论:国际贸易会提高该国丰富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降低稀缺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
逻辑思路
A国(K丰裕)
商品X
商品Y
资本密集型
劳动密集型
出口X
进口Y
要素的派生需求
最终产品需求
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收入分配
要素禀赋差异
相对供给差异
生产技术条件相同
生产可能性边界线
结论: 资本丰富的国家在资本密集型产品上相对供给能力较强,劳动丰富的国家则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相对供给能力较强。
要素禀赋点
图 3-3
图 3-4
二、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
要素价格的均等是以商品价格的均等为先决条件的。现实中,由于运输成本和一些贸易壁垒的存在,各国的商品价格难以达到一致,因此,国际间要素价格均等化在现实中一般难以实现。
要素价格均等还要求生产技术条件必须完全一样,这也是一个比较苛刻的条件。
需要强调的是:
它证明了在各国要素价格存在差异,以及生产要素不能通过在国际间自由流动来直接实现最佳配置的情况下,国际贸易可替代要素国际流动,“间接”实现世界范围内资源的最佳配置;
定义:要素密集度(factor intensity),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这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与生产要素的绝对投入量无关。
X商品的生产所采用的资本与劳动投入比例kx=Kx/Lx ;Y商品的生产所采用的资本与劳动投入比例ky=Ky/Ly ,kx>ky,则称X是资本密集型(capital-intensive)产品,Y是劳动密集型(labor-intensive)产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TO Members share in world commercial services trade, 2008
United States Germany United Kingdom Japan China France Italy Spain Ireland Netherlands India Belgium Korea, Republic of Singapore Canada Other Members 0 5 10 15 20 25 30 4.3 4.2 4.1 3.5 3.4 2.8 2.6 2.6 2.3 2.3 2.2 2.1 33.6 35 40 7.2 6.6 12.2
重要概念
• 要素密集度(Factor intensity): if (K/L)y >(K/L)x, then we say Y is capital intensive, and X is labor intensive; • 要素丰裕度(Factor abundance): If (TK/TL)nation2> (TK/TL)nation1, then nation 2 is capital abundance If (PK/PL)nation1> (PK/PL)nation2, then nation 2 is capital abundance; or if(r/w)nation1>(r/w)nation2, nation2 is capital abundance.
Y
II U W III
E
I S
R
PR=PB B
O
PB
4、 增长与比较优势
X
4、增长与贸易条件/比较优势 Nation 1* Y PS Nation 1 PR=PB E Nation 2
W
U
O
X
Manufactures remain the most dynamic product group in merchandise trade
解释
• • • • • 新要素论 美国的关税政策, 收入分配与贸易保护主义 要素密集度逆转 需求逆转
新要素论
• 认为生产要素应该包括其他要素。 • (1)人力资本论 • 素禀赋状况将重新定义。 • Keesing(1966)将劳动者按照技术熟练和复杂 程度分类,美国属于资本和熟练劳动富裕的国家、 非熟练劳动稀缺的国家。根据H-O理论,美国应 该出口资本和熟练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非熟练 劳动密集型产品。
里昂惕夫之谜(The Leontief Paradox)
• 美国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进口资本密集 型商品,这一结果与H-O理论恰恰相反。
里昂惕夫的解释:有效劳动(effective labor)
由于劳动素质各国不同,在同样的资本配合下,美 国的劳动生产力约为他国(比如意大利)的3倍, 因此若以他国作为衡量标准,则美国的有效劳动 数量应是现存劳动量的3倍。从有效劳动数量看, 美国应为(有效)劳动相对丰富的国家,而资本 在美国则成为相对稀缺的要素。
Factor intensity
Y
Nation2
Nation 1
O
X
要素丰裕度与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形状
第二节、要素禀赋与H-O理论
• • • • • 两种理论形式: 一、H-O理论: 研究和预测贸易模式 二、要素价格均等定理: 国际贸易对要素价格的影响
H-O定理 (Heckscher-Ohlin Theorem)
第四节 要素积累与国际贸易
• 一、雷布金斯基定理 • 二、1、要素积累与贸易条件:小国 • 2、增长与贸易:大国 • 3、不幸的增长 • 4、有利的增长
一、雷布金斯基定理
(Rybczynski Theorem)
• 一、雷布金斯基定理:在商品相对价格不 变的前提下,一种生产要素的增加,会导 致密集使用该种生产要素的产品产量增加, 密集使用其他要素的产品产量减少。 • 例如,设X是劳动密集产品,Y是资本密集 产品,在Px/Py 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一国的 劳动增加,那么,该国X的产量将以更大比 率增加,而Y的产量将减少。
第五节 要素禀赋理论的验证
• • • • • • 一、里昂惕夫之谜 (The Leontief Paradox) Pioneer EconomistWassily Leontief, 1906-1999 二、解释
里昂惕夫之谜
美国国内生产1百万美元出口商品与进口商品所需的资本与劳动(1947年)
United States Germany China Japan France Netherlands Italy United Kingdom Belgium Canada Korea, Republic of Hong Kong, China Spain Singapore Mexico Other Members 0 5 10 15 20 25 30 4.0 3.7 3.4 3.4 2.9 2.7 2.6 2.3 2.1 2.0 1.9 32.3 35 4.8 8.2 7.9 10.6
• Kenen(1965)实际估计了美国出口和进口替代 商品中人力资本的含量,并把其加在实物资本上。 然后重新计算美国出口和进口替代品的资本/劳动 比率。成功地解释和消除了里昂惕夫之谜。 • Morrall(1972)人力资本的需求逆转:在一些高 收入国家,尽管人力资本从生产上来说相对充裕, 但其价格高于人力资本相对不充裕的国家,结果, 后者反而形成人力资本密集产品上的高度专业化 和高竞争力。
俄林(Bertil Ohlin,1899-1979)
197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在《区间贸易和国际贸易论》(1933) 一书中,结合瓦尔拉斯和卡塞尔的一般 均衡理论对赫克歇尔提出的资源与贸易 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论证,最终提出了要 素禀赋理论,即H-O模型。
第一节 要素禀赋理论的假设
• 一、基本假设 • 二、重要概念
•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North America South and Central America Europe Commonwealth of Independent States (CIS) Africa Middle East Asia
2000
2008
WTO Members share in world merchandise trade, 2008
第四章 要素禀赋理论
本章要点
• 解释比较优势是如何建立在各国间要素禀 赋差异的基础上; • 解释贸易如何影响一国国内及各国间相对 要素价格的; • 贸易可能并非造成熟练劳动与非熟练劳动 间工资差异的主要原因
• 赫克歇尔( Eli F Heckscher,1879-1959)
瑞典学派的代表性人物。 在《外贸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1917)一文中,用一般均衡分析 方法分析各国资源禀赋与商品贸 易之间的关系,并提出要素价格 均等化定律,为H-O模型奠定了 基础。
PB=PM=1
2、增长与贸易:大国 Nationa1* P =P =1 B M
Y
Z
Nation 1
E T Nation 2
PN=1/2
O
X
3、悲惨增长
Y
II
I E G C B O PB PC
X
The income elasticity of manufactured exports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otal merchandise exports
• H-O定理:一国应当出口密集利用该国相对 丰裕和便宜的要素生产的商品,进口密集 利用该国相对稀缺和昂贵的要素生产的商 品。 • 或者:劳动相对丰裕的国家应当出口劳动 密集型商品,进口资本密集型商品。
H-O模型的基本论点
• 两个国家生产要素存量的比例不同,即使两个国 家相同生产要素的生产率完全一样,也会产生生 产成本的差异,从而使两国产生贸易; • 每个国家以自己相对丰裕的生产要素从事商品的 专业化生产和国际交换,就会处于相对比较有利 的地位。反之则会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因此, 一国总是出口以自己相对丰裕的要素生产的产品, 进口那些需要用本国相对稀缺的要素生产的产品; • 国际贸易的结果是使贸易参与国之间的要素报酬 差异缩小,出现要素价格均等化趋势; • 雷布金斯基定理和斯托尔泼-萨缪尔森定理
出口商品
资本(1947年价格) 劳动(年劳动人数) 资本—劳动比例(美元/人) 2,550,780 182 13,991
进口商品
3,091,339 170 18,184
资料来源:W. Leontief(1954):“Domestic Production and Foreign Trade: The American Capital Position Reexamined”, Economia Lnternaionale.
• (2)自然资源论 • 自然资源(土地、矿藏、森林等)也是生 产要素,就会有自然资源密集型产品。
Volume of world merchandise exports and gross domestic product, 1950-2008
10
8
6
4
2
0
-2 1950-60 1960-70 1970-80 1980-90 1990-00 2000-08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劳动增加与雷布金斯基定理
Y PB=PM
PB
B
M
O
X
二、1、经济增长与贸易条件:小国
Y Z II E
I PM=PB=1 B PB=1 M X
O
经济增长与贸易:小国
Nation 1* Y Z PB=PM=1
Nation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