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灾难新闻比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
中西灾难新闻比较
中西灾难新闻比较灾难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危,关系到社会稳定与发展,是社会大众最普遍、最急切关注的问题,所以灾难新闻价值极大。
本文将就中西方灾难新闻的报道进行比较,以期更好的了解中西方新闻报道的差异。
当今我国乃至世界各种灾难频发,国内外的媒体也是加大了灾难新闻的报道力度。
但由于中西方长期以来存在意识形态、历史人文背景以及媒体功能认定等方面的冲突和差异,还有对灾难新闻报道的理念也有所不同,因此在灾难新闻的报道方式与角度上都存在较大差距。
一、中西方报道的视角差异中国新闻立足于整体事实的报道,而西方追求读者更加关注的点。
新闻传播者以什么样的身份、怎样的立场去报道灾难新闻,这在中西方灾难新闻传播中是有很大差异的。
当灾难事件突发时,中国的新闻传播者总是以主人翁的姿态,以党政国民的社会立场去看待,以社会整体的利益作为出发点。
在灾难新闻的报道中采用整体事实报道的方式报道灾难新闻。
一般是事件发生和灾难情况,现场的救灾,政府的关心、关注和救灾、抗灾,事件的发展原因和发展状态,这是对灾难事件全面考虑的相关信息传播,是灾难性新闻的整体事实报道。
1 / 3
而西方新闻传播者的第一反应是事件的新闻价值,抢先确立在媒体竞争中的亮点。
然后再考虑在不受限制的情况下追求新闻的卖点,以获得最大的媒体集团利益。
2008 年的 5.12 大地震,中国媒体以以往没有的速度和规模进行了大量的报道,报道的角度大体都是在全国全民族的整体利益之上,全国媒体步调一致,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抗震救灾,众志成城的舆论氛围,媒体在报道中着力反应党和政府不惜一切代价营救灾区人民的努力,以及全国人民的慷慨解囊对灾区的大力援助,抗震救灾在当时成为全社会一致认同的基本价值理念和自觉行动。
这些有关抗震救灾的报道极大地增强的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此时的中华民族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
而西方倾向于描摹灾难对人类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摧毁,表现人类在巨大的灾难面前痛苦悲催的处境和不加掩饰的毁灭感,凸显自己在灾难面前无助挣扎的。
1986 年旧金山发生地震,马尔科姆麦克福特悲观地写道:地震最糟糕地结果就是使人惨痛的认识到,面对这样突如其来的自然力量,我们所有人是多么的无助。
高度进化,拥有科技的我们是多么的脆弱。
通过比较,我们发现中西方对灾难性新闻所报道的角度不同,因此所突出的重点,所做的取舍都有所不同。
二、灾难报道的理念不同小结古往今来,灾难
---------------------------------------------------------------最新资料推荐------------------------------------------------------ 不曾停止,也不会停止。
而生存是人类社会最根本的主题。
因此,不断地应对危机和灾难注定是人类的生存方式。
人类总是在应对了一个灾难后,又开始学习应对新的灾难。
只有在与各种灾难的对抗过程中,不断升华对灾难的认识,不断累积应对经验,人类才能螺旋上升式地发展自身。
通过媒介报道灾难性新闻,以求能监测环境、发出警戒、调整行为、提高自身的应对能力,正是人类求生本能的体现。
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