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无知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知论”和《老子》第七十一章的现代解读

李伯聪

《老子》一书中,第七十一章有值得特别注意之处,因为它是全书中唯一的“单独”以认识论为“主题”而进行探究的一章。从现代哲学观点来看,在《老子》一书中,涉及认识论问题的章节不少,但在其他章节中,老子常常都是把认识论问题同其他问题(例如宇宙论、政治论等)结合起来进行考察的。惟有在这一章中,老子才把认识论问题(“知”和“不知”)“独立”出来进行了也许可以称之为“纯认识论”或“纯哲学”性质的研究。

正如许多现代学者所指出的那样,中国古代哲学的最大特点之一(或者更直率地说就是最大弱点之一)是认识论研究不发达。在这个大的学术背景上去品味、解释《老子》第七十一章,会感到它格外宝贵。

大概正是由于中国古代的大多数哲学家“认识论意识”不强的缘故,他们在解读《老子》此章时往往就不但难以理解此章中所包含的深刻哲学意蕴,而且还因此而导致了一个抄写和版本上的“要害性错误”。现代学者在评论此章时,对于此章的哲学意蕴大都给予了高度评价,但对于理解此章的最关键之处似仍未“点破”。现将本人阅读此章时的一得之见撰成此文,希望能够抛砖引玉。

(一)

《老子》第七十一章是全书中最短的章节之一。若以用字(不

计重复)之少,则以此章为最。如果不计虚词并且不计重复之实词,则本章仅用了五个不同的实词:知、病、不、上、圣人。

用字的简省自然决不等于思想内容的简单,可是,当用字的简省、字词使用上的重复与作者思想内容的深刻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往往会使许多读者难以把握作者的深邃思想,甚至会使读者产生许多误解。在古代文献传抄方式的条件下,难以理解和误解的直接后果就是造成了本章文句在版本上的一个“要害性”错误。

《老子》第七十一章各本异文甚多,现把刘笑敢《老子古今》所校定的文句录写如下:“知不知,上(为称引方便,以此为本章第一句);不知知,病(第二句)。圣人不病(第三句),以其病病(第四句),是以不病(第五句)。”

第二句之后,王弼本、河上本、傅奕本文句多出“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刘笑敢认为:“帛书甲乙本皆无,景龙碑本、多种敦煌本都没有这两句。其文句与内容与下文最后两句‘以其病病,是以不病’明显重复,应作衍文删去。”1

虽然从校订工作的角度看问题,是否应该把第二句之后的“夫唯病病,是以不病”看作是衍文,并不是一个小问题,但如果从思想内容的角度看问题,则“这句话”是否衍文就是一个意义不大的问题了,因为从思想内容上看,这句话是“有无皆可”的。更具体地说,“多”了这句话,第七十一章的思想内容无实质性增加;“少”了这句话,第七十一章的思想内容也无实质性减少。

1刘笑敢:《老子古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第681页。

其实,在校勘方面,特别是从思想内容和章节主题方面看问题,最关键——同时也最难勘破——的问题出现在第二句中。

在《老子》的众多传本(朱谦之《老子校释》、蒋锡昌《老子校诂》等著作都曾经引证了众多版本)中,其第七十一章的第二句可以说没有例外的都写作“不知知,病”。马王堆帛书出土后,学者们注意到虽然在《老子乙本》中“这句话”仍同于众本,但马王堆帛书《老子甲本》却“与众不同”地写作“不知不知,病”。高明认为甲本的文句乃“抄写之误”,“当据乙本”删去第二个不字2。其实,早在高明之前,许抗生就已经认为:“甲本误增一‘不’字。”3目前,在这个马王堆帛书甲本“不知不知”一语是否有误的问题上,现代学者是意见高度一致的。

在这个问题上,唯一持有不同观点的例外是戴维先生。戴维先生在《帛书老子校释》中说:“甲本是也”,“今从甲本”。戴维先生还为自己的观点找到了一个似乎是版本上的“根据”,他说:“陈旉《农书》曰:‘能知其所不知者,上也;不能知其所不知者,病矣。’殆陈所见本与甲本同也。”4客观地说,陈旉的上述文句,在直接的含义上乃是对《老子》原文的解释,其所见《老子》原本是否即如戴维先生所言,尚未可绝对肯定。实际上,陈旉《农书》之言,蒋锡昌已经在《老子校诂》中引证,但他却没有认为这里出现了什么值得注意的“异文”,更无意以此为“根据”校正诸本5。

2高明:《帛书老子校注》,中华书局,1996年,第177-178页。

3许抗生:《帛书老子注译与研究》(增订本),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61页。

4戴维:《帛书老子校释》,岳麓书社,1998年,第64页。

5蒋锡昌:《老子校诂》,成都古籍书店影印,1988年,第423页。

这就是说,在第七十一章第二句话上,在版本上出现了以马王堆帛书甲本“一本”与其他“所有诸本”“对垒”的阵势;在马王堆帛书甲本文句是否有错误的问题上,出现了戴维“一人”与其他“众多学者”“对垒”的阵势。这两个“对垒”都出现了以“一”“抗”“众”的形势,双方力量的悬殊和不成比例达到了最大的限度——对立面中有一方成为了“唯一者”,即严格意义上的“孤立无援者”。

面对这种“阵势”,我想成为迄今一直“孤立无援者”的一个“支援者”。本文以下就是我对马王堆帛书甲本“不误”理由的分析以及对《老子》第七十一章思想内容的一些新的解读。

(二)

在《老子》的传本系统中,河上本是一个影响重大的传本系统。王卡说:“《河上章句》各章之前,影宋本、天禄本、道藏本并有章名,敦煌各本及唐代其他版本均无章名”,“章名当係后人所加,唐以前无此。”6

由此看来,河上本系统在唐宋之间有人为《老子》八十一章增写了“章名”。从保存古本原貌的方面看,这项工作是有消极影响的,因为它有可能在读者中造成混淆《老子》版本原貌的后果;但如果从帮助读者理解《老子》各章思想要旨的角度看,这项工作又是有积极作用的,因为它可向读者提供了一个可以帮助把握各章“主题”的钥匙。

对于现代读者来说,河上本系统《老子》八十一章的各个“章6王卡点校:“《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中华书局,1993年,第3页。

名”实际上就是对各章“主题内容”的一个明确提示或说明。如果使用现代术语,我们可以说这些“章名”也就是章名撰写者为读者增写的关于各章内容的“主题词”。

河上本系统《老子》第七十一章的章名是“知病”。刘笑敢评论说“得其旨哉”7。

我认为,如果按照高标准的要求,河上本系统对《老子》第七十一章的章名增写只能说达到了“近其旨”的水平,而不能说已经达到了“得其旨”的程度。

现代解释学(hermeneutics)认为阅读过程是视域融合的过程。对于现代中国读者来说,在21世纪解读《老子》时,不但需要有融合超过两千年时间视域的能力,而且需要有融合超过中国的万里空间而具有全球视域的能力。

应该强调指出:无论是从《老子》第七十一章的“本文”的角度看问题,还是从现代哲学和世界哲学的视域来看问题,《老子》第七十一章的基本主题都是“论无知”,这一章的最重大的哲学史意义就是它在哲学史上首次提出并强调了“不知”(“无知”)这个认识论范畴的重大意义。

如果一定要为《老子》第七十一章增写“主题词”的话,那么,这一章应该有两个“主题词”——“知”和“不知”。如果进而必须为这一章确定一个“第一主题词”,那么,这个“第一主题词”就是非“不知”莫属了8。而“知”只能屈居其后,作为“第二主题词”。

7刘笑敢:《老子古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第681页。

8河上本系统在“章名”中实际上是把“病”确定成为了《老子》第七十一章的“第一主题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