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数学信息化教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职数学信息化教学设计

一、信息化教学

(一)信息化教学的优点

1.提高学生上课积极性

中职学生普遍的学习状态是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对于数学,学生惧怕数学,认为数学是枯燥、乏味的。在常规的课堂教学中,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听完引入部分就已经昏昏欲睡,能全程跟着老师上课思路的寥寥无几。但是通过平常的教学观察,只要利用信息化手段,例如,播放几何画板动画、PPT图片演示等,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利用信息化手段,题目都是事先准备,只要在课堂上播放,快速且清晰,省去了教师写题的时间,也保证每位学生都能看清题目,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而一些教学App除了能展示题目之外,还能发布作业,并及时反馈学生的作业情况,教师在上课时能根据App反馈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分析讲解,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二)中职数学信息化教学现状分析

在中职数学教学中,信息化教育仍然没有普及。大部分的职高数学课堂仍然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枯燥的数学知识使得原本就没有兴趣学习数学的学生更是放弃数学学习了。但信息化手段的引入,利用各类教学App,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听课的效率。职高学生的手机操作能力较强,利用手机答题,形式新颖,增强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信息化教学设计策略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职高数学基础模块下册第十章第一节内容,为第一课时,学习计数原理可以帮助学生从简单数数提升到方法提炼,也是进一步学好排列与组合、概率等知识的基础。其中,分类与分步思想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也具有重要意义。在教材理论指导的基础上,我通过情境设置,从学生实际事例出发,以15轨道班暑假去上海实习为主线,从宁波到上海,车站到酒店的出行方式设置各类问题,对教材内容进行了补充和延伸,使教材处理更贴近学生,贴近专业。

(二)学情分析

高一轨道运营专业的学生,年龄为16到17岁左右,男女比例均衡。轨道班的学生入学成绩较好,比较活跃,但逻辑思维能力不强,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同时,不少学生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注意力容易分散。

(三)教学目标

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学习者在学习数学或学习数学某一个领域应达到的综合性能力。本文结合课程的总目标及数学核心素养目标设计了“计数原理”的教学目标:

数学抽象: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抽象出一般规律,从学生计算由宁波到上海的出行方式的方法抽象到分类计数的定义,简单形象,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顺利实现知识的迁移。

逻辑推理:学生需要通过分析,判断应采用的方法,再进行计算,这需要学生很强的逻辑推理能力。

数学建模:根据具体问题的特征合理选择两种计数原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的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系列上海出行、选课的问题,学生需要通过自己的分析,选择合适的数学模型解决问题,提高学生数学建模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事先在超星学习通软件中发布微课,内容为学长发来的求助视频:

每年暑假,轨道班学生都要到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进行为期3个月的学习,希望能帮他们安排从宁波到上海的出行线路。视频中包含两个问题:①从宁波到上海有几种出行方式,每种出行方式有几个班次。②从上海锦江之星武宁店到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有几种不同的线路安排。

2.设情境,兴趣导入

通过课前准备,学生已经有了相应的调查结果。请学生分享查询成果,教师运用插件将答案填入幻灯片内。这时向学生提问:从宁波到上海有几种不同的选择呢?学生思考之时,教师由此揭示课题,引出分类计数原理的概念。本步设计做到了以学生为本位,以生活为情境。

3.动脑思考,探索新知

继续以轨道班暑期上海学习事件为主线。以到达上海后入住酒店为例1的内容。

根据学生调查,从酒店到曹杨路站有3种不同的选择,从曹杨路站到大学有2种不同的选择,学生思考后回答从酒店到大学共有6种选择,教师询问思路。课上,大部分学生是连线后数出来的,有学生提出先选第一段的路线,再选第二段的路线,第一段的3条路线每条都可搭配2条第二段路,所以3×2=6种选择;也有学生提出,3个2相加得6种选择。课堂有序互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时,教师根据学生解答思路,分析分步解决计数问题的方法,顺势得出分步计数原理,实现知识的迁移。

例2采用视频引入,继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位学长需要从上海虹桥站直接出发去大学,途中需要经过两个换乘站,问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

完成例题后,进一步让学生归纳两个计数原理的联系与区别,以更好地掌握两种原理的运用。

顺着情境,到达大学后下一步是进行选课,由此产生了例3。每个学生需要选课两门,要求如下:

学生在课堂初次碰到这类题目,表现出有点无从下手的感觉。部分基础好的学生通过超星学习通上的抢答功能获得答题机会并得出正确答案,其余学生借助思路领会思考过程,理解此题是两种计数原理的结合应用,需要先分类再分步,这一步互动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4.解决问题,巩固新知

教师适时根据超星学习通反馈的情况进行有目标地分析,优化课堂时间和学生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5.自主提问,适当延展

通过学生自主提问并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探究疑难、发现规律、参与评价,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6.课时小结,布置作业

教师和学生一起梳理本节课学习内容,学生畅谈收获,并完成课堂学习评价表。

布置课后作业,反馈教学情况。在实践活动作业中,要求学生分组寻找生活中的计数原理,使学生了解,数学不仅仅是课堂上的计算,同时也能帮助我們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教学方法和评价模式上都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利用信息化手段,借

助教学App超星学习通,使得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数学课堂,特别是互动环节的设置,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类计数原理和分步计数原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让数学服务于专业、服务于生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吴翠兰.试论中职数学信息化教学[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刊),2012(6).

[2]彭朝霞.数学信息化教学浅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