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隐性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隐性知识及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一、隐性知识及其特征

隐性知识是迈克尔·波兰尼在1958年从哲学领域中提出的概念。他在对人类知识的哪些方面依赖于信仰的考查中,偶然地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即这种信仰的因素是知识的隐性部分所固有的。波兰尼认为:“人类的知识有两种。通常被描述为知识的,即以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公式加以表述的,只是一种类型的知识。而未被表述的知识,像我们在做某事的行动中所拥有的知识,是另一种知识。”他把前者称为显性知识,而将后者称为隐性知识,按照波兰尼的理解,显性知识是能够被人类以一定符码系统加以完整表述的知识。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相对,是指那种我们知道但难以言述的知识。

隐性知识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1、自动性:即人们在没有主观意识努力的情况下,发现客观对象的内在规律并做出相应的反应。

2、个体性:即它是与个体无法分离的知识,由个体随着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进行建构和消解。

3、非逻辑性:即虽然我们能够意识到它的存在,但却很难用语言和符号进行准确的描述。

4、情景性:隐性知识的获得总是与一定的情景联系在一起的。

5、抗干扰性:隐性知识的获得是一种情感体验的过程,一旦形成就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二、教师隐性知识

著名学者劳厄认为,教育是学生将在学校中学到的东西都忘掉而剩下的东西。那么这些东西究竟是什么呢?我们可以称之为隐性知识。比如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中参加过无数次的考试,每次考试之前我们都做过充分的准备,考试结束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对于考试的内容我们都会逐渐忘掉,但在我们的脑海里肯定留下了一种不能用语言直接描绘的知识,它们就是隐性知识。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讲,他们大部分毕业于师范院校,在上大学期间都接受过专门的教育教学训练,例如学过教育学、心理学等与教育教学有关的课程,实习期间写过教案、上过课,上岗之前接受过岗前培训等,他们和没有接受过这些训练的人肯定存在不同,这种不同,不是单纯的某种可以描述的学科知识,而是一种综合的处理教育教学事件的一种能力。有的教师毕业很多年,对于上学期间学习的知识可能忘的差不多了,但当他遇到教学问题时,却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处理问题的巧妙方式,这就是教师的隐性知识在无意识地支配着教师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教师的隐性知识,实际上是教师的个人知识,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具有个人品格的动态的知识建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教学现象进行观察和思考,对经验教训及时进行反思和总结,形成一套自己的教育方法和策略,并将这些方法和策略运用到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得到改进和升华,所以我们说教师的个人知识建构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也就是说教师的隐性知识是不断变化的。我们平常所说的教师的教学风格,实际上也是教师隐性知识的综合表现,凡是有自己独特教学风格的教师,必定具备丰富的隐性知识。教师隐性知识在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影响上甚至比显性知识更重要。和其它职业相比,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地方,教师之间的合作使得他们的隐性知识具有在教师群体之间的共享性与流动性,因此教师的隐性知识是相对容易获取并被创新利用的。另外,从学校这样的组织机构本身来看,教师的隐性知识在管理上更具可操作性。教师的隐性知识的范围很广泛,有很多种分类方法,我认为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是价值观方面的隐性知识,如对教育、教学、发展等教育概念理解的隐性知识;

二是教学方法方面的隐性知识,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探索出的行之有效的学科教学方法,也就是教师教学机智的技能与知识;

三是教育管理技巧,也就是教师与学生相处的技巧,是教师以隐性的控制方式对学生进行管理的技能与知识;

四是人际关系和谐的技巧;

五是关于教育教学内容的隐性知识,即教师在长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积累的关于各学科内容的知识,包括历史、地理、政治、天文、生物等等。俗话说的好,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我想这一桶水中除了给学生的一杯外,其余的应该是教师的隐性知识。

三、教师隐性知识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教师的专业发展就其途径和方式而言,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外在因素主要是指政府或教育机构有关部门对教师进行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训。内在因素指教师的自我完善,源于教师本人的愿望和需要。教师专业发展更多的是从个人发展的角度,通过学习和对实践的反思、改进等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更多地体现专业自主性,教师隐性知识的积累实际上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自我完善过程,教师隐性知识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教师个人知识的建构教师的个人知识的形成不仅仅是学科知识的积累,还应包括个体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实践知识,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必须重视教师个人知识的建构。教师个人知识能够奠定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提高教师创新教育的能力,促进学生个人智慧的成长。教育理论是一种“倡导的理论”,是一种“显概念”难以对教师实际的教育行为产生太大的直接影响,只有通过进一步的学习与实践,这些外在的观念逐步被教师所感悟、理解、接受和内化,并转化为其自我的概念后,教师的教育行为才会有实质性的改善,这种自我的概念实际上就是一种隐性知识,是教师自己建构起来的个人知识。

2、教师教育教学技能的培养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通过各种渠道,包括教学反思、专家学习、同伴互助、案例学习等等,逐渐积累了大量的教学技巧,实际上取长补短的过程就是教师丰富自己隐性知识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隐性知识,培养了教育教学技能,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有助于教师自身的成长,为发展成专家型教师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玉峰.隐性知识理论研究及其对教师培训的启示[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0).

[2]王新民.论教师的缄默知识及其隐性教育观念的更新[D].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

[3]蔡慧燕.缄默知识视角下的教师校本培训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赖晓杰.国内对隐性知识及其教育的研究进展[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6,(8).

[5]李丽华.教师内隐理论与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探索,2006,(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