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璨大师信心铭

合集下载

《信心铭》直解

《信心铭》直解

人生起码的要求,应该是让自己活得通畅、安祥,也就是摆脱生活中的苦恼;最高的目标是赢取人生彻底的胜利──证得生命的永恒。倘使我们缺乏了正见,误认类似电脑装填资料一样所造成的人格内涵是原本的自己,既以虚妄为因,便难逃幻灭之果了。
圆觉经说「非幻不灭」,也就是说我们学正法的目的,第一是脱离人生的苦受,使生活过得通畅、安祥;第二是恢复原本的心态,把捉生命的永恒。我们人天大导师佛陀涅盘前的最后遗教,就是「常、乐、我、净」,因而揭开了生命的奥秘和实相,指出生命原本是永恒的、安适的、自觉的、离垢的,这就是禅的写照。作为一位禅者,不但要摆脱自己的痛苦,也应善导众生扬弃错误,获取无罪一身轻的舒畅安祥;不但自己把捉到生命的永恒,也要善导那些陷落在无明、邪执、愚昧、梦幻中的人,出离无明黑暗,心向光明解脱。这就是禅的基本架构、特质与使命。
~一九八二年三月四日讲于台南市
一、禅是什么?
二、禅的架构
三、参禅的目标
四、禅的歧途
(一)野狐禅
(二)葛藤禅
(三)文字禅
(四)口头禅
(五)狂禅
(六)枯木禅
(七)邪禅
五、信心铭的特色
六、信心铭直解
--------------------------------------------------------------------------------
禅的歧途,概括地说,有下列几种:
(一)野狐禅──这种人惯用小聪明和主观见解曲解佛法,喜欢在黑山鬼窟里做活计。
(二)葛藤禅──死啃公案,谬执这个公案是这个意思,那个公案是那个意思,一辈子纠缠不清,好像掉进一堆荆棘丛里,斩不断,理还乱,硬是扯不清,永远出不来。
(三)文字禅──文章写得流畅、生动,只是从来未尝到禅的真正法味。恰如古德所说「似即似,是则不是,只是未到在!」以文字为禅的人,见解好像说得过去,但因为并未澈见,也缺乏正受(法的实证),所以也不可能有真正的受用。就像脱水香蕉,根本不是那个味道。要知道,禅并不是一种知识或是一门学问,倘使你把它当作知识、学问去搞理论、写文章,那岂止是大谬不然,误人误己,腊月三十到来,包管茫然无主,手忙脚乱,平常的文字禅半点也派不上用场。

《信心铭》经典语录

《信心铭》经典语录

《信心铭》经典语录爱和恨两者使你的眼睛蒙上色彩,那么你就无法很清楚地看。

如果你爱一个人,你会开始看到一些不存在的东西。

没有一个女人如你爱她的时候一样美,因为你会投射,你有一个梦中情人在你的头脑里,而那个梦中情人被投射到那个女人身上,那个真实的女人只是扮演一个银幕的功能。

那就是为什么每一个爱迟早都会来到一个失望的点,因为那个女人怎么能够继续扮演银幕呢?她是一个真实的人,她会提出主张,她会说:“我不是银幕!。

她能够继续适合你的投射多久呢?迟早你将会觉得她不适合。

在刚开始的时候她会让步,在刚开始的时候你也会让步,对她来讲,你是一个被投射的银幕,对你来讲,她也是一个被投射的银幕。

——奥修《信心铭》没有人能够永远为你扮演成一个银幕,因为那是不舒服的,一个人怎么能够根据你的梦来作调整?他具有他自己的真实存在,而那个真实的存在会主张它自己。

——奥修《信心铭》这个世界里只可能有不完美。

当一个人变完美,他就已经不再适合这里了,他就已经不被需要了,因此他就融入了整体。

——奥修《信心铭》当你处于爱之中的时候,你要注意看,不要害怕,注意看那个爱如何转变成恨。

当你活着的时候,你要注意看,看看生命知何进入死亡。

注意看你的年轻如何变成老年,注意看它的相反!这将需要勇气,因为旧有的模式将会被这个「看」所摧毁,你将能够达到一种宁静,这种宁静超出了这两者。

——奥修《信心铭》如果你去到一个真正的宗教之士那里,你将会在他的周围感觉到一种优雅,那个优雅不是来自努力,他并没有对他自己做任何事——他只是放松而进入那最终的,你可以感觉到有一种不努力的气氛在他的周围。

——奥修《信心铭》如果某人帮助你的自我,你就准备要以帮助他的自我来作为交易。

你会恨一个试着以任何方式将你的优越感往下拉的人,你会爱一个使你觉得更优越的人。

——奥修《信心铭》你一选择了爱,你就同时选择了恨,你一执着于生命,你就执着于死亡。

没有人想要死,那么你就不要执着于生命,因为生命会引导你朝向死亡。

《信心铭》浅讲(宋智明)

《信心铭》浅讲(宋智明)

《信心铭》浅讲(宋智明)禅悟的直指《信心铭》浅讲《信心铭》浅讲净明山人讲智理居士整理今天,我给大家讲的内容是《信心铭》,是禅宗的第三代祖师僧璨大师所著作的。

那么为什么要讲这个内容呢?因为这一篇《信心铭》是指导我们修行用功,怎么样才能开悟?怎么样才能成道的整个口诀的内容都在这里面,所以我们要去体会《信心铭》的内容。

那么为什么名为“信心铭”呢?就是说修道的人信很重要。

要相信三宝,要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有佛性,相信正法能够帮助我们开悟,帮助我们成就,还要相信自己一定能够见性成佛,或者说一定能够往生净土,得到花开见佛的成就。

那么这个信心从何而来呢?就是通过听闻佛法,通过观察,通过用功,通过自己的悟性来体会的。

信心是要不断地深入,不断地提高的。

信心很重要,能使自己在用功当中觉得很亲切,很相应,觉得自己的体悟很真实,不是虚假的,或者说不是别人那边听来的,是有自己的体悟,是自己里边证出来的。

由于正确而真实的信心是证出来的,没有证出来的信心是不足够的。

那么这篇《信心铭》,就是告诉我们怎么去证这个信心,怎么去证我们的佛性,怎么去而我们的大道。

这样的一个由信至悟一直到证的方法。

至道无难,唯嫌拣择。

但莫憎爱,洞然明白。

我们都要要寻求道.但是道是什么呢?谁都见不到,见到的不是道。

道没有名称,道没有相貌,道没有方所,“道”在哪里?“道”不是一个东西,说是一个东西就不是道,道是说不出来的东西。

那么道呢,真实存在,我们就在道里边。

我们说话,走路,我们修行用功,都要在道里面。

所以说到道,我们只能勉强地形容,“十方圆明”,十方世界都要是道,处处是道,什么地方不是道呢?有的祖师讲,道在大小便的地方,道在一切地方。

道没有选择的,一切都是道的显现。

那么这样的道,也就是我们所谓的最圆满的佛道,一切圣人走过的道,成就的道,我们去修证这个道有没有难处呢?如果你去分别、选择,到外面去找,那么的确是找不到,很难。

如果你能够明白,你的自性,你自己,你的当下就是道!那么讲这个道的时候,不是道的概念和想法,你要悟到,自己体会到。

僧璨大师最上乘信心铭(F)

僧璨大师最上乘信心铭(F)

慎勿追寻就是说,知幻即离,离幻即觉。【才有是非,】是非就是二元对立,才有一点点是非,二元对立了。【纷然失心。】刹那之间就失去你的不生不灭的清净心了。才有是非,是非也是二元对立的,内心里面才有是非,诸位!注意听师父一句话:是非像旋涡,千万不要靠近,它会让你灭顶的!这人就是,本来就不是你的事情,你也不晓得来龙去脉,看二个在讲话,哇!意见特别多,怎么样怎么样,大肆批评。你已经被这个是非的旋涡卷下去,会灭顶的!所以,真正了不起的人,看到是非是如如不动的,会远离是非的。所以,「才有是非,纷然失心。」人的观念不是是就是非嘛,才起一念相对的是跟非的观念,就会扰乱、就会破坏你的心的原态,原本那一颗无心、平静的心就会失去了,原本那一些离于一切迷惑的、内心又安详的那一颗真心跑掉了。所以,不值得,不值得!
底下,【二见不住,】二见就是刚刚所讲的:空见、有见,违、顺等等,善、恶、美、丑,这些二见,就是二元对立的知见。「不住」就是统统放下,也就是不要住那两边的知见,凡是涉及到相对的见解、观念,统统加以扬弃,片刻也不能让它停留。诸位!修禅的人就是一定要.........你想要开悟,就是要有这种功夫,是非恩怨一笔勾销。没有这种功夫的人,永远不能见性。你记得!今天所有法都是缘起法,到底是你欠他、他欠谁,还不知道!对不对?所以,你在这个缘起法里面,每天都委屈、每天都不满、每天都哭泣,我替你难过,不要这样,你要化悲愤为力量,化愚痴为智慧,转烦恼成菩提。诸位!你今天听到了见性的大法,我们的幸福快乐的日子就将来临了!
这个给你们一个借镜,如果有一个女人在你面前:“师父啊!我怎么样.......老公........她在你面前哭,她的老公在家里哭得更大声:“呜~~~”后来,为什么?有一个女人在我前面讲,她老公怎么样怎么样子,后来我见她老公的时候,她老公只有讲一句话:“我才是真正的受害者!”糟糕了!分不清楚,老鼠、老虎分不清楚,也不知道到底哪一个是对啊。所以,以后来,夫妻事,自己解决;佛法,我来解决!他说:“师父!那供养的红包?”红包我收!这个你放心,我不会拒绝这种,你那么诚心!对不对啊?(众笑)

僧璨大师最上乘信心铭(G)

僧璨大师最上乘信心铭(G)

【欲知两段,元是一空。】
两段就是能缘的察知心、能缘的意识心,与外在的环境,在众生的角度来讲,是格格不入的。我就明明有这个色身,有这个心在我的里面,外在的环境就明明存在,为什么都是我们的同一个本体?所以,在众生位没有开悟前,他怎么样看都是二分法,这明明就是一个「我」啊,我在享受这个环境啊!事实上,我们所有的享受、环境,其实就是享受自己的心,享受自己的心。我们境界现前,建立了这个观念,这个观念,那么这个观念就变成外在和内在,这个就是不开悟的。但是,如果悟道的人,没有所谓内,也没有所谓外,内,内在空,因为识心生灭,意识心、生灭心、妄起分别心,都是如来藏性刹那之间的影像。就像水起这个波浪,所有的波浪其实就是水,虽然这个水一直起这个波浪,波浪也是水,起波浪;但是,这个波浪还是水,它的体性还是水。所以,大海所起种种的波浪,所有的波浪其实都是水。虽然这些生灭的意识心,强烈的执着、分别、颠倒、嫉妒、贪、嗔、痴,事实上,这些是影现在本体的生灭刹那意识心,这些当体就是空,体性就显现出来。因此众生他什么都有,有东西可以贪,有东西、对象可以嗔恨,贪不到就起嗔恨心,强烈的贪跟嗔恨心就是愚痴,这个愚痴心还会有嫉妒、还会有占有,因为他活在这个有,而且是假有、因缘生的东西,他误认为是永恒。不知道说,世间是为我所用,非我所有,不知道这一层道理。
底下这一句就比较辛苦一点,【能随境灭,境逐能沉。境由能境,能由境能。】
这个字因为它太简略了,所以,看起来非常的吃力,不只是初学佛法,老参的如果没见性,这个看起来就非常吃力!但是,如果说有一点佛学的底子,一解释,那就并不困难,也很简单。师父逐句来解释一下,说「能随境灭」,看这四个字要先看底下那二个字,先用主观跟客观来标示出来,你就很清楚。「能」就是内在的主观察知心;「境」就是外在的客观环境的存在。那么,这个来解释就非常清楚,「能随境灭」,先解释底下:境灭就是如果.........这个「灭」不是灭掉境界,就是这个外在的境界,了悟了空性的时候,这个时候称为灭。如果没有外在的客观环境的存在,这个叫做境灭;那么,就算你有主观的察知心,那你又能观察到什么?也就是环境都不存在、客观的环境不存在,主观的察知心、意识心也没有办法显露。这意思就是:缘起无自性,能缘的这个主观的察知心,是因为有外在的环境才有意义;如果这个外在的境界灭,就是体悟到空,或者是不存在,可以把它解释作,如果外在的境界不存在,那么,能缘的主观察知心,又有什么意义呢?所以,主观的察知心,是随着外在的境界的灭掉,而消失不存在的。意思就是:缘起,能缘的主观,跟所缘的客观是相互的,客观不存在,那么,主观也就不存在,主观随着客观的存在而有意义;客观的环境不存在,那么,就算有主观的察知心,又有什么东西让你观察?没有外在的环境,你观察什么呢?叫做能随境灭。

三祖僧灿大师最上乘信心铭

三祖僧灿大师最上乘信心铭

三祖僧灿大师最上乘《信心铭》至道无难,唯嫌拣择。

但莫憎爱,洞然明白。

毫厘有差,天地悬隔。

欲得现前,莫存顺逆。

违顺相争,是为心病。

不识元旨,徒劳念静。

圆同太虚,无欠无余。

良由取舍,所以不如。

莫逐有缘,勿住空忍。

一种平怀,泯然自尽。

止动归止,止更弥动。

唯滞两边,宁知一种。

一种不通,两处失功。

遣有没有,从空背空。

多言多虑,转不相应。

绝言绝虑,无处不通。

归根得旨,随照失宗。

须臾返照,胜却前空。

前空转变,皆由妄见。

不用求真,唯须息见。

二见不住,慎勿追寻。

绕有是非,纷然失心。

二由一有,一亦莫守。

一心不生,万法无咎。

无咎无法,不生不心。

能随境灭,境逐能沉。

境由能境,能由境能。

欲知两段,元是一空。

一空同两,齐含万象。

不见精粗,宁有偏党。

大道体宽,无易无难。

小见狐疑,转急转迟。

执之失度,必入邪路。

放之自然,体无去住。

任性合道,逍遥绝恼。

繁念乖真,昏沉不好。

不好劳神,何用疏亲。

欲趣一乘,勿恶六尘。

六尘不恶,还同正觉。

智者无为,愚人自缚。

法无异法,妄自爱著。

将心用心,岂非大错。

迷生寂乱,悟无好恶。

一切两边,良由斟酌。

梦幻空毕,何劳把捉。

得失是非,一时放却。

眼若不睡,诸梦自除。

心若不异,万法一如。

一如体元,兀尔忘缘。

万法齐观,归复自然。

泯其所以,不可方比。

止动无动,动止无止。

两既不成,一何有尔。

究竟穷极,不存轨则。

契心平等,所作俱息。

狐疑净尽,正信调直。

一切不留,无可记忆。

虚明自照,不劳心力。

非思量处,识情难测。

真如法界,无他无自。

要急相应,唯言不二。

不二皆同,无不包容。

十方智者,皆入此宗。

宗非促延,一念万年。

无在不在,十方目前。

极小同大,忘绝境界。

极大同小,不见边表。

有即是无,无即是有。

若不如是,必不须守。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但能如是,何处不毕。

信心不二,不二信心。

言语道断,非去来今。

三祖僧灿大师最上乘《信心铭》至道无难,唯嫌拣择。

但莫憎爱,洞然明白。

毫厘有差,天地悬隔。

欲得现前,莫存顺逆。

要成就圆满的佛道并不困难,就怕你一直在分别、取舍、选择。

僧璨大师最上乘信心铭(D)

僧璨大师最上乘信心铭(D)

所以,八大宗派,其实是共一颗佛心,因为根器的不同,所以依据的经典、发展的过程不同,但是究竟义,大家的本体都是一样的。正因为取舍心太强,我们常常说个性决定命运,学佛的人是智慧决定命运。这一句话很重要的!世间人是个性决定命运,为什么个性决定命运呢?这个个性,江山易移,本性难改,怎么样都改不了,也没有一颗智慧的心,就发展自己的无明、无知,自己不知道,有时候讲话太冲、伤人,自己没有什么觉察。所以,世间人个性决定命运,那么,我们修学佛道的人,是智慧决定命运。所以,我们要知道,心量有多大,人生的舞台就有多大。所以,如果你现在得到一些委屈,或者是不满,或者是觉得说:“唉!这个世间对我不公平!”注意!这个就是观念,不要这样想法,凡事都有因果,冥冥当中都有一个定数。如果你今天不如意,检讨一下、冷静一下,我们的心健康,生命就会光明;心灵如果有病,我们的前途就会坎坷,甚至连过日子都不知道怎么活下来。所以,有很多人碰到一点挫折就跑去自杀!
所以,我们要了解,如果你能够记取修行的根本——我对生灭无常的世间,彻底没有意见!你所过的日子就不一样,该做的工作要做,不是叫你自私自利的,不是的!因为我们的烦恼,就是因为看法太多了,先生有先生的看法、哥哥有哥哥的看法、妹妹有妹妹的看法,一个团体里面,如果大家不稍微忍辱一下,这个没有一天是安宁的,日子没有一天是安宁的。正因为我们的看法、观念太强大,而且一定要执着这样子我的观念,这个就前面讲的「违」。违背我的,我就起嗔恨心;顺从我的,我就起欢喜心。这个违顺相争,是为心病,这是见性大病啊,会变成统一的本性变成分裂,因此圆满的清净自性就没办法开采出来,破坏了这个原本圆满的心态。所以这个「所以不如」,这个「如」就是相应,因为你有了取舍,而生起种种的边见,于是就情生智隔,动到这个执着的念、分别的念,头上安头,禅宗讲的“动念即乖”,与法不相应。

明尧老师-第三讲:《信心铭》导读

明尧老师-第三讲:《信心铭》导读

第三讲:《信心铭》导读一、三祖僧璨大师简介僧璨,又称璨禅师,慧可禅师之弟子。

北周武毁佛期间,慧可南来司空山(今安徽岳西店前镇)避难,璨禅师从其受法。

得法后,隐居于皖公山(今安徽潜山县境内),并往来于司空山、皖公山之间,有十余年。

隋大业二年(606年),于皖公山圆寂。

后人于此建山谷寺,即今三祖寺。

《楞伽师资记》说三祖“隐化于皖公山,不出文记”,意思是说没有留下任何关于法语方面的文字记载。

但是,自《百丈广录》提到三祖的《信心铭》以来,教界开始把《信心铭》当作是三祖的著作,且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引用。

对于《信心铭》的作者是不是三祖僧璨,目前学界有不同的看法,认为是唐代牛头宗的学人假托而作。

但不管怎样,此文在中国禅宗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却是无法抹煞的。

二、《信心铭》题解及内容提要(一)《信心铭》在禅宗史上的地位达磨的《二入四行观》是宗门修行之大纲,把解脱道、菩萨道、祖师道融为一体。

三祖的《信心铭》第一次将祖师禅的观心方法系统化,着重于祖师道的明心见性之道。

此后的六祖《坛经》则在自性观的基础上,将这两者完美地统一在一起,完成了禅宗的理论和修证体系。

(二)题解铭,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体。

一般都刻在钟、鼎、塔、古碑上,求长久地保存下来。

所以,其内容一般都非常重要。

这首长长的诗偈,讲信心的问题,对于修行非常重要,所以称之为信心铭。

一般人都把“至道无难,唯嫌拣择”这一句当一篇铭文之大旨。

我以为,“信心不二,不二信心”才是一诗之大旨。

《信心铭》就是帮助我们竖立信心的。

《信心铭》告诉我们,学道人首要竖立正信,其次要对自己的修行充满信心。

“信心”有三层含义:1、信什么?2、如何信?3、怎样才算信到位?念念即信即解即观即证。

(三)提纲《信心铭》是三祖的修行心得体会。

《信心铭》共584字。

禅宗强调“圆信”、“圆观”思想,第一次系统而明确的开示。

此前,虽然有,但都是零星的。

后来的《坛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系统化、通俗化、生活化。

1、立“圆解”(圆同太虚,无欠无余)。

[信心铭全文]信心铭

[信心铭全文]信心铭

[信心铭全文]信心铭信心铭篇1:从《信心铭》与《六祖坛经》看禅宗不二法门《六祖坛经》,佛教禅宗典籍。

亦称《坛经》、《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全称《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惠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

禅宗六祖惠能说,弟子法海集录。

一、绪言如果有人问我:现在的佛教兴盛吗我会回答说:兴盛!说完了之后内心总会悄悄的伤痛。

你看,现在的佛教寺院林立,金碧辉煌,楼阁重重;僧人随处可见,信众忙碌的东拜西求,庙宇整日香云覆盖,佛书更是遍洒大地,量超所需,而著书立说者仍代不乏人。

有谁能说佛教不兴盛呢然而窃思佛教现状,盛况固然不可否认,而弊端亦确实不少,大有功微过大的局势。

信众烧香拜佛,只知求富求贵,而不识因果;僧徒只知住吃寺庙,而不识为僧之本份,唯名利是求,安逸为务;偶有荷担佛教使命者,其弘法也,著书立说,大有再造三藏之心;其事业也,造寺度僧,大有一统佛教之势。

而佛教之内部建设,却信仰淡薄,人才缺乏,道风衰败,组织混乱,教制颓废。

故知“兴盛”只是浮在表面上的现象,佛教正统的原本理念已被人们遗弃在高阁的贝叶黄卷之中。

为了真正继承佛教正统的思想理论,使佛教健康的发展,挖掘佛教各宗派核心的教理教义,亦是时不待人的任务,培养各宗派专业人才更是刻不容缓的使命。

禅宗,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应该说是个长命儿,绵延不绝达千余年之久,现在不是命若悬丝,而是淹淹一息!由于各种迎合世俗需求的禅观问世以来,禅宗的正统被歪曲了,引导人们的不再是明心见性的不二法门,而是搔痒止痛的自创家法。

禅宗的思想理论及其实践方法,虽不比其它宗派之条理化,但也不是繁杂到无章可寻,就笔者的浮浅体验来看,在禅宗还未立宗之前,就有非常成熟而完整的理论体系,那就是禅宗三祖僧璨大师的《信心铭》。

近代有人认为《信心铭》并非三祖僧璨大师所作,那只是研究史学的个别人的管见,是不足为凭的揣测而已。

以禅宗明心见性,顿悟成佛的不二法门来看,《信心铭》应视为禅宗高建法幢的依据实不为过,就是后来明确了禅宗为“不二法门”的《六祖坛经》,在思想理论和实践方法上也不能超出其外。

《信心铭》及释义

《信心铭》及释义

《信心铭》及释义信心铭禅宗三祖僧璨大师〈一〉至道无难唯嫌拣择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

毫厘有差,天地悬隔;欲得现前,莫存顺逆。

违顺相争,是为心病;不识元旨,徒劳念静。

圆同太虚,无欠无余;良由取舍,所以不如。

莫逐有缘,勿住空忍;一种平怀,泯然自尽。

止动归止,止更弥动;唯滞两边,宁知一种。

一种不通,两处失功;遣有没有,从空背空。

多言多虑,转不相应;绝言绝虑,无处不通。

归根得旨,随照失宗;须臾返照,胜却前空。

前空转变,皆由妄见;不用求真,唯须息见。

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

毫厘有差,天地悬隔;欲得现前,莫存顺逆。

欲得现前,莫存顺逆,莫存顺逆。

〈二〉智者无为愚人自缚二见不住,慎勿追寻;纔有是非,纷然失心。

二由一有,一亦莫守。

一心不生,万法无咎;无咎无法,不生不心。

能随境灭,境逐能沉;境由能境,能由境能。

欲知两段,元是一空。

一空同两,齐含万象;不见精粗,宁有偏党。

大道体宽,无易无难;小见狐疑,转急转迟。

执之失度,必入邪路;放之自然,体无去住。

任性合道,逍遥绝恼;系念乖真,昏沉不好。

不好劳神,何用疏亲。

欲取一乘,勿恶六尘;六尘不恶,还同正觉。

智者无为,愚人自缚。

智者无为,愚人自缚。

〈三〉万法齐观归复自然法无异法,妄自爱着;将心用心,岂非大错。

迷生寂乱,悟无好恶;一切二边,良由斟酌。

梦幻空花,何劳把捉;得失是非,一时放却。

眼若不睡,诸梦自除;心若不异,万法一如。

一如体玄,兀尔忘缘;万法齐观,归复自然。

万法齐观,归复自然。

万法齐观,归复自然。

万法齐观,归复自然。

〈四〉言语道断非去来今泯其所以,不可方比。

止动无动,动止无止;两既不成,一何有尔。

究竟穷极,不存轨则;契心平等,所作俱息。

狐疑净尽,正信调直。

一切不留,无可记忆;虚明自照,不劳心力。

非思量处,识情难测;真如法界,无他无自。

要急相应,唯言不二;不二皆同,无不包容。

十方智者,皆入此宗。

宗非促延,一念万年;无在不在,十方目前。

极小同大,忘绝境界;极大同小,不见边表。

随心所欲不逾矩

随心所欲不逾矩

随心所欲不逾矩僧璨大师在《信心铭》中劝导人:智者无为,庸人自缚。

能束缚人的永远不是规矩,而是一颗不自由的心。

拥有一颗自由的心,那么金科玉律是自由的原野,清规戒律则会被自由的火焰熔化。

做到随心所欲不逾矩,就要去领悟规矩的目的与自由的真谛。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只有在岸正确的约束下,水才能迸发出如此气势。

适宜的河岸给水指引了道路,既不任之肆意流淌,也不会束缚它的前进,方能成就其一泻千里之势,人生何尝不是这样,在规矩的约束下,我们能在命运的抉择前选择正确的道路,避免了误入歧途的可能。

自由与约束是一对孪生兄弟,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两方面的兼顾才能获得更好的自由。

西方的一位教育家说:“过度的自由实际上是在提倡野蛮。

”此言有理,在人们心里,美国是一个民主而且自由的国家,公民的权利能够得到最大的保护。

比如枪支的使用,只要有持枪牌照就能购买枪支使用枪支,这是比中国自由。

但美国因此每年都有大量的枪击案发生,人生命的自由得不到保障;而在中国,公民不得私自持有枪支,这种限制让一部分人觉得很“不自由”,但结果是我们很少听到社会有什么校园枪击案发生,“不自由”的枪支管理让生命的“自由”得到保障。

当规矩成为社会自由的基石时,我们要捍卫它,但当其变成枷锁,则要以自由的热量使其重熔再生。

别里科夫日夜被外在的规矩和内心的枷锁囚困,透过仅露的眼缝是麻木发直的眼神,套子里的人没有自由,也就没有生命的气息。

这套子当真如此坚固?别里科夫蜷缩的形象实际上是作者契科夫对自由强烈的渴望。

正如中国近代的五四火焰,燃起华夏儿女对自由的向往与奋力挣脱腐朽规矩的力量,它熔化了封建的桎梏,重铸了新的社会秩序。

规矩应是一定社会条件下的法则,他们所有的性质和活动始终取决于自己所处的社会时代条件。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当规矩已不再适应时代的舞步时,它必定不会是一件合适优雅的舞衣,也就无法合理的绘出时代的方圆,我们需要适应时代的规矩,但不能盲目的附和,理性的思考,这规矩是否已束缚了我们的手脚。

浅讲信心铭

浅讲信心铭

浅讲《信心铭》护眼色:绿橙棕黑字体:粗体大中小作者:慧律法师发布时间:2010-3-22 22:38:32繁體版第一句话:【至道无难,唯嫌拣择。

】就是你要悟入佛道,不是很困难。

你要悟入究竟解脱,也不是很困难。

唯嫌拣择,就怕你选择,选择就是取东取西、舍此取彼,不了解当下不二的道理,叫做[至道无难,唯嫌拣择。

]下面,接下来就是【但莫憎爱,洞然明白。

】真正大修行人没有爱跟恨。

意思就是,你莫要,就是不要······只要你的心不要恨,特别的恨某一件事情、某一个人,也不要特别的执着某一个人,或者是某一种金钱、物质、假相——但莫憎爱,洞然明白——你就会很清楚什么是佛。

接下来【违顺相争,是为心病。

】违顺相争,就是一个人常常觉得别人········违,就是忤逆我,忤逆就会觉得心恨痛苦啊;顺着我就会觉得心恨舒服啊,叫做违顺相争。

一个人常常认为有逆境,或者是顺境,有逆、有顺,[相争],争夺的争,[是为心病],这个就是最大的问题,没办法成佛。

心最大的病,就是争执不下,不肯放下。

【良由取舍,所以不如。

】正因为取了这个,舍了另外一个,取了那另外一个,又舍了这个,所以[不如]——所以,没有办法保持如如不动的心性。

【绝言绝虑,无处不通。

】如果你能够放下语言,绝言。

绝虑,就是意识形态。

这些语言文字统统放下,叫做绝言绝虑。

[绝言绝虑,无处不通],放下语言文字,放下意识形态,那就无处不通了。

从有言进入无言,因为心解脱嘛。

心解脱,就无需要语言了。

所以一个人看到一切境界,心进入无诤的状态,自然解脱,连动到语言都不要。

所以,【不用求真,唯须息见。

】你不需要求得什么真心,真心就在烦恼放下的当下。

[唯须息见],你只要放下种种的观念、知见就好。

所以叫做[不用求真,唯须息见]。

【才有是非,纷然失心。

】你内心里面只要有一点点的是非、动念,[纷然失心],纷,就是纷纷扰扰的纷,失,就是失去本心,你只要动到有是非,要比较一个高下、是非,就失去了本心。

2009年四川高考优秀作文7篇

2009年四川高考优秀作文7篇
2009年高考作分档解析及提升(四川卷)
请以"熟悉"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60分)
2009年高考四川高考优秀作文赏析:熟悉
智者无为,庸人自缚。心若无异,万法一如。——《信心铭》(僧璨大法师)
我们惊叹太白清新飘逸的诗句,那是因为他熟悉中华的经典;我们欣赏朗朗(编者注:郎朗)悠扬婉转的琴声,那是因为他熟悉黑白的键盘;我们感叹哥白尼的发现,那是因为他熟悉浩瀚的宇宙。
啊!老师的声音,多么动听的声音,多么熟悉的声音,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伴我成长的一生。
病文诊断:这篇文章基本符合题意,写出了自己最熟悉的声音——老师的声音,而且写出了自己对老师的声音认识改变的原因与过程。先写自己小的时候,总觉得老师的声音就是 “管得严”“管得宽”,并对老师严峻的形象也有逆反。然后写进入高中以后,对老师声音认识的改变,而重点写了在一次老师感冒后,自己感到幸灾乐祸,因为老师暂时可以不唠唠叨叨了。可是,没想到自己在自习课上出的一个风头,被老师公开表扬,让自己认识到了老师是关爱自己的。从而对老师的声音有了全新的认识。
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七天七夜的心无异,才成就了佛祖的大彻大悟。僧璨大师对佛法的熟悉,才有了“智者无为,庸人自缚。心若无异,万法一如”的劝世良言。
熟悉,万法一如。
名师评析:当众多考生把熟悉作为一种日常生活场景进行写作时,该文作者却跳出圈子,另辟蹊径,巧妙地把成功和熟悉结合起来,提出了“成功就是达到无人能及的熟悉”观点,新颖而不失自然。尤值一提的是作者精心选择的这几个素材,它不仅充分反映出作者阅读涉猎甚广的视野,更反映了作者对这几个题材驾轻就熟的飞扬文采,读之,既觉论证有力,亦觉如饮甘露。高分启示:立意新颖,素材精妙。
以前的生活对于伊辛巴耶娃来说,可能再熟悉不过了。从小,这位俄罗斯女孩一心为了金牌,为了这梦想坚持不懈地去练体操,就在自己技艺很好的时候,一个残酷的现实等待着她接受——身高已不适合体操锻炼了。可她不放弃,从此改为撑杆跳运动员。时间一天天过去,原本对她很模拟声(编者注:陌生)的项目如今已是她的骄傲,一次又一次地刷新世界记录,让整个世界为之震撼!是她,是她放下熟悉的生活,挑战自己,终于取得成功。

[熟悉作文范文800字]熟悉高三作文范文700字

[熟悉作文范文800字]熟悉高三作文范文700字

[熟悉作文范文800字]熟悉高三作文范文700字智者无为,庸人自缚。

心若无异,万法一如。

《信心铭》(僧璨大法师)我们惊叹太白清新飘逸的诗句,那是因为他熟悉中华的经典;我们欣赏朗朗(编者注:郎郎)悠扬婉转的琴声,那是因为他熟悉黑白的键盘;我们感叹哥白尼的发现,那是因为他熟悉浩瀚的宇宙。

真正的智者不是博而不精的涉猎,那样只会庸人自扰。

当心无旁骛地对一个领域深入研究,达到无人能及的熟悉,在熟悉中,万物法度便清晰简单。

中国自古就有“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的训诫。

当百遍的“咀嚼”之后,才会熟悉文中意旨;当百遍的“消化”之后,熟悉才会让其义自现。

西方哲学家也说过“知道的越多,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越多”。

熟悉会让人知道好多道理,熟悉才会让人了解万物的法度。

当司马迁熟悉中华历史,才有了《史记》的不朽;当李时珍熟悉百草千方,才有了《本草纲目》的伟大;当纪晓岚熟悉经史子集,才有了《四库全书》的浩瀚。

熟悉造就了华夏的辉煌,缔造了民族的昌盛,成就了伟人的不朽。

心无旁骛地研究,才有了无人能及的熟悉,才造就了千古流传的功绩。

冷僻枯燥的文字没有阻止住他钻研的脚步,孤独凄凉的大漠没有停止住他探访的脚步,冷嘲热讽的眼光没有动摇他追寻的心灵。

当对西域一种即将失传的文字达到无人能及的熟悉时,人们毫不吝惜地把“国学大师”的称号赠予了季羡林先生。

如果没有对文字的熟悉,他不会有巨大的成就;如果没有对汗牛充栋的经典的熟悉,他不会有深刻的认知,如果没有对华夏典籍的熟悉,他不会有真知灼见的眼光;如果没有。

没有那么多如果,熟悉成就了这位伟大的国学大师。

而他熟悉的秘诀,就在于心无旁骛地钻研。

心无异,行才正,思才深。

成功其实很简单,就是达到无人能及的熟悉。

熟悉,一把通向成功的钥匙,一块登上成功的阶梯。

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七天七夜的心无异,才成就了佛祖的大彻大悟。

僧璨大师对佛法的熟悉,才有了“智者无为,庸人自缚。

心若无异,万法一如”的劝世良言。

熟悉,万法一如。

信心铭原文及解释

信心铭原文及解释

信心铭原文及解释信心铭是禅宗三祖僧璨所著的一篇修行指南,被广泛应用于禅宗修行中。

本文将介绍信心铭的原文,并加以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含义。

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精心编写的4篇《信心铭原文及解释》,供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信心铭原文及解释》篇1信心铭原文:至道无难,唯嫌拣择。

但莫憎爱,洞然明白。

毫厘有差,天地悬隔。

欲得现前,莫存顺逆。

违顺相争,是为心病。

不识玄旨,徒劳念静。

圆同太虚,无欠无余。

良由取舍,所以不如。

莫逐有缘,勿住空忍。

一种平怀,泯然自尽。

止动归止,止更弥动。

唯滞两边,宁知一种。

一种不通,两处失功。

遣有没有,从空背空。

多言多虑,转不相应。

绝言绝虑,无处不通。

归根得旨,随照失宗。

须臾返照,胜却前空。

前空转变,皆由妄见。

不用求真,唯须息见。

二见不住,慎勿追寻。

才有是非,纷然失心。

二由一有,一亦莫守。

一心不生,万法无咎。

无咎无法,不生不心。

能随境灭,境逐能沉。

境由能境,能由境能。

欲知两段,元是一空。

一空两同,齐含万像。

不见精粗,宁有偏党。

大道体宽,无易无难。

小见狐疑,转急转迟。

执之失度,必入邪路。

放之自然,体无去住。

任性合道,逍遥绝恼。

系念乖真,沉昏不好。

不好劳神,何用疏亲。

欲趣一乘,勿恶六尘。

六尘不恶,还同正觉。

智者无为,愚人自缚。

法无异法,妄自爱着。

将心用心,岂非大错。

迷生寂乱,悟无好恶。

一切二边,良由斟酌。

梦幻空华,何劳把捉。

得失是非,一时放却。

眼若不睡,诸梦自除。

心若不异,万法如一。

一如体玄,兀尔忘缘。

万法齐观,复归自然。

泯其所以,不可方比。

止动无动,动止无止。

两既不成,一何所有。

究竟穷极,不存轨则。

契心平等,所作俱息。

狐疑尽净,正信调直。

一切不留,无可记忆。

虚明自照,不劳心力。

非思量处,识情难测。

真如法界,无他无自。

要急相应,唯言不二。

不二皆同,无不包容。

十方智者,皆入此宗。

宗非促延,一念万年。

无在不在,十方目前。

极小同大,忘绝境界。

极大同信心铭解释:信心铭是禅宗三祖僧璨所著的一篇修行指南,主要阐述了禅宗的修行理念和方法。

2009年四川高考满分作文(4篇)【高考作文】

2009年四川高考满分作文(4篇)【高考作文】

2009年四川高考满分作文(4篇)【高考作文】2009年四川高考满分作文(4篇)1.熟悉作者:四川一考生智者无为,庸人自缚。

心若无异,万法一如。

——《信心铭》(僧璨大法师)我们惊叹太白清新飘逸的诗句,那是因为他熟悉中华的经典;我们欣赏朗朗(编者注:郎郎)悠扬婉转的琴声,那是因为他熟悉黑白的键盘;我们感叹哥白尼的发现,那是因为他熟悉浩瀚的宇宙。

真正的智者不是博而不精的涉猎,那样只会庸人自扰。

当心无旁骛地对一个领域深入研究,达到无人能及的熟悉,在熟悉中,万物法度便清晰简单。

中国自古就有“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的训诫。

当百遍的“咀嚼”之后,才会熟悉文中意旨;当百遍的“消化”之后,熟悉才会让其义自现。

西方哲学家也说过“知道的越多,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越多”。

熟悉会让人明白很多道理,熟悉才会让人了解万物的法度。

当司马迁熟悉中华历史,才有了《史记》的不朽;当李时珍熟悉百草千方,才有了《本草纲目》的伟大;当纪晓岚熟悉经史子集,才有了《四库全书》的浩瀚。

熟悉造就了华夏的辉煌,缔造了民族的昌盛,成就了伟人的不朽。

心无旁骛地研究,才有了无人能及的熟悉,才造就了千古流传的功绩。

冷僻枯燥的文字没有阻止住他钻研的脚步,孤独凄凉的大漠没有停止住他探访的脚步,冷嘲热讽的眼光没有动摇他追寻的心灵。

当对西域一种即将失传的文字达到无人能及的熟悉时,人们毫不吝惜地把“国学大师”的称号赠予了季羡林先生。

如果没有对文字的熟悉,他不会有巨大的成就;如果没有对汗牛充栋的经典的熟悉,他不会有深刻的认知,如果没有对华夏典籍的熟悉,他不会有真知灼见的眼光;如果没有……没有那么多如果,熟悉成就了这位伟大的国学大师。

而他熟悉的秘诀,就在于心无旁骛地钻研。

心无异,行才正,思才深。

成功其实很简单,就是达到无人能及的熟悉。

熟悉,一把通向成功的钥匙,一块登上成功的阶梯。

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七天七夜的心无异,才成就了佛祖的大彻大悟。

僧璨大师对佛法的熟悉,才有了“智者无为,庸人自缚。

僧璨大师最上乘信心铭(E)

僧璨大师最上乘信心铭(E)

僧璨大师最上乘信心铭(E)上慧下律法师讲时间:2010年5月15日地点:香港国际展贸中心底下,【一种不通,两处失功。

谴有没有,从空背空。

】如果你要谴除这个有,那么,就会死在这个有里面,多了一个念头,要谴除的念头,有本来就是空,不要谴除。

所以,谴有没有,就是当你要谴掉这个有,你就会加一层,就会死在有的观念里面,我要把这个有谴除,我要把这个有谴除............对不对?譬如说二个人的婚姻,台湾有发生这种事情,夫妻不美满,这个女的外面有外遇,她想办法,她的观念里面就是说:“我把这个老公杀掉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比翼双飞,双栖双宿,我们就恩爱长久。

”就想办法要干掉她的先生!结果怎么样?真的把她先生谋害了,她认为一切OK了,处理得干干净净的,没有人会怀疑了。

结果在处理的时候留下遗迹,为什么?那个电话里面有通联记录,抓到了!她就是谴有,她想要把她的先生干掉,然后认为我的幸福就来!错了!这种方法错了。

如果你有佛道的这个功夫,不用谴,了解有就是空。

有一个女众,哭,哭得很厉害:“师父啊!您要帮帮我,我那个老公很可恶,每天打我,看看您有什么咒可以念,念了让他早一点死!”哎呀!这.............这种事情也找我!我三藏十二部经典,也没有说令老公早一点死的咒。

喔!你的心肠还真坏,你这个事情不要找我!再来,「从空背空。

」从空就是一念趣向空,叫做从空,“我要跟着空跑。

”就违背了空的道理。

「一种不通,两处失功。

谴有没有,从空背空。

」整句我把它贯串起来,就是说:这个有跟空,其中一种你不通的话,不知道空就是有,有就是空,那么你就会失去两边,都是损失了。

意思就是,「两处失功」,空跟有你都不能理解,你谴有,要谴除这个有,不晓得有就是空。

「从空背空」,你趣向于空,你就违背空的道理,因为空,有的当下它就是空,它不可以离开有。

所以,你离开这个世间的现实法,找不到出世法。

所以,世法出世法,本来无二法,佛法既现实又超越,既超越又现实,这个就是佛法。

《信心铭》及释义

《信心铭》及释义

《信心铭》及释义信心铭禅宗三祖僧璨大师〈一〉至道无难唯嫌拣择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

毫厘有差,天地悬隔;欲得现前,莫存顺逆。

违顺相争,是为心病;不识元旨,徒劳念静。

圆同太虚,无欠无余;良由取舍,所以不如。

莫逐有缘,勿住空忍;一种平怀,泯然自尽。

止动归止,止更弥动;唯滞两边,宁知一种。

一种不通,两处失功;遣有没有,从空背空。

多言多虑,转不相应;绝言绝虑,无处不通。

归根得旨,随照失宗;须臾返照,胜却前空。

前空转变,皆由妄见;不用求真,唯须息见。

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

毫厘有差,天地悬隔;欲得现前,莫存顺逆。

欲得现前,莫存顺逆,莫存顺逆。

〈二〉智者无为愚人自缚二见不住,慎勿追寻;纔有是非,纷然失心。

二由一有,一亦莫守。

一心不生,万法无咎;无咎无法,不生不心。

能随境灭,境逐能沉;境由能境,能由境能。

欲知两段,元是一空。

一空同两,齐含万象;不见精粗,宁有偏党。

大道体宽,无易无难;小见狐疑,转急转迟。

执之失度,必入邪路;放之自然,体无去住。

任性合道,逍遥绝恼;系念乖真,昏沉不好。

不好劳神,何用疏亲。

欲取一乘,勿恶六尘;六尘不恶,还同正觉。

智者无为,愚人自缚。

智者无为,愚人自缚。

〈三〉万法齐观归复自然法无异法,妄自爱着;将心用心,岂非大错。

迷生寂乱,悟无好恶;一切二边,良由斟酌。

梦幻空花,何劳把捉;得失是非,一时放却。

眼若不睡,诸梦自除;心若不异,万法一如。

一如体玄,兀尔忘缘;万法齐观,归复自然。

万法齐观,归复自然。

万法齐观,归复自然。

万法齐观,归复自然。

〈四〉言语道断非去来今泯其所以,不可方比。

止动无动,动止无止;两既不成,一何有尔。

究竟穷极,不存轨则;契心平等,所作俱息。

狐疑净尽,正信调直。

一切不留,无可记忆;虚明自照,不劳心力。

非思量处,识情难测;真如法界,无他无自。

要急相应,唯言不二;不二皆同,无不包容。

十方智者,皆入此宗。

宗非促延,一念万年;无在不在,十方目前。

极小同大,忘绝境界;极大同小,不见边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欲得现前,莫存顺逆:欲得大道现前,只要心中不生逆、顺之念就行了。境缘本无逆顺,因心而有逆顺,逆则生憎,顺则生爱,皆是妄想,并非真实。
3.不识玄旨,徒劳念静:不知大道非动非静、动静一如,妄生取舍之心,徒然做厌动欣静的工夫,象这样用心,何有了脱之期。
4.不如:不自在,不解脱。
12.莫:一作“勿”。
13.能与境:即能与所,二者相对待而立,因妄想而生,其性本空。若能泯其二边,能所双亡,即当下归于真性。
14.偏党:偏私,阿附。
15.系念、昏沉,是用功中经常出现的两种差错。系念,即过分执着于所观之境,不知不觉落入二边,产生掉举,违于真性。昏沉,指用功不切,失于所观之境,落于昏睡的状态,亦是修行之大忌。“不好劳神”的“不好”指昏沉,“劳神”指系念。真正的用功是行平等观,远离好恶和选择。
一切不留,无可记忆。
虚明自照,不劳心力。
非思量处,识情难测。
真如法界,无他无自。
要急相应,唯言不二24。
不二皆同,无不包容25。
十方智者,皆入此宗。
宗26非促延,一念万年。
无在不在,十方目前。
一空同两,齐含万象。
不见精粗,宁有偏党14。
大道体宽,无易无难。
小见狐疑,转急转迟。
执之失度,必入邪路。
放之自然,体无去住。
任性合道,逍遥绝恼。
系念乖真,昏沉不好。
不好劳神,何用疏亲15。
欲取一乘,勿恶六尘。
极小同大,忘绝境界。
极大同小,不见边表。
有即是无,无即是有。
若不如是,必不须守27。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但能如是,何虑不毕。
信心不二,不二信心28。
言语道断,非去来今——
〖注解〗
1.见《大正藏》第五十一册《景德传灯录》卷三十。此铭历代有人提唱,其中最著名者当推天目中峰明本和尚的《信心铭辟义》以及真歇和尚的《拈古》。何谓信心?中峰和尚云,“信其广大之心体,与诸佛平等无间;必欲其自信而入,不假修证;一入信位,决定不退转也。”禅宗当下承担之特色于此可见一斑。故有人将“信心不二,不二信心”立为一铭之宗旨,堪称一语中的。“信心不二”讲的是信什么;“不二信心”讲的是如何信到位。个中妙旨,读者自看。
26.宗:指真如自性,又称法界心。此心非短非长,长短互即互入,故云“宗非促延,一念万年”;此心无内无外,遍一切处,无大无小,大小亦互即互入,故云“无在不在,十方目前”、“极小同大”、“极大同小”。
27.若不如是,必不须守:意思是说,真如自性远离二边,有无互即,若不能如是信解,妄生分别取舍,即迷失了自性,想守也守不住。须知自性是不用守的;起个“守”的念头便是多余,便是落入二边,何曾体证到“一如”!
心若不异,万法一如。
一如体玄,兀尔忘缘19。
万法齐观20,归复自然。
泯其所以,不可方比21。
止动无动,动止无止22。
两既不成,一何有尔。
究竟穷极,不23存轨则。
契心平等,所作俱息。
狐疑尽净,正信调直。
10.随照失宗:《坛经》中有“随照枉迁流”一语,大意与此相当。意思是说,执着于假法,随见闻觉知而转,不能返照,就会迷失自性。
11.前空:据真歇和尚《拈古》所讲,“前空”与“当体空”相对而言,指未起一念之空,背境观空之空,亦即顽空、死空。当体空是指不待背境而观空,不待灭念而后空,万法当体即空,所谓“见色即见心”,即有即空。
28.信心不二,不二信心:意思是,首先要相信吾人本具之真心远离二边,与诸佛之心等无差别;其次还要把这种信心通过平等不二观,落实到当下一念。当下一念能如是信入,即不退转。
6.一种平怀,泯然自尽:只要心无分别,平等一际,自然“违顺相争”之心病泯然而尽。
7.一种:指自性,又称动静一如之中道实相理体。昧却自性,著空著有,著动著静,都是徒劳用功。
8.遣有没有:拨除万有而求空理,反而被有所淹没。这是一种断灭空,不是真正的空理。
9.从空背空:执着于一念不生的空境,反而不能契入万法当体即空的空理。从,追求。背,远离。
六尘不恶,还同正觉。

智者无为,愚人自缚。
法无异法,妄自爱著。
将心用心,岂非大错。
迷生寂乱16,悟无好恶。
一切二边,良由斟酌17。
梦幻空花,何劳把捉。
得失是非,一时放却。
眼若不睡18,诸梦自除。
16.迷生寂乱:迷的时候,有静有动之别。寂乱,指动与静。
17.意思是说,一切动静好恶等二边,都是由分别心所致。良由,一作“妄自”。
18.睡,一作“眠”。
19.兀而忘缘:心静如水,离绝攀缘。兀尔,静止的样子。
20.齐观:平等观照。
21.方比:比拟。
僧璨大师信心铭
至道无难,唯嫌拣择。
但莫憎爱,洞然明白。
毫厘有差,天地悬隔。
欲得现前,莫存顺逆2。
违顺相争,是为心病。
不识玄旨,徒劳念静3。
圆同太虚,无欠无余。
良由取舍,所以不如4。
莫逐有缘,勿住空忍5。
5.空忍:即无生法忍。“莫逐有缘,勿住空忍”的妙义,可参见梁山缘观禅师的一段开示:有僧问梁山缘观禅师:“家贼难防时如何?”缘观禅师道:“识得不为冤。”那僧又问:“识得后如何?”缘观禅师道:“贬向无生国里。”那僧又问:“莫是他安身立命处也无?”缘观禅师道:“死水不藏龙。”那僧进一步追问道:“如何是活水龙?”缘观禅师道:“兴波不作浪。”那僧又问:“忽遇倾湫倒岳时如何?”缘观禅师便从法座下来,抓住那僧,说道:“莫教湿却老僧袈裟角!”(参加《五灯会元》卷十四)。
22.止动无动,动止无止:意思是无止可动,动而不动;无动可止,止而不止。所谓“善能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
23.不,一作“莫”。
24.要急相应,唯言不二:欲与至道相应,唯有不二法门方可契入。
25.不二皆同,无不包容:不二之心,生佛平等,十方法界皆从此心出,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故云。
一种平怀,泯然自尽6。
止动归止,止更弥动。
唯滞两边,宁知一种7。
一种不通,两处失功。
遣有没有8,从空背空9。
多言多虑,转不相应。
绝言绝虑,无处不通。
归根得旨,随照失宗10。
须臾返照,胜却前空11。
前空转变,皆由妄见。
不用求真,唯须息见。
二见不住,慎莫12追寻。
才有是非,纷然失心。
二由一有,一亦莫守。
一心不生,万法无咎。
无咎无法,不生不心。
能随境灭,境逐能沉。
境由能境,能由境能13。
欲知两段,元是一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