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的华夏之音民乐篇

多彩的华夏之音民乐篇
多彩的华夏之音民乐篇

多彩的华夏之音—民乐篇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两首描绘不同场面的器乐曲,了解音乐情绪的变化是受哪些音乐因素的影响。

2、有进一步了解民乐的兴趣和愿望。

3、熟悉《江河水》和《火把节之夜》的音乐主题。

教学重点:欣赏《江河水》

教学难点:乐曲情绪的变化受何音乐因素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听一段由学生演奏的乐曲,提问:刚才这位同学用的是什么乐器,是属于西洋乐器还是民族乐器,请列举你所知道的民族乐器。

一、欣赏《火把节之夜》

1、介绍火把节的概况

我国南方彝、白、纳西、拉枯、哈尼等族的传统节日。时间大都在每年夏历六月二十四日前后举行一至三天。各民族、各地区活动内容不完全相同但都少不了要在节日夜晚点燃松木扎制的火把,或插于村中,或举之来往于田间,并伴随各种歌舞活动。

2、中阮的介绍

拨奏弦乐器。源于中国汉代的琵琶,圆形音箱,直项,四根弦。相传由于晋代人阮咸擅弹此乐器,故名“阮”。现代的阮有小、中、大、低音阮四种。音色柔美圆润,一般用于合奏和伴奏,有时也用于独奏,以中阮和大阮居多。

3、分别听一段由琵琶和中阮演奏的《火把节之夜》,对比两者的音色。琵琶音色:清脆悦耳中阮音色:浑厚优美

4、听全曲,回答问题

(1)乐曲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欢)

(2)乐曲可分几部分,每部分描绘的是什么画面?是通过什么音乐要素来表现的?

二、欣赏《江河水》

听全曲,思考以下问题:

(1)乐曲给我们什么感觉?(悲)

(2)乐曲可分几个部分?每部分的情绪是怎样的?是受什么音乐因素的影响?

教师总结:无论乐曲表现的情绪是欢还是悲,都是受乐器的音色、节

奏、速度、力度等因素的影响。

三、活动与创编

完成书本47页作业

四、小结

本节课听了两首乐曲,分别给我们感觉是“悲”和“欢”曲作者充分利用音乐要素来表现乐曲不同的情绪,那么,关于“离”与“合”又将会用什么民族乐器来体现呢?我们期待下一节课的欣赏。

五、作业

1、根据《江河水》的音乐创编故事并进行表演。

2、熟唱《江河水》《火把节之夜》的主题音乐。

中国民族音乐

填空: 1中国传统音乐按使用的人群分为哪四大类:民间音乐文人音乐宫廷音乐宗教音乐 2民间的音乐具有的特征:集体性口头性变异性 3山歌的节奏比较自由属于:非均分律动和旋律跳进 4花儿分两个流派:河州型花儿和洮岷型花儿 5民间音乐曲调的变异性:1地域性变异2内容性变异3审美性变异4即兴性变异 6木卡姆有哪三个部分组成:琼乃额曼达斯坦麦西来甫 7大本曲《大哭板》:三腔九板十八调 8秦腔:明代梆子腔系鼻祖 9山歌常在歌曲前加歌头或吆号性的喊句 10川江号子包括:上水号子和下水号子 11维吾尔族包含三部分:民间音乐木卡姆宗教音乐 判断: 1民间歌舞音乐有富有地方性,演员乐器不离手,唱腔旋律……(错说唱音乐) 2热瓦甫是俄罗斯族民间音乐的弹拨乐器(错维吾尔族) 3花灯是一种……的藏族民间艺术形式(错汉族) 4黄扬扁担诞生于云南昆明(错重庆秀山) 5西安鼓乐是一种以丝竹乐为主的传统乐种(错打击乐和吹奏乐混合演奏) 名词解释: 1民族音乐的广义:指的是各民族的音乐,是在民族或一定的文化和社会集团中所共有并被继续传承的音乐总体 2民间歌曲:简称民歌,是中国各族人民在长期劳动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集体创作出来的、最能直接反应现实、被人民群众所普遍掌握、广泛流传的一种短小的歌唱艺术。 3窝热热:属男女二声部合唱。男声部由sol、#mi、do三个音组成呼唤式的旋律,女声部由la、xi、sol三个音组成装饰性的衬腔穿插于男声间隙之中,造成一种热烈粗犷的情绪,轻盈悠扬、爽朗而又健美的声音,似群群羔羊的鸣叫,表现了纳西族先民无拘无束的原始游牧狩猎生活。 4呼麦狭义:指一人同时演唱二声部或三声部的演唱方法。演唱者运用特殊的“闭气”技巧,使气息猛烈冲击声带,发出带有气泡音的喉腔共鸣,唱出浑厚的低声部持续长音,在此长音上面唱出清亮透明的高声部泛音旋律。 5民族音乐的狭义:指的是扎根与各民族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的、具有该民族音乐形态特征的传统音乐。 6民间音乐:指的是由劳动人民创作的、真实地反映了他们的生活背景、生动的表达了他们的感情愿望的音乐作品。 7哄驼调:是唱给母驼的劝奶歌,是在虚词“h?s”上演唱的长调形态歌曲。音乐曲调由上下两个乐句构成。其中,上乐句又可分为上下两个乐节,各为一小节。下乐句是一个由三个小节构成的结构。上乐句前一乐节自调式主音“羽”迂回下行,后一乐节自“角”迂回上行并落在羽音。下乐句旋律是上乐句旋律的变化发展。通过新因素的纳入、模进和节奏的拉长等手法,将上乐句所提供的旋律素材重新组织。总体上看,上乐句如诉如歌,具有吟诵、陈述的意味,像是人与畜之间娓娓而谈;下乐句则跌宕起伏、悠远舒展,犹如对母亲的真挚呼唤。 8呼麦的广义:指蒙古族一系列传统唱法之总称,演唱方法有十三种之多,目前所用的主要

高中音乐多彩的华夏之音——《民乐篇》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课题:多彩的华夏之音(民乐篇) 课时:一课时 一、学习内容: 1、通过几种民族乐器,了解民族器乐的四大分类及其特点; 2、欣赏《江河水》、《火把节之夜》、《夜深沉》、《春节序曲》四首器乐曲,通过悲欢离合的情 感路线掌握分析民族器乐曲的演奏风格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器乐曲的能力。 3、能够对乐曲的感受及相关知识的了解,激发学生参与意识,培养对音乐的兴趣。 二、能力发展目标: 1、在欣赏中引导学生看、听、想、议、表现,全方位体验音乐,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及表现能力; 2、通过对器乐曲的欣赏、分析,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创造力 三、教学目标分析: 1、对乐曲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引导;从对几种民族乐器的欣赏方法引申到对所有民族乐曲的欣赏方法; 2、在欣赏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听辨、分析,体验音乐片断,通过体验与感受,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高音乐鉴赏、分析能力; 3、在教学中,激发学生不断通过对音乐材料的呈示产生愉悦的审美,获得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积极主动参与音乐实践,体会音乐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与地位。 四、教学环节设计: (一)、导入环节:课前播放中央民族乐团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奏的《春节序曲》, 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是音乐的一个圣殿,在 1998 年的春节,中央民族乐团首次在这里举办了中国民族音乐虎年春节音乐会,这足以说明我们中国的民族器乐已经走出中国走向世界,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多彩的华夏之音,民乐篇,去领略我们自己的民族艺术。 (二)、聆听并分析作品《江河水》 1、你都知道我们有那些民族乐器呢?(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进行评价)我们就一 起来聆听一首乐曲,请大家思考: a 乐曲中使用了什么乐器? b 乐曲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从乐器音色、节奏、速度、力度等因素) 2、聆听作品。 3、解决问题: 你能听出这个是什么乐器吗?是吹管乐器组中的管子。 管子是一种双簧吹管乐器,历史非常悠久。在中国古代它曾称为“筚篥”或“芦管” 。管子广泛地流行于中国民间,成为北方人民喜爱的常用乐器。古书记载:“筚篥,本名悲篥,出于胡中,声悲。” 4、用音乐要素的手段分析作品的第一段落,让学生了解民族音乐起承转合的写作手法和管子特有的演奏技巧,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民族乐器中管乐的演奏特点。 5、总结:《江河水》用乐器管子表现出了一个“悲”字。(三)、中阮作品《火把节之夜》

华夏音乐之光教案

课题:《华夏音乐之光》 华中师范大学宋单程 教材分析 我国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音乐文化中独具特色的瑰宝。本课通过对《八音和鸣》、《酒狂》、《阳关三叠》和《黄莺吟》的欣赏,了解中国古 代音乐的辉煌与成就,启迪学生的爱国情操,促进音乐文化素质的建设。从聆听其音色和曲 调等方面来认识乐器的发展以及古曲是如何表达情感的,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增进他们对 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之情。 如今的高中生热衷于流行音乐,而对中国古代音乐几乎是陌生的,因此就更谈不上喜欢 或热爱了。本节所学习的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可能有一定距离,如何吸引学生关注这一节的 学习内容,是教与学能否顺利展开的关键。本课的教学内容文化底蕴比较浓厚,要通过师生 的共同参与,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并熟悉中国古代音乐作品,并对它产生兴趣。 教学方法与设计思路 本节课采用探究、听辨与讲授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分别听赏八音中的金、石、土、革、丝、木、匏、竹的各个音响,通过实际感受来提高音乐辨别水平。并着重介绍曾侯乙编钟和古琴音乐,使学生在增强感官认识的同时加强对音乐文化素质的培养。 教学目标 1、认真聆听古代音乐,体会古人的感情,并从中了解编钟和古琴艺术及文化内涵。 2、掌握“八音”的含义,并能辨别古代乐器钟、磬、琴、埙等乐器的音色。 3、通过听赏与体验,初步了解中国古代音乐文化,陶冶爱国情操,促进弘扬民族音乐文化。 教学重难点 重:通过听赏,感受中国古代音乐作品厚重的文化内涵,了解编钟和古琴艺术等中国古 代音乐文化发展的脉络及成就,并能准确辨别古代乐器的音色。 难: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历史、文学等知识,进一步加强对中国古代音乐的理解和感 受。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音频、视频、图片 教学过程

中国民族音乐考试资料-音乐师范专用-考试例题答案

填空与选择: 中国民族音乐从音乐体裁角度来分类五分法:民歌,民族器乐,歌舞音乐,曲艺音乐,戏曲音乐。 民歌分为号子,山歌,小调,多声部民歌。 中国民族音乐分为三大调式体系:希腊-欧洲乐系,波斯-阿拉伯乐系,中国乐系。(表格)民歌历史上曾经沿用过的称谓:乐,歌,风,谣,声,曲子,山歌,小令,时调等。 民歌的当代分类为以下五种:体裁,题材,场合,历史,民族分类法。 中国乐器分为:吹奏乐器、拉奏乐器、弹奏乐器、打击乐器。 民族器乐总体分为“民族器乐独奏音乐”和“民族器乐合奏音乐”两部分。民族器乐合奏分为传统民族器乐合奏音乐与现当代创作民族器乐合奏音乐。其中前者分为:弦索乐、丝竹乐、鼓吹乐、吹打乐、清锣鼓五部分。(表格) 民族歌舞音乐以歌舞音乐体裁样式为依据可分为:舞歌、舞乐、综合歌舞乐三部分。曲艺是以口头语言表述为主要方式来进行“说、唱、演” 的表演艺术形式。 中国戏曲是一种综合性戏剧艺术,与诞生国外后传入中国的话剧、舞剧、歌剧三大戏剧形式相比,有很大不同。 名词解释: 1.民族音乐:中华民族历史上创建的所有传统音乐类型和在此基础上延续发展来的,与传统音乐文化具有明确文化血缘关系的各种音乐体裁、类型和作品的总合。 2.民歌:是由民间口头流传的唱词、韵文与民间曲调相结合而成的歌唱体裁;是由大众群体在多样社会生活中世世代代口头传唱并不断提炼而成的,具有变异特点、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格的非专业音乐创作的歌曲类型。 3.歌种:凡是在民间音乐生活中,已约定俗成而获得某一专门称谓的,在流传范围、使用场景、歌唱方式方法、音乐风格特点等方面都约相一致的民歌群,即可视为是一个“歌种”。 4.器乐:是人类社会群体在自身音乐生活中用乐器演奏出的各种不同情感、不同风格和不同形态特征的音乐体裁和作品。民族器乐,是指中华民族在传统音乐文化历史进程中创建和积累下来的所有传统乐器演奏的器乐体裁和器乐作品。 5乐种:是历史传承于某一文化区域或某一文化阶层内的,具有特定组织形式,丰富传统曲目,典型音乐形态与序列表演程式,并以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乐曲演示和音乐演绎而与其他器乐演奏样式风格和特征相区别的一种类型化器乐演奏种类。. 6.秧歌:舞歌的一种,即民间歌舞秧歌表演时所唱的舞蹈歌曲。民间歌舞秧歌,也称社火,流行于广大汉族地区,其中以北方地区的最具代表性。作为歌舞表演样式的称呼,它指各地民间流传和传承的一种民俗性歌舞表演类型;作为歌舞中的音乐样式称呼,它则指此类歌舞表演中演唱的歌曲。 7.弹词:曲艺的一种类型,即“弹唱词话”的简称。其唱本“词话”因与评话说本为一体,故有些地方又称“评弹”。这是说唱者兼用琵琶或三弦、月琴等弹奏类弦乐器自我跟腔伴奏,再适当配以其他丝竹类乐器伴奏以说唱古今故事的一类曲艺表演形式。所含曲种,主要流行在中国南方上海、江苏、浙江、湖南、广东等省市。 8.鼓词:曲艺的一种类型,又称“鼓书”、“大鼓书”、“鼓儿词”,意为“击鼓说唱书目言词”。这是指说唱者兼用鼓、板击奏乐器击节,另配少量丝弦乐器和小型击奏乐器伴奏以说唱古今故事传说的一类曲艺曲种。

多彩的华夏之音—曲艺篇(1)

多彩的华夏之音——曲艺篇 教学年级:高中一年级 教材版本:花城出版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对我国曲艺音乐产生兴趣,并乐于了解其历史发展,表现形式和艺术 特色。 2、对比聆听《丑末寅初》和《蝶恋花-答李淑一》,感受南北有代表性的说唱音 乐的特点。 3、能分辨京韵大鼓、苏州弹词和山东快书。 教学方法:讲授法、欣赏法、示范法、对比法和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重点:欣赏《丑末寅初》和《蝶恋花-答李淑一》,感受这两首曲艺作品的音乐特点。 教学难点: 掌握京韵大鼓和苏州弹词及山东快书的有关知识,能分辨出各曲艺音乐。 教学思路: 通过地方性曲艺山东快板的引入,了解曲艺这一艺术形式。课堂中学生通过聆听、鉴赏、学唱体验来感受京韵大鼓和苏州弹词的风格特征,更好的理解曲艺艺术的独特和韵味,进而达到对南北曲艺的分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生的才艺表演导入。 教师:这是一段什么表演形式?(山东快书《锉大姐》) 山东快书(快板),过去叫“数来宝”、也叫“顺口溜”“流口辙”“练子嘴”,是从宋代贫民演唱的“莲花落”演变而来,经常见景生情,口头即兴编词,宣传自己的见解,抒发感情。演出形式:主要有一个人演唱和两个人对口演唱形式。二、引出课题——曲艺 教师:曲艺是各种说唱音乐的总称。曲艺音乐是指曲艺中的唱腔与伴奏部分,它有两种表现方式:一是有说有唱,一种是只说不唱。常由一人演唱,多则三五人。演出形式简便灵活,以第三人称的叙事为主,第一人称的代言为辅,具有“一人多角”的特点,并自兼乐器伴奏,略带表演动作来演述故事,塑造人物表达思想感情。下面我们来学习两种有代表性的曲艺形式:京韵大鼓和苏州弹词。 1、聆听体验京韵大鼓——《丑末寅初》(完整聆听并思考) (1)表演者是谁?(骆玉笙及简介:京韵大鼓表演艺术家,艺名“小彩舞”。 自幼学习京剧,17岁改习京韵大鼓,后创骆派,在京韵大鼓界独树一帜。 她的音域宽广、音质醇厚、吐字清晰、韵味浓郁。骆派唱腔注重行腔中的颤音、滑音技巧的运用,以演唱悲曲见长。代表作有《剑阁闻铃》、《击鼓骂曹》、《丑末寅初》等。后为电视剧《四世同堂》演唱京韵大鼓风格的主题曲《重整河山待后生》,赢得广大观众的喜爱。) (2)表演形式是怎样?(一人站唱) (3)作品中的伴奏乐器有什么?(板鼓、大三弦、琵琶、四胡) (4)感受其语言有何特点?(北方方言,运用顶真加跺的句法,并有儿化音2、京韵大鼓简介 教师:京韵大鼓又叫“京音大鼓”,广泛流传于河北和华北东北的部分地区,

1华夏音乐之光

华夏音乐之光 教学目标 1、能认真听赏本课的古代音乐作品,并结合已有的知识,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情感。 2、了解“八音”以及它们所对应的乐器,能记住《酒狂》、《湘妃泪》主题旋律。 3、能辨别古代乐器钟、磬、古琴、琵琶的音色。 教学重点 感受中国古代音乐作品厚重的人文内涵,了解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发展的线索与贡献。 教学难点 辨别古代乐器的音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古琴曲《高山流水》:你知道钟子期与俞伯牙的故事吗? 古琴曲《高山流水》知道吗?除了《高山流水》,你还能说出几首古代乐曲呢? (二)新课讲授——走进华夏音乐 中国古代音乐文化悠久、灿烂,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乐器和乐曲出现,代表每个时期的音乐特点,今天我们先来了解:春秋战国时代、西汉时期、魏晋时期的音乐。 春秋战国时期——楚调《八音和鸣》 资料:1、湖北随县出土的战国早期曾侯乙编钟——全套编钟共六十五件,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大的乐器组。(附图片)曾侯乙墓

编钟的出土,使世界考古学界为之震惊,因为在两千多年前就有如此精美的乐器,如此恢宏的乐队,在世界文化史上是极为罕见的。显示了我国古代音乐艺术的惊人成就,被誉为“世界文明奇迹”。 2、除了编钟,我们还要知道早在周代,我国古老的先民们把七十种乐器按照材料的性质分成“八音” ,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通过课件展示图片认识) 3、欣赏:楚调《八音和鸣》(播放视频) 钟磬乐从商代即在宫廷演奏。磬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有坚硬的石头打磨而成;钟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有金属浇筑而成。让我们听听两千四百多年前,由金、石乐器主奏的音乐。 4、合作探究 思考:作品中出现了哪几种乐器? 西汉时期——琵琶和琵琶曲 器乐独奏得到很大的发展。器乐独奏家在长安乃至全国都享有很高声誉。 1、诗歌与琵琶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是__唐_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诗句,描写的乐器是琵琶。 2、关于琵琶 琵琶音响铿锵美妙,富有金石之声,具有极强的音乐表现力。根据其演奏技巧及表现手法可分为文曲和武曲两种。 3、欣赏:文曲:【湘妃泪】此曲是以昭君和番的历史故事为题材,描写汉代王昭君出使匈奴和亲,离别故乡时的凄凉情景。武曲:

智慧树中国民族音乐作品鉴赏章末测试答案

第一章 1 【多选题】(2分) 传统音乐包括以下哪几个类型? A. 民间音乐 B. 宗教音乐 C. 宫廷音乐 D. 文人音乐 答案: 全选 2 【多选题】(2分) 文人音乐主要是指哪一类音乐? A. 古琴音乐 B. 宴乐 C. 文人自度曲 D. 答案: 朝会乐文人自度曲古琴音乐 3 【单选题】(2分) 春秋战国时期,墨家主张的音乐观念是? A. 道法自然 B.

天籁之音 C. 非乐 D. 礼乐 答案: 非乐 4 【多选题】(2分) 宫廷音乐是指下面哪一种音乐形态? A. 朝会乐 B. 祭祀乐 C. 国风 D. 宴乐 答案:朝会乐祭祀乐宴乐 5 【多选题】(2分) 下面哪个观点属于孔子的音乐思想? A. 声无哀乐 B. 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C. 大音希声 D. 礼乐

答案:大音希声礼乐 第二章 1 【单选题】(2分)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民间音乐? A. 民间歌舞 B. 民间歌曲 C. 说唱音乐 D. 宫廷音乐 答案: 宫廷音乐 2 【多选题】(2分) 民间歌曲包括以下哪三项? A. 山歌 B. 号子 C. 苏州弹词 D. 小调 答案: 号子山歌小调 3 【单选题】(2分) 一般用“节奏的律动性”来形容哪一类民间歌曲? A.

劳动号子 B. 小调 C. 山歌 D. 京剧 答案:劳动号子 4 【单选题】(2分) “孟姜女调”属于下列哪一种小调类别? A. 时调 B. 吟唱调 C. 谣曲 D. 插秧山歌 答案:时调 5 【单选题】(2分)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小调的是? A. 对花调 B. 茉莉花调 C. 摇篮曲 D.

花儿 答案:花儿 第三章 1 【单选题】(2分) 云南省丽江市主要是哪个民族的聚居地? A. 白族 B. 普米族 C. 纳西族 D. 傈僳族 答案:纳西族 2 【多选题】(2分) 蒙古族中最具有特色的有以下哪些音乐? A. 十二木卡姆 B. 呼麦 C. 冬不拉弹唱 D. 长调 答案:长调呼麦 3 【单选题】(2分)

2019-2020年七年级音乐《多彩的华夏之音——民歌篇》教案 人音版

2019-2020年七年级音乐《多彩的华夏之音——民歌篇》教案人音 版 一、教学目标: 1、喜欢聆听、演唱民歌及具有民族风格的通俗歌曲,愿意探索有关民歌的音乐文化知识,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中长造型实践活动。 2、了解民歌的流传及反战现状,并能做总结概述。 3、了解民歌的基本知识,能感受民歌的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地方风格,并做出简单的概述。 4、熟悉一首民歌主题,大致能分辨出各地各民族的民歌。 二、预习道学: (一)什么是民歌: 起源于或流传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老百姓中间并成为他们独特文化一部分的歌曲,劳动人民的诗歌创作,一般是口头创作,口头流传,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经过集体的加工。民歌的特点是表达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意志、要求和愿望,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战斗性,是各民族文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诗经》中的《国风》,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民歌选集。 中国民族音乐基本上由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民间音乐四部分构成。 中国民间音乐分为民间歌曲,民间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间器乐5部分。(二)民歌与创作歌曲之区别: 民歌不受专业作曲技法的限制,而是人民群众自发的口头创作;其歌词,旋律并非固定不变,在长期流传中,会不断得到加工有所发展变化,依靠人民群众的口头相传,不借助于记谱法或其他手段进行传承;不体现作曲者的个性特征,但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 (三)民歌的音乐特点: 民歌在音乐上都具有本民族本地区的风格特色,民歌的旋律都与该民族、该地区的方言密切结合,因而最易于在本地区流行;某民族某地区的民歌,其音乐特点常在音阶或节拍等方面明显地表现出来;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的民歌,(如劳动号子、歌舞音乐等)其节拍节奏都会适合劳动或舞蹈的需要,一般都比较规整;一般说民歌的曲式结构,都比较短小,篇幅长的歌词常采用同曲不断反复的方式。 (四)南方民歌的基本特征: 南方民歌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形成以“吴声”“楚声”为代表的南方音乐风格。 所谓“吴声”是指流传在健康(现在的南京)为中心的江苏、浙江一带的民间音乐。到东晋南北朝时期,“吴声”得到较大的发展,此时人们也常把“吴声”叫做“吴歌”吴声可以分为歌曲和舞曲两类。所谓“楚声”,是指流传在长江中下游、湖南湖北以及徐、淮一带的民间音乐。“楚声”亦称“南音”、“南调”。 南方民歌继承了“吴声”和“楚声”的传统。在歌词创作上,善用兴、比,内容含蓄内在;其结构形式短小精悍;在旋律上多表现为婉转、流畅、细腻、抒情。 (五)南方民歌与北方民歌的不同之处 北方民歌是粗犷型的,南方民歌是小桥流水的,南北民歌在歌曲风格与演唱方法方面的四大相异特点:一,在语言特点上,北方民歌的字多、南方民歌的字少,北方咬字棱角分明、南方咬字细巧柔和;二,在节奏特点上,北方民歌速度快而紧凑、南方民歌速度慢而从容,北方民歌乐句短而呼吸应快速灵活、南方民歌乐句长而气息需深沉稳定;三,在润腔特点上,北方民歌断处多,南方民歌以连为主;四,在传情特点上,北方民歌字情多、南方民歌声情多,北方民歌用声真声多于假声,南方民歌假声成分稍多些。

多彩的华夏之音曲艺篇教案

多彩的华夏之音曲艺篇教案 执教年级高一年级 执教者周丽君 【摘要】:第二单元音乐与民族第一节多彩的华夏之音曲艺篇一、教学目标:1、从基本学起,知道什么叫曲艺,曲艺的种类2、认识、了解、掌握有关京韵大鼓、苏州弹词的有关知识3、能辨认京韵大鼓与苏州弹词这2个曲种4、主动收集其他少数民族的曲艺音乐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曲艺音乐的基本内容,了解、认识、掌握京韵大鼓、苏州弹词 第二单元音乐与民族 第一节多彩的华夏之音曲艺篇 一、教学目标: 1、从基本学起,知道什么叫曲艺,曲艺的种类 2、认识、了解、掌握有关京韵大鼓、苏州弹词的有关知识 3、能辨认京韵大鼓与苏州弹词这2个曲种 4、主动收集其他少数民族的曲艺音乐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曲艺音乐的基本内容,了解、认识、掌握京韵大鼓、苏州弹词的有关知识 2、先了解何为曲艺,待有了一定的概念后对曲艺音乐的形成、发展、繁荣,及新中国成立后曲艺音乐的发展。 教学方法: 1、教法选择叙述、启发、引导 2、学法引导采用聆听、讨论和自主学习相结合 3、教具媒体组合应用:多媒体、课件、音像资料、图片 二、相关知识 中国曲艺音乐的种类 我国说唱音乐品种十分丰富,有340多个曲种,按照“说”和“唱”在具体曲种中占的比例,分成两大类: ① 以说为主,包括:评书、相声、快板等。 ② 以唱为主,包括:鼓词、弹曲、琴书等。 曲艺艺术的历史简介 1、曲艺艺术的早期形成: ①战国时期荀子的《成相篇》曲艺艺术的远祖。 ②四川成都出土的“说书俑”——汉代已有曲艺艺人的活动 ③汉代乐府诗歌中《陌上桑》、《孔雀东南飞》等叙事诗。 2、曲艺音乐的正式形成 隋代,民间流行一种讲唱故事的“说话”,标志着曲艺音乐的正式形成。 3、曲艺音乐的繁荣发展时期:宋代是曲艺音乐的繁荣发展时期 ①出现了曲艺音乐固定的演出场所“勾栏”、“瓦肆”。 ②不少一带颇具影响力的曲艺品种。用江浙方言演唱。演唱形式有单挡、双档、

高中音乐鉴赏《华夏音乐之光》教学设计和反思

《华夏音乐之光》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意图 1、指导思想: 我国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音乐文化中独具特色的瑰宝。为了激发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产生兴趣,培养他们热爱民族音乐、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思想感情,教材选编了《华夏音乐之光》的教学内容安排。“华夏音乐之光”是古代音乐的精选,旨在通过聆听和分析这些作品,了解中国古代音乐的辉煌与成就,启迪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拓宽音乐视野,增进他们对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之情。 以“中国古代音乐”为主题展开的教学活动,旨在通过聆听、观看、演唱、演奏、讨论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主动参与体验音乐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根据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课教学活动主要由“欣赏与体验”和“拓展与探究”两个部分组成。 2、教学内容选择 我国古代音乐源远流长,丰富多彩,为了能更多的欣赏与了解古代音乐,除选听教材所提供的部分音响和介绍古代的乐器“八音”,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另外,补充介绍古琴曲《流水》,更换书本原有的文套曲《湘妃泪》为武套曲《十面埋伏》。古琴演奏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在中国传统乐坛上,琴被视为“八音之首”,是中国古典音乐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琵琶被誉为“民乐之王”,有丰富的音乐表现力。为了更好的感受国乐的影响力,还选用了视频《花好月圆》。 3、学情分析 如今的高中生热衷于流行音乐,而对中国古代音乐几乎是陌生的,因此就更谈不上喜欢或热爱了。本节所学习的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可能有一

定距离,如何吸引学生关注这一节的学习内容,是教与学能否顺利展开的关键。因此,在备课中教师需要精心的准备,钻研教材,扩大视野,要逐步引导学生从不知—知—了解—喜爱。特别是本课的教学内容文化底蕴比较浓厚,要从人文的角度去考虑。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考虑到我区学生的实际情况,注意目标不能定的太高太大,重点就是通过师生的共同参与,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并熟悉中国古代音乐作品,并对它产生兴趣。 4、资源开发与运用 中国古代音乐文化是中华民族文明的象征,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几千年的发展史要在一课当中让学生有所了解比较困难。仅利用目前课本所提供的资源是不够的,为此还要去开发和运用更多的教学资源。(1)充分利用教师的资源,教师的自己的表演等。 (2)开发学生的资源,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架构,让学生思考解答跟本课有关的知识。 (3)教师准备图片、音响、音像等有关的资料,制成多媒体课件使学生更直观的了解教学内容,并采用通过聆听、观看、模仿等多感官参与学习的方法,感受、体验古代音乐,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目标: 1、欣赏中国传统名曲,体会名曲的神韵。了解一种中国传统乐器的形制、演奏技法。 2、在初步了解了古代乐器分类及音色特点的基础上,通过评价测试基本掌握古代音乐的知识及古代乐器的分类和音色的分辨。 3、通过对中国传统绘画、音乐、诗歌的综合认识与理解,培养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

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戏曲篇》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戏曲篇》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选自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教科书第二单元《音乐与民族》,第一节《多彩的华夏之音》之《戏曲篇》第一课时。我国的戏曲博大精深、种类繁多,本课将以南音作为主要学习的内容,通过南音欣赏、老师传唱学唱、并用亲身体验的方式尝试南音小乐器演奏,让学生开心的了解身边的戏曲,进而了解我国更多的戏曲文化,弘扬民族音乐、乡土文化,传承戏曲、曲艺文化。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现在的高中生,由于受流行歌曲的影响较深,对教材上的歌曲不是很感兴趣,特别是戏曲部分更难接受。大部分学生对戏曲了解很少,有的甚至很难接受,所以学习难度很大。希望通过身边熟悉的戏曲引导学生喜爱戏曲音乐,把南音引进课堂降低学习欣赏戏曲音乐的难度。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三、设计思想: 我对南音了解较多,擅长南音演唱、演奏,多次获得南音比赛金奖,而且我校以南音为办学特色,大家对南音也相对比较不会陌生,所以对本课我将以南音为主,通过学校南音教学成果展示,老师参加演出、比赛视频,亲身体验有趣的南音演唱、小乐器演奏等,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戏曲文化,让学生充分感受戏曲、曲艺的艺术魅力,使学生更加热爱民族音乐、热爱戏曲,弘扬乡土文化。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初步了解南音基本知识:流传地、伴奏乐器、构成等。能够用方言(闽南语)演唱简单的南曲《直入花园》片段,并能亲身体验用南音打击乐器进行伴奏,加深对南音的了解并感受和体验。

2过程与方法: A通过欣赏学生南音获奖比赛照片,及电视台报道,配上音乐(南音《三千两金》)及文字资料切入主题,吸引学生了解南音的意愿。激发学生的学习的欲望。 B初步认识南音的基础知识,并通过欣赏老师参加演出、比赛视频,让学生充分感受南音的魅力。 C通过南音演唱(片段)学习,用闽南语演唱,练习咬字、吐字有趣的学习,感受体验南音唱腔艺术。理解方言在戏曲音乐中的独特表现力 D通过南音小乐器亲身体验,自主、合作表演,让学生喜欢上戏曲艺术。在快乐的学习中期待下一节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方言演唱了解南音的咬字、吐字等发生方法的特别之处、演奏南音小乐器,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热爱民族音乐、热爱戏曲文化。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喜爱戏曲艺术,喜欢民族音乐,并愿意参与戏曲鉴赏中的评论与评价活动。能对不同地方特色的戏曲做出评价,进一步继承弘扬、传承民族音乐。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愿意并喜欢聆听和观看、学习戏曲音乐,并参与创造性实践活动。 教学难点:能用闽南方言南音演唱、并能用南音小乐器演奏《直入花园》,师生互动,让学生在快乐和谐的唱奏中感悟南音魅力、戏曲艺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欣赏多彩的华夏之音民歌篇

欣赏《多彩的华夏之音》—“民歌篇” 万源市第三中学康定芝 一、课型:鉴赏课 二、课时:一课时 三、教学内容(花城版):赏析民歌《槐花几时开》、《拔根芦柴花》、《上去高山 望平川》、《猜花》《对花》。 四、教材分析: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并在代代积淀与传承中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文化。不同的文化又赋予了音乐不同的形式和内涵,形成了风格迥异的民族音乐。它们是音乐文化发展的基础和源泉。失去了民族性,音乐也就失去了生命力。” 本单元旨在通过介绍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和世界各地最具特色的民间音乐,让学生认识到: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宝贵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同时帮助学生树立“音乐作为文化”和“文化中的音乐”的观念,并乐意通过音乐去了解不同的世界文化,加强对世界各种音乐文化独立性与价值的认识,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从而达到理解和尊重多元的世界文化的目的。 五、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民歌的概念、类型、特征、成因等相关知识点。 2、能力目标:能够熟悉一些民歌的主题,大致能分辨出各地区、各个民族 的民歌;能够感受民歌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地区风格,并作出简单 的表述和评价。 3、情感目标:喜欢聆听、演唱民歌及具有民族风格的通俗歌曲,培养爱民 歌、听民歌的好习惯;愿意探索有关民歌的音乐文化,积极参与 学习过程中的创造性实践活动。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赏析五首以“花”为主题的各少数民族民歌,使学生借此了解东南西北民歌的不同风格,感受民歌的绚丽风采。 难点:通过学习,引导学生探究民歌的音乐风格表现和形成的因素。 七、教学教具: 多媒体、影视资料、课件等 八、教学理念: 通过用聆听、分析、对比、探讨、表演等方法,让学生了解民歌的基本知识,感受、体验和表现音乐的美,让学生知道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九、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完整word版)多彩的华夏之音——民歌篇

多彩的华夏之音——民歌篇 教材版:花城出版社 年级:高一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民歌的基本知识,感受民歌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地区风格,大致能分辨出各地、各民族的民歌, 2、了解山歌、小调、劳动号子的基本特征 (二)能力目标 1、激发学生喜欢聆听、演唱民歌的欲望 2、让学生尝试结合歌词、节奏和旋律等音乐特点创作有地方风味的民歌 (三)情感价值目标 二、教学重点、难点 《槐花几时开》、《上去高山望平川》。 教学难点: 学唱《槐花几时开》。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利用学生喜欢的通俗歌曲《月亮之上》导入。《月亮之上》→《敖包相会》→《韩秀英》内蒙民歌。 师:同学们什么是民歌 生:答 师:出示幻灯片民歌的定义 (二)新课 1、《槐花几时开》 ①播放音频文件引导学生完成课本上提出的问题。 师:同学们在欣赏这首歌曲的同时,请同学们注意这首民歌的歌词、节奏、旋律、以及地域的特色,播放音乐。 师:那位同学愿意从这四个方面评价一下这首歌曲 生:举手回答 师:课件展示歌曲的歌词、节奏、旋律、以及地域的特色 ②讲授知识点:山歌。 ③完整欣赏视频《槐花几时开》。 ④学唱《槐花几时开》。 2、《拨根芦柴花》

① 欣赏视频。 ② 讲授知识点:秧田歌。 3、《上去高山望平川》 ① 播放音频文件引导学生完成课本上提出的问题。 ② 讲授知识点:“花儿”。 ③ 完整欣赏视频《上去高山望平川》。 4、《猜花》、《对花》。 ① 进行对比聆听。 ② 回答北方与南方“对花体”的异同。 5、对以上汉族民歌进行小结。 《槐花几时开》:以花喻人,借花表达情感。 《拨根芦柴花》:借花起兴,以花为歌唱媒介。 《上去高山望平川》:以“花”为体裁 《猜花》、《对花》歌颂大自然,传授自然知识。 6、《嘎吉哟》。 ① 欣赏视频《嘎吉哟》。 ② 讲授知识点:侗族大歌。 7、课堂练习: 通过放音频文件依次连线。 赞歌 朝鲜族(抒情谣) 阿里郎 蒙古族(长调) 阿玛嘞火 苗族(飞歌) 歌唱美丽的家乡 藏族(囊玛) 8、教师示范演唱《康定情歌》让学生回答什么地方的民歌。 (三)、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学习民歌的意义。 (四)、布置作业 1、 课下收集民歌,简要说明它们有什么音乐特征。 2、 通过学习,谈谈民歌的音乐风格表现在哪些方面;风格的形成受哪些因素影响。 (五)、下课 在牡丹花课件背景中,播放菏泽成武民歌《包愣调》,伴随着歌声结束本节课。 以花为主体

民歌篇

多彩的华夏之音-------民歌篇 邓捷 教学目标 1.聆听、演唱民歌,探索有关民歌的音乐文化知识。 2.了解民歌的基本知识:民歌的起源、民歌与人民生活的关系、民歌的特点、民歌的分类等。 3.熟悉一些民歌体裁,大致能分辨出是哪种民歌体裁。尝试表演与体会简单的民歌作品。教学内容 连滩山歌《郁南颂》《槐花几时开》《沂蒙山小调》 教学重点 1.了解民歌的基本知识 2.了解不同体裁的民歌特点。 教学难点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中的探讨、体验和实践活动。 教学教具多媒体、影视资料、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上课问好。 师:展示各民族的图片,(唱)“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我们国家有56个民族,不同的民族肯定会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那么根据不同的风俗习惯也会创作出不同的音乐。今天就与大家分享不同地区和不同体裁的民歌。(展示课题——民歌篇) 师: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什么是民歌? 生:民族的歌、属于人民的歌...... 师:对了,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民歌就是人民的歌,是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经过广泛的口头传唱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和人民生活紧密地联系着的歌曲艺术,悠久深厚的历史传统,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博大的文化背景,众多的民族和人口是造就民族音乐的最大原因。 师: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民歌的三个基本特征:(PPT展示) 1.和人民的社会生活有着最直接最紧密的联系。 2.民歌是经过广泛的群众即兴编作,口头传唱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是无数人的智慧结晶。 3民歌的音乐形式具有简明朴实,平易近人,生动灵活的特点。 师:按照体裁来分,民歌有多少种体裁呢? 生:三种,分别是:山歌,小调,号子 师:对了,说明同学们在课前有预习啊!那么,什么是山歌呢?它又是怎么产生的呢?(展示PPT) 生:答 师:说到山歌,同学们会想到什么吗? 生:连滩山歌! 师:没错,连滩山歌是流传于广东省郁南县一带的一种民间歌舞,是我们当地有名的“活化石”。(利用学生熟悉的内容来提起学生的兴趣) 师:介绍连滩山歌,让学生了解连滩山歌的起源与发展,了解它的结构特点,旋律和调式以及表演形式。最后播放连滩山歌片段,让学生感受连滩山歌所带来的独特魅力。

华夏音乐之光教案及反思

《华夏音乐之光》教案 教学目标 1.能积极参与本课的“听赏与体验” 、“交流与探究”活动,大胆发表自己的听赏感受,与同学一起分享。 2.通过听赏《荆楚雄风》、《流水》、《阳关三叠》等古代音乐作品,并结合已有的历史和文学知识,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情感。让学生了解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孕育出了优秀的音乐文化。 3.在初步了解了古代乐器分类及音色特点的基础上,通过评价测试试卷能基本掌握古代音乐的知识及古代乐器音色的分辨。 4.能用简洁的语言,阐述中国古代悠久灿烂的音乐文化及对世界音乐文化的贡献。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感受中国古代音乐作品厚重的人文内涵,了解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发展的线索与贡献。 2、难点:古代乐器音色的辨别。 教学过程 导入 (约3分钟)课前播放古曲《春江花月夜》 一、简要介绍本课学习内容 播放埙独奏《苏武牧羊》 提问:1、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2、哪个时代的音乐作品? 播放歌舞视频《华清宫》 提问:1、表现了中国哪个时代的景象和音乐? 2、你感受到了什么? 二、出示课题《华夏音乐之光》 介绍中国民族音乐的源远流长,引领学生理解“华夏”的含义在古朴幽雅的音乐声中进教室,准备上课。 听音乐思考回答问题。 看视频思考回答问题。 师生互动 参与讨论,理解课题。课前播放古曲,意在营造优雅的课堂气氛。 导入一选用了埙独奏曲,意在通过这个最古老的吹奏乐器及其神秘、空灵,沧桑的音乐品质,引导学生感受古朴风格和产生强烈的返朴意识 导入二选用了录象《华清宫》意在直观的将学生的情感带入到古代音乐表演的场景之中去。) 认识和感受中国古代乐器的分类 (约10分钟)1、展示“金”类乐器图并介绍 (编钟、方响等并感受其音色) 2、展示“石”类乐器图并介绍 (石磬、编磬等并感受其音色)

高中音乐_多彩的华夏之音 民歌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多彩的华夏之音——民歌篇教学设计

多彩的华夏之音——民歌篇 学情分析 13-20岁是个体审美发展的“危机阶段”,中学生音乐审美发展趣味在这一阶段中表现为热衷于流行音乐,对我国的民族音乐了解不多。学生具备的音乐鉴赏能力较弱尚不能较全面规范的分析曲目理解曲目,即使熟悉的民歌也很少进行深层次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多彩的华夏之音——民歌篇 效果分析 整堂课效果还是不错的,课堂氛围、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度都比较好。但是由于作品多而散,对于作品的深层次挖掘还是有欠缺。学生音乐基本素质不高,音乐知识储备不够导致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有感受却不会表达。 多彩的华夏之音——民歌篇 教材分析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并在代代积淀与传承中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文化。不同的

文化又赋予了音乐不同的形式和内涵,形成了风格迥异的民族音乐。它们是音乐文化发展的基础和源泉。失去了民族性,音乐也就失去了生命力。” 本单元旨在通过介绍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和世界各地最具特色的民间音乐,让学生认识到: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宝贵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同时帮助学生树立“音乐作为文化”和“文化中的音乐”的观念,并乐意通过音乐去了解不同的世界文化,加强对世界各种音乐文化独立性与价值的认识,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从而达到理解和尊重多元的世界文化的目的。 根据课时安排及本地学生情况,选择了课本当中的《槐花几时开》、《上去高山望平川》和《拔根芦柴花》三首作品,添加了一首具有本地风情的民歌《沂蒙山小调》。 多彩的华夏之音——民歌篇 评测练习 2:南北差异形成的原因 多彩的华夏之音——民歌篇 课后反思 整堂课效果还是不错的,课堂氛围、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度都比较好。但是由于作品多而散,对于作品的深层次挖掘还是有欠缺。学生音乐基本素质不高,音乐知识储备不够导致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有感受却不会表达。前两个作品《槐花几时开》、《上去高山望平川》学生可参与和体验的环节还是少,后两个作品《拔根芦柴花》《沂蒙山小调》体验的深度不够。通过这节课后,我深刻地领会到《音乐课程标准》提出的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注重音乐实践的理念,强调音乐审美和情感体验。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其特质就是情感审美,而审美情感的获得又主要是从音乐审美愉悦体验中来,只有让学生亲自参与各种音乐活动才可能产生审美愉悦。新型的教学方式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转变学生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特别是要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教师的角色也由“传授知

高中音乐欣赏《华夏音乐之光》教案

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新集中学高中音乐欣赏《华夏音乐之光》教案 课型:音乐欣赏课 课时:一课时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钢琴等 教学内容:欣赏古代音乐作品。 教学重点、难点:感受中国古代音乐作品厚重的人文内涵,了解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发展的线索与贡献。 教学目标: 1.能认真听赏本课的古代音乐作品,并结合已有的历史和文学知识,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情感。让学生了解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孕育出了优秀的音乐文化。 2.能积极参与本课的“听赏与体验”、“交流与探究”活动,大胆发表自己的听赏感受,与同学一起分享。并能初步了解一些古代的乐器。 3.能用简洁的语言,阐述中国古代悠久灿烂的音乐文化及对世界音乐文化的贡献。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听一首埙独奏曲片段,请同学说说它们是中国现代音乐作品还是中国古代音乐作品?2.(中国古代音乐作品)。 中国是世界上古代音乐文化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民族音乐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共同创造,并不断吸收外国的民族音乐发展而成,中国古代音乐是世界文明中的一个宝库。今天,我们将给同学们介绍华夏音乐,那么,“华夏”一词的含义又如何呢? “华夏“,原为族名,它由黄炎联盟扩大繁衍而来。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后来,华夏又成了中国的别称。‘华夏’二字的含义,主要有两种说法:一些人认为是美好盛大的意思;一些人认为是华山和夏水的合称。中国,长期作为地域概念使用,与中原、中土同义。在古代,华夏族、汉族主要居住在中原(黄河流域),并在这里建立国家,而少数民族多分布在周边,并在那里建立政权,因此,一些华夏族、汉族也称本族建立的国家为‘中国’。16世纪、17世纪,西方人开始称明、清王朝为‘中国’。此时,‘中国’不仅包括汉族,还包括两个王朝境内的其他民族。鸦片战争后,‘中国’一词出现在外交文书上。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国内外通常将其简称为‘中国’,’中国’正式作为国名。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这一概念的含义更加丰富完整,56个民族生活在辽阔的疆域里。” 二.中国古代乐器分类: 1早在西周时期,就因为乐器制造的材料不同而分为八类称为“八音”,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 (1)金类:指用金属制成的乐器。如:编钟、方响等。 (2)石类:指用石或玉制成的的乐器。如:磬、玉磬等。 (3)土类:指用陶器制成的乐器。如:埙等。 (4)革类:指用各种皮革制成的乐器。如:各种鼓等。 (5)丝类:指用丝弦来拉响和各种乐器。如:古琴、瑟、筝等。 (6)木类:指用木质制成的各种乐器。如:木兄、木鱼等。 (7)匏类:指用葫芦作音斗而制成的乐器。如:笙、竽等。 (8)竹类:指用竹管制成的各种乐器。如:笛、萧等。 编馨:编馨是用特殊石头(如玉石)制成的具有若干固定音列的组合馨。 1950年在安阳武官村出土的殷代大理石馨,音色浑厚如铜;(图)

戏曲篇教案

戏曲篇 【课题】多彩的华夏之音---戏曲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几首著名戏曲选段,了解欣赏我国戏曲文化的基本特征,对戏曲艺术 产生兴趣。 2、愿意聆听和观看戏曲音乐,乐意搜寻于戏曲有关的文化知识,并参与各种创造性实践活动。 3、初步认识有关戏曲唱、念、做、打的基础知识,感受和体验各种唱腔艺术。 4、能够模仿豫剧的韵味学唱《谁说女子不如男》,通过听一听、学一学、做 一做实践练习,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环境。 【重点难点】 了解、认识京剧的行当、脸谱,参与京剧艺术相关活动。 【教具】多媒体课件学案导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1、播放《中国戏曲真神奇》(欣赏视频,感受音乐中的戏曲元素) 2、以京剧中旦角行礼的形式向学生问好,并让学生说出在哪种艺术形式中常 见,引出课题——中国戏曲。 3、你知道的戏剧剧种还有哪些? 4、京剧概说:四大徽班、重要作用、现代京剧 (三)新授课 1、欣赏《迎来春色换人间》 A、简介唱段中的“做”功:在此片段中,杨子荣的“马舞”就是“做”工,通过抬腿、勒马、转身、甩大衣……动作表现跨越林海的情形,以及遭 遇猛虎,马惊失蹄的场面。 【拓展】生活中的情景如:开门、关门、上楼、下楼、行舟、饮酒等, 种种不胜枚举。 请欣赏下面的片段,猜猜他们在干什么?(1)欣赏开门、喂鸡片段(2) 欣赏饮酒片段(3)学生模仿表演 【小结】 京剧是综合性的表演艺术,“唱、念、做、打”(京剧的四大功夫)为一体。通过程式的表演手段叙演故事,刻画人物。(课件展示四功的文字解释)B:唱(唱腔)(1)运用我们前面学过的音乐要素和音乐语言,来分析这两个唱段有什么不同?(音色、节奏、情绪等方面),进而引出京剧的两种主要唱腔——西皮、二黄。 【注意】要让学生明确京剧的唱腔类型很多,西皮和二黄只是其中的极具代表性的两个唱腔。 (2)请学生试唱一下《苏三起解》的唱段,感受唱腔的魅力。 C:念(念白)分为“韵白”和“京白”,欣赏《贵妃醉酒》中高力士片段(京白),《红楼二尤》中“尤二姐”片段(韵白)。 D:打是形体动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武术的舞蹈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