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认识你自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理解“认识你自己的含义”
“认识你自己!”——这是铭刻在希腊圣城德尔斐神殿上的著名箴言,希腊和后来的哲学家喜欢引用它来规劝世人。
老子在《道德经》中也曾提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孙子兵法》也有“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名句。
可见,“认识你自己”是自古以来先哲们就开始思考的一个问题。
我们又应如何来理解这看似简单的五个字呢?箴言本来的意思,是人要有自知之明,明白人只是人,并非诸神。
从它铭刻的地方便可知,它传达的是一种神对人的要求,一种对人不越级,做好自己本分的要求。
这种理解最传统,同样也是最权威的。
曾经有人问泰勒斯,什么是最困难之事,他的回答是:“认识你自己。
”接着的问题:什么是最容易之事?回答是:“给别人提建议。
”这位最早的哲人显然是在讽刺世人,世上有自知之明者寥寥无几,好为人师者比比皆是。
看来苏格拉底领会的箴言的真谛,他认识自己的结果是意识到了自己的一无所知,为此受到了德尔斐神谕的最高赞扬,被称作全希腊最智慧的人。
从中我们可见苏格拉底为“认识你自己”这句哲言的理解做了最原始、最基础、同样也是一种普遍认为最权威的理解。
但我觉得我们应该用辩证法的思维方式来理性地看待这个问题。
在我们认真思考自己,重新试着去认识这个一直陪伴我们的朋友时,我们在认识到自身局限、不足的同时,必然也会发现自身的一些闪光点,一些长久以来可能一直被你忽略的亮点。
若仅从“人要有自知之明”的角度理解,可能在发现这些亮点时,你会自动忽略、跳过它们,觉得这并不是这句箴言需要你寻找的。
相反的,我觉得这些亮点同样重要。
它们都是真实的你自己,都能帮助你更好、更全面、更真实地认识你自己。
我们又怎么可以抛弃这些呢?
每个人都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相互渗透,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相互转换。
如果用矛盾的原理来认识这个问题,相信会清晰很多。
人类自身的局限性是我们身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自身的闪光点同样也是我们身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这两者是人这一矛盾统一体的两个方面,所以我们在“认识我自己”这个问题上,一定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辩证地看问题。
这也就解释了世界上存在的两种人,一种是过分自卑,只看得到自己的缺陷、不足;而另一种人则是过度自信,过分放大自身的闪光点,盲目自信。
显然,这两类人都是没有正确认识自己而造成的结果。
在矛盾的哲学原理中,有一条矛盾的特性是绝对不能被忽略的,这对于我们来更好地理解“认识你自己”的内涵也是十分有借鉴意义的。
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都各有其特点,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特点。
现今社会,有一种十分盛行的风气,即“趋同”,我们也可以称其为“从众”。
大部分人都不愿意或者说是不习惯表现出与他人的不同。
就像心理学中提到的群体对个体的影响那样,大部分人的意见想法往往会影响甚至左右小部分人的意见。
10个人投票,若有9个人投了赞成,那么剩下的那个人即便内心是想反对的,他也更倾向于投赞成票,原因很简单,他并不想表现得与大众不同,他更倾向于把自己隐藏在群体中,而非表现出真实的自己。
再想得远一些,就好比当今大学生的专业选择,大家都一窝蜂地报所谓的“热门专业”,而非把自己的
兴趣放到第一位。
原因也简单地惊人,因为社会评价这个专业的前景好,因为选择它的人多,就必然有它的优势在。
作为一个矛盾的统一体,每个个体都有它的特殊性,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认识你自己”中同样存在这层意识的理解。
全面客观地审视自己,挖掘出自身的优势缺陷的同时,更要找出自己的特质,即与别人不同的地方。
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两片树叶,更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
我们做出的任何决策,考虑判断的出发点首先应该是“我自己”,一个独立于别人存在的个体,我需要什么?我适合什么?而不是一味地人云亦云,心甘情愿地把“自身的特质”,这一上天赋予我们每个人的礼物给无情地埋没了。
就像周国平说的:“在一定意义上,可以把‘认识你自己’理解为认识你的最内在的自我,那个使你之所以成为你的核心和根源。
认识了这个东西,你就心中有数了,知道怎样的生活才是合乎你的本性的,你究竟应该要什么和可以要什么了。
”
在古今中外,我们也可以举出不少这方面的例子。
济慈,杰出的英诗浪漫作家。
你有是否知道早期的济慈是被送去当药剂师学徒的。
当了五年学徒后济慈甚至考入了伦敦的一所医学院。
对于大部分人而言,毫无疑问的,济慈应该继续学医,最后变成一名医生。
但很显然,济慈最终还是忠于了自己的内心,因为他没有办法假装自己热爱医学,他没有办法克制自己不去想提笔写诗。
济慈一定经历过痛苦的挣扎,而这挣扎的过程便是济慈认识自我的一个重要过程。
他无可遏制地热爱诗歌,这便是真实的他。
一年后,济慈放弃了从医的志愿,专心于写作诗歌,这时候,他是开心的、快乐的,因为他正做着自己喜欢的事,那时的他找到了真的自己。
的确,“认识你自己”我们需要探寻的是一个内在的、完整的、真实的自我。
这样是不是就是“认识你自己”这句哲言所告诉我们的全部含义了呢?我们知道这句话被称为箴言,受到包括苏格拉底在内的许多哲学名家的追捧,很显然,它是哲学范畴的内容。
那么什么是哲学呢?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从哲学的定义中我们不难发现,哲学是认识世界的一种途径,那么“认识你自己”与“认识世界”这两者之间又是否会有联系呢?
答案是肯定的。
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联系具有普遍性,我们要用联系的眼光来看待事物,并试图找出其中的联系。
希腊哲学家晦涩哲人赫拉克利特曾说:“我探寻过我自己。
我的哲学仅是‘向自己学习’的产物。
”从中可以看出,赫拉克利特是通过深入认识自己来进一步认识这个世界的。
不说认识世界,至少就认识人性而言,每个人在自己身上的确都有着丰富的素材可供研究,可惜大多被浪费掉了。
事实上,自古至今,一切伟大的人性认识者都是真诚的反省者,他们无情地把自己当作标本,藉之反而对人性有了深刻而同情的理解,对所处的世界也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鲁迅的“弃医从文”相信你并不陌生,我们可以通过分析鲁迅的“弃医从文”来更好地理解“认识自己”与“认识世界”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鲁迅之所以学医,是因为当时的他认为学医可以救人,他希望通过治愈病人的伤口,通过手术刀来救旧中国。
“救中国人,救中国”这是他的愿望,是他分析自身得出的结论。
但经过一段时间,他发现他的从医行为并没有使他真正感到快乐,因为他觉得自己并没有真正做到拯救中国同胞,拯救中国。
他开始更进一步、更深刻地认识自己,
希望找到一条能够真正实现自身愿望的道路。
在这一自我探寻的过程中,鲁迅成功了。
他终于明白在当时手术刀已然救不了旧中国,国人躯体上的创伤已远不及国人心灵上的伤痛来得剧烈一万倍。
他能做的是拿起他的文笔,用笔杆来旧中国。
从《狂人日记》开始,一篇篇针砭时弊文章,把他的愤慨,他的救国心抒发地慷慨淋漓,这时候,鲁迅找到了真的自己。
同样的,在鲁迅找寻自己的过程中,他对世界,对当时中国的形式,国人的状态才有了一个更为深刻全面的认识。
他在认识自己的过程中,更好地认识了世界!
可见,“认识你自己”这简短的5个字包含的内容真的非常丰富,从告诫人们要有自知之明到每个人都要全面客观地看待自己,既看到自身不足,又要看到自身的闪光点;深刻意识到自身个体的独特性;更可以从认识自己出发,更好地去认识这个世界。
我们都知道,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运动是绝对的,没有任何事物能够一成不变。
因此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理解“认识你自己”这句箴言,以便得出更多、更深刻、更贴切的、更符合世界变化规律的理解,更好地来认识自己,认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