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英语与汉语中的被动句的区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英语与汉语中的被动句

时间同一画面上表现,而通过语言所要反映的事物却不行,这应该是语言具有一定的语法规则和结构决定的,语言本身就是一个人们表达思维方法程度的一个载体,需要一定的法规准则束缚制约它使其能够可以方便交流,避免误会和歧义。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吧,把同样的几个字词组成句子,因为动用的语法规则不一样产生的效果也就大不相同了,例:“两天必须晒一次被子”是在两天内,必须把被子拿出去晒一会儿,而“晒一次被子必须两天”调换了语序之后,意思是要晒被子就得晒两天,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很容易得出,这种句义上的变化绝不是字义本身带来的而是因为语法的差异。可以看出,语法结构就是我们说话写字表情达意的规则,而各民族也有着其特定的语法结构是因为各民族有着不同的国情现实,对社会和自然的理解观念、思维方式和表达的深浅程度也有所不同。语法的普遍存在决定了其普遍性,而又因为其语法的不同决定了其特殊性,我们的语言学不仅研究的是各国的语言语法各自的区别,更要研究各种不同关于发的共同的地方。然而,语法作为一种规则,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但它又被组合或聚合规则过了的句子表现出来就体现了内容与形式相结合的原则,既然形式是内容的载体,内容反过来表现形式,那么句子的变换和句型的不同也是一个大学问,各民族语言为了表达句子中字词,标点各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常用形态标志、辅助词、次序与声调这四种手段中的一种或多种结合,所以才会产生各个民族自己的语法规则使个语言

具有各自的形态。比如人称的变化,名词、形容词或动词的各式各样的变格。汉语主要是借助于辅助词和词序这两种手段,而英语主要是用形态标志和声调来表现的,举例来说,古英语本身有许多种格式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发展改变了许多,这就说明语言又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需要,其他优秀语言的借鉴而不断完善发展的。提起语法,大概第一反应就是名词、动词、主语和谓语等等当然还有变格变位等,就是所谓的形态,如主谓一致,动词规定宾语的形式,即使形态不是语法的一切,但也是其根本,比如“我吃饭”限制了主语,对象等。在这里,因为才疏学浅,就只选取英汉语语法中的被动句作个前楼的分析和比较。

各种语言都可以用他们各自的语法特征与结构去表达被动与主动,当一个人选择实践中的客体作为参照物的时候,就产生了被动句和其他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而被动句也就是表达被动意义的主要方式。我们就对英汉语中的被动句加以分析和比较。

从相同点上来看,先从汉语谈起。在汉语中被动句有两种:当然被动句和正规被动句。一个动词往往有被动和主动的意义,只要约定俗成并不会产生误解一般来讲就会出现当然被动句,这类句型是不带“被”字一类字的被动句,比如“道路通畅了”“火车加速了”等,长久以来这就成了汉语语感的一部分,在英语中也有这种情况比如说“this house to rent”“his coat needs washing”等等,但英语中这样的“当然被动句”相比汉语而言并不多。另外一种被动句是正规被动句,这种句式与“把”字的主动句相对立,比如“我把书弄丢了”和“书被我弄丢了”。像这种简单的主被动的转换是有规律的:介词“把”后面的直接宾语都可以转化为主语在单宾主动句中使用了意动动词、为

动动词、形容动词以及带有状语的宾语的主动句都不可以转化为被动句。而双宾语中的主动句对应的被动句的规律和单宾规律不太一样:指人的间接宾语可以转化为主语,如:“语教系的辅导员给学习委员安排了任务”转化为被动“学习委员被语教的辅导员安排了任务”。介词“把”的宾语也可以转化为主语,如“他把我放了鸽子”转化为“我被他放了鸽子”。英语中也有类似的主动与被动,如“he cleared the room of book”可以转化为“The room was cleared of book”还有“the medicine will cure you of your disease”转化为“you will be cured of your disease”。还有,直接宾语代表行为地点,间接宾语代表直接客体,或者恰恰相反,看例句:“他把桌子塞满了书”和“他把书放满了桌子”可以转化为“书被他塞满了桌子”和“桌子被塞满了书”,英语中也有一样的“I hang some pictures on the wall”和“I hang the wall with some pictures”可以转化为“some pictures were hung on the wall”和“the wall was hung with some picture”。

英语和汉语的被动句也主要的相异点。汉语出现的被动句英语没有,句子中出现“叫”“让”等有使动的介词,可以和介词“被”通用,如“他不小心让车给撞了”。如“好可惜,后半截话被噪音给搅乱了”这个在英语里就是不存在的,比如把其翻译成英语“it’s a pity that the latter part of conversation should be disturbed by the noise for a while ”就看不出其被动的结构。

从英语的被动句看,英语中有所谓的分词,分词的本质就在于他是从动词演变出来的形容词,用来说明事物的性质和状态,举个例子说明一下,我烧了一壶水,水烧开之后,把壶移到一边。这时候水的状态是被烧开的,用英语的烧开

的过去分词“boiled”来描写这一性质。而当我在烧水的时候,水是处于被烧开着的状态,英语就用现在分词“boiling”来描写。可见,分词的时态系统和被动语态的产生都是应归功于分词的出现,分词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状态时,可以做定语和表语,当其做表语的时候,句子结构就为主系表结构,比如“the cup was broken”。后来随着英语的发展就出现了被动句,如“The cup was broken by my sister”,一般的英语语法至今仍把主系表和被动句加以区别。其实英语中的被动句仍是描绘事物的性质和状态和描写动作过程的动句的混合体,必须看语境才可以判断出某个被动句到底是哪种语态。如果把句子孤立起来,如“the cup was broken by my sister”可以翻译成两种意思“杯子被我妹妹打破了”(动句)“杯子是我弟弟打破了的”(静句),英语被动句中之所以是动句和静句的混合体,是因为它是主系表句脱胎而出的,而汉语中被动句则不是的,除了“为……所”式除外。

英语被动是由主系表句脱胎而来的,在很多情况下是表达静态事件的,因此,往往通汉语表达静态事件的“是……的”式相当,而汉语被动句的第一格式“被”字句不想当。另外汉语中没有灵动类的动词,有灵动词不能以无灵动物的词作为主语。比如,这样一个句子:他妻子的丧命把他投入到了无限痛苦之中。这样的句子是不成立的,当然,这样对应的被动句也是不存在的:他被他妻子的丧命投入到了无限的痛苦之中。而英语中的有灵动词和无灵动词之间区别很明显,所以也有这两类的被动句,如“he was thrown into sorrow by the lost of his wife”。最后,还有看几个例子“his life was cut short by disease”翻译为中文只能译成“他因患病而缩短了寿命”而不能翻译成“他的生命被患病缩短了”。另外,简略的从被动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